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的治疗原则包括(护理学基础知识:破伤风病人的护理)

  护理学基础知识:破伤风病人的护理,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Hey快到碗里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破伤风病人的护理,是外科护理学,也是护理考试中非常重要的章节,关于破伤风的病原体,以及发生的原理、临场表现、以及它的预防和治疗都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所以,为了方便广大考生在考试中能够更加准确的抓住考点,小编将关于破伤风病人的护理所涉及的重点内容为大家一一总结方便同学们学习和记忆。

  【定义】是指破伤风杆菌入侵人体伤口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一种特异性感染。

  【致病菌】破伤风杆菌(厌氧芽胞杆菌)

  【临床表现】

  1)潜伏期:平均6~12天

  2)前驱症状: 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多汗、打哈欠、烦躁等。典型:张口不便

  3)发作期:全身肌肉收缩

  顺序为咀嚼肌(咀嚼不能、张口困难、牙关紧闭)→面肌(苦笑面容)→颈肌(颈项强直)→胸、腹、背肌(角弓反张)→四肢肌(握拳、屈肘、屈髋、屈膝)→呼吸肌(呼吸衰竭)。

  【治疗原则】

  清除毒素来源----彻底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敞开伤口以利引流,并用3%H2O2

  中和游离的毒素----用破伤风抗毒素可中和游离毒素,但不可中和结合毒素

  控制和解除痉挛----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可使用水合氯醛、苯巴比妥钠、地西泮等

  应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

  【护理措施】

  1)环境:避光、 安静,限制探视, 减少一切外在刺激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保护患者、防止外伤

  4)破伤风杆菌传染性:做好接触性隔离

  5)病情观察

  【例题】下列破伤风的典型症状中最早出现的是( )

  A.牙关紧闭

  B.苦笑面容

  C.颈项强直

  D.呼吸困难

  E.角弓反张

  【答案】A。解析:破伤风最早出现的症状就是张口困难,主要早期累及到咀嚼肌导致。

  以上是整理的破伤风病人的护理知识

  文/陕西卫生人才网

  第一章 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15个考点)

  1.护理程序分为五个步骤,包括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

  2. 资料分为主客观,主观资料即病人的主诉,如头晕、乏力、恶心、瘙痒等。客观资料是护士观察到的或体检、化验所获得的资料,如黄疸、发绀、呼吸困难、颈项强直、心脏杂音等。

  3. 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P 问题(即护理诊断的名称)、S 症状或体征(为护理诊断的诊断依据)、E 相关因素多用“与??有关”来陈述。临床中有时可简化为 PE 公式。如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术后伤口疼痛有关。

  4. 锐器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因素之一,是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因素。

  5. 白天病区较理想的声音强度应维持在 35~40dB.一般病室适宜的温度为18~22℃;婴儿室、手术室、产房等,室温调高至 22~24℃为宜。病室相对湿度以 50%~60%为宜。

  6.去枕仰卧位:适用于①全身麻醉未醒和昏迷的病人;②椎管麻醉或腰椎穿刺术后 6-8 小时内的病人。中凹卧位:适用于休克病人。屈膝仰卧位:适用于腹部检查、导尿、产后会阴擦洗的病人。侧卧位:适用于①灌肠、肛门检查,配合胃镜、肠镜检查;②臀部肌内注射;③预防压疮形成。半坐卧位:适用于①因心肺疾患而导致呼吸困难的人;②用于胸、腹及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③腹部手术后病人;④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病人;⑤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端坐卧位:适用于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及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病人。头低足高位:适用于①肺部的体位引流;②十二指肠引流;③孕妇胎膜早破;④跟骨及胫骨结节牵引。头高足低位:适用于①颈椎骨折病人进行颅骨牵引时;②颅内高压病人;

  胎儿臀围的矫正;③产后促进子宫复原。截石位:膀胱镜、妇科检查、刮宫、产妇分娩。

  7.不同浓度乙醇的作用:20%-30%乙醇:急性肺水肿时湿化给氧,从而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30%乙醇:湿润、松解头发缠结;25%-35%乙醇:乙醇擦浴;50%乙醇:皮肤按摩,湿化用于心功能衰竭的产妇发生急性肺水肿时的浓度;

