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发文称「元宇宙要警惕资本绑架、伦理风险、立法监管空白等问题」,如何看待近期的

  元宇宙的发展过程中,也将遇到价值伦理、虚拟空间管控等新问题,需要监管部门进一步进行规范。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认为:“当现实空间遇到虚拟空间,除了要关注技术发展带来的变革,更需关注‘价值’本身的意义,要将有序的政策监管纳入其中,保障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现阶段,元宇宙仍是一个不断演变、不断发展的概念,不同参与者也会不断丰富它的含义,需要警惕资本绑架、伦理风险、立法监管空白等问题。

  “有一部分公司蹭元宇宙的热度开始圈钱,还有的把什么东西都往元宇宙里面装,这些现象值得关注。大众也好,资本也好,大家都需要保持理性审慎。”沈阳告诉记者,这个过程中,要等待或进一步推进关键技术的发展,对于元宇宙中出现的泡沫、负面问题,需精准治理。(新华社)如何看待媒体评论称「元宇宙是资本炒作还是新的赛道,下结论前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全国景区第一个!张家界元宇宙研究中心挂牌,当地表态:“我们是认真的”

  元宇宙概念彻底火了,连知名景区也要来分一杯羹。

  据湖南当地媒体报道称,“11月18日上午,张家界元宇宙研究融合发展研讨会暨张家界元宇宙研究中心挂牌仪式在武陵源区大数据中心吴家峪门票站举行,张家界自此成为全国首个设立元宇宙研究中心的景区。”图片来源:张家界旅游官方公众号

  景区玩元宇宙?有人称赞有人质疑。张家界元宇宙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武陵源区研究元宇宙是认真的,目的是为游客探索出更好的旅游体验。

  资本市场上,周五元宇宙概念7只个股涨停,包括天下秀、国光电器、东方国信等。上市公司张家界(000430.SZ)盘中一度大涨逾6%,截至收盘涨幅回落至1.88%,报5.42元/股。

  “研究元宇宙是认真的”

  据三湘都市报,11月18日上午,张家界元宇宙中心在武陵源区大数据中心正式挂牌。自此,张家界成为全国首个设立元宇宙研究中心的景区。

  据悉,张家界元宇宙研究中心设置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旅游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元宇宙研究将成为武陵源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研究内容。当地官方表示,搭乘“元宇宙”的浪潮,武陵源景区将为游客提供更加精彩的旅游体验、更加丰富的旅游产品,更舒适的旅游环境。图片来源:张家界旅游官方公众号

  消息一出,便引起网友热议,“好厉害,虽然我也看不懂是什么意思。”“景点和门票站也开始研究元宇宙?”

  据红网报道,对于网民的质疑,武陵源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武陵源区研究元宇宙是认真的,目的是为游客探索出更好的旅游体验。

  该负责人表示,有网民质疑“景区没能力去研究元宇宙”,其实张家界作为世界知名景区,一直走在旅游创新的前沿。张家界元宇宙研究中心主要研究和探索旅游与元宇宙的融合发展,以“技术创新”驱动“应用创新”和“产业创新”,培育旅游产业新的产品形态、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网民们提出的问题,我们虚心接受,希望网友们继续关注和支持我们张家界。”张家界元宇宙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成立张家界元宇宙研究中心的初衷是以数字化技术赋能旅游产业,培育旅游新兴业态,为旅游业的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暑假期间,正处旅游旺季的张家界因一场疫情关闭所有景区,并启动旅行团劝返和退费工作。在所有人员禁出张家界23个日夜后,张家界“重启”,各行业开始逐步恢复经营秩序。

  上市公司张家界(股票代码:000430)为中国旅游板块第一家上市公司,被誉为“山水旅游第一股”,业务涉及景区经营,道路、索道、游船、观光电车运输及旅行社、旅游酒店、张家界礼物等领域。

