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未成年人犯罪:请别忽视“隐秘的角落”

  爱奇艺迷雾剧场制作的网剧《隐秘的角落》近期大热,其中一个原因是剧情涉及到了未成年人犯罪,犯下罪行却逃脱惩罚的主角朱朝阳让人们讨论不断。而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有时比影视剧中更为残酷。

  2019年10月20日,大连一个10岁的女孩的尸体被发现在离家不远的小树林里,她的家人发现尸体时,杀害她的蔡某某还混在围观人群中,嘴里说着:“真死了啊”。

  他将这个同小区的女孩骗回家中试图侵犯她,在遭到反抗后殴打并用刀连捅她七刀,最后将其抛尸在小树林里。让人很难相信的是,这个异常冷静的蔡某某,也不过才13岁,并且,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试图侵犯女性了。

  这样的惨剧背后,是人们对于“隐秘的角落”的忽视。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被公布在大众面前,引起了社会的热议。

  最高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9年,我国未成年人审查逮捕和审查起诉的人数总体是下降的,但是2017年以来这两项数据又略有上涨,尤其是2019年上升趋势较大,相比于2018年分别上升了7.51%和5.12%。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仍然需要社会加大关注力度。

  2016-2019年的数据显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文化程度60%都是初中,占据总体一半以上,并且四年来占比越来越大,同样呈这一趋势的还有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而文化程度为小学以下的则逐年减少。

  文化知识的缺失导致了未成年人对外界的负面影响认知或抵抗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是犯罪的屏障,无知是犯罪的原因。[1]在这个阶段,他们还缺乏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分辨能力,又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对他们的心理状态加大关注。

  你会如何评价一个未成年犯的性格特征?

  《2017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研究报告》的调查结果表明,未成年罪犯的负面性格特征占比为48%。而在这些负面性格中,暴躁是最明显的特征,占比达到19.4%,其次依次为偏执(8.90%)、孤独(6.90%)、冷酷(6.3%)、自卑(5.7%)、抑郁(4.70%)和懦弱(2.60%)。

  如果你身边有性格暴躁的未成年人,请给予TA更多的关注。

  在近期媒体曝光的未成年人犯罪事件中,大多数是涉及到了严重暴力行为。除了之前提到了大连男孩杀人案以外,还有在2018年底至2019年初,湖南发生了三起未成年人涉嫌杀人事件,涉及这三起案件的未成年人罪犯都只有十二三岁。其中两起的嫌疑人杀害了自己的母亲和双亲,而另一起的被害人也只有十二岁。未成年人犯罪手段已经趋于成人化、暴力化。

  在《隐秘的角落》中,朱朝阳、严良和普普三个未成年人涉及了寻衅滋事、盗窃、故意伤害、敲诈勒索、意外致人死亡等罪行,这与数据所显示的近五年来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涉嫌罪名人数最多的前6位基本吻合。

  在现实生活中,所犯罪名人数最多的前六位分别是盗窃、抢劫、故意伤害、聚众斗殴、寻衅滋事和强奸,其中抢劫、故意伤害、聚众斗殴和寻衅滋事则往往会引发未成年人的严重暴力行为。而虽然涉嫌强奸的人数相对较少,但也是十分恶劣的暴力事件,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不可挽回的后果。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在校园中生活的时间占据了他们人生中的大部分,而这也导致校园暴力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源头。

  在校园暴力事件中,有55.12%都是由发生口角、小摩擦等琐事引起的;因满足个人私欲而进行的抢劫、敲诈勒索、强迫卖淫、侮辱、强奸等犯罪行为的案件占比为18.80%。还有因感情问题(4.8%)、无故滋事(2.93%)和发泄个人情绪(1.98%)而引发的校园暴力。[2]

  校园暴力大多是未成年人未经思考产生的不理性行为。数据显示,校园暴力事件中仅有13.46%为事先预谋,说明很大程度上校园暴力是可以避免的,即使发生了,也能在初期通过合适的方法进行解决。然而在2017年调查中对象中,在校园暴力(欺凌)最佳处理方式的选择上,有49.2%的未成年犯选择同样通过暴力手段报复[3],这样的处理方式无疑会加剧未成年人的暴力行为。

