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大全11篇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篇(1)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先进榜样人物是新闻媒体众多人物形象中具有积极意义和文化价值的群体。榜样是道德的楷模,是先进文化的符号,也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代表。榜样作为一个物理存在,具有催人奋进的无穷力量。分析新闻传媒中榜样人物的文化符号性,揭示其蕴含的积极文化意义,对凝聚全社会的精神力量具有重要作用。

  榜样的文化符号性

  符号学认为,任何事物都表现为某种符号。符号是人类载送信息的代码和携带意义的载体。现实环境中的榜样人物是自然符号,无论其业绩如何辉煌,行为如何感人,在新闻传媒广泛报道他们之前,他们的事迹仅在社会的小范围内被认知。因而榜样人物出现在新闻传媒构建的拟态环境之中,变身为新闻符号,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榜样的作用。符号本身就是文化,新闻亦是文化,因此榜样人物具有鲜明的文化符号性。

  榜样人物的符号性。德国学者卡西尔把人抽象为“符号”,把人的行为和人类的历史抽象为“文化”。换言之,作为物理存在的人,其本身即符号。符号可感知的层面即符号的形式,在符号学中被称为“能指”。任何一个可感知的符号形式都必须来源于一个物理实体,人们据此才能去识别符号,并具备进一步理解其形式背后意义的可能性。除“能指”之外,符号还具有抽象的内容,即“所指”。“所指”是符号表达的思想、情感、意志、价值、意义等内容。符号是“能指”与“所指”的结合体。榜样人物是现实环境中有名有姓、有血有肉的道德模范、时代先锋,是携带特殊意义的符号,其一言一行皆可观可感,他们是符号可感知的形式层面,即“能指”。

  榜样人物是新闻符号。新闻传播活动是以新闻符号传播新闻信息和接收新闻信息的活动。新闻传播通过创制新闻符号营造着由无数新闻事实组成的拟态环境。新闻符号由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图片符号以及它们之间的整合而构成。新闻传播者通过“把关”、“议程设置”并依据一定的文化规范和新闻价值判断,将榜样的言行、事迹、思想、道德加以符号化。传媒所创制的新闻符号,是对榜样的事迹、业绩和精神境界的一种符号式转换,传播者将这些内容或意义进行传播,受传者对这些表达内容或意义的符号进行解读,以此来认知和理解新闻所表述的内容和思想,并对这些内容进行评价、判断、反馈,进而在思想意识中做出反应。

  通过报道、宣传榜样,现实环境中的榜样人物以新闻符号的形式出现在拟态环境之中,这种拟态环境仅是现实环境的部分映像。也就是说,榜样人物从现实环境中的自然符号转变为拟态环境中的新闻符号,需要经过新闻选择过程,并通过编码将要传达的信息利用符号来实现可感的过程。现实环境中很多人物符号并未进入到拟态环境,原因在于其不具备新闻价值或尚未被传播者发现。榜样的感人事迹运用新闻报道的方式加以传播,创制出大量能够反映客观现实环境并具有象征意义的新闻符码。

  榜样人物是文化符号。符号即文化,文化的传承需要可感载体。凡属精神、道德范畴的文化皆具有抽象的意义。抽象意义无声无息,无影无形,无法触摸,无法识别,也无法传递。精神文化必须具备一个能承载它的可感载体,使之携带着精神、价值、意识、思想、意义等抽象内容而实现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其意义需要物理形式来承载,需要特定的可感符号而具象化,而榜样恰好是这种可感符号的代表。榜样人物以符号的形式成为传承中华道德文化的载体,成为承载传统文化精神的符码。文化中抽象的价值、意义,通过榜样的形象以及他们的光荣事迹、感人经历而得以充分传达。榜样人物作为文化符号被受众的视觉或听觉感官所感知,因而确定了其文化意义,这种意义即符号的“所指”,即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

  榜样的文化意义

  符号具有“表义”功能,文化符号蕴含着文化意义。意义包括观念、价值、精神、认知等概念,新闻传媒中的榜样人物作为一种可被感知的文化符号,携带着正能量和积极的文化意义。

  榜样人物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文化光辉灿烂,其最核心的内容是传统美德。传统美德的内容博大精深,各学者对其表述皆有不同,但阐释的内涵基本一致。具体而言,中华传统美德包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大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襟怀,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为政以德”、“修身为本”的重德观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诚信意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关爱精神等等。

