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偷学300问 | DAY 93 什么是语法分析?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

  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

  ——卡勒德 · 胡赛尼

  

  一起走进偷学吧!

  01现汉第93问

  什么是语法分析?举例说明一、语法分析的内容

  汉语语法的系统研究始于一百多年前的《马氏文通》。此后,学者们多致力于句法分析,对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也有所涉及,但大都不够重视。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受到国外语法新理论的启发,明确提出了语法研究的三个层面的新理论。

  (一)句法分析:找出句法结构中的句法成分、指明构成成分的词语类别和词、语、句的整体类型或格式等,也就是对语法单位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语法单位的类型进行的分析。(二)语义分析:指出句中动词与有关联的名词语所指的动作与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即动作与施事、受事、与事、工具、时间、处所等关系以及指出其他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如领属、同位、方式等;此外,还包括语义成分、语义指向、语义特征等的分析。简言之,指语法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的分析,实际上是与语法有关的客观事理关系的分析。(三)语用分析:包括话题和说明、表达重点、语境、省略和倒装、语气和语调(停顿、重音、句调的升降)等的分析,也就是语言符号与它的使用者、使用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分析。二、语义分析的内容(一)语义成分,指词语组合时双方所发生的意义关系的名称。例如“昨天他的弟弟在校园里与同学小李用木棒把疯狗打死了。”这个句子的动词跟其他词语发生语义关系就有“动作”与“时间、处所、施事、受事、与事”这个句子里还有领属关系(“他”和“弟弟”)、同位关系(“同学”和“小李”)等。整个句子的语义结构是属于“施事+动作+受事”类型。(二)语义特征,指词语在句法结构中互相比较时显出的语义特点。例如“榕树死了”可以说,“木头死了”不能说。(三)语义指向,指句法结构中甲成分与乙成分有语义联系及语义所指的方向。例如“我和他都只有一个弟弟”,状语“都”与主语“我和他”有意义联系,是前指,状语“只”是指向宾语“一个弟弟”,是后指。

  01

  【填空】语法分析分为三个层次:句法分析、句义分析、(  )。(17上海大学)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语用分析

  【出处】见黄廖版《现代汉语》下册P108-109

  02

  【填空】“让老师给批评了”中的“给”是(  )词性。(17陕师大)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助词

  【解析】助词“给”紧靠在动词前面,表示被动态,是个口语色彩较浓的助词。

  【出处】见黄廖版《现代汉语》下册P31

  03

  【填空】“该名男子出于好奇,决定一探究竟。”中的“出于”是(  )词性。(17上海大学)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介词

  【解析】“出于”是表示原因、目的的介词。

  【出处】见黄廖版《现代汉语》下册P26

  04

  【选择】“秘密让他发现了”、“让他先发言”,中的“让”是(  )

  A.都是动词

  B.都是介词

  C.前者是动词,后者是介词

  D.前者是介词,后者是动词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秘密让他发现了”中的“让”表示被动,是个介词,可以换成“被”;而“让他先发言”中的“让”是表示使令动词。

  02引论第93问

  你知道如何进行语音教学吗?1.语音教学的任务和意义(1)任务:让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和汉语普通话正确、流利的发音,为用口语进行交际打下基础。(2)意义: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的重要性决定了语音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是掌握听说读写技能和交际能力的前提。不学好语音,会影响口语的表达,也影响到听力;反之,如果语音很标准,往往一开口就能给交际对方以好感,形成融洽的交际气氛。 2.语音教学原则(1)短期集中教学与长期严格要求相结合①历来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特别是长期班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阶段,往往在汉语教学刚开始时,称“语音阶段”。好处是能较系统地学习语音,集中力量打好语音基础。缺点是在一段时间里让学习者反复、单调地进行语音操练,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也会产生“语音阶段能解决全部语音问题”的错觉,认为以后无需再抓,结果语音还会“回生”。 ②另一种方法是不设相对集中的语音阶段,而只在开始用很短的时间(两三天)快速介绍拼音方案,将所有声母、韵母和声调先过一遍,然后把语音教学与词汇、语法和课文教学结合起来,“细水长流”进行教学。这种做法是基于这样一种观点:语音不可能在短短的一个阶段学会,只能先让学习者有一个初步的全面了解。 ③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比较理想的做法是短期集中教学与长期严格要求相结合。短期集中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防止语音一开始就似是而非。更重要的是对语音的要求要贯串教学的始终,到高年级也不能放松。 (2)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①在语音阶段有两种教学方法:一种是音素教学,强调打好语音基本功。即从音素人手,教好一个个音素的发音后再教词、句子;一种是语流教学,强调从会话人手,一开始就教句子,音素在会话中得到纠正。 ②人们主张把两种做法结合起来。既要采用分析型的单音素教学,特别是难音难调的训练,狠抓基本功;同时又要采用综合性的语流教学,考虑到语音在语流中的使用规律,把语音教学与会话结合起来。 ③具体做法是:语流——单音素——语流。 (3)通过语音对比突出重点和难点

