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工作者」应该被歧视吗?

  不是迫不得已谁会愿意那样生活……… 生命对于生活方式到底哪个重要?(我自身是有局限性的,所以问的问题有不对的地方望大家多多谅解,此问题只是讨论、阐述个人观点,让大家彼此交流互动,不要极端、激动或互相讥讽谩骂……)

  大家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分类,

  不同类型的性工作者完全不一样,从三线小明星到外围女再到小姐再到站街女再到摸一下的,生存状态完全不是一个样子。

  http://www.zhihu.com/question/61121579

  镜像问题:嫖客应该被歧视吗?

  谢邀。

  (引子)

  性是伴随人类与生俱来的行为。必须承认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地球生物进化史上无数次性行为的结果。金钱交易,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有了足够的剩余产品,才可能有金钱交易。

  两者结合,出现了性工作者。于是,又出现了如何评价“性工作者”这个问题。

  本文将从道德讲起,分析人类异性之间的亲密关系、家庭结构的变化、财产对人类亲密关系的异化、性交易的起源、统治阶级对性工作者歧视的原因、性工作者道德标准低下的原因、性交易对性工作者内心的影响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解放对我国异性间亲密关系的影响。

  (一)

  自古以来,性工作者这个行业就是与“不道德”联系在一起的。评价性工作者,首先要把道德说清楚的来源和作用说清楚。道德是我们评价一种社会行为是非善恶的尺子。这把尺子不是先验的,而是经验的,说不清楚这把尺子的来龙去脉,就无法用这把尺子衡量社会行为。

  (新选组三番队队长,后来的警部斋藤一的信条是“恶即斩”。问题是,什么是恶?这个问题可能也经常困扰斋藤一)

  道德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脱离了种群或社会是无从谈起道德的。

  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的话,善恶是不能脱离人类社会独立存在。有哪种善恶是脱离社会关系独立存在的?一种也没有!善恶都是评价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而言的。鲁滨逊在无人岛上,谈不上道德,他既做不了伤风败俗、伤天害理、罄竹难书的事情,也做不了高风亮节、乐善好施、宅心仁厚的事情。

  道德是一种普遍认可的、非强制的、主流的社会行为规范。

  社会行为规范的内容,有先天的部分,也有后天的部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种群或者社会的繁衍、兴旺和存续。反过来考虑,如果一个社会的道德有悖于种群或社会的繁衍、兴旺和存续。那么这样的道德是无法存在的,因为施行这样道德的种群或社会必然逐步消亡,如果他们不愿意改变他们的主流道德标准,他们必然灭亡。种群或社会灭亡了,道德自然也就消亡了。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道德还有第三个来源,即统治阶级强加给被统治阶级的行为规范。

  原始的动物,对自己的同类,并不存在认同感,完全没有族群的概念,更遑论社会。

  很多情况下,同类也完全可以出现在它们的食谱上。大多数相对低等的动物,都存在同类相食。在生存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任何蛋白质和热量都是必须的,不论这些热量、蛋白质来与什么食物,哪怕是正在于自己交配的同类,或者自己的子女。有些动物,甚至有雌性动物交配过程中,吃掉雄性的习惯,比如螳螂,比如有些种类的蜘蛛。(以人类的繁育能力,显然不能有这样的行为,否则妻子吃掉丈夫,生下孩子,考虑到流产,婴儿夭折等原因,人类的数量必然迅速下降,很快灭亡。)

  (蜘蛛、鳄鱼吃掉同类)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相对高等的动物,往往存在一种先天的自我约束。大多数热血动物(比如鸟类和哺乳类),都有哺育幼仔的习惯。一部分相对低等的动物,也有类似的习惯,比如有些种类的蝎子,比如负子蟾(为了不影响大家的心情,不贴照片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找。密集恐惧症患者慎看)。

  我们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会感觉很温馨。猫妈妈给小猫宝宝喂奶,多可爱。猫妈妈的眼睛中,可是充满了警惕。她随时可能为了保卫自己的小宝宝和外来闯入者拼命。

  在野外遇到可爱的猛兽的幼崽的时候,一定要尽快离开,千万不要碰——因为凶猛的母兽就在附近,而且随时准备为了幼崽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也是一种进化出来的本能——对自己的幼崽给予照顾,保证幼崽的存活率,而不是无条件地捕食一切猎物。

  这种行为是本能,不用教,每一代猫妈妈都是如此。

  人类也一样。如果一位母亲生下孩子以后,毫无理由把孩子遗弃,我们都会认为这位妈妈是一位冷血的妈妈。

  大多数社会化的动物,都在捕食同类的问题上,有一种天然的戒惧。如果没有同类不相互捕食的禁忌,外加必要的牺牲和合作,任何食肉类(杂食类)的动物种群都是无法存在的——因为很快就内部吞噬殆尽了。

  比如,我们看到被宰杀过新鲜的牲畜和禽类的胴体的时候,一般不会有不良反应。但是,如果我们看到新鲜的人类尸体,往往会有恐惧、恶心的感觉。除了那些经常从事与死者打交道的职业的人,大多数人在见到尸体、骷髅的时候,都会莫名恐惧、紧张。

  许多智力水平比较高的哺乳动物,比如大象,也有类似的反应。

  同样是一堆骨肉,但是我们的反应不同。因为前者是我们的食物,后者是我们的同类。

  同样有巨大潜在危害的是乱伦,因为乱伦可能导致遗传基因蜕化,遗传病高发,毁灭种群。

  动物之中,限制乱伦的行为比较少,但是大多数群居动物(比如狮子、猴子)的雄性幼崽成年后,一般会被逐出种群,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母子、兄妹之间的乱伦。