  先进榜样人物是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例如捐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坚韧不拔、忍辱负重的孝女孟佩杰,高位截肢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见义勇为的最美妈妈吴菊萍,舍己救人的英雄军人孟祥斌,义薄云天的守墓老兵陈俊贵,热血热心的“雷锋传人”郭明义,践行信念的好村官沈浩,老百姓的贴心人段爱平……这些榜样人物作为携带文化意义的符码,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给养,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榜样人物宣传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任何一个民族、政党、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文化规范和价值判断标准,从而形成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核心价值观是价值观的核心,是全社会的精神旗帜。中共十报告首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充分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居于主导地位的主流价值观,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重在“落细、落小、落实”,对榜样人物进行报道、宣传,能够塑造受众的思想观念、引导受众的社会行为。榜样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现之一,核心价值观以榜样人物的文化符号作为传承和传播载体。

  榜样人物带给我们的感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这些感动或者是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通的。新闻报道传播关于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培养国人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既是对新闻事件的采集与挖掘,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践行。榜样人物的事迹和精神,使核心价值观变得更加具体、可感,增强了文化认同。

  榜样文化的其他积极意义。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崇尚榜样、敬佩榜样、学习榜样的民族,而榜样文化是最具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的文化形式。从现实环境中的榜样人物和新闻事实,到新闻媒体中的榜样人物和新闻符号的创制,是一个复杂而具体的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文化与传媒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文化现象。传媒符号在文化世界中以叙述事实的方式呈现,由此释放出来的建构性、整合性的属性,决定了新闻媒体总是一定社会制度条件下的社会主流文化、主导价值观念的传播载体,是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手段和构建工具。榜样文化宣传大真、大善、大爱、大美、大义等积极的文化元素,对构建和谐社会,凝聚全社会的精神力量,具有重要作用。

  榜样文化的舆论引导

  榜样文化一个重要的社会功能就是引导舆论,进而引导受众的行为。

  传媒“议程设置”是发挥榜样文化舆论引导功能的前提。对于榜样文化而言,首先要提供关于榜样人物最新事实变动的信息,减少受众对其认知的不确定性,其次才能对榜样文化蕴含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进行宣传并引导社会舆论。信息是形成舆论的必备条件,是意见态度形成的基础。

  新闻媒体传播信息流,是实现舆论引导的前提。我们生活的现实环境中具有各种各样的议题,这些议题的重要程度、价值意义均有所不同,新闻传媒的作用就是对这些议题进行合理的设置,从而创建可以引导舆论的传媒拟态环境。媒体传播与宣传的榜样文化中也存在着议题日程的安排,传媒会给予其不同的报道程度。受众对榜样人物的认知,主要来自于传媒营造的拟态环境。如果没有媒介的拟态环境,榜样人物的事迹无法被大范围地、长时间的广泛传播,大多数受众可能永远也无法认知和了解他们。

  新闻媒体根据一定的新闻价值标准、宣传价值标准,采集现实环境中的人物和事件,通过文字、图片、画面、声音、音响等视觉符号或听觉符号,把榜样人物的生活场景、生平事迹、言行举止、崇高精神真实地再现出来,直观、生动、准确地传递新闻信息。通过传播先进感人事迹,引导公众舆论,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新闻媒体对先进榜样人物及其事迹进行适时、集中、重点报道,通过议程设置,影响受众对主流价值观的认知与判断,从而能够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

  榜样文化对公众的舆论导向作用。舆论是公众的态度、意见,是人民的呼声。当今社会,社会舆论的主体和内容都是多元化的,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不道德的思想和行为在我们的社会中也时而会出现。引导公众正确的舆论,是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表现在对受众认知、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引导,具体表现为政治导向、文化导向、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导向、行为导向等各个方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给公众共同的意识形态指出正确的方向,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进步非常必要。新闻舆论对社会领域的新闻事实进行宣传报道,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受众传递价值选择、价值评价的倾向性意见,可以形成较强的舆论态势传播,引导公众舆论向有利于舆论引导主体所代表的价值观方向发展,营造一种良好的、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新闻舆论影响公众舆论,就是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

  中国人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应该具有共同的、正确的群体意识。榜样文化的舆论引导功能在于引导国民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规范。榜样文化代表了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能够促使公众在心理上产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使社会成员和群体的意见、态度在社会舆论中占有主流和主导的地位,增强舆论的优势。

  行为引导是榜样文化舆论引导的深层目标。新闻传媒对受众的引导不仅仅体现在舆论引导方面,还体现为对受众行为模式的引导。新闻传媒通过树立榜样、塑造榜样,能够起到社会行为示范作用。榜样不同于常人之处就在于他们具有示范价值。新闻媒体弘扬先进榜样人物的精神品质,为社会提供思想的先导、行动的方向,为社会群体提供真实、鲜活的典范,使榜样们成为一本本真实、鲜活的教科书。