  对于张家界景区挂牌“元宇宙研究中心”事件,据媒体报道,张家界董秘金鑫表示,“此事是武陵源几个民间网络达人搞的,非官方,也不是上市公司搞的;是疫情下考虑文旅行业如何突围,如何创新的一个民间行为。”

  金鑫还表示,“我的认知很有局限性,对于元宇宙我认为最多就是一个和移动互联网同级别的概念,能否助力文旅创新和转型升级,能否助力或者有利于营销创新,还得拭目以待……”

  元宇宙还没来,卖课的先赚了一波

  不出意外的话,元宇宙有望上榜“2021热搜词”。而当很多人还在为元宇宙的概念究竟该如何理解争论不休时,一批“掘金者”已经率先动身,赚走了元宇宙的“第一桶金”。

  据中新经纬报道,近日,一张名为《元宇宙第一课》的网络课程后台截图在社交平台流传。图片来源:中新经纬

  截图信息显示,这门课程单日新增用户370人,日活跃用户1175人,日收入超9万元,累计付费用户2673人,累计收入近160万元。

  商品信息显示,《元宇宙第一课》原价1888元,优惠价688元,“一次688,逐浪元宇宙十年”。不包含书的话,收费600元。该课程一共有十节课,课程目录显示,课程主要讲元宇宙兴起、元宇宙特点、元宇宙经济学、元宇宙六大技术全景图、元宇宙投资机会与风险等。图片来源:中新经纬

  《元宇宙第一课》主讲人为易欢欢,其个人介绍为:全球第一套《元宇宙》丛书作者,中国顶级科技分析师,“中国的玛丽米克”(注:玛丽米克为华尔街知名证券分析师,有“互联网女皇”之称),多家千亿公司的顾问与战略投资人。

  此外,得到App上,一门名为《前沿课·元宇宙6讲》的课程价格为29.9元,券后25.9元。截至11月16日上午,该课程已有45500人加入学习。据得到App客服介绍,这门课程于10月20日上线。这就意味着,不到一个月时间,在不考虑打折的情况下,此网课总收入已达136万元。图片来源:中新经纬

  课程信息显示,《元宇宙6讲》主理人陈序,系零碳元宇宙智库MetaZ创始人、FT中文网NFT顾问、《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文版前首席顾问。《元宇宙6讲》总时长1小时左右,内容主要围绕什么是元宇宙,元宇宙的市场规模、投资前景、应用场景、发展现状、参与方式等。

  尽管元宇宙被认为是下一个风口,不过截至目前,市场上似乎并未给出元宇宙的准确定义,其投资前景也尚不明确。

  11月17日晚间,“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万物皆可“元宇宙”?》,文章认为,多元的声音不一而足,可以明确的一点是:虽然元宇宙似乎拥有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但目前还是一个尚未成型的新兴事物。元宇宙概念的走红,背后有着相应的技术支撑和社会生活因素。但有业内人士指出,元宇宙产业还远远达不到全产业覆盖和生态开放、经济自洽、虚实互通的理想状态,在技术层面、法律层面、道德伦理层面,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文章指出,应对元宇宙保留一份审慎和理性:“我们离元宇宙的世界有多远?这个问题可能短期内不会有答案,但各类打着元宇宙旗号的套路与骗局已经有滋生的苗头。这就提示我们,对待新鲜事物,保持好奇和探索的同时,也要保留一份审慎和理性。是镜花水月还是触摸得到的未来,是资本炒作还是新的赛道,是新瓶装旧酒还是科技新突破,下结论前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正如不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还是混合现实,中心词都是‘现实’,这也预示着离开了现实的支撑,终归是海市蜃楼无本之木。”

  编辑|卢祥勇 王嘉琦 杜恒峰

  校对|孙志成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红网、中新经纬,人民日报评论等

  元宇宙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平台化主导下的去中心化。所以,一般认为国内当前的环境基础不适合搞元宇宙。

