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有题目么

  词的类别 大致有5种: 1、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2、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3、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4、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5、按词牌来源分.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也就不再另拟题目了. 你这只有两个空,大概就是豪放派和婉约派了.。

  《词学名词释义》

  二十四、词题·词序

  宋人黄玉林(升)说:“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女冠子则述道情,河渎神则咏祠庙,大概不失本题之意。尔后渐变,去题远矣。”(见《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明人杨升庵(慎)也跟着说:最初的词,词意与词题统一,后来渐渐脱离。

  这个观点,有两个错误。第一,他们都以为词调名就是词题。第二,他们都以为先有词题,然后有词意,这是本末颠倒了,例如河渎神,最初的作者是为赛河神而制歌词,乐师将歌词谱入乐曲,这个曲调就名为河渎神。可见在最初的阶段,是先有歌词,后有调名。第二个阶段,凡是祭赛河神,都用河渎神这个曲子,文人就依这个曲调的音节制作歌词。所以此时调名与词意统一。后来,河渎神这个曲子普遍流传,不在祭河神的时候,也有人唱这个曲子。于是文人就用别的抒情意境作词。从此以后,调名和词意就没有关系了。黄、杨二人把词调名称为词题,这是词的发展在第一、二阶段的情况,到了第三阶段,词调名就不是词题了。温飞卿有三首河渎神,词意是咏赛神的,又有二首女冠子,词意是咏女道士的。这两个调名,可以说同时也是词题。但另外有许多词,如菩萨蛮、酒泉子、河传等,词意与调名绝不相关,这就不能认为调名即词题了。综观唐五代词,调名与词意无关者多,故黄玉林说“唐词多缘题所赋”,这个“多”字也未免不合事实。

  唐五代至北宋初期的词,都是小令,它们常用于酒楼歌馆,为侑觞的歌词。词的内容,不外乎闺情宫怨,别恨离愁,或赋咏四季景物。文句简短明白,词意一看就知,自然用不到再加题目。以后,词的作用扩大,成为文人学士抒情写怀的一种新兴文学形式,于是词的内容、意境和题材都繁复了。有时光看词的文句,还不知道为何而作。于是作者有必要给加一个题目。这件事,大约从苏东坡开始。例如东坡更漏子词调名下有“送孙巨源”四字,望江南一首的调名下有“超然台作”四字。都是用来说明这首词的创作动机及其内容。这就是词题。有了词题,就表明词的内容与调名没有关系。但曹勋《松隐乐府》中有几首词,调名为月上海棠,隔帘花、二色莲、夹竹桃、雁侵云慢,词的内容也就是赋咏这些花卉。这样,调名也就是词题了,本来可以不再加题目,可是,当时的习惯,调名已不是词题,故作者还得加上一个题目“咏题”,以说明“月上海棠”等既曲名,也是词题。不过,这几首词是作者的自制曲,还是先有词而后后制曲,并非所谓“缘题作词”。惟有陈允平作一首赋垂杨的词,即用垂杨词调,但是他还不得不再加一个题目“本意”。

  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一条谈到词题的,他说:“诗之三百篇、十九首,词之五代、北宋,皆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自《花庵》、《草堂》每调立题,并古人无题之词,亦为之作题。如观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何,可乎?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

  楼主最大的疑问是词牌既然限定了格式为什么还有同牌不同词的情况——词牌也像词一样,都是一个从无到有、从附属到独立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里,许多牛人比如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柳永开创慢词长调、苏轼创豪放一排——这些牛人一方面打破传统诗歌独霸文坛地位,为词争取一席之地甚至是比肩而立,另一方面创设了大量词牌,为词张本,问题就来了:同一个词牌由不同牛人创设,虽然力求格式一统但还是有很多词牌出现了两个甚至多个版本,比如《江城子》、《青玉案》都有不同版本,这一点可以归于词的发展表现,也可以理解为词的繁荣,从长远发展来看统一格式是潮流,毕竟经过前人反复锤炼、吟咏而在音韵、形式诸多方面都堪称经典的词牌流传至今大多趋于一个统一版本了,两个版本都不多了,多个版本的就更少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词这种古典文学形式式微的表现……现代人填词大多依循名家作品,有名人撑腰当然不怕在音律方面落人笑话.。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有的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

  有的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有的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

  而点绛唇,此调因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

  题目当中没找到,但有孤鹤南飞的典故。

  同时在中华诗库当中的全元散曲中有无名氏的散曲中有孤雁飞的类似词句。 1、响彻琵琶,千古大江东去;吹残铁笛,一声孤鹤南飞。

  (指苏东坡) 下联的孤鹤南飞,则出自据《苕溪渔隐丛话》,据记载:东坡被贬在黄州生日时,他的朋友们置酒于长江亦壁矶下为他庆寿。 酒酣,忽闻笛声起于江上。

  座中有郭,石二生颇知音,对东坡说:笛声里有新意,不是平常乐工所奏。派人探问,知是进士李委因东坡生日,特作新曲《鹤南飞》来献。

  东坡题诗一首:山头孤鹤向南飞,载我南游到九嶷。下界何人也吹笛,可怜时复犯龟兹。

  2、【南吕】七贤过关 四时思情 。

  一秋好景君须记。 闪得似南来孤雁飞,闲愁闲闷,管他甚的。

  最苦 伤情处,雨打梧桐叶落时。 朔风早凛咧欲把寒衣寄。

  寄与远征郎,恐不到根底。君冷自知,奴冷自知。

  雪花下得、下得纷纷细,冻损儿夫谁与奴为美。画堂人静,数尽更移。

  拨尽寒炉 一夜灰,冷清清不见郎回日。 忽听得门外敲骏马嘶,多情来至,心欢意喜,欲把 银照,尤恐相逢是梦里。

  「宋词」这两个字,就可用来作为搜寻时的「标题」!另如:汉赋、唐诗、元曲、。。。都是可以在搜寻时,当作标题的。

  但以上这些,要在搜寻时作为「标题」时,都代表著一个很庞大内涵+作品数量;所以,对於搜寻的工具(如:百度)来说,可能只能提供搜寻者「名词解释」。但我想这不一定是搜寻者真正想要的!

  只要搜寻者能提供搜寻工具进一步的「细项」,那麽搜寻工具应该就能提供更接近目标的资料了。

  例如:「宋词 欧阳修」;或「宋词 格式」;或「宋词 起源」;或「宋词 爱情」。。。!

  通常主标题,与次标题之间会有一个字左右的间隔;这样可以帮助搜寻工具更效地搜寻。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有的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

  有的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有的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

  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

  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而点绛唇,此调因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

  宋词有题目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