  但如果涉及到了故意杀人,那么事先预谋的比例则大大上升,达到了60.76%。未成年人犯罪致人死亡似乎已经变得常见,而有预谋的杀人案件变多,则是在向社会传递出危险的信号。

  针对未成年犯的原生家庭而言,有研究者认为未成年人的家庭可分为隐患型家庭和突变型家庭。隐患型家庭有着沟通不畅、传递危险观念与行为、管教过松或过严的问题;突变型家庭指的是未成年人原本生活在健康美满的家庭中,但由于某种突发“变故”导致家庭破碎而给未成年人带来了较大的心理落差,使其偏离正常发展方向。[4]

  在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中,三位未成年人无一例外都有着破碎的原生家庭。朱朝阳父母离异,长期一个人生活;严良和普普则是生活在福利院中。不幸的童年经历是导致他们心理逐渐扭曲,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可见原生家庭对于未成年人的巨大影响,实际上许多未成年犯的原生家庭的确都存在着这些问题。

  数据显示,未成年犯在0-12岁期间非父母双方共同看护的占比较大,不与父母任何一方生活在一起的情况相当普遍,其中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看护的情况最为常见,可见绝大多未成年犯在12岁以前的家庭环境并不是很好。

  而在被调查的对象当中,未成年犯属于单亲家庭的比例非常大,达到了35.76%,其次是成年罪犯,占29.91%,大学生属于单亲家庭的比例最小,为7.33%。

  家庭成员结构的缺损容易带来家庭教育功能的缺陷,使未成年人难以接受完整的家庭教育,家庭的不幸往往又会使他们失去对家的眷恋,容易在社会负面影响下变得消极颓废、放荡不羁, 直至违法犯罪。[5]

  而在与父母关系是否良好这一问题上,各群体也产生了较大差异。

  数据显示,未成年犯觉得与父母关系很好的比例为25.73%,相比于大学生的50.5%和普通中学生的46.6%而言少了近一半;而大学生和普通中学生认为与父母关系不好的比例非常之小,仅有3.25%和4.01%,未成年犯却达到了11.18%。

  家庭结构是否良好、及家庭成员之间气氛是否和谐,都会影响未成年人的成长,家庭成员应该多关注处于成长期的他们,给予未成年人更多的关系和爱护,认真对待未成年人成长中各种问题,避免形成“隐秘的角落”。

  我国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刑事责任年龄和未成年人犯罪处罚做出了相应规定,尤其是“不满14岁的人,对任何犯罪都不负刑事责任”和“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两点,都可以看出我国法律实际上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是非常宽容的。

  大连男孩杀人引起了网民的热议,在蔡某某的处罚情况出来之后,更是引起了大家的愤怒,因为他只是受到了“3年收容教养”这样的处罚。据警方表示,这已经是能够给予的最严厉的处罚了,但受害者小淇却永远失去了她的生命。

  网民讨论最多的除了事件本身,还有对于“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的意见。大多数人认为“杀人偿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与罪犯年龄是无关的。

  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我国绝大部分未成年犯的刑期都在三年以下,达到了68730人,量刑较轻;无期徒刑和刑期在十年以上的人数非常少,分别为147人和1049人;受到拘役、管制和单处罚金处罚的共计17058人,也是除了三年以下刑期之外最主要的处罚方式,表明了我国对于未成年犯的宽容态度。

  这一点从不捕率和不起诉率上也可以看出,2020年上半年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不捕率和不起诉率分别为32.6%和30.8%,都大大高于总体刑事犯罪的情况。

  然而这样的宽容却没有带来良好的效果。从数据来看,2014年至2019年里,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人数仅在2016、2017两年有下降的情况,而2019年人数上升较为明显。

  “未满14周岁任何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到底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还是把他们推向了知法却仍旧犯法的深渊?在当下,有些未成年人背靠这个规定,无视生命和法律,却无法受到应有的惩罚。

  如果在对未成年人进行处罚时,仍按照这些规定“一刀切”,那么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严重暴力行为会得不到约束,这些“隐秘的角落”带来的沉重的后果,是我们都无法承担的。

  (制作:崔雪微、张延霞、王佳莹;指导老师:李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