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真的能靠自身锻炼恢复吗?

  贴吧有周祥民等恢复视力的吧,网络也流传着模糊法等恢复视力的偏方,说自己或身边的人靠锻炼摘掉眼镜的网友也不少。但是我也曾看到过近视十几年六百多度,一夜之间恢复,去医院检查却发现是假性近视的新闻,不由得怀疑网上流传的方法是否真的有效,即便是有效,是否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假性近视?搜索过很多这方面的内容,但从未行动过,怕是假的把自己眼睛练坏了。有没有大神可以解答一下

  不太清楚能不能,本来不相信可以靠自身锻炼恢复,但是前几天在b站看到个视频“近视,一个还可以逆转的现代疾病”,弹幕里有人评论试过有效果,我还没有试过。

  通过听他讲感觉对近视程度比较浅的效果可能比较明显,比如200度,300度。近视程度深的也许也会有点用吧。打算试试,关键是坚持。

  视频里的意思我理解下来是:需要在清楚和模糊之间来回进行切换,练习10几分钟休息一下,长此以往,清楚的距离会越来越远。这个我觉得平时工作,学习也可以用来练习。另外,当你的度数比较低时可以用老花镜来调节,佩戴不同度数的老花镜(你没有听错哈,就是老花镜),当然了度数高的不建议带。

  对了,之前听说配眼镜要配合适度数的,但是这个视频里说可以佩戴度数低甚至不配。这个我没有细查过,不过仔细想想确实有的同学好几百度平时也不戴眼镜,还能看清黑板的字,不清楚是习惯还是什么,这个下来还得在查查。

  总之,为了自己的眼睛努力吧,想好看美观,不想戴眼镜,实在不行只能做手术,现在的各种手术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不过前提还得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2年内或者多长时间内度数增长不能超过50度等。去医院做个简单的检查,能不能通过手术来预防就一目了然了。

  当然了,无论你是还没近视或者近视比较轻微,平时要多注意,防止过度用眼,使眼部疲劳。下面是一些具体的方法。(当然你眼睛近视的比较厉害,那更应该注意了!)阳光灿烂了一抹绿色:缓解眼睛疲劳的一些方法

  我也是曾经为孩子的近视而终日焦虑的老妈

  好在通过训练摘掉了700度的近视镜。抽空把孩子恢复训练的过程也写出来。

  先发给你几个链接吧:https://www.zhihu.com/answer/2110613299

  畅畅:近视眼恢复性训练,裸眼视力提升了,如屈光度没改变算不算视力恢复?

  烟雨萌萌:怎么让眼睛恢复正常(不近视)?

  改革开放第一批:近视眼可以慢慢恢复吗?

  宝贝研:近视500度 如果整整一年住在大山里 没有手机没有电脑 每天面对大自然 近视能减轻吗?

  近视眼儿子视力恢复训练过程(一)

  这些,有成年人,也有孩子,难道都是假的?

  这些家长是吃饱了撑的上知乎里写文章误导大众???

  因为我女儿的恢复视力了,摘掉了700度的近视镜。所以我坚信这些家长描述的全部是真的。

  我也想写一篇文章告诉大家我女儿的视力恢复过程。很多时候,人云亦云的事儿可能恰恰是错误的。

  如当年的地心说日心说之战。

  您慎重思考吧。

  这个叫雾视疗法,雾视疗法分为远雾视和近雾视。

  远雾视训练就是带一个200度到300度的凸透镜,比较大的度数,模糊的看到一个距视力表大概能看到0.1就行了,然后注视远处的树木或者是高山等等,要眺望30到60分钟。

  这个可以显著的缓解假性视力的发生,中间不要摘眼镜,这个还是很难做到的,尤其对于幼童,小朋友这个是超级困难的事情。

  除了训练以外还有一些疗法,就是叫远雾视疗法,远雾视疗法就是长期戴一个加ED的远视镜,实际上就把孩子变成近视。

  实际上处于一个就是100度近视的状态,它就会非常好的解决假性近视的问题。

  那么对近雾视来说为我们在写作业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桌面的距离延长装置,然后把它变成远距离的一个物体,这样的话我们的眼睛,就把它认为是看远的,我们叫拉远镜。

