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云南”之一 — 风花雪月大理城

  

  没想到,大理古城锦堂客栈的老板阿峰竟是一位年轻人,更没想到他会带着女友和狗狗前来接站。锦堂客栈是阿峰新装修好的客栈。这位个子不高的湖北小伙,在哈尔滨读完大学后,没有按照家长的意愿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是选择了到处游走的生活方式。先是到了湖北凤凰、江南各地去旅行。最后来到云南大理,然后竟鬼使神差地在这里住了下来,并把自己打工的积蓄全部投了进去,盘下了一家客栈自己经营了起来,到现在已经有八年的时间了。客栈的规模也逐年扩大了,年前还全部翻新装修了。现在的锦堂客栈看起来还真是有模有样。二十间客房,宽大的厨房客人可以自己下厨,整洁的大堂中整天放着音乐,巨大的根雕的桌椅上摆放着一套精致茶具,不时有客人在此品茶闲谈。有女友而不结婚,这就是阿峰现在的状态。结婚干嘛?等有了钱再说吧。他笑着反问道。现在的年轻人真让人搞不明白呀。

  

  大理锦堂客栈内景倒是阿峰女友的狗狗十分有趣,在受到责难后竟会自己去自罚,两只前爪高高抬起,站在墙边,东张西望,满脸一副十分委屈的表情,没有女主人的允许它是不敢停下来的。真是狗通人性,让人觉得十分有趣。一在大理当地,白族人民有一首世世代代传诵的谜语诗:虫入凤窝不见鸟(风),七人头上长青草(花);细雨下在横山上(雪),半个朋友不见了(月)。这首诗谜的谜底就是大理最著名的风花雪月四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我的白族服饰照下关风:每年冬春是下关的风季,一年之中,平均有35天以上的大风,最大风速能达10级,下关因此而赢得了“风城”的雅号。下关风的形成是因为苍山十九峰太高,挡住了东西两面的空气对流,而苍山斜阳峰和哀牢山脉的者摩山之间的下关天生桥峡谷便成了下关空气对流的出口,所以下关的风特别大。下关风还有一种奇异的自然景象:如果人朝北走,风自南面吹来,风揭行人头上的帽子,自应落于身前,谁知是却落在身后;如果人向南走,风迎面吹来,揭行人头上的帽子,理应落在身后,反而却落在面前。上关花:上关位于大理苍山云弄峰之麓,是自唐代以来形成的拱卫大理的要塞。在关外花树村有棵名“十里香”的花树,传说为仙人吕洞宾所种,花大如莲,每年开12瓣,闰年开13瓣,花色黄白相间,美丽诱人。据《大理府志》记载和民间传说,上关的和山花(十里奇香树)系优昙一类花卉,花状如牡丹,大若拳头,色白而微黄,果壳黑而坚硬,可作朝珠故又称“朝珠花”。据记载此花在元朝至正年间尚存。白族人民养花爱花已成习惯。“上关花”实际上就是木莲花,此花在大理境内到处都可以见到。

  

  大理上关花前苍山雪:因苍山海拔高,山顶气温低的缘故,积雪较厚,长年不化,即使到了夏季也是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灿烂炫目。观赏苍山雪,要在一定的位置、较远的距离,才可以全面看到这一壮观奇景,到了近处,因群山所挡,只能看到片段的雪景。洱海月:洱海的水,透明度较高,湖面碧波荡漾,每当风和日丽之夜,行近洱海之滨,仰望天际,长烟一空,玉镜高悬,俯视海面,浮光跃金,静影沉碧,一轮明月在海中随波飘荡。每到农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晚上,居住在大理洱海边的白族人家都要将木船划到洱海中,欣赏相映在海中的金月亮。天光、云彩、月亮和海水相映成趣,宛如一幅优美的画卷。

  

  在洱海边二大理地区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源地之一,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广泛分布在以洱海为中心的高原湖泊群周围。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种植水稻,驯养家畜,从事采集、渔猎,创造了大理地区的远古文明。汉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5年),汉王朝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云南、邪龙、比苏4县,属益州郡管辖,从此大理地区正式纳入了汉王朝版图。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大理地区设叶榆县,直至南北朝叶榆县的建制一直未变。唐初,洱海地区“六诏”中的蒙舍诏势力渐强,在唐朝支持下,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统一“六诏”,建立南诏国。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南诏国都城由巍山迁至太和城(今大理苍山太和村附近),此后又迁都羊苴咩城。南诏与以后建立的三个王朝及大理国都城均定都于羊苴咩城。从公元8至13世纪的唐宋五百多年间(即从公元738年南诏国建立至公元1253年大理国覆灭),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诏、大理国的都城所在地。

