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十佳电影

  这部作品依旧令我热泪盈眶,就像片中说的,“只会哭的不是好演员,好演员要懂得克制眼泪与其抗争”,能做到与眼泪抗争的电影也不易。

  

  这是集大成却又最温柔的一次创作,是一封写给自己的情书,充满了人到暮年的沧桑,回顾自己与母亲的联系、性之初萌动、锥心刻骨的一场恋爱,又与毒品和戏剧进行了荒诞而又巧妙的连接。

  

  这也是艺术家对创作者深切的安慰,痛苦与荣耀终究密不可分,未来依旧要继续纠缠。

  

  班德拉斯真美,这个影帝做到了阿莫多瓦借他角色的口阐述的表演效果。

  

  2、茹斯汀·特里叶《西比勒》

  72届戛纳电影节竞赛片

  年度惊喜,今年最好看的电影之一吧,看的时候仿佛自己回到了戛纳主战场一般,充满兴奋感。

  

  女作家,女演员,女导演,这样创作力感受力为先的设置,本身就让我很有代入感,意识流剪辑很快让人物状态清晰。

  

  人物与人物之间、回忆与现实、现实与文本、诊疗/被诊疗与创作,几重关系进行互相映照,加上表演的到位,有丰沛的情感与解读的丰富性。

  

  女主角演得不错,阿黛尔也真是个好演员。几个帅哥虽为符号性角色,但都极有观赏性,各有好睡之处。

  

  3、托德·菲利普斯《小丑》

  76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之前吐槽一些国产片,为什么剧情推进的说服力总是那么不足,看看此片,通篇以如此直给的方式,一步步走到最后,达到目的,输出内涵,如同范本。

  当然,这种范本也不算罕见,会有点遗憾它还拍得不够飞。此外,摄影上的感染力也是不错的。今年褒奖它,一部分是映照当下世界现实的乱局,一部分也是映照人们隐藏而蔓延的情绪。幻想与现实共同推进,正好也在故事和情绪两方面共同起作用,整体上我体会到一种工整性。

  

  而一个绝佳的演员表演又可以破除这种工整性,带来更强烈的刺激和观赏趣味。凤凰的表演不消说,影帝总得在电影中跳舞的,骨节突出的身体赋予了人物新鲜的质感,与《大师》区别开来,他面对的难点也是在幻想与现实之间人物性格外化时的拿捏,每次过渡都相当自然,并有说服力,拥有爆发力固然牛叉,但他也并不会忘记塑造幻想与现实间的落差。

  这次的表演无论是难度、完成度,还是意外度、多义性而言,都是挺经典的。

  

  脱口秀部分是容易让人忆起老马丁的《喜剧之王》,当年不择手段的下位者德尼罗如今成为了掌握他人命运的上位者,是一次有趣的致敬和映射。

  

  当年不惜用疯狂行径来突围虚幻美国梦的人,如今也不过是被小丑击杀的命运。以疯制疯,以暴制暴,终其所以然,对立难消,小丑那把火,只会烧得更旺。

  

  4、卡里姆·埃诺兹《看不见的女人》

  72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大奖

  女人的一生啊,看似是那样,实则都是这样,invisible,都是不被看见的。

  

  本片最打动人的地方,是将镜头对准了生活中那种几乎不被展现的角落,于是我们清晰地看到,一个女人,如何稀里糊涂地失去婚姻自主权、失去贞操、失去生育掌控权,最终失去了理想,另一个女人,又如何被爱情美梦击碎,被父权抛弃导致身份缺失,就这样终其一生。

  

  影片通过两个女人的不同命运,把大大小小的女性压迫集中到一起,把理想和姐妹情羁绊到一起,很全面也很巧妙。

  对比《金智英》的碎片化,本片显然在艺术表现力上更为成熟,触动性也更强。

  

  很少能看到这么煽情的影展片,哭就可以了。

  