  所以下面说越南的事……

  平台主导下的去中心化。为什么扎克伯格要去推动元宇宙,是因为元宇宙是互联网平台下一个机遇,为什么要去中心化?因为互联网下实际上主基调一直就是去中心化,主要是web2.0下UGC也就是用户自主创作的兴起。在这条主路径下面,未来大多数成功的企业都是平台性质的。互联网的共享开放性质,最终会促成所有人成为供应商和消费者的组合体。比如《戴森星球计划》,也许未来你可以自己建造萎缩流水线,生产太阳能板,自动种植园,等等,最终形成你私人产出的商品,通过资源交换系统,或者传送带主导的全自动物流,你可以和其他人互通有无。甚至于,如果生产力足够高,生产的产品本身不值钱,你们交换的是其他资源,不是真实物品,而是虚拟物品,又或者,是为了单纯的社交。

  上面全是吹牛,因为这辈子我是看不见了。但是互联网以个人为核心,重塑社会组织结构的大趋势是不会变更的。我们人类从远古开始,就是依靠想象力来维持社会组织。比如,古时候,我们信奉同一个神,此时,就可以在这个神的指引下,展开大规模协作。此时,这种协作必须有个首领,来传达神的意志,事实上的统治。所以人类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动物虽然有群落,但是个数不能容纳太多,因为相互不认识的动物之间无法协作。但人类不认识的人之间可以通过一定的纽带来实现协作,这个协作方式,就是想象力给予的,人类了解抽象概念的能力促使我们通过某种形式来组织生产。比如当前我们就在金钱主导下进行生产,也许还有一些人,还有一些信仰,他们为了某个信仰也会努力奉献,这种奉献有的时候还是利他而不利己。但是大多数人,从生存驱动,到贪婪,是以金钱为共同信仰和目标,成就了当前世界的社会组织架构。在金钱推动下,即使不认识的两个人,也可以在一起合作完成一件事情。

  所以,人类社会有变化的科技,但也有不变的东西,我们生产行为是实实在在的,但我们需要通过一种虚拟模式来连接我们人类个体,进行组织生产。当前金钱是一种组织方式,对于大猩猩,富兰克林必然不如香蕉可爱,但对于人类,却知道富兰克林代表多少只香蕉。

  虚拟身份、经济系统、UGC、VR/AR替代线下体验。本质上,都是未来想要的组织形式,平台如扎克伯格想要以元宇宙的方式来重组社会,网络让信息权威、信息孤岛,信息壁垒逐渐减少。但也随之而来造了信息茧房。当平台想要缔造这个茧房的时候,他需要以去中心化和虚拟资产价值化来吸引用户参与,因为互联网已经将我们培训得无比熟练,我们熟练的打开互联网开始寻求虚拟淘金的方式,从而以此来推动社会性组织方式的变革。

  由于信息流速加快,互联网去中心化走势明晰,但平台化也会同时强化。完全去中心化会带来很多问题,人类可以用信仰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但是人类没有办法在互联网上相互信任,如果没有信仰,别说元宇宙,好友列表都不可信。去中心化的过程中,存在欺骗、争吵、犯罪等。各种非法活动猖獗。此时,出现了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捉襟见肘,那就是传统的监管,由于互联网变化太快,监管很难跟上节奏,另一种方式是平台,在两者之间建立互信,比如先扣一笔保证金,平台作为一个信用担保者,承担的不是技术层面的对接,而是信用担保的功能。当然,很多人寄希望于区块链,所谓共识机制下,大家能够更加自由自在的交易,但实际上,区块链最终还是出现了矿池,参与节点算力不足的情况下,51%算力也可以伪造链条。对于越南人民,只有三条路:相信越南政府、相信平台、相信区块链。否则,远离互联网。

