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千与千寻》:现实和魔幻的碰撞,宫崎骏老爷爷的童话魅力

  与此同时,宫崎骏也是运用魔幻的手法给现实世界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展现的既是其理想中的“光明”结局,也对受众“大团圆的喜乐”心理的给予了满足。

  

  宫崎骏在此从最大限度上调动起了受众的审美联想,这样,一方面设置悬念、保持受众的审美注意,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最大程度上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

  果然,当宫崎骏运用拟人化的魔幻手法使河神以一团会走路的、肮脏不堪、散发着异常恶臭的灰绿色调的烂泥巴形象进入到受众的视线中时,在触发受众的第二次联想的同时,也使其产生了强烈好奇之心:什么肮脏的东西?

  这么脏的烂泥巴也是神仙?为什么油屋众人会有如此反应?难道这烂泥魔法无边,这么多的精灵鬼怪都斗不过它?受众此时不仅调动自己已有经验产生相关联想,并且好奇之心、了解真相之心也达到了最大程度;

  

  就在此时,宫崎骏又运用了魔幻手法里的“形体变幻”使这堆无具体形体的烂泥变成了一位有着和蔼笑脸的老人,并且随后又变幻为一条巨大的水龙大笑着飞离了油屋,使受众在这魔幻的形体突变带来神奇美妙审美视觉享受的同时,也如禅宗顿悟般领略到了宫崎骏赋予河神背后的深意。

  与此同时,宫崎骏也是运用魔幻的手法给现实世界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展现的既是其理想中的“光明”结局,也对受众“大团圆的喜乐”心理的给予了满足。

  必须承认,在宫崎骏运用魔幻的手法向世人展现其对现实中环保问题解决“光明”结局的同时,宫式魔幻手法具有的“始终围绕主题表达”的特征,也使得这肮脏不堪的烂泥巴焕发出一种令人敬畏的力量,促使着每一个观影的人不得不去思考造成这肮脏的原因。

  

  这河神变成烂泥巴来洗澡的行为,既是被人类破坏的自然对人类发出的严重抗议,又是作为环保主义者的宫崎骏对人类企图征服自然、肆意挑衅、破坏自然行为的强烈谴责。

  实际上,受众对烂泥巴的联想与宫崎骏表述的吻合,就说明了受众对宫崎骏潜藏在河神这个魔幻人物身上的主题思想已有了“发现”,而审美心理满足的一个最主要形式不就是发现吗?在河神这个魔幻手法的运用上,宫崎骏通过拟人、夸张、悬念、对比、反衬等种种手法,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绝大多数受众在审美上对新奇、发现以及喜乐等心理的需求。

  《千与千寻》与《小倩》受众审美接受的差异。

  

  无论是从故事架构上、还是从叙事的手法上,也无论是从导演、还是从制作的精良上,成品于1997年,出自香港著名导演徐克之手,同为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动画《小倩》与《千与千寻》都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在此暂且撇开其他不论,仅从二者在世界动画领域产生的影响以及商业票房上取得的成功来进行比较。

  与《千与千寻》所创动画电影的票房神话及所获的世界级奖项相较而言,历时四年方制作完成的《小倩》获得的五千多万人民币的票房收入和第34届台湾金马奖的奖项实在有点微不足道。

  

  与宫崎骏一样,徐克也是一位擅长于魔幻现实主义叙事手法的著名导演,他的《小倩》与《千与千寻》一样讲述的都是在一个真境与幻境的时空交错了一个人类在其中的奇遇故事。在叙事手法上,《小倩》采用的同样也是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以非人类影射人类、借幻境来喻真境。

  而在魔幻手法的运用上,首先,在作品角色的设置上,《小倩》中幻境里众多的各色鬼怪一如《千与千寻》里油屋众人那样奇形怪状,同样具有将东西方神话传说结合以及突破生死、变幻形体的特征;其次,在作品时空的表现上,《小倩》与《千与千寻》里的时空都是处于亦真亦幻的时空交错里;再次,在作品主题情节的展现上,也都具有以虚幻世界隐喻现实世界的特征。

  

  因此,与《千与千寻》一样,《小倩》可谓是一部彻头彻尾充满魔幻色彩的魔幻现实主义动画作品,但为什么二者在世界动画领域产生的影响及最终的票房收入却是如此的大相径庭呢?