  5、拉吉·利《悲惨世界》

  72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

  观赏自:上海电影节

  又一部年度惊喜,导演对法国多民族和多文化的社会底层环境了如指掌,却用一种很轻的方式构建了极度复杂的人物、人物关系、几方势力, 用接近类型片的方式,把社会问题像手术一般剖析出来,效率非常高。对于不了解此地社会状况的外国观众来说太友好了,能很快进入影片逻辑并开启思考。

  

  作为处女作导演,他的能动性和执行力太值得学习了。

  

  本片最吸引人的是权力关系中的角力和误伤,最后竟然是“胡一刀这刀究竟砍还是没砍”的结局,令人感到惊喜,而又维持了主题上的压抑。

  

  达米安·勃纳尔的可塑性好强,这几年几乎连续看到他的作品。

  

  6、那达夫·拉皮德《同义词》

  69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以色列小哥来法国,对我而言,第一重刺激是对自己似曾相识的欧洲有了一种地域上的重新认识和对比认知。

  

  影片通过文化之间的碰撞感,接济的虚伪,沟通的无效,同位者的暴力演变,用一种精细拆解的方式将难民在欧洲的生存问题逐一呈现出来,情绪上可圈可点,有不少佳章。

  

  男主角找得很棒。一方面当然是他雕塑般比例、男人和女人都会喜欢的身体,富有力量感,也能轻易展现对泛性向的暗示,另一方面是他的外形,既精致又具有原始性。

  

  整个人物为影片表达起到了巨大作用,成为叙述主体,也是隐喻符号,与影片带有荒诞感的风格也融为一体。

  

  7、诺拉·芬沙伊德《系统破坏者》

  69届柏林电影节阿弗雷鲍尔奖

  观赏自:上海电影节

  孕期看的这部电影,观影体验十分崩溃,也十分难忘。看过的人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这个小女主角,对一般人是粉色萝莉破坏王,对我来说简直是粉色萝莉杀人狂了。

  本片看似探讨社会系统的问题,实际上也回归到探讨人。在这个故事中,每个人都尽力了,甚至是女孩自己,但仍旧无法达成融合和解脱。故事就是在重复和升级中呈现这种无解,而它是符合现实的,情绪也是足够的。

  

  很欣赏导演对待这个故事的态度,他将摇滚结合了进去。摇滚本来就是幻想中的颠覆与自由,它的走向总是被人类自己限制住的。

  小女孩的表演太可怕了,居然这都不给影后。

  

  8、 弗朗索瓦·欧容《感谢上帝》

  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观赏自:法国影展

  欧容此次的表现既可以说是中规中矩,也可以说是情绪饱满一往无前,没有什么拖泥带水的内容,选择了三个男主角不同的形象、视角、态度来完成这场拷问。

  结尾的终极叩问算是临门一脚击中立柱了吧。

  

  此次观影,没有在一次次神父恋童癖题材中过于愤怒,大概总是联想到这个相对开放的环境里,还有通过舆论造势求取权益的机会,要是换到中国只能开“嘉年华发布会”,抑或直接“长夜难明”了。

  

  最打动我的是凯撒影帝斯万·阿劳德(谁在豆瓣给他填了个外号叫法国张震的?)。

  

  他的戏份我基本上是泪流满面地看完,对于伤痛机理的呈现,几次情绪转折,完全没有流于表面,既刻骨又克制,非常强大的表演。

  

  9、昆汀·塔伦蒂诺《好莱坞往事》

  72届戛纳电影节竞赛片

  默默说一句牛逼。这封迷影情书还是写得不错。

  虽然依旧全场戏谑,但昆汀温柔了很多。 一开始或许摸不着头脑,但细看之下,昆汀是用自己的迷影精神对好莱坞进行了一场“再造”,对历史进行了一次脑内书写。

  