  同理,舍己为人的行为,有利于种群的存在,也是大多数群居动物拥有的行为规范。

  比如,日本蜜蜂群起攻击日本本土黄蜂。

  日本大黄蜂VS日本本土蜜蜂 http://www.iqiyi.com/w_19rstn8llh.html 日本大黄蜂VS欧洲蜜蜂

  欧洲蜜蜂是日本大黄蜂最喜欢攻击的目标。50年前,日本蜂农引进了这一品种。可是由于它们不是日本本地产的品种,没有防御日本大黄蜂攻击的能力。一只进行巡逻侦察的大黄蜂发现了蜜蜂巢穴,它就会在蜜蜂巢上做上记号。不一会儿,几十只日本大黄蜂就会飞来,它们的个头是欧洲蜜蜂的5倍。

  欧洲蜜蜂不会群体作战,而是一对一与日本大黄蜂决斗。欧洲蜜蜂绝不是日本大黄蜂的对手,日本大黄蜂只需一口就能把欧洲蜜蜂的头咬掉,一只日本大黄蜂可以在一分钟里杀死40只欧洲蜜蜂,30只至40只大黄蜂在不到3个小时内就可以消灭3万只欧洲蜜蜂。当所有的欧洲成年蜜蜂被消灭后,它们的幼虫就会成为大黄蜂下一代的美食。

  大黄蜂VS本土蜜蜂

  日本蜜蜂是一种小型蜂,针刺也短得多,如果一对一作战,肯定不是大黄蜂的对手,但它们有自己的绝招,就是用“热球”焐死大黄蜂。一只日本大黄蜂侦察到日本蜜蜂的巢穴后,也会在上面做记号,但日本蜜蜂能够探测到敌人的到来,严阵以待,当大黄蜂再次飞来进行袭击时,群起而攻之。大约会有500只蜜蜂把一只大黄蜂团团围住,形成一个紧密的圆球,蜜蜂并不用针刺攻击大黄蜂,也不用嘴咬,而是不断振动自己的飞行肌发出热量,圆球中心的温度5分钟就上升到47℃,这正好超过了大黄蜂对热量的承受极限,那就是44℃至46℃,大黄蜂20分钟后就被热死,但这个温度不会伤害到日本蜜蜂,因为它们的承受上限是48℃至50℃。仅仅是4℃之差,就让日本蜜蜂在残酷的战争中胜出,战胜日本大黄蜂。

  捂死大黄蜂的战术很有效,但是在大黄蜂头部附近的日本蜜蜂肯定会被咬死。如果没有蜜蜂主动作出牺牲,捂住大黄蜂的头部并被大黄蜂咬死,那么就无法形成一个封闭的“蜂球”,捂死大黄蜂。于是整个蜂巢中的蜜蜂会在3个小时内灭亡。反之,如果有愿意自我牺牲的蜜蜂,那么整个蜂巢就能幸免。很显然,存活下来的日本蜜蜂把这种行为方式遗传给了自己的后代。

  (世界著名的拳王、大力士、巨人,在猛虎面前,也是小个子。须知史前的猛兽,比现代的猛兽还要魁梧得多。比如,有些品种的剑齿虎的体型是现代老虎的两倍以上)

  人类的祖先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人类的祖先在没有发明现代化的武器以前,相比猛兽,没有尖牙利爪,速度和敏捷性也很差,肌肉也远远不如其他哺乳动物发达,完全没有能力在与野兽的肉搏战中占上风。相比其他哺乳类动物,人类的生殖能力也偏弱。这种情况下,人类如果不能形成有效的群体对抗猛兽和各类风险的话,是难以存活下来的。群体成员奉行舍己为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行为规范,都是群体存在的必然要求——我们显然很难想象一个所有成员都是搭车者,都想占便宜,都信奉己所不欲偏施于人的群体能稳定地存在下去,其成员能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幸存。

  (人类的体型和短脸熊的体型对比多么悬殊)

  (人类祖先的体型和史前巨兽相比,多么渺小。使用现代化的霰弹枪杀死这样的巨兽,也不是容易的事。和这样野兽肉搏,简直是噩梦。不过,人类有团队精神。所以,这些巨兽都灭绝了。而我们的祖先不但存活下来,而且发展壮大,他们的子孙占据了整个世界)

  我们可以认为我们的祖先在我们基因上打了很多的烙印,这些烙印往往与我们的道德规范相吻合。

  这些都是行为遗传学研究的内容。

  我们的很多基本道德行为,比如照顾幼儿,比如不捕食同类,比如不乱伦,比如舍己为人,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都有生物学的意义。

  (二)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烙印发挥作用,也需要外界的条件支持。或者说,这些本能,会因为外在物质条件产能异化,异化的目的仍然是为了种群或者社会的繁衍、兴旺和存续。。

  比如,同类不相残杀这个问题,是最基本的行为原则,也是经常被突破的原则。

  赛德克族马赫坡酋长莫那?鲁道年轻的时候,是猎头高手。所谓猎头,就是杀死临近部落的人,把他们的头颅带回来。一个男孩,只有杀死过临近部落的人,并带回其头颅,才能进行成年礼,然后娶妻生子。

  莫那?鲁道的多次猎头行为在其所在的部落中,并没有被认为是极大的恶行,反而被认为是英雄行为。正因为有这么多的猎头战利品(骷髅),所以他才拥有极高的威望,是被部落当之无愧的首领。

  这些骷髅,都是他的战利品,也都是他的猎头行动的受害者的遗骨。

  为什么这样的行为会得到整个部落的人的认可,不但不谴责而且崇拜呢?这就涉及道德的后天部分。

  对处于采食、捕猎状态的原住民来说,他们一方面他们需要内部合作,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足够的食物来源。采食、捕猎的生产方式,注定单位面积养活的人口数量远远低于农耕地区。这就需要使用各种手段或主动,或被动,限制人口数量。

