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有料Vol.14:威尼斯电影节颁奖70年

         荣誉:2011年,《人山人海》最佳导演银狮奖。

         (嘉阳/文)在威尼斯电影节,蔡尚君的《人山人海》因技术原因放不出来,媒体场被迫取消。影片首映时,影院着火,很多人都跑出去,他稳如泰山。就连电影节官方都过来道歉:“实在对不起,一个电影一天出两次事故,这在影节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

         颁奖典礼那天他原本计划出去玩,前一天却接到了组委会协调员的电话。协调员说,给你们留了两张颁奖典礼的票,你们也没参加过颁奖典礼,过来看看吧。蔡尚君觉得,颁奖和我又没什么关系,就婉言谢绝了。但协调员那边执意邀请,并开玩笑道,作为中国影人得来为中国电影宣传呀。蔡尚君盛情难却,后来和制片人一起去了。蔡尚君没多想。因为听不懂意大利语,在现场就是看个热闹。当颁到倒数第三个奖的时候,看到奖牌,他心想,这个牌子可真难看,千万别给我。但是现场有一个狮子造型的奖杯,他觉得这个不错,挺好看的。

         就在蔡尚君瞎琢磨的时候,旁边的人提醒他:“叫你呢,轮到你上台了,没翻译,少说点。”当时,蔡尚君一愣,也不知道颁到什么奖了,就在众人的掌声中迷迷糊糊地上了台。在台上,他先用英语和大家打了个招呼。主席马可?穆勒让蔡尚君说中文,然后他来用意大利语翻译。蔡尚君在马可-穆勒的帮助下,说完了获奖感言。无厘头的是,蔡尚君下了台后,经过朋友告知,才知道原来得的是银狮奖。

         荣誉:1999年,《过年回家》最佳导演银狮奖。

         (嘉阳/文)张元得知获奖的经历颇为传奇。当时张元本来对得奖不抱有希望,并计划离开威尼斯。有天他在湖边晒太阳,当地的小男孩骑着自行车过来,看了看张元,然后说:“你得奖了。”张元觉得他很好玩,就逗他:“你怎么知道?”“我爸爸就是做奖杯的。”小男孩很骄傲地说道。对于这件事,张元认为只是小孩子的玩闹,并没有在意,没想到过了没几天,他就接到了组委会的获奖通知。

         对于获奖,张元坦言非常意外。第一,这部电影的制作规模非常小,只有100多万人民币的投资,电影节的评委们应该看不上。第二,作品入围的导演们都太强了,既有阿巴斯这样的国际大导演,也有张艺谋。张元觉得这样的好事应该轮不到自己身上。

         影片放映结束,影院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很多观众都流下了眼泪。甚至有观众走过来对他说,你的电影真棒。对于张元来说,观众的这句评价是最窝心的。后来,张元和他的团队收到了获奖通知,大家都很兴奋。张元回忆道,那个时候大家对国际电影节没有太大的概念。很多国外影人都穿着礼服,但《过年回家》剧组都衣着比较普通。尤其影片女主角刘琳走红毯的时候,衣着像小学生一样。

         荣誉:1994年,凭借《阳光灿烂的日子》获最佳男演员沃尔皮奖。

         (嘉阳/文)1994年,年仅17岁的夏雨凭借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精彩表演,成为了威尼斯电影节史上最年轻的影帝。谈及这个奖项,今年已经37岁的夏雨直言,这个奖来得太早了,就像一个难以超越的100分。当年,《青岛晚报》的记者告诉夏雨,他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的影帝大奖,性格内敛的他并没有在当天把这个消息告诉家人。第二天,关于他得奖的消息就发表在了青岛当地报纸的头版。家人看到报纸后很惊讶,当时的班主任还把那条报道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了一遍。

         不过,那个年代通讯很不发达。当姜文辗转找到夏雨时,离威尼斯电影节颁奖典礼只有一个礼拜的时间了,根本来不及办护照。于是,当年夏雨这个威尼斯电影节影帝大奖是由姜文代领的。

         “其实在拍电影以前,我在学校里也算小有名气,在画画,玩滑板方面也获过奖。虽然老师们觉得我是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但从来没发给过我特长生证。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影帝的消息出来后,学校发给了我一个特长生证。”夏雨笑称,在那个年代,大家对于威尼斯电影节奖项的概念很模糊,反而觉得这个特长生证是个很重要的褒奖。

         荣誉:凭《桃姐》斩获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影后。

         (覃覃/文)叶德娴凭《桃姐》在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获得影后奖项,而这只是一个开始,此后,她还凭该片获得金马奖、金像奖等多个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殊荣。其实在《桃姐》之前,叶德娴已经有10年没有拍戏,但许鞍华的剧本和刘德华的邀请吸引力她。从影这么多年,叶德娴演过不少苦命女人角色,而这次桃姐的平淡真实和温情却再次击中人心。而她也笑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跟桃姐就很相像,“比如她对生活的要求,到菜市场买两斤菜,最后做的时候只选三两根而已,要求很高。还有爱干净。生活中我也是这样的。”

         虽然桃姐给息影多时的叶德娴带来许多荣誉,但她的心态却非常平和。近年来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生活的她已经越来越能够放松自己,她很清楚,这部戏不会让她的生活有太大的改变,毕竟现在电影市场更多的需要的是青春、喜剧,而她要拍的是能够警世的题材,“当你知道冰川已经开始融化、那么多的自然灾害,我是担心的,大家拿些时间出来整理下自己的生活,可以帮助到下一代。”

         1982年的《猎鹰》让叶德娴第一次以母亲角色红起来,接下来这么多年里,虽然也成功演绎过不少喜剧角色,但她得最多的不是经历风浪的苦命女人,就是身患重疾最终离世的病人。而她自己也试过因腿疾导致半年行动不便,要靠拐杖才能活动。而到了六十而知耳顺的年龄,叶德娴对自己的将来也有所打算,“未来我很早就计划好了,我到美国、澳大利亚各地去看看,找一个可以终老的地方。”

         《桃姐》后的叶德娴果然重新到之前的平静生活,这个五光十色的演艺圈,她懂得规矩,懂得选择,也懂得进退,这个时候的她,也许寻求更多的是内心的平静和喜悦。对于采访要求,她会用邮件亲自回复,但问及当年威尼斯获奖的往事,她淡然答道 ,“一切感受、希望,总总都在得奖后如实告知媒体。”将来的她是否还会有新的亮相,也许我们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