  “互联网信息加速推动的去中心化”最终和“为了维护交易架构、社会组织模式形成的平台化”相向而行,最终就出现了平台化上的去中心化模式。你可以叫做UGC,你可以叫做用户参与,你可以叫做很多东西。前提是,用户要在平台框架内自由的创造新事物(UGC),这些新事物能够卖钱(虚拟物品产权、NFT),要卖钱就会需要经济系统(区块链下虚拟币),而经济系统不能被平台控制,为了让创造的新物品更加有吸引力,那么就需要VR和AR来将现实世界融合进虚拟世界(虚拟和现实融合),以及,一个可以交易物品,有权属表示的虚拟人物身份(metahuman)。

  平台既是资本,但是平台亦是当前的折中发展模式,互联网发展的走向,一方面监管之下,创新很难。另一方面没人管理,一放就乱。一管就S,一放就L(熟悉的配方)。平台是一种折中的方式。他不是对不对的问题,而是在互联网体系发展中无法回避的事情。就好像当年阿姆斯特丹商业发达,必然会产生很多汇兑银行,而在某国自然经济体系下,千年没有出现比较好的现代银行体系。如果历史在某个阶段产生了银行,那么必然在另一个阶段产生平台。

  我们也许最终真的能够实现去中心化,实现所有人自治。但本轮疫情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平台不会消亡。你当然可以选择不要发展互联网,但谁都知道,互联网和金融,这是两样工具,从现实世界看,这两样工具都可以对他国形成剪刀差,所谓不战而赚他人之钱。

  据彭博行业研究预计,元宇宙相关业务的市场规模将在2024年达到8000亿美元,2030年将快速扩张到15000亿美元,六年的时间里几乎实现翻倍增长。元宇宙目前的技术还是处于早期,但整体市场空间十分被看好。

  这让我想到了2015年的VR,当年异常火爆,但至今也没成熟,元宇宙会不会也是冷饭热炒,结果来个踏空呢?

  之前中环闲聊在文章中曾提到过Facebook因业绩惨淡和不当的商业行为而受到负面评论,改名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洗白,甩掉媒体标签,来个金蝉脱壳,在未来虚拟空间中抢占一个有利位置。实际上转型元宇宙能否成功还不得而知,毕竟之前扎克伯格跟风吹响了太多口号,但实现得不多。

  理想阶段的元宇宙已经让不少公司股价开始出现虚火和炒作的现象。现在连基础设施都没普及,技术生态和内容生态都不足,过程太漫长了,变数可能很多。毕竟我们从门外可以窥探到的内景不多,而短期内又很难从公司的业绩上直观体现。风险还是挺大的。

  以中青宝为例,公司表示游戏《酿酒大师》至今仍在优化阶段,暂时未向市场做大面积宣传。在没产生盈利的情况下,中青宝市值已经在蹭蹭上涨,游戏发布后是不是还能撑起这么高的市值,现在没有定论。

  汤姆猫也不例外,公司在元宇宙业务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未实现盈利,所有有关元宇宙概念的项目还都停留在专项工作室阶段,目前的业绩依然是靠核心游戏产品的运营。

  最后,提示一句,不要因为公司穿上了元宇宙的马甲,就不认识了。

  关注公众号:中环闲聊,讲述真实的财经故事

  在2020年12月16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被确定为2021年要抓好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2021年的互联网监管大幕就此拉开。

  从阿里美团滴滴等寡头的反垄断处罚,到平台、短视频、直播、游戏等多领域监管,再到反垄断指南、数据安全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等多角度监管制度建设,最后在11月1日又迎来了重量级法律《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正式执行。

  这一切标志着政府对互联网和资本的认识越来越准确,监管体系渐趋完善。

  正如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言,“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坚决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综观全年,政府成功履行了市场守夜人的职责,其表现可圈可点,值得称赞。

  但监管的挑战并没有结束;恰恰相反,挑战才刚刚开始。

  因为元宇宙出现了。

  11月19日,新华社刊发文章“解码元宇宙”,明言“需要警惕资本绑架、伦理风险、立法监管空白等问题”。

  新华社一针见血,直接触到了元宇宙对社会传统和规则的核心挑战。

  事实上,这些问题从互联网时代就已经开始,而元宇宙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则会把它们推向极致,让矛盾尖锐起来。

