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长期孤独会有怎样的影响?

  假设一个人长期距离家人比较远,工作并不是很稳定,在一个城市里朋友也没几个,时间长了心态思想上面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会丧失一些东西吗?

  容易短命。

  2015年的一篇研究对超过340万参与者的数据进行荟萃分析发现,感到孤独、社交隔离以及独居的人,早死的风险比正常人分别增加26%,29%和32%[1]。

  下文试图阐述孤单是如何作用于我们的身心,从而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巨大影响的。

  1. 越孤独,脑袋越不灵光

  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感受?一个人的时间久了,不仅情感麻木了,连反应都变得迟钝了,总觉得自己的脑袋不如原来好使了。

  这种感觉未必是错觉,事实上,大量的研究表明,孤独会导致认知水平大滑坡[2]。

  例如,2007年爱丁堡大学心理学系发布了一项横跨70多年的纵向研究,他们收集了550名志愿者在1932年(11岁)和2001年(80岁)的智力测试结果,试图找到能够影响晚年认知水平的因素。结果发现,在排除了性别、受教育程度和社会等级等变量后,发现孤独感是唯一可以预测参与者在80岁时的智商的,孤独感越高,智力表现越低[3]。

  为什么孤独感会降低认知能力呢?这是一个尚无定论的复杂问题,但近些年很多研究发现,孤独会增加老年人得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脑影像结果显示,孤独的老年人大脑中的淀粉样沉淀的水平更高,而过多的淀粉样沉淀是阿尔兹海默症)的一个核心生理指标[4]。

  相反,社交圈子越大越丰富的老人,越不容易得阿尔兹海默,在认知表现中也更好[5]。

  这表明孤独可能会影响我们大脑清除垃圾和负担的能力。

  ***********************************

  2. 孤独与抑郁常伴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同时体验到抑郁和孤独。

  在美国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从伊利诺伊州的库克县(Cook County)的50-67岁成年人中筛选了一些志愿者进行了为期3年的追踪访问[6]。结果发现,抑郁症状只与孤独感有关,而与其他因素如性别、收入、种族、教育背景、社会支持、压力等都不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孤独感和抑郁症状之间的相互影响。

  具体而言,孤独导致抑郁,抑郁反过来促进孤独,它们的这种协同作用,共同降低了我们的的幸福感。

  事实上,不仅仅是老年人,孤独诱发的抑郁情绪在青少年和妇女上表现得同样突出。有研究就指出,缺乏人际交往的妇女的抑郁症状比社交状态正常女性要高出整整73%[7]。

  最近有研究发现,孤独与抑郁的紧密联系可能是镌刻在基因上的,伦敦国王学院的Louise Arseneault率领团队对英国的1116名18岁的同性双胞胎进行了研究,发现孤独与抑郁之间的遗传相关性高达0.63,意味着这两种心理体验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先天存在的[8]。

  因此,孤独与抑郁是一对双生子,没人能说得清自己是在抑郁的时候最孤独,还是在孤独的时候感到抑郁。而抑郁本身也是导致健康问题、增加死亡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

  +++++++++++++++++++++++++

  3. 孤独的我们,有点“心塞”

  孤独不仅会让我们心理不舒服,还会让我们“心”里不舒服。

  这可不是单纯的谐音梗,而是有现实依据的:多项研究证明,孤独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包括中风、冠心病、心脏衰竭等。

  英国约克大学的Nicole Valtorta和她的同事系统的调查了16个电子数据库的35 925数据,筛选出了4628例冠心病和3002例中风的数据记录,并试图找到哪些因素影响了患者的发病。

  结果发现,孤单(感到寂寞或社交隔离)会提高29%的得冠心病的风险,并增加32%的得中风的风险,从而降低我们的预期寿命[9]。

  4. 现实中确实交不到朋友怎么办?

  看了孤独的这么多坏处,各位不爱社交的小伙伴可能会有些担忧,

  其实大可不必,因为研究发现,网上交友也可以降低死亡风险。

  2016年,Hobbs等人在著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研究[10]发现,与facebook用户相比,在这个网络时代却不参与网络社交的人死亡风险增加12%。

  而喜欢接收交友请求则可以极大地降低我们的死亡风险,最喜欢接受新朋友的人群比起完全不接受好友请求的人群的平均死亡率要低整整66%。

  进一步分析发现,发布状态越频繁,死亡风险越高;而发布照片越频繁,则死亡风险越低。那些更新很多照片但是不怎么发状态的人,死亡风险只有平均数的70%。

  但作者强调,网上社交只是对现实社交的一种补充,虚拟社交是对现实社交的延展,爱发布照片的人之所以死亡风险低,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拥有健康的线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