  通过汉语与学习者的母语或媒介语语音的对比分析,可以确定语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声韵调结合教学,循序渐进

  声、韵、调是构成汉语音节的三要素,也是语音教学的基础。一般从语流教学出发,按交际功能的需要选择句子、词语,从而确定音素,声韵调结合教学。 (5)听说结合,先听后说

  语音听觉的训练即对语音特征的感知,是辨别词义、语义的前提,也是学习发音的前提。 (6)以模仿和练习为主、语音知识讲解为辅

  语音是靠练学会的,要反复模仿、反复练习。 (7)机械性练习与有意义练习相结合

  要掌握汉语的声调和难音,只有反复地、刻苦地练习,别无它法。 3.语音教学的方法(1)教具演示。(2)夸张发音。有时为了突破难点,适当加以夸张。(3)手势摹拟。(4)对比听辨。(5)以旧带新。(6)声调组合。用一定的有意义的词语练习声调的组合。

  01

  【简答】简说语音教学的原则。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①短期集中教学与长期严格要求相结合

  ②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

  ③通过语音对比突出重点和难点

  ④声韵调结合教学,循序渐进

  ⑤听说结合,先听后说

  ⑥以模仿和练习为主、语音知识讲解为辅

  ⑦机械性练习与有意义练习相结合

  【出处】《引论》P356-359

  02

  【论述】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的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2020年兰州大学)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长期以来,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语音教学的具体方法,如:

  ①教具演示。如运用发音部位图、以吹动纸片来演示送气音等。

  ②夸张发音。有时为了突破难点,适当加以夸张,如轻声前的音节故意拖长、加重,然后发出低而短促的后一个轻声音节。为了让学习者注意发音部位,有时唇形、口形也可适当夸张。

  ③手势摹拟。用手势摹拟舌位的变化,手心向上、四指并拢翘起表示翘舌,手心向下、手背隆起表示舌根隆起,四个声调可用手指在空中画调号等。

  ④对比听辨。学生母语的发音与汉语的发音对比,汉语本身如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对比,学生的错误发音与教师的正确发音对比(一般情况下不宜重复学生的错误发音,只有在进行对比时才允许这样做)。

  ⑤以旧带新。用已掌握的知识引导出新的知识,例如从z、c、s可以带出zh、ch、sh。

  ⑥声调组合。用一定的有意义的词语练习声调的组合。如练习四声加二声可用“复习”“日元”、“姓名”、“去年”等常用词,练习二声加二声可用“邮局”、“银行”、“食堂”、“学习”等常用词。

  【出处】《引论》P359-360

  03要略第93问

  我国民族节日有哪些特点,代表性节日又有哪些呢?1.中西节日对比(1)西方:西方节日重“神”,它所体现的是“人与神”的关系。(2)中国:中国节日重“人”,它所体现的是“人与人”、“人与事”的关系。2.中国节日特点(1)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2)与祖先崇拜紧密相连(3)与原始禁忌有关3.中国传统名节(1)春节①别称:年节、元日、元旦、三元(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等②来历:古人对农作物生长周期和季节变化的一种总结。③时间:农历正月初一④主要活动a.洁祀祖祢,包括拜天地、祭祖宗及家人、亲友间的拜年活动,主要表达人们对天地养育之恩的感谢,对祖先的怀念和尊敬,对乡亲邻里的祝贺,是中华民族重视伦理人情的体现,也是宗法观念在人们心理上的反映。b.进酒降神,如放爆竹、贴春联、喝椒柏酒、跳灶神之类。(2)灯节①别称:上元节、元宵节

  ②来历:起源于古代的祭祀遗风,跟天地崇拜有一定关系。中国的仙道思想与印度的佛教礼仪相结合而成灯节,到唐代以后十分盛行。

  ③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④主要活动:放花灯、燃烟火、吃汤圆、猜灯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写元夕观赏灯火盛景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3)三月三①来历:由古“上巳节”演变而来。②时间:农历三月三③主要活动:“修禊”,也叫“禊祭”,“修禊”是为了避凶就吉。(4)清明节①来历:清明节原是个农耕节,后与古时“寒食节”相合而成。唯一与节气合一的节日。②时间:一般在冬至后第 105天,农历三月上旬,公历四月五日前后。③主要活动:扫墓、郊外踏青、荡秋千