  比之《无耻混蛋》,这次乍看前后割裂,实际上颠覆得更为彻底。前面的磨磨蹭蹭,是不断将虚构的银幕塑造更加强化,无形中埋藏叙事诡计。然后在数度 反高潮之后,来一次真高潮。

  

  倒不是非要颠覆波兰斯基家的悲剧,只是在他心里,电影或许是唯一能颠覆悲剧的地方。

  

  最喜欢小李戏中戏的几段,值得反复观赏。

  

  10、罗伯特·艾格斯《灯塔》

  72届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费比西奖

  年度最佳“凹造型”电影就是它了,也是最后一刻入围这份榜单。

  

  毕竟今年风格化的作品还是偏少,主要褒奖的还是导演的野心,利用电影早期黑白胶片时代的美学,大搞形式主义,打造了一个具有多重解读空间的神秘寓言。

  

  它可以是普罗米修斯遇上海神的故事,用导演热衷的西方神话进行解构和代入,每场戏都有精心构建的电影造型。

  它也可以被看作封闭空间内人如何走向疯狂的过程,且看两个男人如何角力,如何搅基般地斗酒撕扯,挖出彼此深处的秘密,欲望的丑陋感和极致感都被放大,最终走向毁灭。

  

  你可以把它当作恐怖片,也可以当作伦理片,亦或是纯粹欣赏造型,对电影本体进行一种行为艺术式的崇拜。

  遗憾之下特别提及

  

  奉俊昊《寄生虫》

  7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金棕榈最终没入十佳,比较罕见,其实还是比较喜欢本片的,没想到排着排着就出界了。

  各方面处理都很精巧,无论是空间设计和调度,还是影像呈现,最终以一个半寓言的形式去形成表达,既满足类型片要求,又有极大的探究空间。在阶级差异和精神差异的焦虑越来越极端的当下环境里,本片对于华语片也极有发散和临摹价值。

  

  电影里最让我触动的应该是人往底层走的极限是什么,还能往下走多少,很少有电影表现这一点,毕竟大多数人是向上看的,在向上看的过程中发生故事,《寄生虫》里的穷人家庭也是如此。但那个住在地下室的人为什么那么舒服那么愿意留在原地呢?人可以丧失尊严背负恐惧如行尸走肉一般,但是依然觉得舒服。生而为人的拉伸区间可真是大。

  

  有些人都被限制得不见天日只能靠偷食活着还觉得舒服,甚至觉得自己从小就这样。这种舒服崩塌后,第一时间拿刀去捅的不是上层阶级,而是比自己也就好一点、还想打破阶层并取得一丢丢表面成功的底层同类,对无意间施舍的上层倒是感恩戴德。替换到精神思想层面上也是一样。

  

  有人觉得这片里的富人为什么那么傻?其实只是想表达,人家在精神上不想也不需要花精力应对你的鸡贼和心计,阶层并不能通过这样的形式跨越,这增加了这层表达的悲哀情绪。结尾反转上的急促,也是本片的一个问题,更多是因为导演更注重设计,在情感代入的融入层面终究会有缺失。

  

  挺喜欢赵汝贞,一直以来演技都不错,虽然此次完成的是一个功能性角色,但是很对路又很有说服力和吸引力,朴素丹也令人惊喜。

  

  宋康昊再次在奉俊昊电影里完成“脸叔凝视”,这次带有阶级属性的沧桑黝黑的大脸还着实能透过银幕完成气味传递,并且带来一种恐怖感。

  

  塔伊加·维迪提《少年乔乔的异想世界》

  第44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观众选择奖

  这部也是年终惊喜了,2020年应该会在内地上映。

  它如同一部反向的《美丽人生》,从纳粹德国的角度以及10岁儿童的视角,去执行一个反战主题,加上类韦斯·安德森的美学和节奏,以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可看性很强。

  

  战争阴影和氛围对待双方都是一样残忍,就像里尔克诗句说的那样,接受每段人生经历并去好好感受,人们依然可以朝前走去。

  