  75%乙醇:皮内注射和新生儿头皮静脉、脐部消毒,供皮区的消毒;95%乙醇:燃烧法消毒和静脉炎湿敷,固定标本。

  8. 常用的漱口溶液:朵贝尔溶液(复方硼酸溶液)一般用于抑菌,能消除口臭;1%-4%碳酸氢钠溶液:常用于真菌感染;0.1%醋酸溶液:常用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

  9. 压疮的分期及临床表现:①淤血红润期:受压的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麻木或触痛,但皮肤表面无破损;②炎性浸润期:受压皮肤表面颜色转为紫红、皮下产生硬结,表皮出现水泡;③溃疡期:轻度:脓液流出,溃疡形成;坏死: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增多,有臭味。

  10. 稽留热:常见于伤寒、肺炎球菌性肺炎等;间歇热:常见于疟疾等;弛张热:常见于败血症、化脓性疾病。不规则热:常见于流行性感冒、肿瘤等。

  11. 间歇脉:多见于患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或洋地黄中毒患者;脉搏短绌: 常见于心房纤维颤动的患者。

  12. 脉压增大(大于 40mmHg):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硬化等疾病;脉压减小(小于 30mmHg):常见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主动脉瓣狭窄等疾病。

  13. 肝昏迷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充血性心衰或水钠潴留病人禁用 0.9%氯化钠溶液灌肠。

  14. 防腐剂的用法:甲醛:艾迪计数(艾醛谐音“爱钱”);浓盐酸:17- 羟类固醇、17-酮类固醇(酸类);甲苯:尿蛋白定量(苯蛋谐音“笨蛋”)。

  15. 吞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药物者禁忌洗胃。乐果禁用高锰酸钾洗胃;敌百虫禁用碱性药物洗胃。

  1. 心功能分级: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日常活动可引起乏力、气急、心悸;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稍活动即引起乏力、气急、心悸;Ⅳ级,体力活动重度受限,休息时亦乏力、气急、心悸。

  2. 急性左心衰竭:记忆秘诀:左心衰,呼吸快,泡沫痰,粉红色;听诊肺,湿啰音,端坐位,腿下垂;快给氧,高流量(6-8L/min);酒湿化(加入 20%-30%乙醇),泡沫消。控制输液速度 20-30 滴/分。

  3. 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分类

  (1) 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

  (2) 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法洛四联症。

  (3) 无分流型(无青紫型):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和右位心。

  4. 急性心梗特征性心电图改变:病理性 Q 波,ST 段呈弓背向上抬高,T 波倒置。

  5. 病毒性心肌炎以肠道和呼吸道病毒感染常见,尤其是柯萨奇病毒 B 最常见。

  6. 心前区听到心包摩擦音即可作出心包炎的诊断。

  7. 心肺脑复苏成功的关键是时间,4~6min 内开始初期复苏成功率最高。

  8. 肾上腺素是心肺复苏中的首选药物。

  1. 食管分为颈、胸、腹三部,食管有三处较为狭窄:一处在食管上端,有环咽肌围绕食管的入口;另一处在主动脉弓水平,有主动脉和左支气管横跨食管;最后一处在食管下端,即食管穿过膈的裂孔处。

  2. 鹅口疮患儿涂制霉菌素;疱疹性口炎可涂碘苷或喷洒西瓜霜、冰硼散等;控制或预防感染用金霉素鱼肝油。应用棉签在溃疡面上滚动式涂药,不可涂擦。

  3. 胃溃疡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及癌变。

  (1) 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十二指肠溃疡(DU)比胃溃疡(GU)易发生, 可表现为呕血与黑便。

  (2) 溃疡疼痛持久,节律消失,便潜血持续阳性,经内科治疗无效者,考虑癌变。

  (3) 急性穿孔最常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表现为腹部剧痛和急性腹膜炎的体征。

  (4) 幽门梗阻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频繁呕吐宿食,大量呕吐后疼痛可暂缓解; 严重频繁呕吐可致失水和低氯低钾性碱中毒;空腹时胃内有振水音、抽出胃液量>200ml,是幽门梗阻的特征性表现。