  不管你熟悉不熟悉,元宇宙已经不是一个概念,它兼具经济基础和技术基础,已经是科技巨头们实打实在全力推进的一个方向。

  如果你还不熟悉,建议去了解一下,因为这是趋势(延伸阅读:元宇宙:揭秘资本游戏背后的内卷真相)。身处潮流之中的个体,如果不想随波逐流的话,明智的做法首先是从了解开始。

  不过,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为了介绍元宇宙,而是探究互联网的发展对社会规则的冲击。

  我们从市场经济的大前提开始。

  市场经济整个体系的大前提是理性经济人。

  理性经济人就是说,每个人的决策和行动都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在理性经济人的基础上,市场主体各负其责,分别决策各自角力,而宏观经济则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自发的达成均衡。

  这是市场经济的美妙之处。

  这说的虽然是理论,但实践也是如此。

  市场经济不是天生的,是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从自然经济中逐渐产生的。

  而人们进行市场交换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交换价值,因此交换价值最大化必然是市场主体的自然反应和决策依据。

  所以,理性经济人不仅是理论假设,更是我们的实践和事实。

  你看看四周,没有人在日常交往中还会去考虑理论是怎么说的。但这么多年下来,你干你的我干我的,然后大家合起来一看:嘿,干的还不赖。

  这就是市场经济的神奇之处。

  再强调一遍,市场经济的成功之处在于个体的非合作决策反而促成了整体的最优均衡。

  一个个黑箱决策聚在一起,竟然促成了整体的最优解。

  神奇不神奇?

  但,如果不是黑箱呢?

  社会经济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进步,经历了从工业经济时代到数字经济时代的过程。

  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在生产力的推动下出现了剧变。

  曾经的供不应求物资短缺,随着生产力的推进变成了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经济社会中的物资极大得丰富起来。

  而物资的极大丰富则让消费者开始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消费,开始更加关注个性化的需求表达。

  恰在此时,在生产力的推动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时代到来了。

  在数字经济时代,资本借助互联网的帮助得以能够挖掘人的精神生活需求。

  于是,竞争从客户的单一层面打开,沿着需求的深度向纵深推进,立体起来。

  一个全新的空间打开了。

  资本开始沿着欲望的深度向下钻研,从需求到欲望,再到人性,无所不包。

  而拆解个人需求就得掌握个人信息。所以为什么个人信息重要,因为它们意味着新的需求、新的市场,当然也就会有新的竞争模式。

  通过个人信息的掌控,黑箱被打开、被拆解,人的需求不再由人这个个体来表达,而是直接展现在资本的面前。

  最终,在数字经济时代,资本实现了直接接触和操纵需求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你进入的还是市场,你进行的也还是交易,交易双方交换的还是货币和商品,表面上和以前都一模一样,但实际上交易的本质已经变了:交易的个体不再是理性经济人,不再是黑箱博弈。

  由于需求有层次区别,所以资本在个人需求领域的拆解和竞争也带来了竞争模式的改变。

  在立体竞争中,互联网企业的经营模式相较传统企业发生了巨变:客户没有用户重要,钞票没有流量重要,实体产品没有精神需求重要,浅层需求没有底层需求重要。

  在传统的平面竞争中,市场格局会随着垄断的出现而稳定下来,但随着立体竞争模式的出现,即使某一需求层面已经形成寡头格局,市场也无法稳定,因为它们随时会面对来自更底层需求的撬动。

  总之,谁掌握的用户需求更为底层,谁就能更好地掌握用户,并获得竞争优势。

  在这个模式里,互联网公司把用户称之为流量,把依据流量形成的生意叫做流量变现,或者叫做:羊毛出在狗身上让猪去买单。

  在资本和互联网的眼里,人和消费者不再是一个个个体,不再是市场主体,不再是黑箱,而是一组组数据。

  互联网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攫取个人信息,以便抓住用户更深层次的需求,使自己能够站在其他寡头的上游。

