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印冲突为背景,印度拍反华电影;印媒:打着爱国主义幌子

  印度周五公开发映了一部仇华电影《巴拉蒂扬》(Bharateeyans)。据《印度快报》称,它以三年前的加勒万河谷冲突为背景,是一部立即唤起“爱国情怀”的电影。

  《巴拉蒂扬》是一部被吹捧为每个印度人都必须看的爱国电影。它讲述的故事是,来自不同地区的六个年轻人,接受了为期一天的培训,并被要求前往中国执行一项秘密任务。他们的任务是,揭露针对印度的阴谋,以换取他们的自由。所有六人(三男三女)各犯了一件谋杀案。

  据印度媒体报道,制片人尚卡·奈杜 (Shankar Naidu) 自豪地称自己是“印度母亲”的儿子,并强调印度人勇气、团结和力量的重要性。他对中国的行为表示担忧,指责中国“侵犯”印度领土。

  报道还称,尚卡·奈杜强调了他对印度士兵的支持,对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印度士兵的伤亡表示沮丧,并呼吁公民团结起来。他坚信,这部电影是对保卫国家边疆、让人民过上和平生活的军人的衷心致敬。

  很显然,这不是一部普通的电影。它以中印冲突为背景,把中国描述为“恶棍”和“印度的敌人”,是一部反华宣传片,宣扬极端的印度教民族主义。

  对于这样一部仇华电影,连印度媒体也不认可。

  印度《泰卢固语电影评论》网站认为“荒谬而可悲”。该网站评论称,爱国主义是一个严肃的课题,如果处理不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巴拉蒂扬》试图在观众中唤起爱国主义,这是对严肃的国家问题的嘲弄。爱国主义的真正含义并没有被制作者很好地理解,这在大多数场景中都可以看到。总而言之,《巴拉蒂扬》是最近上映的最糟糕的电影之一。

  《印度时报》评论称,摄影(贾亚帕尔·雷迪·尼玛拉)是这部漫无目的的戏剧中唯一可取之处。虽然动作还算过得去,但表演远低于平均水平。总体而言,缺乏说服力的故事、平淡的叙述和夸张的表演,无法唤起任何情感。

  印度《自由新闻杂志》评论称,“这是一部打着爱国主义幌子的电影”,“你宁愿自愿入狱,也不愿静静地看完这部作品。”

  “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也别想带回家”,充分证明了中国公司在印度投资环境的恶劣。这与莫迪政府在中印边境挑衅中国有关,也与该国喧嚣的极端反华情绪有关。 印度近期加大对中国企业的审查力度,甚至干涉中国企业高管任命。据印度媒体《经济时报》报道,印度政府再次要求小米、OPPO和vivo等中国智能手机品牌任命印度公民担任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和首席技术官。周五,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雅加达应约会见印度外长苏杰生时称,中方高度关注近期印方对中国企业采取限制性措施。

  在美国和日本的煽动下,印度急不可耐地加入美国主导的“印太联盟”,急不可耐地想将中国挑落马下,急不可耐地想取代中国成为亚洲甚至国际超级大国地位。不但中国公司受到打击,外国公司也不例外。

  历史上亚马逊、沃达丰、IBM、谷歌、微软、沃尔玛等福特、大众、小米、vivo、OPPO都曾被印度政府收割过。据有媒体报道,美国迪士尼公司也准备撤出印度市场。印度政府整天都在做着“大国梦”,无数次申办奥运会,都失败而告终。印度是一个非常悲哀的国家,西方国家的媒体大肆炒作印度即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让其飘飘然。

  在社交平台,中国网民称,“印度非得要跟中国对着干,我们只能做足准备,别无他法”。

  《环球时报》评论称,《巴拉蒂扬》绝不是一部爱国电影,而是一部宣扬仇恨的狭隘民族主义电影。这是现代文明国家所不能容忍的。印度该为拍出这样的电影感到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