  4. 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包括:精神不振、全身乏力、腹胀、肠鸣音减弱,严重者出现肠麻痹,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心率增快、心音低钝,重者出现心律失常而危及生命。

  5. 几种常见肠炎的大便特点:

  (1) 轮状病毒肠炎:又称秋季腹泻,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含少量黏液,无腥臭味。

  (2) 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和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蛋花汤样或水样、混有黏液。

  (3) 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黏液脓血便,有腥臭味。

  (4) 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由黄色水样便转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

  (5)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典型大便为暗绿色似海水样,含黏液和伪膜,少数为血便。

  (6) 真菌性肠炎:大便泡沫较多带黏液,有时可见豆腐渣样细块。

  6. 右下腹压痛是阑尾炎最重要和最常见的体征。压痛点常位于麦氏点。

  7. 可复性疝是指疝内容物在病人站立或者腹内压增加时产生,在平卧、休息或者用手推送疝块时容易回纳腹腔者。难复性疝是指疝内容物不能或者不能完全回入腹腔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者。与疝囊发生粘连所致。滑动性疝属于难复性疝。嵌顿性疝是指腹内压骤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强行通过较小的疝环进入疝囊,随即被回缩的疝环卡住,使疝内容物不能回纳腹腔的疝。绞窄性疝是指疝内容物不能及时回纳,嵌顿时间较长,发生缺血坏死的疝。

  8. 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包括脾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

  9. 细菌性肝脓肿常见症状:寒颤和高热;肝区持续胀痛或钝痛;全身表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等。常见体征:肝区压痛和肝肿大。

  10. ⑴一期(前驱期)肝性脑病患者,临床表现的特点为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病人应答尚准确,但吐词不清且较缓慢。脑电图多数正常。

  ⑵二期(昏迷前期)肝性脑病患者,临床表现的特点以精神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伴有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踝痉挛及 Babinski 阳性、扑翼样震颤,脑电图有特征性异常。

  ⑶三期(昏睡期)肝性脑病患者,临床表现的特点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神经系统体征持续或加重,多呈昏睡状态,但可唤醒,可应答问话,但常有神志不清和幻觉。脑电图有异常波形。

  ⑷四期(昏迷期)肝性脑病患者,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脑电图明显异常。

  11. 胆道蛔虫病病人表现为突发上腹剑突下“钻顶样”的剧烈疼痛,常伴恶心、呕吐。首选 B 超检查。

  12. 急性胰腺炎病人主要病因为胆道疾病,我国最常见病因为胆石症。

  13. 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

  1. 呼吸道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由鼻、咽、喉构成。气管至终末的呼吸性细支气管末端为下呼吸道。

  2. 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换气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3. 影响肺换气的主要因素为呼吸膜的面积和弥散功能;肺通气和肺血流的比例; 呼吸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

  4. 肺炎链球菌肺炎、猩红热、破伤风、梅毒等治疗首选青霉素。

  5. 婴幼儿支气管一肺组织感染和阻塞是继发性支气管扩张最常见的原因,如婴幼儿时期患麻疹、百日咳、肺炎等。

  6. 支气管扩张症状:长期咳嗽和大量脓痰,常在晨起和夜间卧床时加重,静置后分为 3 层,上层为泡沫,中层为浆液,下层为脓性物和坏死组织。若合并厌氧菌感染,则呼吸和痰液均有臭味;反复咯血为本病的特点。

  7. COPD 表现为:

  (1) 慢性咳嗽、咳痰,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急性发作伴有细菌感染时,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2) 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是 COPD 的标志性症状。

  8. 慢性肺心病早期主要表现为右室肥大;失代偿期主要表现为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呼吸衰竭最突出,常由急性呼吸道感染而诱发。

  1.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为强制管理的传染病,城镇要求发现后6小时内上报,农村不超过12小时。乙类传染病为严格管理的传染病,要求于发现后12小时内上报。

