“虚拟现实”新闻面临的伦理风险

  VR技术的强项在于影响观众的感官,从而造成感同身受、身临其境的在场感,这也许会使得社会“过于媒介化”(over mediated),可能导致情感在用户群体中快速蔓延,导致理性“公众”退化成非理性的“群众”。

  “群众”指身体上相互接近,因而情绪上容易相互感染的人群;而“公众”则是身体上相互远离,意识上由大众媒介连接的人群。一般认为“公众”比“群众”理性。这两者的区分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西方社会出现了一些传染病般的社会时髦和疯狂,尤其是群众(crowds)和暴民(mobs)活动猖獗。就此,勒庞和塔尔德提出了“群众心理学”,认为群众心理体现了西方文明最深刻的病症和时代特征。“群众”的典型特征是:其组成个体之间的障碍全部消除,使得信息和情感可以自由流动,相互影响,形成回路;群体在意识上形成了一种团结,在智力上导致的结果不是集体智慧,而是多个个体智力中的最小公约数,勒庞将其称为“原始头脑”(primitive mind)。心理学家乔纳森?米勒(Jonathan Miller)则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指出,人的心理在危机和群体状态中会出现一个逆进化,即回到一种原始状态,呈两种表现方式:要么是如孩子般顺从和被动,要么是如动物那样冲动暴虐。

  VR新闻强烈地诉求于用户的感官,似乎可以克服种种障碍远距离在人与人之间建立强烈的情感联系,“形成回路”,这是否有可能会使“公众”沦为“群众”,重现19世纪末由黄色新闻纸引发的那种暴民时代?在诉诸感官的VR新闻中,如何诉求和培养公众的理性?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四,“虚拟现实”新闻是否会带来“缸中大脑”的可怕未来?

  如前所述,媒介能重组人的感官乃至意识。用户头戴“虚拟现实”头盔,其主要视觉和听觉都被包裹,受到虚拟现实节目内容的浸润,这不免让人想起勒内?笛卡尔的思想实验——“缸中大脑”(brain in tub)。笛卡尔指出:“凡是我当作最真实、最可靠而接受的东西,都是通过感官得来的;但有时候,有证据表明我们的感官具有欺骗性。”因此,他认为,对于我们的感官所感觉到的信号,我们无法区分它们到底是真实的,还是有一个全能的、邪恶的怪物将我们的大脑养在营养液中,通过电极不断向它注入各种信号,让我们将“虚假”等同于“现实”。这一可怕的情景在美国科幻电影《黑客帝国》中有着非常具象的刻画。从1938年的“火星人攻占地球”广播剧造成的巨大社会恐慌,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电视对观众的催眠效果,到21世纪由社交媒体造成的过滤气泡(filtering bubble)或“信息茧房”,再到今天的虚拟现实,人类对媒介的依赖越来越强。这使得媒介使用者被媒介营造的信息环境所影响乃至控制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直至人人都成为“缸中大脑”。媒介技术如此快速发展,以上可怕场景的到来并非毫无可能,值得我们警惕。

  第五,在虚拟现实新闻中,用户“身体”真的就不重要了吗?

  自2500年前的古希腊至今,在西方传播思想中,“通过媒介而超越身体和距离(disembodiment),实现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融合”这一交流观念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如前所述,笛卡尔怀疑感官(身体),强调思维理性。他对来自感官和身体的所有东西都表示怀疑,只有自己的思想才是可靠的——我思故我在。从此以降的西方哲学史,包括20世纪的哲学,都将感官和身体视为可疑的东西,需要心灵把我们从它们的陷阱里解救出来。19世纪末,库利提出了“镜中自我”(The looking-glass self)的观念,认为只要通过与他人的符号互动(传播),我们就能像看镜子一样认识到自我。对他而言,人与人亲近不是身体上的,而是符号上的;只要符号交换可能,社区和社会就会存在,而物质世界或肉体则可有可无;所谓“社会”也不过就是通过符号连接起来的原子化的个人。前述哥大新闻学院Tow 数字新闻中心报告指出,VR新闻中能将受众从“观众”变为“目击者”。然而,即使真实意义上的“亲身目击”(witnessing)都并不可靠,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罗生门”现象?Tow中心的这一大胆断言显然认为“身体在场”很容易通过媒介技术复制和超越,其背后隐藏的仍然是“身体不重要”的心灵融合的交流观。

  然而,新闻报道中,观众的“身体在场”对“目击”果真不重要吗?梅洛?庞蒂批评了笛卡尔的心灵的、内在的我思,认为他不能解释为什么对于同样的感官经验,不同人却有不同的主观感受。身体的存在迫使我们承认,意义的产生除了来自抽象的思维之外,还可能来自具体的身体。人的意识与其说是大脑独立产生的结果,不如说是大脑对身体感知所作出的反应(representation),因此我们的身体才是意义的核心。由此看,无论VR新闻通过“运输”(transport)让人觉得多么有“在场感”,我们作为观众,身体是否在新闻现场从来就影响着新闻的发生、演进以及其意义的展开。

  来源:新闻记者

  海纳编辑助手:专注媒体编辑、记者需求的互助社群和技能分享平台,提供网站运营技巧、编辑技能实操案例、大咖经验分享等。同时通过微社群定期组织线下沙龙和线上分享,精准覆盖数百家媒体从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