  榜样文化构成了新闻传媒拟态环境中的一部分,其宣传的价值观、高尚的行为,最初可能只是社会局部现象,不具有普遍性,但经过新闻传媒的报道,榜样文化可以影响现实环境中人们的观念与行为,使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精进不休,社会风气蒸蒸日上,精神文明程度与日俱增,实现了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真正发挥榜样的力量。

  如何有效发挥媒体的榜样文化舆论引导功能

  榜样文化的舆论引导功能受到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于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其舆论功能,笔者提出两点建议。

  发挥媒体传播者的把关作用。新闻媒体的传播者根据一定的把关标准,对榜样人物的新闻事实进行发现、挖掘、选择、收集、提炼、加工、制作、发送,将榜样人物的信息进行符号化的传播活动。传播者如何选择榜样人物,如何选择报道形式、报道篇幅、版面位置,如何选择报道时段、报道频率,以及如何选择传播媒介、报道时机等问题,都是围绕传播者设置的议事日程而进行。传播者通过把关,做好榜样文化的内容建构,提高榜样文化内容的传播效果,是提高其舆论引导功能的最重要因素。

  发挥多种媒介的联动优势。榜样文化的传播,需要中央媒体、地方媒体,报刊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的共同参与。每种媒介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多种媒介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能够将榜样文化的舆论引导功能发挥到最佳状态。例如央视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通过综合运用电视画面、解说词、音响、字幕、同期声等方式把榜样人物的生活场景、生平事迹真实地再现出来。短片中新闻工作人员的解说,获奖人物的感言以及其他人对榜样的评价,几乎每次都让台下和电视机前的观众热泪盈眶。特别是利用特写镜头展示人物细节,往往可以使受众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网络媒介的发展也为榜样文化开辟了新的传播途径,如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站,专门开辟了《“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时代先锋》等专栏,主流网站发挥了重要的渠道作用。对多种传播媒介进行有效组合,是实现榜样文化有效传播的必然选择。

  结语

  社会各领域、各阶层、各职业人群中都会不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榜样人物,传媒符号的表述性,即体现在将这些榜样的言行、事迹、品德加以符号化的过程。作为自然符号的榜样人物,经过传播者的编码加工,成为一种带有象征意义的新闻符码。新闻符号的创制也成为一种象征行为,即用榜样人物的新闻事件叙述、先进榜样的塑造、榜样精神的挖掘,来表示抽象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境界、意识形态等概念,进而表现社会主流价值观取向的行为。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篇(2)

  报告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亲切接见了报告团全体成员。

  曾庆红说,邓平寿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可敬、可亲、可学。

  曾庆红强调,要深入宣传邓平寿同志的先进事迹,进一步营造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干部以邓平寿同志为榜样,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

  曾庆红指出,邓平寿同志是我们党的基层干部的楷模,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集中体现了党的领导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公仆本色,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忠孝仁爱的传统美德。

  曾庆红指出,党的事业呼唤千千万万个邓平寿这样的干部,人民群众需要千千万万个邓平寿这样的干部。各级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邓平寿同志的先进事迹,学习他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学习他艰苦奋斗、节俭清廉的政治本色,学习他大德大爱、忠孝两全的高尚情操,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真正做人民的公仆。

  曾庆红强调,基层干部奋战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第一线,承担着艰巨繁重的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真正重视、真情关心、真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要多指导,多帮助,多服务,更加体谅他们的难处,更加支持他们的工作,更加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激励广大基层干部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进程中建功立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部长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参加了接见。

  接见之前,市委书记向中央领导汇报了我市学习宣传邓平寿同志先进事迹和报告团的有关情况。中组部副部长欧阳淞,副部长欧阳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存根和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接见时在座。

  在此之前,邓平寿已经无数次感动重庆和全国了。

  今年3月,《当代党员》、“中国当红网”、《重庆日报》、重庆卫视等市属各大媒体先后突出报道了邓平寿的先进事迹。与此同时,“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新华网?重庆频道”等转载或链接了邓平寿的报道。邓平寿的先进事迹飞入千家万户。

  6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26家中央媒体专程来渝,集中采访邓平寿的先进事迹。《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相继刊发了长篇通讯和言论;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播出了邓平寿事迹的新闻,又在“新闻会客厅”、“焦点访谈”播出了邓平寿的专题节目……

  邓平寿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全国亿万读者、观众和网友的心。

  随后,由中组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共重庆市委联合牵头,市委宣传部从与邓平寿同志生前密切接触过的干部群众和采访过他的记者中,选出了6名同志,组成了邓平寿先进事迹报告团。