  2. 麻疹是感染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物传播。

  3. 水痘是感染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出疹性疾病。临床特征是全身症状轻微和分批出现的皮肤黏膜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并存。

  4. 粪一口传播,是甲型和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体液和血液传播,是乙型、丁型、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5.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6. 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征。

  7. 乙型脑炎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人和病畜是传染源,其中猪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三带喙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

  8. 肺结核主要经呼吸道传播,排菌的结核病人是重要传染源。肺结核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

  1. 疖又称疔疮,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2. 疖的处理原则是尽早促使炎症消退,局部涂以 2%的碘酊、热敷或物理疗法(超短波或红外线)或外敷软膏等方法,避免挤压。局部有脓肿形成(不应加强热敷) 时,及早排脓。

  3. 痈范围大、局部出现多个脓点,表面紫褐色或已破溃流脓时,应及时手术切开引流,可采用“+”或“++”形切口切开引流。

  4. 丹毒好发于下肢和面部,病变部位皮肤鲜红,中央淡,周围深,界限清楚,局部有烧灼样疼痛,病变范围向外扩展时,中央红肿消退而转变为棕黄,起病急,有寒战、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5..甲沟炎治疗原则是未形成脓肿时局部热敷、理疗,外敷中西药;形成脓肿时: 应尽早切开引流。甲下积脓者,应拔除指甲,拔甲时注意勿损伤甲床。

  1. 妊娠满 37 周至不满 42 周间的分娩称足月产;28 至 37 周之间的分娩称早产,42 周以后的分娩称过期产。

  2. 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盆底软组织所构成的一弯曲通道。

  3. ⑴第一产程又称宫颈扩张期。从开始出现间歇 5~6min 的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

  ⑵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约 l~2 小时, 经产妇需几分钟或 1 小时内。

  ⑶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到胎盘娩出,初产妇与经产妇区别不大, 均不超过 30min。

  4. 子宫内膜炎症、子宫内膜损伤、多胎、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都是前置胎盘的诱因。

  5. 最常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部位在:卵巢。

  6. 切除子宫做病理检查,光镜下见子宫壁深肌层内有大量异型的滋养层细胞浸润,并有绒毛结构,应诊断为:侵蚀性葡萄胎。

  7.与痛经无关的疾病师:无排卵性功血。

  8. 孕妇开始自觉胎动的时间是:妊娠 18~20 周。

  9. 外阴部外伤后最易发生血肿的部位是:大阴唇。

  10. 宫体与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分为子宫峡部。

  11. 足月妊娠时的羊水量约为:800ml。

  12. 胎盘早剥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底蜕膜出血。

  13. 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是:卵巢癌。

  14.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基本病变为:全身小动脉痉挛。

  15. 普查宫颈癌时最有实用价值的检查方法是: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16. 正常脐带内含有:两条脐动脉,一条脐静脉。

  17. 子宫内膜结核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子宫内膜病理活检。

  18. 最适于进行输卵管结扎术的时间是:月经后 3~7 天。

  19. 最常见的卵巢肿瘤并发症是:蒂扭转。

  20. 易发生蒂扭转的卵巢囊肿是:皮样囊肿。

  21. 宫颈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鳞状细胞癌。

  22. 在子宫内的胎儿缺氧早期表现为:胎动频繁。

  23. 产后出血处理要点:迅速止血,扩容、抢救休克,预防感染。24. 对放射治疗最敏感的卵巢恶性肿瘤是:无性细胞瘤。

  25. 栓塞时常伴有 DIC 发生,主要见于:羊水栓塞。

  26. 孕妇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浓度达高峰是在妊娠:8~10 周。

  27. 确定胎儿安危最简便而较准确的方法是:胎动计数。

  28. 大剂量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最早出现的中毒反应是:膝反射消失。

  29. 产后出血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机制障碍等。子宫收缩乏力为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

  30. 与胎儿眙盘功能关系密切的激素是:雌三醇。

  31. 脐带脱垂主要原因是先露异常。

  1. 足月儿是指胎龄满 37 周至未满 42 周的新生儿;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 37 周的新生儿;过期产儿是指胎龄满 42 周以上的新生儿。