  暑假时我在电影院看电影坐第四排都快看不清字幕了,感觉自己视力下降很快,就在眼镜店测了一下(左200右250),把我吓了一跳,医生说让我配眼镜,但我不甘心就这样一辈子离不开眼镜,于是我就在网上到处寻找视力恢复的方法,终于,在这学期刚开学时我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去尝试了一下近视逆转训练,训练快三个月了,结果你别说,还真有些用呢

  ps:我从初一开始近视,当时度数是左50右150,到现在已经近视八年多的时间了,只是那时左眼视力还不错,所以当时我也不太在意,近视眼镜从来就没有配过,就靠左眼也能比较清楚,八年的近视了,不要和我杠什么假性近视

  这是9月23日刚锻炼没多久时的验光单(左150右225),我暑假时视力是(左200右250),不过当时还没开始训练,验光单也没保存,刚开始锻炼因为有视疲劳和浮动度数的因素,所以效果表面上会快一些,这也只能算是消除视疲劳吧,真正的好戏才刚刚开始呢

  这是11月28日锻炼两个多月之后的验光单(左100右150),这回下降的度数才是真正顽固的所谓真性近视的度数了。

  现在在电影院看电影坐后排也能轻松辨认字幕了,坐教室后排上课看PPT压力也不大了,只要不是那种特别小的字都能轻松辨认,视觉功能也增强了不少。目前日常生活裸眼视力完全够用了。但是目前我的闪现幅度还不够大,想要继续逆转度数还要突破难关,最近非常忙碌,训练精力时间有限,等期末考试结束放假回家后再集中精力突破吧!希望早日突破百度大关,早日恢复正常视力!

  方法原理简要概括:

  近视的形成是由于长时间近距离清晰右眼导致眼肌看远时无法调节从而看不清远处的东西,近视度数加深的三要素是长时间,近距离,戴足矫。我们近视逆转的本质就是通过训练练回眼肌看远的调节力。(西医所谓的眼轴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器官组织,只是眼镜的长度,它是通过眼肌的调节来带动的,眼轴骨头论…………emm…………懂得都懂)

  低度近视基本只需进行物理训练即可,而高度近视由于眼肌僵硬视觉功能太差所以还需要进行系统的功能训练(这个比较复杂 ,本文就不详细讲了)。

  近视逆转的第一步就是根据远点公式进行欠矫(10000除以用眼距离厘米数等于欠矫度数),长时间看书看手机通常欠矫300到350度,长时间看电脑通常欠矫150到200度。度数低的使用老花镜欠矫。做好欠矫把握临界点用眼就可以彻底消除视疲劳以及杜绝度数加深,如果不想训练的人做好这一步就可以了。想要下降度数则需要在合理欠矫的基础上通过中心化视觉作用于眼肌的锻炼(关于中心化视觉可以先通过铅笔游戏找找感觉),有效的锻炼是通过中心化视觉能把模糊目标看清晰并且眼肌能有拉扯感的,对于低度近视而言只要找到这两种感觉然后往死里怼就行了。每天锻炼两小时性价比最高。

  ps:高度近视逆转的难度要呈几何倍数增长,虽然我知道这方面的理论知识,但我本人是低度近视,没经历过高度近视降下来的过程,所以不敢妄言,关于这方面还是那些高度近视降下来的大佬比较权威

  眼睛是自己的,近视逆转也是个人的选择,希望这篇文章能对想要逆转近视的人有点帮助。请那些眼镜商和键盘侠们高抬贵手,不要和我来扯皮。我只是在分享个人经历,一没卖产品二也没逼你们练,你们愿意近视一辈子我也没意见。

  (就连南怀谨先生也是近视逆转者呢,我的信心更足了https://v.douyin.com/RwQf3bt/ )

  这位大佬逆转知识讲的非常详细,有志于恢复视力的小伙伴可以来看看(https://zhuanlan.zhihu.com/p/441747388)

  谢邀,我光说这些人是民科,有人可能不服,有时候还要被倒打一耙,说医生都利益相关,所以不说实话云。那我以科普为主,把一些其他答主讲得不太明确的原理说得透彻一些,其他内容读者随意。

  1.一般所谓的假性近视,本质是睫状肌痉挛引起的近视。很多科普作者只是一遍又一遍重复“睫状肌痉挛”,却几乎不提为什么睫状肌痉挛了就会(假性)近视,也不对其与其他近视进行区别。先从原理上讲一下什么是假性近视。

