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心鉴》中医儿科教学园地中的奇葩.pdf

  医务人员的形象、医务人员如何与病人交流信息及知情同意、医务人员如何开展试验性治疗、医务人员如何对待

  出生缺陷和濒临死亡的病人及当前医疗实践中的道德难题等r3]。

  四.应同时重视临床带教老师的医学伦理学教育。

  临床带教老师作为医疗实践的带教老师,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他们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还要具有高

  尚的医德。教师在临床实践中应体现医学伦理学原则,提高医患沟通技巧,正确处理新型医患关系,给学生树立

  榜样。但有部分临床带教老师未认识到医患关系、医疗模式的变化,不善于与病患沟通,故应加强临床带教老师

  的医学伦理学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斌.医学教育中如何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中德两国学者在西安进行研讨.医学与哲学,2000,12

  (21):58~59。

  [2]张金钟,王晓燕主编.医学伦理学(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3]郭琦.试论临床教学法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运用.兰州医学院学报,2002,28(1):7779。

  该课题获广州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类研究项目资助

  《儿科心鉴》中医儿科教学园地中的奇葩

  张静(广州市黄埔区中医院)

  学习中医典籍,是继承创新的基础。如果没有很好的继承,就像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就不能很好的创新。中医

  典籍,浩如烟海,如何择其善者而从之,著名中医儿科学家朱锦善教授主编的《儿科心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她是你案头的工具书,一部优秀的教科书。《儿科心鉴》一书在手,成竹在胸。

  古代中医对人才的要求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现在对中医人才的要求大抵有以下几条:熟

  练掌握中医核心理论的基本观点、方法。具备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够运用中医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熟悉历

  代及当代医家的独到见解和成功经验:对传统中医思维方式的敏感性和运用中医理、法、方、药的能力。要成名

  副其实的中医,都离不开扎扎实实多读中医药书籍,特别是中医经典著作。而中医儿科高层次人才必须是在精通中

  医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多读儿科经典。从《内经》到《伤寒论》,从《金匮要略》、到《温病学,》从《颅囟经》到

  《小儿药证直诀》,从《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到《婴童百问》,从《幼幼新书》到《幼幼集成》,从《活幼新书》

  到《保婴撮要》,从《幼科发挥》到《小儿杂病诸候》等多部中医专著,在“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前提下,

  结合时代的特点,创造高于先人的中医儿科理论体系,用原汁原味的中医中药理论,去发掘中医儿科中的宝藏。然

  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掌握的信息资源也是有限的,为了让更多人学好中医儿科,成为临床大家,《儿科心鉴》

  的作者们在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中挖掘整理,取其精华。梳其脉络,将中医儿科学术、理论学说、历代名医大家的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全面、系统、完整地阐述。(JL科心鉴》引用的每条原文、每个方剂、每味中药,都力争没

  有错漏,并且详尽,如方剂甚至有用法、用量、加减、古今应用,让读者可以直接应用而节省翻阅原文的时间和

  精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JL科心鉴》在中医儿科理论教学中即利于博学又利于精研

  在中医儿科教学中尤其是研究生教学中,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有广度、有深度,要求教师涉猎的古代儿科专

  著也是非常广泛的,目前各中医院校的师资还是很紧张的,大多数教师同时兼顾教学、科研、临床三方面工作,

  非常辛苦,时间有限,不能长时间的坐在图书管里阅读文献,需要一个捷径,《儿科心鉴》将儿科整个理论体系

  加以整理研究,给了教师这样一个便利,可以从《儿科心鉴》中查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时《儿科心鉴》又是一

  个高品质的作品,她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史、一部完整的中医儿科理论学说体系、一部全面体现历代

  儿科名家风貌与经验精髓的研究成果,忠实于原作者的学术思想,不会误人子弟。《儿科心鉴》作为研究生教材,

  涵盖内容更广更深,硕、博士研究生也可以通过本书的学习,不断提高中医理论及临床水平。

  83

  比如:在中医儿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多著名的中医儿科学家,并随之而生的中医儿科理论学说

  与各家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根本,是中医儿科学继承的要点、创新的源泉、发展的基础。《儿科心鉴》第一

  卷,以中医儿科学学术发展为脉络、以历代中医儿科学领域的史料为基础,系统全面深入反映中医儿科学术理论

  与临床医疗的演进与发展。该书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如此翔实、全面地梳理中医儿科学术源流,是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