  在不懂得人工避孕的时代,自相残杀也是一种解决方式。在部落内部看来,杀死其他部落的人,为本部落提供更多的捕猎机会。各个部落都按照这种游戏规则费厄泼赖,于是,人口总量得到有效的控制。

  与之类似,还有杀死,甚至吃掉俘虏。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没有多余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即使有劳动力,也没有生产条件。自己都没有足够的食物,拿什么养活俘虏呢?与其杀掉他们遗弃尸体,不如“废物利用”,把他们的尸体吃掉,从中获得热量和蛋白质。

  从东南亚丛林或者亚马逊丛林的部落吃掉俘虏,到台湾的原住民猎头,背后的动力是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人类虽然仍然需要杀掉同类,但是已经不再需要食用同类的肉,补充自己的热量和蛋白质了。

  看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人,应该知道少年派在海难之后,死里逃生。为了活下去,在救生艇上吃了人肉。甚至有一种说法,他吃了自己母亲的尸体(有兴趣的人可以去找 @马伯庸 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

  我们看完电影,并没觉得少年派是不可接受的食人恶魔。我们不但没有排斥他,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还接受了他。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在类似的情况下,也完全可能做出类似的事情。这种事情,就是为了基因的延续,或者说为求生的本能,可以吃掉同类的尸体。我们甚至可能对少年派产生同情——他经历这样的苦难。

  其他恶劣的行为还包括,溺死婴儿和遗弃老人。溺婴,初期是男女都溺死,后来倾向于溺死女婴。遗弃老人,说得更神圣一点,让老人辟谷成仙,或者送老人去祭山神。其实都是一回事。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日本电影,《楢山节考》。没有节育技术的情况下,无法养活的幼儿被溺死之后,扔进粪堆作肥料。年满七十岁的老人,被遗弃在山中,活活饿死。

  影片海报之中遍地的骷髅,就是那些年满70岁,被子女背上山,活活饿死的老人们的遗骸。母子相抱的画面,源自影片之中儿子把母亲背上山,不忍抛下母亲。 可是,这是村里的规矩,无论是孩子还是母亲,都知道如果要活下去,就不能违背村里的规矩。村里设定这样惨无人道的规矩,也是因为人多地少,粮食产量低,为了避免更多的人挨饿,牺牲老人。

  相比之下,《一九四二》之中,地主老范的闺女主动卖身去妓院,更是可以理解的了。因为,家里什么都没得吃了,饥民在成批饿死,去妓院有一条活路。

  影片之中,逃荒之初,老范的闺女还带着自己的宠物猫。时不时自己省下的宝贵的口粮喂自己心爱的猫。后来,她嫂子(也就是老范的儿媳妇)生下孩子以后,实在没有吃的,老范杀了猫,给儿媳妇煮了吃。老范的闺女说,给我也来点猫肉汤……如果逃荒之初,老范就杀了猫,老范的闺女就要喝汤,大家一定觉得吃自己宠物的人很残忍。但是,到逃荒后期,饥民成批饿死的时候,她要喝自己宠物的汤,大家也理解了。她还是她,猫还是猫,区别就是环境变了。

  事实上,我们的潜意识中都默认,任何人在不给同类造成同等或更大的伤害的前提下,都有趋利避害的权利。在恶劣甚至危机条件下,施行这种权利的人,不被谴责。法律之中,紧急避险原则,也是起源于这种认识。

  说点题外话,许多拷问人性的电影的内容,大多是拍一些与我们现在生活的现实社会道德矛盾,但又符合当时特殊背景的行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如此,《楢山节考》如此,《一九四二》也是如此。观众在看完这样的内容的电影以后,往往会反问自己什么是道德?反思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引起思考。

  在生产力高度受制于自然环境的时代,这种差异尤其明显。比如,汉族地区和蒙古草原上生活的人群,虽然都是蒙古人种,但是在基本的生活习惯和道德等方面,有极大的不同。

  汉族社会崇尚照顾老幼妇孺,在关键时刻舍己救人,舍生取义,在匈奴社会则往往是青壮年获得最好的食品和最多的生存机会。

  一些部落在面临灭亡的危险,比如被外族战士逼入绝境的时候,往往是先杀死老幼妇孺,然后全体男子和外族拼死一搏。如果考虑到妇孺往往是重要的战利品被卖掉或者收为奴隶的话,就不难理解这些草原民族的做法。进攻有杀死妇孺之后负隅顽抗的习俗的部落,即使付出巨大的代价,消灭了部落中的全部的男子,也注定得不偿失——因为妇孺已经都被杀死,失去了价值。这就如同黄蜂攻陷了蜜蜂的蜂巢,却没有获得蜜蜂幼虫一样。

  进攻这样的部落,只有损失,没有经济利益。除非复仇或者争夺关键资源,否则其他部落一般不愿意主动进攻有这样传统的部落。为了部落的存续,不惜在关键时刻对自己部落进行种族灭绝,这是一个看似荒谬、残忍的传统的内在逻辑。(当然,“残忍”是以我们的生活背景,而不是站在草原民族生活背景上,对这种行为作出的评价。不过,一旦失去把俘虏的老幼妇孺卖作奴隶的环境背景,比如二战之中的日军杀害所有随军家属之后,与美军决战,这种行为就很难逃脱“残忍”两字的评价了。)与之类似,还有三体之中“持剑人”的选择——如果没有自我毁灭的勇气,就难以生存。