  拿图↓图1

  先看中间那个扁椭圆的结构,这个是晶状体(有个“晶状体”标签划了根线指示,很明确)。再看图上左边有个“睫状体”标签,指着一小坨晶状体旁边的肉。这坨肉(以及另一边对称的一坨)其实是一个圆环的切面。如果想象不出来不妨再看下一张图↓图2

  这个图是从眼睛里面往外看,红色箭头是晶状体(这里为了显示后面的瞳孔切掉了一半),绿色箭头指的这一圈就是睫状体。而睫状体又是由睫状肌和睫状上皮细胞组成的(后者分泌房水)。睫状肌收缩,结果是睫状体整个环的直径变小。

  那所以为什么睫状体环变小晶状体就变凸了?再看紫色箭头,这里一根根密密麻麻细细的结构是悬韧带,连接睫状体环和晶状体。睫状肌放松→睫状体环直径变大→悬韧带绷直→晶状体被往四周拉平→晶状体焦距变大→看远;反过来,睫状肌收缩→睫状体环直径变小→悬韧带变松→晶状体通过自身弹力回缩变厚→晶状体焦距变小→看近。

  所谓睫状肌痉挛,就是睫状肌始终不能放松,睫状体环不能扩大,也因此晶状体一直处于回缩的看近用的凸状态,这时看远就模糊了。痉挛的睫状肌只要舒张就能恢复看远时的清晰(稍微拓展下,在肌肉中舒张是要消耗ATP的,要耗能的,是个主动过程)。

  控制睫状肌的神经是让它收缩的动眼神经(胆碱能纤维,释放乙酰胆碱)(注:睫状肌的乙酰胆碱受体不是骨骼肌上那种N型的钠离子通道,而是M型受体,与跨膜信号传递有关),而阿托品(乙酰胆碱受体阻滞剂)能放松睫状肌,让晶状体被拉扁(从某个角度说,看远睫状肌是放松了,晶状体和悬韧带是紧张的——力学上的紧张)。所以阿托品能区别假性近视与否。而且也正是此神经肌肉解剖的因素,眼睛只能以放松睫状肌看远,收缩睫状肌看近,而没有与睫状肌相抵抗的肌肉。而睫状肌收缩以期能够看近的这个动作称为调节。

  有人认为人眼既然能调节看近,而不能调节看远是不可思议的,认为必然存在一个调节看远的肌肉或者什么机制。这在解剖学上没有证据,生理上也没有对应的事实。

  还有,有些人拿度数来区别假性近视(比如150度以下是假性,300度以上真性,中间是混合型),这里是存在误解的。睫状肌用阿托品完全麻痹以后,还能检测出度数,不管多少度,哪怕50度那也是“真性近视”(这个概念后面再提)。所谓的150度说法,本意是“如果是假性近视,一般在150度以下”(是 充分不必要),而不是“如果150度以下,就是假性近视”(即,不是 必要不充分)。[数学大佬轻喷,我就说一下这个道理,这东西我老是搞错]

  还有即使要说“如果是假性近视,一般在150度以下”,这个说法也不是完全对。可以说“假性近视度数一般不高”,但是有的小朋友调节里特别强,我在验光科见过2岁小朋友250度的近视,再测一次就远视了(特别是3-7岁的学龄前期,调节特别强)(顺便提一下,人出生以后正常就是远视,逐步变成正视,如果没刹住车会变成近视)。

  所以“金标准”是散瞳测度数。但是,有报道称其实学龄期不散瞳准确度也有八九成,所以也没必要一定散瞳,这里不放文献了(很久以前看的,当时也没存)。如果你就是拗不过,想散瞳测个准的,也行,请去眼科医院咨询医生。

  2.关于真性近视

  事实上近视的分类很多,以“真”和“假”为准的分类是最玄学的(最初是医生为了便于家长理解搞出来的不严谨的概念)。如果把上述的“假性近视”以病理为准,称为“痉挛性近视”(是可逆的),那么所谓真性近视一般指眼轴延长引起的近视(“轴性近视”)。另外还有一些比如圆锥角膜(角膜病理改变导致被房水形成的眼内压强顶出)引起的近视,或先天的角膜变异(比如小角膜)引起的近视,被称为“屈光性近视”。这些分类方法是从病理学角度阐述的更准确方法。