  2. 正常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为 2500~4000g 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不足 2500g 者;体重不足 l500g 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不足 l000g 者为超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指体重超过 4000g 的新生儿。

  3. 唯一经胎盘获得的抗体是 IgG,6 个月后逐渐减少直至消失;IgM 抗体不能通过胎盘,故新生儿易发生革兰阴性菌感染;通过母乳获得的抗体是分泌型IgA(SIgA),在呼吸道和消化道起抗感染作用。

  4. 新生儿室应保持室温在 22~24℃,相对湿度在 55%~65%。

  5. 新生儿体温稳定后每日沐浴 1 次,沐浴时室温维持在 26~28℃,水温保持在38~40℃。

  6. 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镇静止惊选用地西泮、苯巴比妥或水合氯醛灌肠;降低颅内压选用呋塞米;止血选用维生素 K1。

  7. 新生儿窒息 apgar 评分 重度:0-3 分,轻度:4-7 分,正常:8-10 分。

  8. 新生儿溶血病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一般在病后 2-7 天。

  1. 慢性肾衰竭患者晚期常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给予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为首选措施。

  2. 慢性肾衰导致贫血的原因有细胞生成素减少(最重要的原因)、骨髓受到抑制、红细胞寿命缩短等。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治疗肾性贫血的特效药物。

  3. 急性肾小管坏死是肾性急性肾衰竭最常见的类型,消化系统症状为急性肾衰最早出现的系统症状。急性肾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中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最为常见。

  4. 膀胱镜检查是判断膀胱结石最可靠的方法.

  5. 肾损伤临床表现:休克、血尿、疼痛、肾区肿块。

  6. 血尿是肾损伤的常见症状,表现为全程血尿。血尿与损伤程度有时并不一致。

  7. 尿道损伤临床表现为休克、腹痛、尿道滴血和血尿、排尿困难与尿潴留等。

  8. 上尿路感染主要是指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主要是指膀胱炎。本病多见于育龄女性、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

  9. 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肠道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杆菌最常见。上行感染为最常见的感染途径。

  10. 进行性排尿困难是前列腺增生病人的典型表现。

  11. 腹内压增高是前列腺增生病人术后继发性出血的重要原因。

  12. 滴虫性阴道炎的典型阴道分泌物特点是阴道灰黄色、稀薄的泡沫状白带,可有臭味。

  13. 滴虫性阴道炎局部治疗先用 0.5%醋酸或 1%乳酸溶液(首选)阴道灌洗,也可用0.1%新洁尔灭或 1:5000 高锰酸钾,可提高疗效。

  14. 宫颈糜烂根据糜烂深浅度分为单纯型、颗粒型、乳突型。

  15. 宫颈糜烂面积小于宫颈面积的 l/3 为轻度糜烂;宫颈糜烂面积占宫颈面积的1/3~2/3 为中度糜烂;宫颈糜烂面积大于宫颈面积的 2/3 为重度糜烂。

  16. 寒战、高热、宫颈举痛是急性盆腔炎的典型表现。

  17. 急性乳腺炎致病菌大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

  1. 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内容以关系妄想、被害妄想最多见。

  2. 抑郁发作的典型症状是“三低”症状,即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为主要特征。抑郁症状必须持续存在 2 周以上才考虑为抑郁发作。

  3.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变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痴呆综合征。

  1. 机械性损伤是最常见的致伤因素。

  2. 脓毒症是烧伤病人的主要死因之一。发生于烧伤 48~72 小时后,及伤后 2~3 周。

  3. 烧伤面积:3,3,3(头、面、颈),5,6,7(双手、双前臂、双上臂),5,7,13,21(双臂、双足、双小腿、双大腿),13,13(躯干),1(会阴)