  汉族兄长死后,兄长的儿子继承财产。相比之下,草原民族往往是兄终弟及,即弟弟,而不是兄长的未成年的儿子,继承兄长的财产。刘邦去世后,匈奴单于写信给吕后要求娶吕后,理由也是兄终弟及。

  出现这样的差别的原因很简单:汉族地区以农耕为主,法制相对健全,孤儿寡母可以依靠丈夫的遗产收租、收息维持生活。草原环境恶劣,地广人稀,无法无天,孤儿寡母显然无力放牧牧群,也无力对抗偷盗、抢劫、杀人、强奸。

  不仅如此,弟弟不但继承哥哥的财产,还要继承自己的嫂子。某些情况下,儿子甚至可以继承自己的后妈。“公元前33年,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塞和亲,嫁给南匈奴的呼韩邪单于。两年之后,即西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就抛下娇妻幼子撒手人寰。按照匈奴的祖制,王昭君又嫁给了呼韩邪的长子,新即位的复株累大单于。生育了两个女儿,但昭君的悲剧并未到此为止,十一年后,第二个丈夫也先她而去了。”

  野史中,王昭君又嫁给了自己名义上的孙子,正史未有这样的内容。不过,不管嫁没嫁给过孙子,在汉族地区看来,这段历史都足够狗血的了。

  出现兄终弟及,甚至继承后妈的风俗的原因无他,就是让每一个育龄男女,尽量多地有生儿育女的机会。草原生活环境恶劣,天寒地冻,缺乏食物,猛兽出没,缺医少药,人均寿命短,死亡率高,为了维持种族延续,必须尽可能多地生孩子。

  与之类似,有些游牧民族有用让自己的妻子或女儿,与原道而来的客人同房的习俗。

  这在汉族地区看来是非常狗血的事情,但是在草原上是很正常的。原因大约是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草原家庭生活相对闭塞,让女性成员与原来的客人同房,可以接受外来的基因,避免基因退化。

  另一方面,世界上某些民族在进入发达的工业社会之后,脱离了恶劣的生活环境,还不加节制地生育,便不符合现代工业化社会的基本原则,很难符合现代社会的道德——这种大量生儿育女的生活方式,还停留在游牧或者高死亡率的时代,不符合工业化时代的社会背景——这样的大规模生育显然无法给子女提供高质量的教育,难以培养出工业化时代所需的合格的劳动者。这些孩子长大以后,由于缺少足够的教育,只能成为最简单的廉价劳动力,或者大量消耗社会资源。

  工业化时代,对子女的培养原则是少生优育。这与自然界中,动物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过程中,生育总量下降,父母抚育期延长,颇有类似之处。

  海龟一次产卵几十枚,相比之下,人类每次生育一至两个胎儿。海龟产完卵,就回到大海,从此与小海龟再无联系。人类的母亲则要哺育幼儿很多年。

  海龟的产卵数量决定,每头雌性海龟自然无法提供与人类母亲类似的对后代的哺育。人类社会放弃少生优育原则,就无法维持工业化社会,这是显而易见的。

  与之类似,在工业化社会还强制推行某种产生于游牧社会的社会行为规范,甚至以宗教为名,把这些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行为规范神圣化,自然也是愚昧的为了少数人私利的极端行为。世上没有神,所谓神颁布的行为规范,其实都是人制订的,制订这些行为规范的目的,其实都是为了维护当时的社会秩序和统治阶级的利益。

  在工业化时代,提出使用游牧时代的教法替代工业化时代国法,并使之成为社会规范,是社会的倒退。一般来说,坚持教法治国的国家,往往也是经济落后、社会停滞的国家。

  再比如,原始社会吃掉俘虏,农耕社会杀掉俘虏,都是很常见的事情,胜利者自己都未必有足够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样的时代,胜利者用什么养活俘虏,怎么样让俘虏自力更生养活自己?

  但是,在工业化社会还这样做,那就是板上钉钉的极端暴行了。

  (日本电影《海与毒药》之中,日本医生活体解刨美国飞行员,军官生吃受害者的肝脏)当时正值太平洋战争末期,医学部迫于压力,同意与日本军方合作,对被俘的八名美军飞行员进行生理解剖,心灰意冷的胜吕与好友户田被征召入伍做助手。当时,研究人的肺部切除多少,仍能生存,心脏停止跳动多久后还能重新起博,这对战时医疗是一个重大的疑难课题。因此第一位美军俘虏成了活的试验品,被折磨了一小时二十分钟后死去。手术时,残忍的日本军官不停地开玩笑、拍照,竟将俘虏的肝脏摆在桌上饮酒狂欢。

  与之类似,那些用中国古代民族间的大屠杀,为南京大屠杀诡辩的人,故意隐瞒了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 1937年,是工业化的时代,是有了日内瓦公约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日军有计划地大规模屠杀战俘和平民。这不是暴行,什么是暴行?!