  先进入者希望借此维系垄断地位,后进入者则希望借此弯道超车。

  互联网就此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商战大戏。腾讯凭借社交需求向阿里频频出手;而更为底层的字节跳动,则向包括腾讯在内的所有互联网巨头同时开炮。

  进入寡头时代的互联网仍然硝烟弥漫,它们在拼命争抢分食庞大的个人信息和隐私数据。

  群魔乱舞,池鱼遭殃。

  在互联网对人的拆解之下,传统市场经济的理性经济人前提被摧毁了。

  前提没了,曾经依附于前提而演化出的整个体系和逻辑自然也就不再适用。

  旧的已破,新的未立。

  依附于传统市场经济的法律规章、监管制度、宏观政策,甚至道德伦理,都面对着巨大的挑战。

  个人隐私问题出现之后,个人信息对互联网公司大量暴露,导致个体变成透明人。

  甚至被用户掩盖或者忽视的潜意识也都通过下意识行为暴露出来,这使得互联网公司对用户的了解不但覆盖显意识,而且可以深入到私密空间和潜意识处。

  于是,过去的黑箱决策变成了白箱决策,互联网公司对用户的了解甚至比用户自己都多。

  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和互联网公司之间的交易就不再是传统的市场行为了。

  因为这里是不对称的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而不是两个黑箱决策共同完成的平等市场交易。

  通俗点说,这叫睁眼打瞎子。

  个体不再是自己权益的最好守护者。

  在这种不对称交易中,个体甚至会在互联网公司的诱导下出现损害自己核心利益和远期利益的行为。

  传统的公平交易,现在变成了不公平交易,传统的市场法则因此受到挑战。

  这还没有结束。

  再往深了说,人的内心其实还隐藏着兽性,人表现于外的是经过人性加工的一面。在传统市场经济中,人是自己人性的代言人,兽性是被压制的,是见不得光的。

  但互联网公司是没有动力去管你什么人性兽性道德评价的,它只要流量。只要流量在我这里,就什么都好说。

  于是在互联网公司的拆解下,以前不能表达的,现在有人帮你表达,以前不能实现的,现在有人为了赚钱会帮着你实现。个体欲望无所谓兽性还是人性,都有了表达的机会。

  就这样,在互联网的帮助下,资本的盈利欲望被激发出来,而在资本的帮助下,人类的各种欲望被激发出来。

  传统的社会法则和伦理道德因此受到严重冲击。

  这种冲击的力度甚至是前所未有的。

  以往人类社会规则和价值观的变迁都是围绕“人”这个关键字进行的。

  不管统治阶级怎么变迁怎么革命,但在“人”这个属性上还是在进化的,或者说在朝着文明修养的方向去。

  所以我们才废除了奴隶制,废除了农奴,废除了对人尤其是对女性的物化,人权的考虑不断增加,人权的地位不断提高。

  但在互联网对个人欲望的拆解下,各种欲望得以冲出牢笼,曾经退化、曾经被掩盖的价值观,开始成规模的显现出来。

  如果有人看过暗网,性奴杀戮、器官买卖等等这些让人毛骨悚然的交易,很难让你觉得这是一个文明社会的组成部分。

  这些出现在二十一世纪的肮脏交易,反应的却是中古社会把人物化的价值观。

  你也许会觉得暗网不过是一个黑暗的社会角落,这种社会角落不管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代都是存在的,所以还算正常,它并不能代表你我这些正常世界的主流会被互联网所奴役。

  但你错了。

  暗网的出现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黑暗角落,而是告诉你,人的欲望一旦不加约束,会是多么可怕。

