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之魅惑(一)——电影《情迷六月花》

  文化精英阶层的超现实主义“放纵”与“赎救”

  这是一部被钤上X级印戳的 “情色片”,从始至终都充斥着灵肉的苦闷交缠,执导过由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改编的电影《布拉格之恋》的著名导演菲利普·考夫曼导演了这部片子,但你如果百度一下,这部片子是被羞于列在其中的。

  但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却一次又一次触痛了观影者的内心,也一次又一次赚取了观影者的眼泪。画面和片中音乐有多华丽,心就有多忧伤;情节和人物对白有多冲突,观者代入感就有多强烈,仿佛每一个人都在其中真情出演,而每一个人又都走不出困局。

  “野性与伦理、自爱与他爱、纯洁与放纵”,可以说没有一部作品可以在如此有限的时间里却能如此无限地呈现出那么多只属于个人隐秘而复杂的矛盾与纠缠,它们不仅只属于女主,它或多或少都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上。

  准确地讲,它应该是一部女性电影,再准确一点讲,它是一部女性在“堕落”挣扎中“成长”的电影,它更是一个美丽非凡的女性作家对自己“乱伦之欲”真实而大胆的描述、锋利而冷静的剖析,它是根据西班牙女作家阿娜伊斯日记体自传小说改编,是她自己的亲生经历。

  那么在除去观影时为“她”也为自己落下的泪之后,我们能不能也落下一些思考,以为“重新审视自己,然后成就一个较为完善的自己”提供更可靠和清晰的思路呢?

  1931年,喜欢和迷恋英国作家劳伦斯(著有《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儿子与情人》)的西班牙文艺女青年阿娜伊斯,随同她年轻的银行家丈夫来到著名的浪漫之都巴黎,彼时巴黎正确立并流行一种新的文艺思潮:超现实主义。

  20世纪30年代对于全世界来说是个迷茫的时代(因为战争),有一群先知先觉的精英们对以“理性和有序经验”为核心的传统文化道德产生怀疑,重新探索并开创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不仅使它成为一种新的文艺流派,还使它演变成一种现实世界的生活方式。

  已有家室的美国作家亨利·米勒就是这样一位推崇和切实践行“超现主义”的文艺精英。他于1930年来到巴黎,住在腌臜潦倒的贫民窟,斜着嘴角叼着烟、踏着破旧的脚踏车、穿着吊脚的背带裤、戴一顶亘古不变的脏不溜秋的黑礼帽,除了身无分文、吊儿郎当,不可一世的才华、目空一切的人生态度,还有他那荷尔蒙永远旺盛的情欲便是他的一切。

  他活像个蹩脚的私家侦探,漏洞百出、fuck连篇,有时还会充满了暴怒、掀桌子跟自己打架,可他就是有一股令人欲罢不能的魅力,明明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发誓从此不再相见,但一转身,分分钟就会被他调皮、狡黠而“我就是这样”的眼神和微笑俘虏,极不争气地忘掉那刚才被撕裂的一切。

  就是这样的一个男人,有时还会在不经意之间暴露出点点迷离。他会在你摔门而去后也冲出门去在黑夜浓重的雾霭中着急地呼唤你、寻找你,无依无助地像个孩子,掉落和迷失在苍白的路灯下,东张西望、探头探脑,而终于在找到你之后,他会忘乎一切、一反吊儿郎当的常态,深深拥抱你、亲吻你,仿佛要揉碎你、溶化你,再不要让你四散去

  张爱玲在其小说《色·戒》中用了一句英文谚语:权势是一种春药。在这里可以类推借用:对于一个文艺女青年来说,成熟男人的文学抑或文学的成熟男人才是一剂春药!

  阿娜伊斯银行家的丈夫为投妻子对文学之好,盛情邀请了这位当时已小有名气的亨利·米勒来家做客,几乎是在第一眼阿娜伊斯就感觉到这个不走寻常路的“寒酸”作家对自己的吸引,影片仅用两个细节就毫无悬念地呈现出两人接下来将贯穿全片甚至一生的灵肉联结,这两个细节一是对于劳伦斯(19世纪颇受争议的性爱小说作家)的评价和讨论,二是一张阿娜伊斯书架上未曾来得及收拾的女性裸照。

  它们巧妙暗示出,年轻的阿娜伊斯对于文学和对于肉体同时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而这两点偏偏切合了当时超现实主义主张“打破理性和意识的藩篱,追求人之初最原始意念自由释放”的主旨,亨利·米勒又正是践行这一主旨的主角,由此注定两人“原始欲念的放纵游戏”就此拉开帷幕。

  除此以外,阿娜伊斯个人更是将“原始的本能和欲望”的自动主义演绎到疯狂!她在与亨利激情缱绻的同时,“疯狂地爱上了她的面孔和身体,如此的诱惑。一张惊人苍白的脸,燃烧的眼睛,琼?曼斯菲尔德,亨利的妻子。当她从花园的阴影走入门厅的光亮中,走向我,我生平第一次看到了世界上最美的女人......亨利黯淡无光了,她就是色彩,光亮,新奇......那天晚上我像个男人。”对,没错,同性之恋,这个人还居然是亨利的妻子!

  阿娜伊斯对于肉体的欲望已完全颠覆了世人的认知,她像一个正欲火中烧的“色”魔一次又一次刷新道德的底线,一次又一次冲破伦理的边界,简直已到达“丧心病狂”“走火入魔”的程度。就正如作家自己在日记中写道:“不论什么爱情,我都无法抵抗,我的血液开始起舞,我的双腿张开。我做过最不道德、最下流的事,但我总是以极美的方式去做,我觉得很无邪。”

  整部片子后来被美国电影局定义为“NG-17”,意为“17岁未成年不宜”,因为在其中涉及sex的场景就多达十三次之多,虽然菲利普·考夫曼将其拍得极其唯美动人,身为女主角的演员也是美得不可方物,但终究为主流的价值取向所回避。?

  既如此,阿娜伊斯悖逆和挑战传统的行为也一定要被清明而道德的现实所唾弃。影片最终在亨利妻子得知阿娜伊斯与亨利的不伦关系之后走向尾声,而阿娜伊斯聊以安慰和给自己充分借口的所谓“爱情”也在亨利妻子挑明“亨利不过是觉得你无聊”的真相中划上句号。

  阿娜伊斯的丈夫自始至终充当了一个知悉所有真相但却无比宽宥的“局外人”和“收容者”。当阿娜伊斯落寞地走在那条离开亨利的街道上时,他的适时出现和他那洞悉一切深邃而包容的眼神就成为了女人最悲伤也是最温暖的铠甲,“我哭了,我哭是因为我爱这条让我离开亨利的街道;我哭了,也因为成为一个女人的过程是如此痛苦;我哭,更是因为从今往后,我的哭会越来越少。”

  阿娜伊斯对于爱欲的放纵和冒险最终并没有使她受到惩罚,她相反在这段经历之后,以文字作为赎救和成长,最终成为一名作家,一生著作颇丰,而她与亨利后来也成为一对写作事业上的伴侣,彼此鼓励相互成就,至于她的个人情感,她也更趋于理性,不再头脑发热、为所欲为。那么对于这样一个在传统道德中无比“堕落”的女子,命运如何能对她如此眷顾?

  请允许我再讲述另一个“欲之魅惑”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是属于文化平庸阶层的浪漫主义“堕落”与“幻灭”,虽经过有些奇艺的相似,但结局却是天堂与地狱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