  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的背景下,有完全不同的评价。谈论道德不能超越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社会背景和环境条件。同样一件事在不同的背景下,就可能有完全不同的两种评价结果。

  不考虑社会背景,以生产力发达的社会的行为规范评级处于相对低级的社会的行为,是不切实际的、荒诞的。反之,在物质条件发达的时代,仍然采取低级的行为方式,也是不道德、野蛮、落后甚至残暴的,应该受到谴责甚至严惩。

  道德的前两种来源,不论是来自先天的遗传,还是来自后天的养成,其最终目的都是有利于种群和社会的繁衍、兴旺和存续。

  (三)

  话题转回来,我们再看道德的第三种来源,即统治阶级强加给被统治阶级的道德。

  这种道德往往是不人道的,义务和权力不对等的,单向的,要求被统治阶级做出牺牲,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比如,下面这个卧冰求鲤的故事:

  现实之中,冰层显然不会无缘无故地裂开,王祥如果真这样做,结果不是被冻死,就是感染肺炎。解衣卧冰说明了两点:第一这个王祥太蠢,不懂得使用工具破冰;第二为了满足继母的食欲,王祥不惜一切代价,哪怕冒生命危险。这个故事中,王祥的生命不如让虐待王祥的继母吃得开心重要。

  这个胡扯出来的荒诞不经的故事想宣扬的内容无非是:继母不论怎么虐待,都不应该反抗,而应该无条件的服从,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做出牺牲,只要这样做就会得到好报。这个胡扯的故事想暗示的无非是,这样荒诞不经的事情,有人都会都要做,让你们这些被统治者做些其他相对不那么荒诞的事情,你们怎么能拒绝?

  宣扬这些道德标准的人,自己绝不会去卧冰求鲤。

  类似的道德标准还包括,“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命子亡,子不得不亡”之类。

  正常情况下,亲爹舍得让自己的亲儿子死吗?除非这个儿子是隔壁老王的儿子。

  这样的道德除了教育被统治阶级愚昧地绝对服从统治阶级,没有任何正面意义。

  国外的文化也有人在宣扬类似的道德。

  比如:提摩太前书

  6.1 凡在轭下作仆人的、当以自己主人配受十分的恭敬、免得 神的名和道理、被人亵渎。

  6.2 仆人有信道的主人、不可因为与他是弟兄就轻看他.更要加意服事他.因为得服事之益处的、是信道蒙爱的。你要以此教训人、劝勉人。

  提多书

  3:1 你要提醒众人、叫他们顺服作官的、掌权的、遵他的命、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3:2 不要毁谤、不要争竞、总要和平、向众人大显温柔。

  宣扬这样的道德,显然是既有利于统治者的。这样的道德,就是所谓的“吃人的道德”。这种道德是教育被统治阶级束手待毙,给统治阶级吃人找理由,让统治阶级吃人吃得更顺利,更心安理得。

  统治阶级强加给被通知阶级的道德,都是传统文化的糟粕。辨别这样的道德很容易,只要看看宣扬者自己做得到做不到自己宣扬的内容就可以了。宣扬这样的道德的人,做不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己所不欲却要别人去做。所以,这样的道德不能关系逆置——显然不能出现“臣让君死,君不得不死”,也不会出现王祥的继母为了王祥去卧冰求鱼。

  新文化运动提出,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封建统治者推崇这样的道德主要目的都是要维护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绝对权威和特权,要求一部分人无条件服从另一部分人。与之对应,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便是反对封建统治者强加给大多数人民群众的道德,或者说传统道德中“吃人”的部分,提倡适合工业化时代的道德。

  关于 敬老要多说几句。敬老是美德,中国的统治阶级宣传敬老,这似乎是宣传美德。实际上,他们宣传敬老的目的并不是因为他们从内心中真正敬老,而是为了便于统治。不然为什么直到很大年纪才免除老者的税负和徭役?考虑到古人的平均寿命,就知道绝大多数人活不到免除税负和徭役,享受国家赐予的种种福利的那一天。子曰:“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教自长始,教民顺也。教以慈睦,而民贵有亲。教以敬长,而民贵用命。孝以事亲,顺以听命,错诸天下,无所不行。”

  孔子的话说得很清楚:让人民学的温顺,便于统治。统治者从民间选择一些比较保守、维护统治者利益老者,然后给这些老者种种有待,让这些老者成为统治的神经末梢和控制人民的抓手。这就是统治者敬老的真实目的。

  中国古代有三老制度。所谓三老是古代掌教化的乡官。战国魏有三老,秦置乡三老,汉增置县三老,东汉以后又有郡三老,并间置国三老。“三老”是县的下一级官员,类似乡长。作为有头脸的基层干部(副科级),“三老”少不了查证调停民事纠纷,算是负责教化,但他的主要工作还是收税。当时农民田里打的粮食,十分之一要上缴国家(就像现在上班族要上缴百分之二十的个人所得税);农民的宅居地(住宅附近用于种菜养鸡的那片小地)归个家所有,要上缴户税,主要用于养兵。

  《汉书·高帝纪上》记载,刘邦在汉二年二月癸未,令民除秦社稷,立汉社稷。刘邦颁布了新的政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徭戍。以十月赐酒肉。”秦朝已置“乡三老”,但刘邦是设置“县三老”政治制度的第一人。两汉三老制度上承三代之“三老 五更”,三老具有官民的双重性,不仅在乡间有崇高的声望和地位,受到民众的尊重和推崇,而且在朝廷也受到特殊的礼遇,连皇帝也承认三老的特殊地位。——如果考虑到“三老”是封建统治集团的基层组织的话,就不难理解古代统治阶级全力推动全国敬老的目的——所谓敬老,其实就是无条件服从政权的基层组织。这种以敬老为名义的统治术与后来的扶植乡贤,或者依靠宗教领袖引导民众,大同小异。

  进一步考虑,“三老”的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被乡贤取代。相比三老,乡贤拥有更多财富,本身就是统治阶级的一员,所以更容易与封建统治集团同心同德。考虑到乡贤的这一功能,便不难理建立在无产者和贫农同盟基础上的新政权,为了建立自身的基层组织,摧毁原有的统治基础,有必要铲除前政权的基层组织,并让这些基层核心人员丧失经济特权、威信扫地。于是,必然出现斗地主(或者说斗乡贤)。