  

  在大理古城内元代大理国灭亡后,仍然将云南政治中心设于大理。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建立云南行省,行政中心开始由大理迁至昆明,但大理仍为滇西第一大城,一直沿袭至今。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称紫城。从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羊苴咩城,已有1200年的建造历史。现存的大理古城是明朝初年在羊苴咩城的基础上恢复的,城呈方形,方圆十二里,城墙高二丈五尺,厚二丈。东西南北各设一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均有城楼,四角还有角楼。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而成,城内由南到北横贯着五条大街,自西向东纵穿了八条街巷,整个城市呈棋盘式布局。

  

  参观银器制作解放初期古城城墙均被拆毁,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由南城门进城,一条直通北门的复兴路,成了繁华的街市,沿街店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玉石。街巷间一些老宅里仍可寻到昔日风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户外溪渠里流水淙淙,清水潺潺,“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依然。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吸引着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里流连忘返,寻找东方古韵,渐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大理崇圣塔前合影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大理古城为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苍山俯看大理古城,文献楼、南城门楼、五华楼,北城门楼一字排开,巍峨雄壮,使古城透出一种诱人气韵。街道两旁,极具地方特色的白族民居古香古色,彰显着浓郁的地方风情。大理古城在唐宋时期就有户户种花、街街流水的美景。由于种种原因,流水景观后来不复存在。大理市政府从2000年起开始恢复流水景观。2003年9月7日,景观的一、二期工程竣工。古城流水景观由水渠、叠水、瀑布和小景组成。景观之水为苍山流下的清泉,水渠绕街穿城,总长3600米,日流水量600多立方米。清晨,你会遇到挑着满满两篮子青菜的老妇人,就在路边水渠中把菜洗净,然后担起青菜晃晃悠悠地走向市场。

  

  大理洱海晨曦三晚间,阿峰要尽地主之谊,请我们品尝当地的风味小吃。面对着满桌子的暗红色的菜肴,吃着当地最有名的各种小吃,我们连声称赞过瘾。这时,突然隔壁的包间内有歌声响起,转头望去,只见原本在一起小声谈着话,喝着饮料的一大群中学生模样的孩子突然喧哗起来,看来是喝上酒了,说话的声音逐渐大了起来,不时地有人站起来大声地劝酒,最终吵吵嚷嚷乱成一片。在酒精的作用下,这些原本安静的少男少女们脸色绯红。喝到激动处,大家竟站起来,在本来就不宽敞的酒桌之间排起队来回走动。我听不懂他们的话,从他们的服饰上也看不出是哪个民族,只是那长期在高原地区生活的形成的脸颊上的两块高原红让我记起在青藏高原上的经历。看到这里,我猜他们大约是在跳舞。阿峰大声地向我解释,这是一群藏族孩子,像是中技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也是到大理来游玩,喝上点酒,那原本属于高原的粗犷的性格就显露出来了。他们跳得是一种类似“锅庄”的集体舞蹈。这些藏族孩子喝酒后一定是要跳舞的,虽然是在酒店里,那无法按捺的野性也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了。我们只好在藏族舞蹈的旋律中品尝着“青蛙皮”这类的当地小吃。大理是天下旅人梦想开始的地方。在蓝得透明的天空下,享受午后惬意的阳光;在夕阳西下之时,任由古城墙引领,通往远古的路;大理又是真实的,休闲的,缓缓的,慢悠悠的……搁下身边诸多杂事,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浪迹在大理古城古色古香的老街旧巷,清风明月相伴,听小城诉说旧事遗梦;踩着青石板看扎染古玩,去天龙八部城寻访段氏家族的踪迹,去张家花园观赏白族歌舞,去蝴蝶泉体会阿鹏金花纯洁的爱情,去崇圣寺三塔体验妙香佛国的遗韵,去南诏风情岛叩拜王都的庄严与气派,去湛蓝的洱海追忆旧梦寻觅新缘。

  

  在洱海双廊四面八方的人,画画的、做音乐的、旅游的、搞建筑的、跨国CEO,退休的老者,年轻的学子,带着各种各样的梦想,走进大理,走进这数千年积淀的厚厚的文化,最终走进——安宁。在大理你不妨去做梦,在这座蝴蝶之城,让身体羽化为一只斑斓的彩蝶,徜徉在姹紫嫣红的花草丛中;不妨逃离,让心灵挣脱躯壳与外物的羁绊,自由地飞翔,欢快地歌唱;不妨行走,在银苍玉洱之间,无论你是一个匆匆的过客,抑或是一个倦航的归人,在风花雪月的绮梦中你都会找到肉体与精神的终极家园。

  

  我们的心留在大理2014年4月28日写于竹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