  关于轴性近视,下面这张图大伙估计看过很多次了,我就放一下,不太多解释。图3

  如果要很确切地计算眼屈光是很麻烦的,不过可以借用初中物理中1/f=1/u+1/v的公式合理地简化。简单地说

  -“假性近视”是焦距f小(晶状体变凸),所以对同样的像距v(正常的眼轴),所需要的物距u(看东西的距离)必须更小(否则等式不成立,就模糊了。下同)。

  -“真性近视”是像距v大(眼轴长,类比光屏靠后),所以对同样的焦距f(假设晶状体放松下屈光力相同),所需要的物距u必须更小。

  (关于1/f=1/v+1/u这个等式,它是由几何光学中薄透镜成像提炼出来的近似结果,事实上眼屈光系统的成像更复杂,但用这个公式去理解其中主要的机制是可行的。)

  还有一些科普图画得很简单,初中小朋友误解更多,比如下面这个图4

  我记得有个小朋友问过一个特别“触及灵魂”的问题:你这个光线汇聚到视网膜,不是会把视网膜烧掉么?(小朋友太阳底下玩过放大镜烧纸,这么想没毛病)

  这个问题问得好,我看网上也没几个人解释清楚…其实注意上下两张图的含义是不同的。

  图3讲的是成像的角度,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那一套很容易理解。这里不赘述。

  难说清楚的是图4。其实图4这样画的确是对的,但是它和图3的切入点不同,这涉及到“正视眼”的定义:睫状肌放松时能够看清无限远处的物体。

  我们先不说人眼能不能看清无限远(后面讨论)——理想的情况下,对于1/f=1/v+1/u,物距无限远,那么1/u就是零了,代入进去f=v(也就是焦距=像距)。但是很显然,焦点是不能成像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物像被成在一个无限小的点上。所以这个图是在u趋向于+∞时的展示。

  事实上,几乎没有什么正视眼是“放松时焦点刚好落在视网膜上”的,一般不近视的人多少是远视眼(如果你让他们也散瞳测度数,多数测出来是远视),也有一些人是很低度的近视。这也造成了这些正视眼(特别是实际上的低度远视眼)比近视眼(不戴眼镜)看近时更加费力,而且远视度数越高越费力,年老的时候睫状肌收缩能力下降(是生理性的衰老,每个人都有),远视度数越高的人就越容易更早表现出看不清书本、报纸、手机,必须把屏幕拿远来代偿。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解答另一个问题:正视眼真的能看到无限远么?

  答案是不能。正视眼只是从光学模型上能看到无限远,但由于距离越远的事物在视网膜成像越小,当物像上的两点小于2个感光细胞(对于中心视力而言,主要是视锥细胞)的直径时,人眼就无法分辨。这是生物因素决定的,但光学模型定义的“正视眼”并无问题。

  就是因此,正视眼的定义也常被一些民科攻击,这完全是他们自己学艺不精罢了。

  当然有学物理的朋友可能会提出,分辨率和可见光波长的限制有关系。这个其实有人已经做过研究,相比可见光波长的影响而言,人眼生理极限的限制与实际测得结果的尺度更契合,且数量级也先于光的波动模型的影响。

  另外,图3这里标注的24mm眼轴,一般被认为是成年男性正常眼轴的数值,其实女性会低一点(23.5mm左右)。以及,眼轴的长度并不是完全与度数对应,还要看晶状体和角膜的屈光度之和。也就是说,只要睫状肌放松时,眼总屈光力和眼轴匹配(满足1/f=1/v+1/u即可),那么就不会表现为近视。但是过长的眼轴有其他病理学影响,且几乎不可能有人眼轴长达26mm还丝毫没有近视表现。这里不展开。

  3.关于视力和度数的区别。

  很多人最喜欢提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视力上去了,度数无所谓,眼轴无所谓”。其实视力和度数是两个角度描述视功能的指标。