  由此,我们得知所谓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就是艺术家将现实的素材经过艺术处理之后变成了具有神秘色彩的魔幻现实。而这种多样性又必须通过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的诸如人物、情节、场景等来体现。

  因此,判断一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是否运用了魔幻手法,应该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1.在作品的时空架构上,是否具有时空穿梭或时空转换的特征;2.在作品人物、情节的设置上,是否具有将东西方神话传说结合的特征;3.在人物的塑造上,是否具有突破生死、变幻形体的特征;4.在作品主题情节的展现上,是否具有以虚幻世界隐喻现实世界的特征。

  

  只要作品中的人物、场景、情节等符合上述特征,我们就可以将其视为具有魔幻风格的作品。基于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宫崎骏和他的吉卜力工作室制作发行的系列动画都属于典型的拥有大量魔幻手法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这其中又以《千与千寻》中拥有的魔幻手法为最。

  正是在乡下躲避战乱的日子,使得宫崎骏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而在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后,又使得宫崎骏常常陷入到对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的沉思中。

  

  因此,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就一直是其关注与思考的问题,并且也成为其日后动画作品中常见的主题。宫崎骏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关注就如同其“一贯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一样已被世人所公认。

  魔幻手法与魔幻的时空虽然共同构筑成了宫崎骏异想的魔幻世界,但其作品“更多的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去反思现实中的问题”,表明了其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的基调。正如宫崎骏自己所言的那样:“奇幻的想象力对他的影片很重要,但现实主义更重要,奇幻的形式下必须有真实的心、头脑与想象力。”

  

  因此,宫崎骏动画作品中对魔幻手法的大量运用及其对现实饱含隐喻的主题思想就成为其作品的主要特色。而由于宫崎骏在作品中运用的魔幻手法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始终服务于其主题思想表达的特征,因此凸显了宫崎骏独特的创作理念,被烙上了宫崎骏个人创作风格的鲜明印记,所以,我们姑且可以称之为宫式魔幻手法。

  关于自己在作品中为什么如此热衷运用魔幻手法,除了欧美魔幻文学的影响之外,宫崎骏还曾明确表示过,他的作品必须要有民族文化的背景。

  事实也是如此,极富想象力的日本传统民间传说与神话给予了作为日本“国民动漫大师”的宫崎骏以无数的创作灵感,因此“宫崎骏的动画总和神话、传说、寓言交织的魔幻想象有关”。

  

  正是基于这样的创作理念,使得凸显民族文化背景成为宫式魔幻手法最重要的特征,并在运用时获得了巨大成功。

  早在1984年,即宫崎骏的吉卜力工作室成立之前的一年,观众就已从《风之谷》这部宫崎骏第一次集原作、编剧、导演于一身的动画作品中,领略到他的这种富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背景及博大主题思想特色的宫式魔幻现实主义。

  作为奠定宫崎骏动画“环保主义”主题思想主基调的《风之谷》,在主题的表述上,当然就是典型的关于自然环保的主题,而这样的环保主题反映的也正是现实中当今人类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

  

  观众从《风之谷》中宫崎骏运用宫式魔幻手法创造的角色与场景中,如:腐海、王虫、娜乌西卡及众多生活在那个幻境的生物,就能深深体会到宫崎骏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以及对环境对生命的反思。

  《风之谷》在时空表述所表现的腐海世界和风之谷,在人物角色的塑造中所塑造的巨神兵、王虫以及娜乌西卡等角色表现出对生死界限的跨越等,都属于典型的魔幻手法。

  

  这部吉卜力工作室的开山之作与之前的《风之谷》与其后的《幽灵公主》被相关研究者认为是宫崎骏的“人类生存主题三部曲”,其在主题与表现手法上延续了宫崎骏在《风之谷》的环保主题与魔幻手法。

  在片中,宫崎骏较之《风之谷》更进一步讲述了人与自然的主题:19世纪的欧洲,少女西塔与少年帕索在寻找失落家园的过程中最终发现:因为人类过度发达的机械工业文明以及对自然毫无敬畏之心的极度破坏使得雷帕特城走向了灭亡。

  

  宫崎骏通过西塔之口告诫人们:如果人们没有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不再在意自然对人类的呵护并且肆意破坏自然的话,那么再发达的科技、再丰富的物质也挽救不了人类文明最终消亡的结局,人类只有心怀敬畏和感恩的心与自然和谐相处方能与自然共生共存。

  而宫崎骏正是借助诸如从天而降的少女、漂浮在空中的雷帕特城等等诸如此类的魔幻场景、情节等魔幻手法的运用,向观众传达了自己的这种环保理念及影片的主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