  大地主(或者说乡贤)是封建道德的维持者。斗倒了乡贤,剥夺了他们的经济、政治特权,吃人道德才可能退出历史舞台。至此,新文化运动提出反对旧道德的目标才可能实现。

  道德的本源,有源自生物学原理的部分,有受外界环境影响、局限的部分。这两部分的作用,都是在现有条件下,使本种群或者社会的繁衍、兴旺和存续。对人类社会来说,这部分道德有正面的、积极的意义,至少有其必要性。

  道德之中,也有统治阶级强加的部分,这部分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统治阶级统治。这部分是道德之中,负面的、腐朽的部分。

  我们显然不能脱离环境谈道德,更不能以统治阶级强加给被统治阶级道德,就否定所有的道德的积极的意义。

  (四)

  分析性交易,必须从人类的性行为说起。

  首先从纯生物性的角度看人类的性行为。

  人类发生性行为最根本的目的是繁衍后代。为实现这个目的,在进化过程中人类产生了性欲,并影响了人类对异性的审美。

  人类存在普遍的接近的审美观点。这种观点的来源,与良性基因密不可分。一般来说,女性大多喜欢高大,帅气,英俊,体型匀称,聪明,善解人意的男性。

  比如有些女人这样的

  极重口味的喜欢这样的

  还有一些喜欢这样的,

  或者这样的

  当然,如果某男子情商高,智商高,彬彬有礼,也很容易吸引女性。比如这位

  或者这位

  还有这位虽然其貌不扬,但是获得的情书,车载斗量。

  此外,还有喜欢呆萌的,图片不好找,免了。

  这些男人中的大多数,都是体型相对匀称,五官端正,这表明他们的基因有更大的概率产生体质健康的后代。

  其中一些肌肉发达,这表明他们的后代有更大的可能比较强壮。此外,他们的雄性激素也比较高,生育能力比较强。还有,他们在获取猎物方面有特长——这显然有利于他们为自己的配偶提供足够的食物。

  还有一些,外貌一般,但是情商、智商奇高,情商高,显然也有利于在人类社会中生存,智商高则有利于产生更聪明的女性后代。(男子无法从父亲那里继承智商。)

  男人也一样。

  大多数男人小时候喜欢萌妹子,随着年龄渐长,大多逐渐就喜欢胸大、臀翘的火辣女郎了。

  比如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这很正常。胸大,意味着体内雌性激素高,受孕率高。臀部浑圆,意味着骨盆宽且浅,胎儿容易娩出,不易死于难产。

  这与生物界颜色更鲜艳的雄鸟、更强壮的公羊、钳子更大的招潮蟹,有更多交配机会,大同小异。

  很多雄性动物,为了获得交配的机会,往往要进行决斗。很多时候,雌性动物在旁边观战。这是动物界的“比武招亲”。

  这种决斗的结果,是强壮的雄性获得交配的机会,把自己的基因传播下去。与之相对,弱者的基因则因为没有交配的机会而失传。这是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一部分。

  人类的性欲,说到底,是为了让自己的基因与其他同类的基因结合传播下去。这就如同人类的食欲,说到底,是为了获得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成分一样。不仅如此,我们还对同类的基因有挑选,这就如同我们对食物有挑选一样——对人类来说,热量高(糖类)、蛋白质含量高(肉、蛋、奶、鱼)和脂肪含量高(奶油、鹅肝、骨髓)的食物,一般口感都不错。与其说是这些食物天然美味,不如说,是进化过程让我们觉得这些食物美味可口。与此相似,我们天然会觉得拥有相对良好基因的异性,美丽、帅气、性感。总之,我们会对这样的异性产生强烈的性欲,并想与他们发生性行为,让我们的后代拥有他们的基因。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性行为的目的往往脱离了繁衍后代的目的,单纯为了满足性欲。然而,不能忘记,繁衍后代是性欲起源的生物基础。

  所以,如果不考虑社会性的话,这样的男女最容易找到配偶,把自己基因传播下去,这种传播是基因强强联合。

  另一方面,人类本能排斥那些长相不那么招人喜欢、智商低、情商也低的异性。

  比如这位

  还有这位

  以及这位

  (如果隆裕太后有范冰冰的姿色,光绪皇帝的痛苦一定能减轻很多……)

  对女性来说,这种排斥自己不喜欢的异性的本能尤其强烈。如果我们考虑到,女性一生之中,潜在生育机会远远少于男性,一旦受孕就要浪费一次潜在生育机会,每次分娩都要冒生命危险的话,就不难理解这种本能的生理基础。

  一般来说,女性接受男性要比男性接受女性慢得多,考虑到女性在生育和抚育后代方面所要面临的风险和需要支付的成本,就不难理解这一点。

  因为对非自愿性交有强烈排斥,非自愿性交往往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生理伤害。很多情况下,心理伤害往往比生理伤害更严重。所以,人类社会有强奸罪。

  人类的亲密关系,除了性行为,还包括感情交流,心里慰藉。

  这种关系,其实也有生物学的基础。

  养过宠物的人都知道,一般来说,越是高等动物,越是群居的动物,对抚摸的要求越强烈。

  人类性生活的前戏是否起源于此,不得而知。不过,必须承认,爱抚、亲吻的前戏可以让双方放松精神,建立起信任和亲密的关系,让双方融化在一起,使双方(尤其是女方)在心理和生理上做好准备。很多情况下,强奸是没有前戏的,这很容易给女方造成严重的生理伤害。

  这种身体接触,不一定发展为性行为,但是对人类来说,和性行为一样重要。除了情侣之间的搂抱、爱抚,还有长辈抚摸晚辈,朋友之间拥抱等等。

  对群居动物来说,离群索居就意味着生存难度急剧上升,风险迅速增加。作为群居动物,我们本能恐惧孤独。正是这种对孤独的恐惧,让早期的人类社会能维持下去,而不是像许多猫科动物一样离群索居。