  4. 按腹壁有无伤口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损伤。

  5. 实质性脏器损伤以失血性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

  6. 空腔脏器损伤以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

  7. 腹腔穿刺液形状是判断腹腔内空腔脏器和实质性脏器损伤的最重要依据。

  8. 中暑可分为热射病、日射病、热衰竭和热痉挛 4 种类型。

  9. 惊厥者可遵医嘱用地西泮静脉或肌内注射,使用开口器以防舌被咬伤。

  10. 破伤风潜伏期,平均为 6~12 天,最短 24 小时。潜伏期越短,预后越差, 病死率越高。

  11. 破伤风发作期典型表现为随意肌持续性收缩阵发性痉挛,肌肉有痉挛性疼痛。

  12. 破伤风治疗原则包括消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的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防止并发症。

  13. 肋骨骨折易发部位为第 4~7 肋。

  1. .髋关节脱位表现疼痛、功能障碍,患肢出现典型的屈曲、内收、内旋、短缩畸形,臀部可触及股骨头。

  2.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诱发风湿热的主要病因。

  1.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2. 胃大部切除术后进行胃肠减压,可以减轻胃肠道内积液积气,减轻腹胀,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和吻合口愈合。

  3. 原发性肝癌的病理类型分为结节型、巨块型和弥漫型 3 类,其中以结节型最为常见。

  4. 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是目前公认的简便且确诊率高的原发性肝癌的定性诊断方法。可用于普查,有助发现无症状的早期病人,如 AFP 呈持续阳性或定量>500μ g/L,应高度怀疑肝细胞癌。

  5. 胰腺癌好发于胰头,部,以胰管上皮细胞的导管细胞癌多见。早期即可发生淋巴转移。

  6. 黄疸是胰头癌最主要的症状和体征。黄疸一般是进行性加重。多数病人出现黄疽已属中晚期。

  7. 子宫颈癌好发子宫颈外口的鳞一柱上皮移行带。

  8. 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用于宫颈癌普查,是筛查和早期发现宫颈癌的主要方法,也是排除和初诊宫颈癌的方法。

  9. 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是确定宫颈癌的最可靠方法。

  10. 组织病理学检查见到绒毛结构为侵蚀性葡萄胎,无绒毛结构者为绒毛膜癌。这是二者主要区别。

  1.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由于胎儿期处于相对缺氧状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较高。生后 2~3 个月出现“生理性贫血”,约至 12 岁达成人水平。

  2. 小儿贫血的分度

  3. 祛除病因、补充维生素 B12 和(或)叶酸是治疗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病人的关键

  4. SEL,肾病综合征及 ITP 均为自身免疫系统疾病,首选都是激素。

  1. 下丘脑是联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枢纽。

  2.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人特点:呆小病、幼年型甲减、成年型甲减。

  3. 库欣综合征病人特点:满月脸、多血质、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痤疮、糖尿病倾向、高血压和骨质酥松。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辅助检查:正常-10%~+15%BMR%=脉压+脉率-111(禁食12h、睡眠>8h、静卧空腹);血清总 T3、T4,甲亢升高。

  4. 糖尿病病人饮食指导:1 型保证需要下控制饮食,热卡为 1000+[年龄(岁)×80~100),全日热量分配为早 1 / 5,中和晚餐分别为 2 / 5,蛋白质 20%,糖类 50%,脂肪 30%;2 型低糖、低脂、适当蛋白质、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饮食。饮食治疗应特别强调定时、定量。糖类(主食为主)占 55%~60%,脂肪<30%,蛋白质 15%(平均 1g / kg 理想体重)。三餐热量分配:选择 1/5、2 /5、2 / 5 或 1 / 3、1 / 3、1 / 3。

  5. 营养不良早期表现为体重不增,皮下脂肪消耗的顺序依次是腹部→躯干→臀部→四肢→最后是面部。

  6. 小儿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初期多见于 3 个月以内的小儿,表现为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多汗(与室温、季节无关),婴儿常摇头擦枕(头部多汗而刺激头皮),出现枕秃。

  1. 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头痛、呕吐和视神经盘水肿;头痛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

  2. 脑疝的急救与护理:立即使用 20%甘露醇 200~400ml 加地塞米松 10mg 静脉快速滴入,呋塞米 40mg 静推,以暂时降低颅内压.