  -视力,描述同样视物距离下能看到最小的两点之间区别的间隔是多大(即找最小的视角)。(我写过一篇文章,非常硬的数学推算,不感兴趣可以跳过)精确计算视力值

  -度数,描述多少屈光度改变能够使图像恰好呈现在视网膜附近的最佳位置上。

  两者如果要最准确地测量,都是要用阿托品或类似药物麻痹睫状肌去除调节影响。

  二者有一点关联,至少是正相关的。

  视力是个更动态的结果。你的确可以通过眯眼的方法让景深变大,或者眨眼形成泪液镜(这两个概念展开来讲太多了,有兴趣读者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达到瞬时的清晰,提高几行。但严格地视力检查流程本来也是不允许你在测视力时挤眉弄眼折腾一会看到一个视标,甚至蒙一下的。此外,视力不仅仅与屈光度有关,还和屈光介质是否浑浊(比如白内障、玻璃体出血影响视力)、视神经功能是否障碍(比如弱视影响的视力)、感光细胞是否正常(比如视杆细胞性全色盲,由于视锥细胞功能障碍视力低下,这个我也写过一篇回答,感兴趣的话见下)等等因素有关,不仅仅是屈光因素,是个综合评价指标。生来就看不见彩色的人的世界和生活是什么样的?

  而屈光度是靠器械测算眼屈光介质和眼轴匹配程度的,只要流程和规范达标(当然,不能挤眉弄眼,会影响机器采集数据),基本上很写实。(这里我只是举例一个检影法得到的客观验光数据,主观验光是为配镜最终处方做的个性化,这里不展开)

  另外,你还可以通过一段时间不戴眼镜,让睫状肌通过雾视(即让眼睛处于近视看远的状态)比戴镜时更放松,一定程度上减低测到的度数,而且从主观感受上觉得不戴一段时间眼睛看得更清晰了。只是,眼轴依旧没有缩短。

  目前归纳病例普遍发现模糊本身对于视网膜而言是一种促进眼轴增长的因素(会加快近视发展),这的确是有害的,所以眼科医生和视光师一再强调该戴眼镜就戴,特别是还在发育中的中小学学生。

  4.视力训练

  一些人特别喜欢提视力训练,当近视儿童的家长对这些所谓的训练方法将信将疑的时候,会发现权威解释真的有写到这些东西。其实这里有人偷换概念了。

  诸如“雾视”、“反转拍”、“brock线”等等,这里只说这几个例子。反转拍

  这种反转拍是用来给调节灵活度不足的患者做训练的,被一些商家当成治疗近视的设备宣传。brock线(网图侵删,已马)

  这个线就是你交替看几个线上的小球,能看到绳子下两个眼睛的视角下“前后交叉”。这个是给汇聚能力不足的斜视患者康复用的(特别是无法手术或者手术后仍存在功能恢复不足的)。也被一些商家当成治疗近视的设备宣传。

  至于雾视,就更离谱了…这是验光师验光过程中用来给睫状肌放松以使测得的度数不会过矫用的,是个必要走的流程。被一些民科拿来包装成恢复近视的方法。

  所以视力训练在斜视、弱视、双眼视中的确对视力康复有用,有些宣传利用视力训练恢复近视的仪器跟卖假药的性质差不多,不让宣传是该的。

  以及一些人所谓的“通过视力训练/锻炼来恢复近视,是需要很长时间坚持的”,于是谁近视没恢复——抱歉,你坚持得不够。这就好像“你信神信得不够虔诚,神不愿舍与你恩赐”一般。

  以上科普。

  以下,我个人的建议是在学生时代通过正规医院的近视防控手段控制近视度数增长(增长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想办法控制住它的速度),成年后眼底病变的几率就小一点。

  如果眼底健康,那么成功的屈光手术可以使你眼睛恢复屈光正常状态,也达到了不想戴眼镜的目的。何必被一些民科带节奏,好像一定要去追求“纯天然”“不手术”的好眼睛…何况往往搞些偏门左道经常是适得其反。

  还有一些民科可能会用一些“质疑”的话术混淆是非,比如“凭什么不近视的人就一直不近视,近视了度数就会涨,这是阴谋”。这个问题我已经说了,出生后正常婴幼儿是远视眼,成长过程是一个逐渐正视化(你也可以理解为近视化)的过程,是个远视度数降低的过程,只要眼轴长度仍然在正常以内,量变都是无法引起质变的,因为睫状肌放松的时候,你总是能看清足够远的事物。然而眼轴总是在增长的,一旦超过这个范围显示为近视,这个增长的过程就表现为“每况愈下”。

  不关评论区,有医学上的问题我会尽量回。民科自重,恕不奉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