  希特勒的形象在合理状态下做出了颠覆,纳粹和犹太人的关系在这部电影里虽无新解,但是其呈现的荒诞感,竟然有很强的治愈效果。

  华语片特别推荐

  

  曾国祥《少年的你》(院线)

  今年看过的华语片中非常值得嘉许的一部,有道有术,有表达有情感也有完成度。在如今的社会环境里,也非常需要这样的现实题材影片出现。

  

  本片在校园霸凌情节的展现中,有点有面,给了受害者、施害者、旁观者、执法者、原生家庭、教育体制不同维度不同层面的构建,同时利用高考前的高压环境,给核心事件赋予了更深刻丰富的思考空间。仪式感(动员、答题、阅卷)、冲突感(大雨天)极强的高考呈现,给“成年”这件事带来了象征意味。

  

  曾国祥自《七月与安生》之后,有点继承陈可辛衣钵的意思,身为香港导演,在内地生活环境描摹上不掉链子,在情感表达上也愈发成熟。影片最打动人的是陈念和小北情感的生发,这方面做得很细腻,两人的表现也非常到位和互补。

  冬雨依旧奉献了影后级的表演,在年龄感上并没有违和感,也拿掉了一些跳脱式的演法,技术性和沉浸感更强,让陈念这个人物一直牵引着观众的思绪。

  

  千玺虽然首次做电影男主角,但此次他带来了近几年流量明星最好的一次大银幕表现,也初次展露了他的银幕魅力和演员质感,外形棱角分明,个性表达自然充分,角色贴合度高,塑造能力强,通俗地讲,还很有苏感,令人惊喜,并对他的感情戏表现会有期待。对比他初期拍戏时的状态到《长安十二时辰》的小李必,再到这一部,完全是“从无到有再到好”的三级跳跃式的进步。这也说明,自身的投入度、天赋,团队选项目的能力,以及与优秀影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缺一不可,表演上的提升效率非常高,一下子超越了许多人。

  

  尹昉演了一个天使警察,正好他以成年人的身份,又拥有少年般善良纯粹的眼睛,夹缝之间非常贴合这个同样在挣扎的“不成熟”人物形象,也给出了成长之痛的主题“成年人审视利弊,而少年人一往无前”。

  

  张翀/张波《第四面墙》(影展)

  华语片里难得一见的心理分析电影,探讨了创伤、死亡与梦境,非常喜欢,走概念路线的影片在一个竞赛单元中显得尤为突出和吸引我。离“全程高能”尚有距离,但在华语片范畴里应该值得鼓励。

  

  平行空间的两段故事虽是往不同方向发展,但殊途同归,真实的生活是两者的结合,一切都是伤痛破碎的记忆和疗愈。马达加斯加的世界尽头,最终真的出现,有种直击人心的浪漫和伤感。很多元素都值得分析,有再看一遍的冲动。

  

  本片的心理节奏建立很沉稳,电影化表达和影像风格化的企图心都很明确,几场室内戏的镜头设计、空间分割效果都很值得注意。针对平行空间的叙事上,影片的讲述也很自由和逻辑自洽,有中途打断,有对另一层故事的介入,还有类似《盗梦空间》那样的kick。剧场部分纳入舞台,有点神来之笔。

  

  表演上也值得琢磨,刘陆真是一个双面女演员,又能接地气又有一股邪气,很适合这类神叨叨的电影。紫逸随着年龄的增长,气场越来越强,表演存在感也进步不少,未来应该会越来越和他父亲靠拢吧。

  

  特别喜欢俩人刚见面的对话。

  -“你负能量你的,我自己找乐”

  -“你自己找乐,别捎上我”

  有点莫名其妙被击中的感觉。

  年度最佳男演员:杰昆·菲尼克斯《小丑》

  

  年度最佳女演员:海伦娜·曾格尔《系统破坏者》

  

