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胆为农民要点高温补贴,走过路过的,停下来围观一下

  现在已经进入到伏天,全国各地进入到持续的高温天气,尤其是南方的很多城市进入到“炙烤”模式,多地气温突破38度,但是高温天气并不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依然有大批的劳动者在高温下坚持工作,既危险,又辛苦!

  于是出于人性化考虑,全国各地也开始陆续发放高温补贴,给予在高温环境下,依然坚持作业的劳动者,给予一定的补贴,助力他们度过高温天气。

  2023年全国各地的高温补贴的标准有所差异,但也或多或少的都有几百块钱,我们选取几个省份,简要比对一下:

  江苏省:6-9月这四个月企业职工在33度以上高温天气(环境)工作的,要向劳动者支付高温补贴,每人每月200元。

  河南省:劳动者在35℃以上的天气下露天工作,企业每人每工作日10元的高温津贴。

  天津市:6-9月,按照职工日工资平均工资的12%发放高温补贴。

  北京市:6-8月,每人每月不低于180元;在33℃(含33℃)以上室内工作场所作业的人员,高温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

  江西省: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240元/月;非高温作业人员160元/月;行政单位和企事业单位的其他人员120元/月。

  重庆市:5-9月,最高气温在37~39.9℃时,高温补贴额度为每天5~10元,日最高气温在40℃(含40℃)以上时,高温补贴额度为每天10元~20元。

  贵州省:6-9月,按照每人8元/天或168元/月标准发放。

  宁夏:6-9月,按照高温、露天作业人员每人每天12元,其他作业人员每人每天8元标准发放。

  从以上摘选的几个代表性的省市区来看,尽管各地发放的标准不一样,但是每个月都有200元以上的高温补贴。其中江西省和北京市更加人性化一点,还具体区分了户外工作人员高温补贴,和室内行政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坐在办公室人员的高温补贴。这也就意味着,在高温的这四个月里,行政单位,企事业单位的坐在办公室吹空调的人员,一样也可以拿到每人每月120元,共计480元的高温补贴。而其他省份都没有进行区分,只针对高温环境下,在户外作业的人员给予高温补贴,办公室人员不予发放。

  大家可能还会发现,就连西北省区和贵州这样的地方,全国公认的避暑圣地,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35度,晚上睡觉还要盖被子的地方,也都在发放高温补贴。从个人的切身体验来看,在宁夏,根本不需要高温补贴,因为夏季最热的时间持续不到一个月,并且最高温度也不会超过40度,整体来说,比较凉爽,部分地区甚至有点冷!

  

  

  此外,从全国各地的高温补贴发放标准来看,多数只针对在高温环境下坚持户外作业的企业员工,以及行政单位和企事业单位的室内工作人员发放,并不包括农民!

  我大概查询了一下关于高温补贴的界定:为了确保在夏季高温条件下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保障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身体健康,决定给予在夏季高温环境下作业的人员发放一定的高温津贴。

  从这个概念中可以看出,似乎高温补贴只是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只向高温下坚持工作的工人发放的津贴。但是部分地区,也同样给予行政单位和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发放了高温津贴,这也就意味着,高温补贴应该一视同仁的,只要在夏季高温环境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人员,都应该给予发放一定的高温津贴。

  那么问题来了:农民在高温下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算不算劳动者?应不应该发放高温补贴呢?我个人认为:农民必须要纳入到高温补贴范畴,高温补贴的发放才会显得有意义,理由有三:

  但是遗憾的是,在讨论高温补贴的发放标准和发放对象问题的时候,永远都会绕开农民,将农民首先排除在外,这是赤裸裸的歧视,是不公平的。

  高温下的交警坚守岗位、铁路职工露天检修轨道、国家电网职工高温下坚持工作、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高温下坚持每天准时到办公室上班,这些都可以被歌颂和赞美,并给予发放一定的高温津贴,难道农民每天暴晒在烈日下,坚守田间地头,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就不值得被歌颂和赞美吗?

  不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体系下的劳动者,都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安康做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都应该被歌颂。但是为什么媒体在争相报道的时候,却只选择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者来赞美,而忽略农民呢?就连高温补贴,也同样被无情的忽视,这个就有点过分了吧!我们经常说,360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都是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都是平等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农民怎么就被轻易排除了呢?值得深思!

