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院急诊室“女超人”个性不羁走红微博(2)

  愤青

  37岁依旧不羁

  下午多科会诊。其实医生们心里都明白,真相永远只有一个,无非就是承担的风险和责任。所以,明理的家属往往是事情的关键,而不在于多科会诊这个形式。悄悄地说一声,我是现在才知道特需那里还有个会诊中心的。

  11月4日微博

  于莺追求真实的快乐,拒绝“虚假”名利。

  “商女不知亡国恨,低头依旧写情书。写情书呀,写情书。”于莺一边念叨,一边捂着脸,作害羞状,“微博写得好没啥经验,就是大学时代风花雪月时,写情书练的。”

  大学时,文艺女青年于莺,写日记,写诗歌。

  某天夜里,她回家途中,绕到美国大使馆,参与静坐示威,抗议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

  “愤怒了,也表达了,也没有改观的时候,怎么办?”于莺有时发现,当她和大家探讨一些愤青话题,很难引起共鸣。

  后来,像大多数人一样,于莺结婚生女。她在通州买房,房贷要到60岁才能还清。她把上海的爸妈接来北京,照看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

  可于莺发现,骨子里那种不羁,依然未曾离去。

  12月3日,科室开科研会。科研负责人提出几十个项目题,大家逐一认领。于莺发了条微博:“场上氛围融洽和谐,互帮互助,你推我让,谦虚客气,尊老爱幼,个别谁都不待见的题目直接给了今天没来开会的同志。坐我边上的帅哥说:真像分赃!我笑了笑:还有栽赃呢,原则是一个都不能少!”

  这条微博背后的意思,于莺没写出来。她想表达的其实是,“科研是强制性的吗?没有兴趣的话,你会做得好吗?”

  对于于莺的激扬文字,同事们评价说,那就是“内裤外穿”的女超人精神。

  当了多年主治医生,于莺还没评上副教授。因为没有SCI论文(即论文要刊登在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索引收录的期刊上)。

  “你让一个临床医生去写论文,有时会有造假的成分。”于莺撇撇嘴,“我不愿意造假。也不愿意牺牲和朋友聊天,和家人相处的时间。那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工作7年,她总给自己不写SCI论文找借口。

  “看片子,看病历,甚至趴在大便和浓痰前,去找异常东西,都是很好玩的事儿。职称这东西说来说去,无解。怎么办?不办。再说吧。”于莺摊摊手。

  于莺说自己,就是一个有着愤青头脑,表面上像个家庭妇女的大夫。

  “未来如此不确定,为毛不high?”看多了生死,于莺十分豁达。

  在科室里,于莺是攒聚会的主儿,时常给大家找找乐子。她霸气十足地请人吃饭,或羞滴滴地找人蹭饭。

  压力大时,她就叫上几个好友去KTV唱歌,唱到HIGH时,她会带着一伙儿女生跳上沙发扭起来。情绪高涨时,她还点Lady Gaga的歌,指挥一帮人群魔乱舞。

  同事们说,于氏幽默那是急智,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就像女版郭德纲。

  有好朋友调侃时说,小心眼有治吗?

  于莺想都没想:“有啊,拿针捅捅不就得了。”

  母亲

  只要女儿纯真独立

  “大学时代经常旷课,游遍大江南北,间断错过期中考试。和体育老师意见不合,大吵一架,得了鸭蛋。在课堂上谈笑风生,常被老师训话。基础课平均70多分,临床课平均90多分。学位委员会上有院校长力挺拿博士学位。这就是我。说明一人品很重要,二机遇很重要,三再不济的学生也有春天。所以对孩子宽容些吧!”

  11月4日微博

  于莺不让女儿上奥数班、上英语班,不强求她考北大,只希望她能独立思考,热爱自然。

  主妇于莺,一年四季穿牛仔裤,烫染的头发随意一扎,披在肩上。

  于莺嚷嚷着,自己没时间做家务,老公也不要求她做贤妻良母。这份宽容,让她有更多时间享受自由。

  小时候,于莺叛逆,上课爱说话,下雨故意不打伞,妈妈是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

  有一次,妈妈抄起塑料鞋,抽她胳膊。于莺矗在那儿,盯着胳膊上的印子,念着“37码的”。妈妈气得说不出话。

  读高中,于莺成绩拔尖,考上协和医科大学,8年本硕博连读。28岁博士毕业,进了协和医院急诊科。

  当医生,看多生死,于莺发现,周围很多人,有的有钱、有的穷困,他们都缺少快乐。穷人缺快乐,是因为生活压力太大。有钱人缺快乐,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

  这个平衡点,很多人在寻找。于莺也是。

  宝贝女儿快要上小学了,老公建议让女儿去读单位关联学校的重点小学。

  于莺不同意,“我们要是把通州的房子租出去,再去城里租,谁能忍受我们家闺女在墙上乱涂乱画?”

  她设想过,女儿将来可能是个画家,可能是个销售员,可能就是个开出租车的。“那都无所谓,快乐就行。”

  她规定,不让孩子上奥数、上英语班,甚至看着孩子幼儿园繁重的课业负担,她还曾偷偷帮孩子做作业。

  于莺的理想不是把孩子送进北大,她认为孩子只要有独立的思维,有个性,有自己的是非观就行。

  她让女儿自己给芭比娃娃做衣服,因为商场的都是重样的。

  于莺脑海中时常出现一副画面:一个历经风吹日晒,眼角爬了皱纹的年轻女孩儿,穿着牛仔服,站在马粪堆里灿烂地笑。

  那是于莺羡慕的生活。她也希望,女儿能像农场姑娘那样纯真。

  “如果有一天孩子告诉我,她喜欢大自然,她喜欢保护森林,她喜欢保护藏羚羊,哪怕有一天她因为这个死了,我也会很高兴。因为我的孩子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于莺说。

  红了后,有人劝她写书。于莺笑了笑,“我还不明白吗?就那些微博才多少内容,不够出书的材料。串成主线写小说,我也没时间。”

  不断有人劝说她写剧本,像热播美剧《实习医生格蕾》那样,肯定会受欢迎。于莺拒绝了。“如果我离开协和医院,我的故事只是过去时,资源就会枯竭。无论怎样,医生还是我的根本。对不起,我真的想,我就是一个大夫。离开这个,我什么都不是。”

  23万的粉丝能说明什么?能让你明年进副高?还是能一会儿买彩票中奖?还是能说明你每天都有16个粉丝来给你送餐,每餐都是鲍鱼燕窝?

  如果我离开协和医院,我的故事只是过去时,资源就会枯竭。无论怎样,医生还是我的根本。对不起,我真的想,我就是一个大夫。离开这个,我什么都不是。

  (责任编辑:徐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