  许多时候,我们宁可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也不希望被群体排斥。身体接触,让我们感觉到来自同种群的力量,让我们感觉到彼此的需要和支持,给我们极大的安全感——如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关禁闭是重要的惩戒手段。

  所以,我们本能地希望分享自己的观点,希望获得同类的认同。许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祸从口出,但是我们仍然口无遮拦。尤其是酒醉以后,我们的主观意志受到压制的时候,往往说出一些胸中压抑已久但是一直没有说的话——所谓酒后吐真言。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强调:君主为了保持权力的自主性,绝不可相信任何人;不可对别人吐露真心,不可指望别人对你诚实,更不可把命运系于别人身上。君主要经得起孤独的煎熬;最危险莫过于意气相投的人。

  与之相对应,中国的法家也有类似思想。民间谚语也有“臣不密失其身,君不密失其国”、“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托一片心”、“不如意事常八九,能与人言无二三”之类。这些话,从侧面证明了我们的本性与社会对我们的要求之间的矛盾。

  这种对安全感的需求,就是宗教产生的基础。信教,是人类的某种欲望在现实世界中得不到满足,或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衰老、死亡等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的充满恐惧,寄希望于某种超自然的力量能满足自己的欲望,或者客服恐惧,进而接受其提供的心理安慰的行为。(女朋友进了叫安商洪上帝的教会,我无法判定这是否为歪教,邪教。天天吵架快分了,我真的想让她出来,怎么办? - neo anderson 的回答 - 知乎)

  一般来说,宗教是给信徒画饼,这些画饼包括并不限于永生、复活、发财、心想事成。画饼更大,门槛更低,更有利于统治的宗教,往往能在政权的支持下迅速扩展。十二信徒的小教派能够战胜母教,大致有几方面的原因:

  1、门槛更低,不再局限于犹太人,不再排斥“不洁”的人,不再限于高收入的社会中上层。

  2、母教要求动辄祭奠,能动不动拿出牛羊做燔祭、摇祭、赎罪祭的,能是穷人吗?小教派只要忏悔、捐献就可以,没钱捐献也可以。

  3、同样是末日审判和复活,信小教派的人,有机会成为审判长身边的辅助工作人员。

  4、在现实之中,母教更多的是诅咒和威胁。小教派更多地是治病、死人复活。

  5、母教对人间的政权是一种承认既成事实的态度——既然你们要王,就给你们王。小教派则要求信徒服从官吏。这显然更有利于统治。

  6、类似传销,只要门槛够低、允诺的大饼够大,又得到官方的支持或默许,就会星火燎原。

  7、有了足够多的会员,还愁没有钱、粮、地盘?

  8、保罗从母教叛变到小教派,把母教的组织经验带入小教派,使小教派迅速做大。这与小官吏、知识分子加入农民起义军的意义类似。

  话题转回来。

  有些时候,我们求助于那些“无所不能”的人,为我们提供心理安慰。更多的时候,由于存在利益冲突,最可靠的心理安慰,往往来自于自己关系最可靠、共同利益最多的人,或者说基因关系最近的人。一般来说,就是直系血亲。特殊情况下,来自血亲的消息,甚至能够“家书抵万金”。找点空闲 找点时间,领着孩子 常回家看看。

  带上笑容 带上祝愿,陪同爱人 常回家看看。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

  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常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常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这段歌词之中,至少包括了语言倾诉和肢体接触(捶背、揉肩)。

  很多时候,人们都愿意向潜在的自己乐于与之建立性关系的对象敞开心扉。正常情况下,发生性行为的时候,男女双方一对一,赤身裸体,没有武器,也没有甲胄,没有同伴,这时最容易受到伤害。能和对方发生性关系,说明对对方是很信任的。

  除了我们的父母和子女等亲属以外,最能给我们心理安慰的人,往往也是我们愿意与之发生性关系的人,很可能就是我们的配偶。

  一般来说,自己心仪的对象心情沮丧的时候,往往是容易接近的机会(如果对方本来就对自己又好感,只是不排斥的话)。不过,并不是任何人都有接近的机会。善解人意的美女、帅哥的抚慰能让我们的心情好转,反过来,效颦的东施和扣脚的大汉只能让我们浑身起鸡皮疙瘩,更加沉浸在负面情绪之中。两者抚慰我们的内容和方式,也许是完全一样的, 但是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美颜即正义”,并不完全是一句玩笑。美人计能成功套取情报,丑人计则完全是浪费时间,想也不要想。

  (一战中著名的色情间谍,玛塔·哈里,靠性关系套取了大量情报)

  如果我们知道申孙被妓女套取了自己神力的秘密,富歇手下的秘密警察以妓院为重要情报来源,纳粹德国为获得重要情报特意设立高级妓院的话,就会知道,从古至今,高级妓院从来是最好的套取情报的地方之一。(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情报来源是酒馆,为什么酒馆能获得情报,前面已经说了。)

  恋爱中的男女,一旦发现对方对自己敞开心扉,一定要珍惜对方,疼爱对方。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

  反过来讲,一些善解人意者,也往往容易获得异性的芳心。这就是他们在求偶方面有先天的优势的原因。一些大叔级的阅历丰富的人物,能够赢得比自己小很多的女孩的芳心,主要是因为他们经历丰富,对人生感悟较多,能够给予女孩子需要的心里慰藉,而这种慰藉往往是女孩同龄人不能给予的。当然,还有一些久经风月的情场高手懂得如何不留痕迹地给对方制造心理压力,然后使用适当的手段缓解对方的心理压力。最终让对方对他们产生心理依赖。