  

  第二,农民是高温下工作时间最长,劳动强度最大,最辛劳的群体。企业的职工在高温下坚持工作不仅会有工资福利津贴,还会发放专业的防晒装备,尽管在高温下坚持工作,但工作环境还不错,都是在城市里,最多是多出了一些汗水,但是农民在高温下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甚至带有危险性。比如在高温天气里,农民坚持给农作物喷洒农药,就极有可能冒着中毒的危险,农民在高温时段,在玉米地里施肥,还极有可能会中暑。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除了工作环境差之外,农民从早上六点起床,就到农田里劳作,自带干粮,一直到晚上才会回家吃饭,每天高温下工作的时间超过12小时,是工作时间最长的劳动者。

  除此之外,农民高温下的劳动强度也是最大的,对比铁路职工在高温下检修轨道,农民在高温下从事的是重体力劳动,除了挥汗如雨之外,还会被晒伤,累伤。

  第三,农民在高温下的劳动,没有报酬。对比其他行业在高温下坚守岗位的劳动者,他们都会有工资,是对劳动付出的最基本的回报,除此之外,再发放高温津贴。而农民的劳动付出是没有回报的,因为他们都是零报酬在劳动。或许有些人会说,农民种出来的粮食可以卖钱,也算是劳动报酬了。但是我来给你算一笔账,您来看看这到底算不算劳动报酬:

  6月份农民把玉米种子播种下,9月份收割玉米,有4个月的成长周期,这四个月,刚好是全国认定的高温天气的范围。一亩地的玉米按照2000斤来计算,每斤玉米的收购价是1元钱,一个农民假如种植了3亩地的玉米,

  他四个月的总收入是:6000元。

  扣除成本(粗略估计):种子300元、化肥500元、农药200元、浇水500元、收割1500元,总计3000元。

  纯利润是:3000元。均摊到四个月,每个月750元。

  这还是最粗略的估计,其中的一些小的费用就不再细算了,总之,一个农民,四个月的高温天气里,每天12小时的劳动,3亩地的玉米每个月只有不到750元的劳动报酬。试问现在哪个行业在高温下工作,每个月的工资可以有750元?

  那为什么会那么低呢?根本原因还是国家对粮食价格的管控,为了确保全国人民的饭碗和一日三餐到点开饭,农民种粮只能低价收购。试想一下,如果不算进口,让粮食价格按照市场价格上下波动的话,均衡的价格绝非是现在的1元钱。

  所以,农民高温下从事着劳动时间最长、劳动强度最大、劳动风险最高的户外劳作,不但没有劳动报酬,还不能享有高温津贴,这实在是说不过去!

  

  

  所以,我们斗胆在这里呼吁和建议:请务必把农民纳入到高温补贴的范畴,让他们平等的享受高温下劳作的尊重。劳动节的时候,农民作为最纯粹的劳动者,被排除在劳动节之外,不但没有假期,还没有节日福利,全国3亿人劳动节出游,但遗憾的是,过劳动节的,多数不是真正的劳动者,而真正的劳动者没有劳动节。如同高温天气一样,真正领取高温津贴的,多数并不在高温下劳动,而真正在高温下挥汗如雨的,拿不到一分钱的高温补贴,这正常吗?

  作为行政单位和企事业单位的人员,他们本身享受着较为丰厚的待遇,不管是公务员、事业单位,还是国企的人员,自身的工资待遇就优于其他行业的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他们也大多数都是在室内工作,一般都配备了空调风扇、矿泉水、饮水机等基本的避暑设备,对他们来说,压根就与高温工作没有关系,也确实不应该再享受高温补贴,建议全部取消!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其中4900多年都是农业文明,农民始终是这4900多年农业文明的见证者和创造者,更是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主要动力。从漫长的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农民始终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彻底翻身做了主人,有了较高的社会地位,成为新中国的创造者和建设者,为国家的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如今国家富裕了,有能力去扶持一些弱势群体了,这个时候,如果再不重视农民的利益,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再随意的把农民排斥在外的话,真的不能算是一种进步。

  哪怕是给予农民每人每月100元的高温津贴,相当于给农民每个月发放50瓶矿泉水的投入,也算是对劳动者高温下劳动的最基本的尊重。

  为此,尊重农民的劳动,尊重农民的贡献,就从高温补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