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灵魂的人叫做“行尸走肉”,没有智慧的智能不叫AI

  这是一个智能化时代,随处可见的智能产品,为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做饭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成为一种艺术创作过程;看电视也不再是呆呆坐在电视机看,还可以和电视对话;而且吹空调也不用担心吹出空调病,空调居然可以自己感应然后做出温度调整。

  短短几年时间,从智能到人工智能,家电行业进行了蜕变,而智能与人工智能究竟有什么区别呢?其中,智能是具有全开放式平台,搭载了操作系统,在使用的同时,可自行安装和卸载各类应用软件,并对功能进行扩充和升级,如各类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

  而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两者的主要区别就是智能产品属于半自动化地为用户提供服务,人工智能则和用户进行交互感应,比如用户想看一部电视剧,如果是智能产品就得自己去查找选择电视剧,而使用人工智能产品只需要简单地对电视说“我要看XXX电视剧”。

  从表明上来看,“家电智能化”是一个拥有无限前景的领域,但是就目前行业发展和产品形态来看,产品功能不实用、系统界面混乱、操作繁琐等一系列问题,给用户留下很差的体验感受,使其不愿为之埋单。于此同时,单一的智能家电产品也无法承载用户对于智能家居生活的需求。

  据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达到2542家,预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世界经济贡献15.7万亿美元。很多企业率先洞察了这一需求,在去中心化、去手机化的如今,智能家居迫切希望拥有一个更加智能、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中枢来满足此类要求,人工智能家电产品则是最好的选择。

  在经历了从实验室、商业化、产品化到平台化的变迁过程,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互联网的崛起让人工智能有了新的“交互模式”。比如AWE上展出的Broadlink和百度战略合作的产品,就采用百度语音技术方案,拥有语音识别、语义解析、语音合成、众多语种、百度音乐、百度搜索等多种功能。多阵列麦克风,可实现远距离的语音识别和控制。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人工智能和包括机器人在内的智能化自动系统的普遍应用,不仅仅是一场结果未知的开放性的科技创新,更将是人类文明史上影响甚为深远的社会伦理试验。诚如霍金所言,人工智能的短期影响由控制它的人决定,而长期影响则取决于人工智能是否完全为人所控制。

  没有灵魂的人叫做“行尸走肉”,自然没有“血液”的智能家电行业也颜色暗淡,人工智能便是这新鲜的血液,为智能家居增添色彩。而且很多巨头都已经对这一战略进行布局。

  首先在我国,人工智能的研究不仅没有落下,反而有引领全球之势。家电企业中,长虹、创维、海尔等都在积极打造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家庭产业,其中长虹通过开放式的物联网平台,将人工智能技术、安防系统、智能服务、能源管理、CHiQ电视、空调、冰箱等终端产品等融入到真实的小区及家庭环境,带来全新的“产品+服务”体验。

  在广阔的国际市场中,人工智能同样是“香饽饽”,智能家居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首先要提的应该是亚马逊的Echo智能音响,该音箱在语音识别上更加开放的策略,整合了更多的第三方资源,其销量也是一路攀升,CIRP数据显示,Echo发售至今已售出400万台。现在,Echo在美国本土备受追捧,亚马逊欲复制至欧洲市场。此外谷歌的Google Home家庭设备的控制中心、扎克伯格的“贾维斯”智能管家,微软的“小冰”聊天机器人等,都是国外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应用所取得的成果。

  未来,人工智能与智能家电,智能家居之间还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在技术方面,目前进展属于初级阶段,对于高层次的人工意识、情绪感知环节还没有明显的突破。人脑智能的产生原理尚未研究清楚,“脑科学”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未来的突破点将发生的脑科学研究领域。

  在硬件方面,应用层的智能硬件平台,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感知系统和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受制于人工智能初级发展水平,短期内难以接近人的推理学习和分析能力,难以接近人的判断力,不具备与人类同级别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感知力,难以可靠而经济地步行或者跑步,难以具备人手级别的执行力。

  尽管目前来看,人工智能技术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缺陷,但是对于时间来看,这些问题相信会被一一解决,真正重要的还应该是体验。产品的体验不仅是技术的考验,更是对于服务的突破,由此,人工智能家电在一起,便是强大的人工智能家居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