  PS.回顾往年十佳(点击可进入文章页)

  2018年度十佳电影

  1、李沧东《燃烧》

  2、努里·比格·锡兰《野梨树》

  3、阿方索·卡隆《罗马》

  4、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过境》

  5、胡波《大象席地而坐》

  6、阿莉切·罗尔瓦赫尔《幸福的拉扎罗》

  7、拉斯·冯·提尔《此房是我造》

  8、毕赣《地球最后的夜晚》

  9、卢卡斯·德霍特《女孩》

  10、是枝裕和《小偷家族》

  2017年度十佳电影

  1、阿巴斯《24格》

  2、 蔡明亮《家在兰若寺》

  3、弗朗索瓦·欧容《双面情人》

  4、罗曼·波兰斯基《真事改编》

  5、阿基·考里斯马基《希望的另一面》

  6、鲁本·奥斯特伦德《方形》

  7、塞缪尔·毛茨《狐步舞》

  8、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母亲!》

  9、格蕾塔·葛韦格《伯德小姐》

  10、卢卡·瓜达尼诺《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2016年度十佳电影

  1、玛伦·阿德《托尼·厄德曼》

  2、泽维尔·多兰《只是世界尽头》

  3、李安《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4、保罗·范霍文《她》

  5、程耳《罗曼蒂克消亡史》

  6、佩德罗·阿莫多瓦《胡丽叶塔》

  7、米娅·汉森-洛夫《将来的事》

  8、穆罕默德·本·阿提亚《赫迪》

  9、罗泓轸《哭声》

  10、侯达·本亚闵纳《女神们》

  2015年度十佳电影

  1、侯孝贤《刺客聂隐娘》

  2、安德鲁·海格《45周年》

  3、托德·海因斯《卡罗尔》

  4、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幻梦墓园》

  5、彼得·格林纳威《爱森斯坦在瓜纳华托》

  6、弗朗索瓦·欧容《新女友》

  7、塞巴斯蒂安·施普尔《维多利亚》

  8、武正晴《百元之恋》

  9、洪尚秀《这时对,那时错》

  10、亚历山大·索科洛夫《德军占领的卢浮宫》& 马尔蒂·黑尔登《横风之中》

  2014年度十佳电影

  1、达内兄弟《两天一夜》

  2、罗伊·安德森《寒枝雀静》

  3、拉斯·冯·提尔《女性瘾者》(导演剪辑版I&II)

  4、锡兰《冬眠》

  5、泽维尔-多兰《妈咪》

  6、迪特里希-布鲁格曼《苦路十四站》

  7、萨金瑟夫《利维坦》

  8、康查洛夫斯基《邮差的白夜》

  9、郑朱莉《道熙呀》

  10、大卫·芬奇《消失的爱人》

  2013年度十佳电影

  1、王家卫《一代宗师》

  2、吉姆·贾木许《唯爱永生》

  3、亚历斯·冯·华麦丹《博格曼》

  4、科恩兄弟《醉乡民谣》

  5、杜琪峰《毒战》

  6、泽维尔·多兰《汤姆的农场旅行》

  7、阿布戴·柯西胥《阿黛尔的生活》

  8、蔡明亮《郊游》

  9、罗曼·波兰斯基《穿裘皮的维纳斯》

  10、弗朗索瓦·欧容《花容月貌》

  2012年度十佳电影

  1、莱奥·卡拉克斯《神圣车行》

  2、克里斯蒂安·蒙吉《山之外》

  3、奥利维耶·阿萨亚斯《五月之后》

  4、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5、塔维亚尼兄弟《凯撒必须死》

  6、迈克尔·哈内克《爱》

  7、金基德《圣殇》

  8、尤里西·塞德尔《天堂:信仰》

  9、雅克·欧迪亚《锈与骨》

  10、托马斯·温特伯格《狩猎》

  新的年代开始了,祝大家2020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