  另一方面,男人也需要心理慰藉。熟悉男性心理的女人懂得追求不同年龄阶段的男人所需要的手段:他若情窦初开,就为他宽衣解带;他若久经风月,就为他厅堂厨房。情窦初开的人,往往还没有脱离父母的羽翼,对心里慰藉的需求并不太强烈,往往更希望对方满足自己的性欲要求。久经风月的人,往往早已独立,年龄偏长,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很多年,经历过大量的挫折、失败,知道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对他们来说,性行为早已习以为常,对前途的迷惘和对孤独的恐惧往往更强烈又难以启齿。对他们来说,性欲的需求往往要让位于心里慰藉。

  任何人都需要心理慰藉。那些认为不行要心理慰藉的人,静思的话,很可能会发现自己从配偶、之系血亲以外的其他团体或对象处(家族、战友、挚友、朋友圈、心理治疗师、宗教团体或者自己幻想出来的神佛)获得心里慰藉。

  这可以部分地解释很多现象,比如,为什么伴君如伴虎。君王是高危职业,心理压力极大——理论上,所有人都可以有靠山,君王没有;所有人都可以向上级请示,君王只能自己决策;所有人都能安稳退休,君王不能;成为君王,就注定死在任期内。君王也是人,很需要心理慰藉。近臣和爱妃,往往为君王提供心里慰藉,因此获得宠信。君臣之间,帝后之间,有很多不能放到桌面上的话。但是,君王也清楚,彼此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一旦近臣和爱妃失去信任,君王很快就会后悔向对方倾诉了太多秘密。于是,等待他们的是处决或监禁。匹夫怀璧便是死罪,匹夫知道得太多也是死罪。近臣和爱妃一旦失宠,基本上类似下场。不该知道的别知道,也许更好……

  话题转回来。

  对人类来说,男女之间的亲密关系,除了使自己的基因传播下去,满足性欲以外,还有给自己提供安全感等满足心理需要的目的。

  这是高等动物特有的需求。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比较优秀的人,在这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男女之间建立亲密关系的目的,包括繁衍后代,满足性欲和心理慰藉,或者说,灵与肉的结合统一,并结出爱情的结晶。

  对社会来说,保证尽量多的适龄男女,以适当的方式结合,并为社会提供健康的、聪明的、数量足够多的下一代社会成员,是种群延续和社会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

  (五)

  人类的本能是与基因优秀的强者发生性关系,与自己有最大共同利益的善解人意的异性建立亲密关系。这两种本能必然受制于物质条件,并在社会条件下发生相应的变化,或者说异化。

  有一种说法,原始社会男人遇到心仪的女人,就一棍子打晕,背回去发生性关系。这种说法可以当做段子,不可能当真。由于体力的局限,离群索居的原始人很难存活,大多数人必须也只能群居。所以,一个单身男性原始人,遇到一个单身女性原始人,然后一棍子打晕,然后背回去发生性关系的可能性并不大。

  人类是社会动物,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分析人类的性行为,就不能不分析家庭。何况,人类的性关系,与家庭密不可分,家庭内部,夫妻之间的性关系受到道德的支持,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家庭之外的男女之间的性关系,则一般不会受到道德和法律的认可,甚至可能受到谴责和法律的严惩,比如强奸。相比之下,截至目前,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法律,都不承认或惩罚“婚内强奸”。尽管大多数人都知道,“婚内强奸”在某些家庭确实存在。

  人类社会最早的家庭是混居走婚制。

  一个大部落生活在一起,一起采食、捕猎,一起分享采摘来的食物和捕获的猎物。晚上,男女以两情相悦为原则,自由组合,发生性关系。女性生下的孩子是整个部落大家族的孩子,整个部落对其有抚养义务。

  这样的社会,大多为母系社会,男不娶,女不嫁,实行混居走婚。孩子知道母亲,知道外婆,知道自己的舅舅和阿姨,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祖父母,外祖父,更遑论叔伯和姑姑。

  当时的人类社会必须采取这样的家庭结构。

  早期人类社会,平均寿命很短。虽然生育率很高,但是死亡率也很高,男子容易死于打猎或战争,女子容易死于难产,幼儿容易死与疾病,时不时还有各种瘟疫、自然灾害和饥荒。一旦父母一方死亡,甚至父母双亡,那么未成年的孩子就很容易夭折。再者,妇女怀孕后期,行动不便,获得食物的总量必然下降。这时如果以小家庭为基本单位,那么很多孩子在成年以前就会成为孤儿,难以长大成人,很多家庭会很难熬过妇女怀孕后期,很容易导致胎儿流产、婴儿死亡。

  这种情况下,大家族混居走婚的家庭模式,至少有两个好处:第一、使风险分散在大家庭之中,避免出现孤儿寡母,导致幼儿夭折的情况(如果我们读过《猎熊的孩子》的话,就会知道爱斯基摩人基色,在他的父亲在猎熊中牺牲后,自己能够猎熊前,和母亲经常挨饿,靠别人施舍艰难度日的故事。)第二、大家尽快、尽可能多地生儿育女,才能使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持平,保持部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

  在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不采取这样的家庭模式的部落,很难存活。

  生活在云南、四川交接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至今仍实行走婚制。不过,相比更原始的母系社会,男女双方有相对稳定的关系,男子夜间进入女子的卧室,天明前离开。女子和子女,知道自己孩子的父亲。孩子由女方抚养,彼此之间,不承担经济义务。

  摩梭人拥有相对稳定的性伴侣关系,相比原始部落的混居走婚,这是极大的进步。相比没有稳定性伴侣的走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