  3. 脑血管疾病病人脑出血以内囊出血最常见,病因以高血压动脉硬化最常见。

  4. 脑血管疾病病人临床表现最多见,“三偏症”(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偏盲)。

  5. 化脓性脑膜炎病人病原菌:最常见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

  6.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脑脊膜化脓性炎症,常合并化脓性脑炎或脑脓肿,是一种严重的颅内感染性疾病,病死率较高,好发于婴幼儿、儿童和老年人。

  7. 肌强直是帕金森病主要特征之一。

  2.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kg,第1个月可增长1~1.5kg;3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6kg)

  1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9kg)

  2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4倍(12kg)

  2岁以后到12岁前体重稳步增长,平均每年增长2kg,推算公式如下:

  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

  7~12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

  1. 五脏:肝、心、脾、肺、肾。

  1. 首次执业注册应当自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之日起 3 年内提出申请,提交学历证书、临床实习证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明、健康体检证明、医疗卫生机构拟聘用的相关材料

  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为 5 年。

  1. 护理伦理基本原则是在护理活动中调整护理人员与病人、护理人员与其他医务人员、护理人员与社会相互关系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和指导原则。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患关系主要分为三种基本模式

  ①主动-被动型:亦称支配服从型模式,将患者视为简单的生物体,忽视了人的心理、社会属性,将治疗疾病的重点置于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方面

  ②指导-合作型:近年来发展起来,是目前护患关系的主要模式。此模式将患者视为具有生物、心理、社会属性的有机整体

  在日常生活中,熊孩子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事儿,例如:切水果的时候不小心被割伤、脚踩到铁钉、头撞到了桌子角……家长们可能担心伤口会不会被污染,到底要不要打破伤风疫苗呢?

  那么什么是破伤风?它是如何对我们的机体产生伤害的呢?我们该如何进行预防?我们来学习破伤风的相关小知识~~~

  ”

  一、破伤风有多可怕?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该病原菌是一种厌氧菌。它常常通过皮肤或黏膜破损的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的环境中繁殖并产生外毒素,其中破伤风痉挛毒素可引起牙关紧闭、阵发性、强直性痉挛等,重症患者可发生喉痉挛、窒息、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感染了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病死率接近100%,即使经过积极的治疗,全球范围病死率仍为30%~50%,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命性疾病。

  二、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是什么?

  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可存在于土壤、灰尘当中,人或哺乳动物的肠道或粪便也可携带此病原菌。

  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属于梭菌属,为革兰染色阳性杆菌,下方第一张图片就是它染色后的形态。菌体形态细长,有周鞭毛、无荚膜,芽孢位于菌体顶端,呈正圆形,直径大于菌体,使菌体看起来像一个个的鼓槌一样,就像下方第二张图片所示。

  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严格厌氧。在微氧的土壤以及有氧的空气尘埃中,它的芽孢可以存活数年之久,100°C持续加热1h才可被完全破坏。

  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经培养后形成的菌落呈疏松、不规则的特点,看起来呈羽毛状,边缘呈锯齿状。在血平板上培养之后表现为完全溶血。

  三、发病机制

  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的芽孢在缺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生长为增殖体,之后释放两种外毒素,即破伤风溶血素和破伤风痉挛毒素,后者属于神经毒素,毒性极强,是引起破伤风临床表现的主要“元凶”。破伤风痉挛毒素可以与中枢神经的神经节苷脂结合,干扰神经递质释放,影响神经功能,出现伸肌屈肌同时收缩,发生强直痉挛。

  四、临床表现

  1、潜伏期

  破伤风的潜伏期为1天到数月之间,通常为4~14天,新生儿破伤风的潜伏期相对较短,常常为4~7天。

  破损的皮肤是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常见途径,感染部位越接近中枢神经系统,潜伏期相对较短,越远离中枢神经系统,潜伏期相对较长。