  有了智力加持的人,会比野兽野蛮一万倍。

  这就是资本对伦理的挑战和威胁。

  可怕的是,这个过程是市场经济的自发演化过程,是市场经济的内生力量,不是外力施加的结果。

  只要生产力不断前进,只要互联网科技不断进步,只要资本保持增值欲望,人类社会的传统法则和伦理道德就一定会被资本和互联网拆解的支离破碎。

  而从社会现状来看,人类生产力不断前进,互联网科技不断进步和资本永远保持增值欲望这都是必然,所以人类社会在培养“人”类自己的掘墓人,也同样就是一个必然。

  元宇宙是新一代互联网,只是它格局更大,企图用互联网技术打通线上线下,实现万物互联,因此它称自己为元宇宙。

  其实元宇宙的英文是Metaverse,Meta表示超越,Verse则代表宇宙(universe),合起来即为“超越宇宙”的意思。

  不过中国人有一生万物的思想,所以翻译为元宇宙反而更加传神。

  从“元宇宙”或者“超越宇宙”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来,它的野心十分庞大。

  按照元宇宙的设想,我们每一个人将来都将活在一个唯一的宇宙里,不再区分线上线下。而你的所有行为都会产生在这个宇宙里,全部曝光在资本的眼中。

  由于这一特点,元宇宙会使得资本对个人信息的挖掘能力再上一层楼,用户将成为彻彻底底的透明人,再没有任何隐私可言。

  元宇宙的目标看起来似乎过于宏大,甚至科幻,但其实现路径其实是非常具备可操作性的。

  这是因为元宇宙兼具技术基础和经济基础(参见延伸阅读),所以只要资本发力,元宇宙的实现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而当元宇宙成立的时候,就是用户将自己全部托付给资本之时。

  我们不确定现实世界是否存在造物主,但是我们很确定元宇宙的主人是谁——当然这要取决于脸书、微软、腾讯和字节跳动等等巨头之间的竞争结果。

  但不管是谁,当尘埃落定时资本将成为元宇宙的造物主,所有用户的所有利益都将依附于它。

  那个时候,即使是政府想进行监管,怕是也无从下手,因为整个社会已经成为资本的人质,甚至融为一体。

  相应的,元宇宙对社会法则和道德伦理的冲击也当然就会是空前的,会远甚于互联网时代。

  上面描述了一个非常黑暗的图景。

  既然资本对个人信息和隐私的掠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生结果,那么这个结果的出现是不是就无可避免了呢?

  好在还有一个机会。

  市场的内生变化我们当然无法改变,但好在还有外生因素的影响,那就是政府监管的力量。

  现代经济绝不是个人和企业的二元结构,而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构成。

  尤其在我们国家,政府不但负责维护市场经济这个平台,充当守夜人角色,而且也在亲自下场参与经济活动。

  这对资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约束力量,其实也是唯一的力量。

  对监管来说,既要发挥互联网的正面作用,鼓励企业用互联网的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人民生活的便利程度,但同时也要提防互联网的负面作用,要坚决遏制互联网在滥用用户信息,肆意收集用户个人隐私方面的恶习。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而在支持和遏制的中间,就是互联网公司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

  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是监管表态的重要依据和关键考虑因素。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督促互联网“抑恶扬善”。

  从这个角度来说,1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其意义极为重要。

  该法共8章74条,明确了个人信息的定义和处理规则,对个人和信息处理者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了细化,并建立了个人信息保护投诉、举报工作机制,全面系统地回应了关于个人信息安全的热点问题,是一把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锁”。

  塔哥要为这部新法猛击一掌,强烈点赞。

  只有把无序扩张的互联网和资本纳入监管,才能够实现市场的公平有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不过,个人信息保护法只能算是一个开始。

  接下来面对元宇宙的挑战,监管单位必须要与时俱进,提高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要把个人信息和隐私放到生存权等基本人权的层面上来进行考虑和设计。

  现在正在进行的是一场监管和元宇宙技术的竞赛,也是一场政府和资本的竞赛。

  能够遏制资本和互联网恶性冲动的只有政府和监管。

  失去制衡的元宇宙,带给经济和社会不是二选一,而是对意识形态的垄断。

  因此,输不得。

  欢迎关注塔哥FRM:塔哥F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