  唐玄宗将“荡秋千”称之为“半仙之戏。”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蝶恋花》(5)端午节①别称:端阳节②来历:有的说源自吴越地区的龙图腾崇拜;有的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有的说是源于夏至;有的认为五月初五是个“恶日”,端午节的活动是为了辟邪驱恶,等等。③时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④主要活动:龙舟竞渡、吃粽子、打扫屋子、洒雄黄水、插艾叶(6)乞巧节①别称:七夕、女儿节②来历: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③时间:农历七月初七④主要活动

  一般的仪式是在庭院中摆上香案,供上瓜果,妇女们拿着五彩线在月下比赛穿针,穿得快者为巧。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芊芊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7)中秋①三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春节、端午节合称三大传统节日。②来历a.一说源于战国末期嫦娥奔月的神话,人们于八月十五祭月以盼嫦娥归来。b.二说源于古人对月亮的崇拜,我国远在周代已有秋日拜月的活动。③时间:农历八月十五④主要活动:赏月、吃月饼、兔儿爷

  据说元末汉族人民为了反抗蒙古族统治,曾用月饼相约起义时间。(8)重阳节①别称:古人以九为阳数的代表,二九相遇,故名“重阳节”。②来历:究其来源,也有避凶驱恶的意图在内。③时间:农历九月初九④主要活动:登高、喝菊花酒等。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9)腊八节①别称:成道节②来历:源于释迦牟尼成道传说③时间:农历十二月初八④主要活动:煮腊八粥

  01

  【选择】在中国节日的古代别称中,“元日”指的是(  )(2020年云南师范大学)

  A.元旦       

  B.春节        

  C.元宵节        

  D.中秋节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春节又称“年节”,古称“元日”、“元旦”、“三元”(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等,是我国最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出处】《中国文化要略》P423

  02

  【填空】“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描述的是(  )节的景象。(2019年四川大学)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元宵

  【解析】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是写元宵节观赏灯火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出处】《中国文化要略》P425-P426

  03

  【填空】《兰亭集序》描写(  )这个节日。(2020年湖南大学)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三月三

  【解析】三月三由古“上巳节”演变而来。这一天,男女老少到郊外水边嬉戏,以消除灾难,古代管这一活动叫“修禊”,也叫“禊祭”。王羲之所作《兰亭集序》,是这一活动的真实记录。

  【出处】《中国文化要略》P426

  04

  【填空】清明节的前一天被称为寒食节,这一天不生火,吃冷食,是为了纪念(  )。(2020年上海财经大学)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介之推

  【解析】相传晋文公的谋臣介之推在清明前一日同他母亲被焚死在绵山,太原一带人民为纪念他而禁火一个月,只吃寒食,形成寒食节。

  【出处】《中国文化要略》P427

  05

  【选择】下列传统节日中,(  )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青年男女可以自由出行。(2020年南开大学)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七夕节       

  D.中秋节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也叫“女儿节”,从节日内容和形成的风俗来看,它是我国特有的爱情节。

  【出处】《中国文化要略》P429

  06

  【论述】举例说明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2020年复旦大学)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上形成的传统节日多达数百个,许多重大节日,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我国的民族节日,特别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大多与宗教无关。它的产生与演变,跟远古农业生产、祖先崇拜和原始禁忌有密切关系。

  (1)中国的风俗打上了鲜明的农业文化色彩,节日本身就反映出农业社会的生活规律,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天文、历法对节日的产生有直接的影响,例如春节,汉武帝时确定以夏历纪年,并把二十四节气编入历法,定正月为岁首,于是正月初一作为年节被确定下来。

  (2)节日活动中的祭祖仪式和合家团圆之乐,表明节俗中保留着祖先崇拜的痕迹,体现了中国节日中的伦理特色,例如中秋节赏月表达“花好月圆”的美好愿望。

  (3)中国的节俗追求平安吉祥、驱病灭灾,不少节日活动是为了避凶就吉,这可以看出节日与古人禁忌的某些关系,例如端午节的活动是避邪驱恶。

  (4)节日活动中融入的文人事迹及其彰显出的雅兴,也显示了中国节俗不同于西方之处。中国节日重“人”,它所体现的是“人与人”、“人与事(农事)”的关系,例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大文人屈原。

  【出处】《中国文化要略》P423

  

  # 今日话题 #

  八月已经过去一大半了

  这个月的学习计划有没有跟上呢!

  欢迎来留言区与丸子分享哦!

  【百日偷学300问传送门】百日偷学300问 | DAY 92 疑问句的类型有哪些?百日偷学300问 | DAY 91 什么是存现句?百日偷学300问 | DAY 90 对外汉语教师在语言上要注意什么呢?百日偷学300问 | DAY 89 什么是连谓句?百日偷学300问 | DAY 88 什么是兼语句?

  

  偷学不够?

  要不要加入丸子大家庭?

  2022大纲、院校课程任你选择!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