  2、痉挛期

  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感染后,早期小婴儿可表现为烦躁不安,年长儿可诉头痛、肢体疼痛。随着病情进展,肌肉张力逐渐增加,此时如果患者受到噪声、光照、触摸、饮水、针刺等微小刺激即可诱发痉挛发作。当面部肌肉出现痉挛时可呈苦笑面容,累及到颈背部肌肉时呈角弓反张,而膈肌、肋间肌痉挛时可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呼吸暂停。

  3、恢复期

  多数病例经过1~4周的积极治疗后逐渐好转,痉挛发作减少直至消失,有时可出现精神症状,如幻觉、行为失常,但大多数可自行恢复。

  五、临床分型

  破伤风根据潜伏期的长短、痉挛出现的时间以及临床表现的轻重可分为轻、中、重三型。

  特殊类型

  破伤风除上述典型表现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

  ①局部破伤风:此型主要表现为伤口附近区域的单个肢体或身体某一部位的肌肉强直和痉挛,一般预后良好。

  ②头面部破伤风: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经头面部伤口入侵而致病,主要表现为张口受限。

  ③新生儿破伤风:由于新生儿破伤风常常生后七日左右发病,故也称“七日风”,因分娩过程中脐带处理不当所致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感染,临床可表现为吸吮困难、吞咽困难、窒息、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新生儿破伤风病死率可高达88%。

  六、如何诊断破伤风?

  详细询问病史对于破伤风的诊断极为重要。根据患儿颈强直、牙关紧闭、肌肉强直性痉挛、角弓反张、苦笑面容等典型表现可临床诊断为破伤风,伤口分泌物培养可确诊。

  预防破伤风

  1

  伤口情况

  根据受伤的部位和伤口情况,可以把伤口分为以下三类:

  TIPS:伤口的处理

  #

  01.伤口评估

  仔细查看伤口情况,尽早去除伤口内的异物或污物,避免异物残留。

  #

  02.伤口及其周围的冲洗

  尽早进行伤口冲洗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清洁伤口可直接用温盐水冲洗,污染伤口可用稀释的聚维酮或碘溶液进行冲洗,冲洗量不少于1000ml,并尽可能高压冲洗,野外条件下可以使用饮用水进行伤口冲洗。

  #

  03.伤口缝合

  伤口缝合需要外科医生视情况处置,时间短、污染轻的伤口,可以直接缝合,而受伤时间较长或污染较重伤口可能不能马上缝合,尤其是面积较大或创面较深的伤口,适度包扎后尽快到医院进行处置。

  2

  免疫情况

  想要获得对破伤风的免疫力,有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方式。

  #

  主动免疫

  破伤风的主动免疫制剂为破伤风类毒素疫苗(TTCV),它的特点是起效慢,一般注射2周后抗体才能达到保护水平。在我国计划免疫中,完成百白破疫苗接种程序的儿童,在最后一次接种(一般是在6岁左右上小学时接种最后一剂白破疫苗)的5年内都有保护作用。

  我国现行免疫规划疫苗儿童接种程序如下表:

  #

  被动免疫

  对破伤风没有免疫力的外伤患者,需要根据伤口情况进行被动免疫,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用于破伤风的短期应急预防。破伤风的被动免疫制剂包含:破伤风抗毒素(TAT)、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2)和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TIG)。

  破伤风的被动免疫制剂特点如下表:

  3

  一般人群的预防

  外伤后,需要根据伤口类型及免疫情况,决定患者是否需要接受主动免疫及被动免疫。具体的处理原则如下表:

  ①全程免疫是指至少注射过3剂TTCV。

  ②全程免疫的接种程序:

  <6岁儿童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接种程序进行TTCV接种;

  ≥6岁儿童及成年人TTCV全程免疫接种程序为:受伤后尽早接种第1剂次TTCV,第2剂次与第1剂次间隔4-8周,第3剂次与第2剂次间隔6-12个月。

  4

  高危人群的预防

  对于既往无破伤风免疫史的潜在外伤高危人群,如军人、警察、军校和警校等院校在校学生、建筑工人、野外工程作业人员及厨师等,建议尽早完成暴露前的全程免疫。

  来源 |儿研所感染科

  来源: 首都儿科研究所科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