  6月28日,邓平寿先进事迹报告会在重庆市委小礼堂举行。会后,市委书记接见了报告团成员,强调一定要把邓平寿生前的事迹完整地表现出来,宣传好。还对演讲稿提出修改意见,要求报告团成员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邓平寿的故事,把邓平寿先进事迹讲得如同他本人一样生动、感人。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篇(3)

  侦破命案是刑侦队伍的头等大事。多少年来,xx公安局刑警大队教导员兼刑警一中队中队长任xx凭着“拼命三郎”般的拼劲儿,工作起来风风火火,不破案不罢休,为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十几年如一日,任xx无怨无悔地奋战在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最前沿,先后直接和参与破获各类刑事案件上千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00余名,打掉犯罪团伙150多个,缴获赃款赃物总价值300余万元。其中平遥“6.29”涉外抢夺案、“7.31”系列诈骗案,均被市公安局评为“精品案件”。任xx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办案能手”、“十佳刑侦民警”、“优秀共产党员”等。2011年又创佳绩,仅用20分钟就成功破获一起杀人焚尸案。

  2011年7月25日13时32分,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报警:昭馀镇西关村大队斜对面的旧房子着火,救火时发现门口有一具被焚烧掩埋的尸体。指挥中心迅速指令刑侦一中队处警。任xx到现场后,经勘查分析认定,该案是一起典型的杀人案,现场有伪装的迹象。他在向局领导汇报的同时,迅速带领民警展开侦查。任xx发现离现场不远处有点滴的血迹,还有拖拽的擦痕。凭多年的侦查判断,杀人现场应该不远。于是他果断组织民警封锁现场,控制所有出口,对出入人员进行严格审查,并循迹追踪。查至最后一家后,任xx让民警将院内人员全部控制审查,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王晓东,并在其租住的房间内发现了血迹等物证。经现场突审,王晓东交待了故意杀人焚尸的事实。至此,案件成功告破。

  2017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先进事迹申报材料(二)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篇(4)

  三、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并遴选表彰一批先进创建单位和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和标兵;会同文明委组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参与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同时,引导和激励广大医务工作者自觉参与到以医德医风建设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来。制订完善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规划计划。要着眼于全行业管理和在卫生系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泛深入地开展卫生行业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将卫生行业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覆盖到全行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配合党委宣传部门有关“三下乡”工作的要求,协调、落实好帮扶项目、物资和资金,注重完善长效工作机制,配合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把“卫生下乡”经常化、品牌化。配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工程”协调、落实好村级卫生室建设,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面貌的改善。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篇(5)

  一、共通意义空间是传播的前提和基础,是典型人物报道宣传效果产生的“摇篮”

  共通意义空间,是象征性社会互动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概念。共通意义空间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传播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含义的共通的理解;二是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在我们进行军事典型人物报道宣传时,从本质上来说,传播效果的产生根源于受众对于军事信息的理解、对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对军队职能使命的了解以及对生活常识的积累,这是他们能够理解我们宣传意图的前提。读者越了解传播的信息,越被这些信息所吸引,传播效果就越能满足宣传者的意图。因此,当我们积极拓展典型人物身上所蕴含的意义空间时,就能使典型人物与更多的受众在更广的共通意义空间内产生交集,在这部分意义交集中,受众能够快速顺利地理解传播者的意图,初步认同典型人物的事迹价值,为进一步了解其他传播内容打下基础。

  二、拓宽共通意义空间是实现有效传播的重要手段,是典型人物报道基于效果传播的必然要求

  1、军人群体的特殊性要求典型人物报道必须拓宽共通意义空间

  高度的集中统一、特殊的身份任务、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使得军事信息和军人生活具有不同程度的保密性。因此,在军事新闻传播和军事典型人物宣传报道中,相当一部分受众对于所报道的内容不甚了解,继而使传播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可以从拓宽典型人物与受众的共通意义空间角度进行努力。在报道降巴克珠这一人物时,他作为一名出色战士的角色定位只是整个人物报道的一部分。此外,他还是孝敬父母的好儿子、践行民族团结的少数民族同胞、一家三代矢志报国的好公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子弟兵等等。这样,即使一部分读者对军事信息了解不多,他也可以从其他意义范围上来理解降巴克珠这个先进人物身上所蕴含的精神价值,我们的宣传也就可以收到尽可能好的效果。

  2、社会大变革下的多样性受众和受众多元化需求要求典型人物报道必须拓宽共通意义空间

  传统的爱军精武典型人物报道中,内容无外乎刻苦训练、成绩优异、帮助战友等较为普遍的内容。而这样的“单点式”宣传模式容易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宣传内容易落入俗套,难以勾起受众兴趣;二是典型人物的事迹对普通受众来说较为陌生,一般受众很难对报道中涉及的内容有直观真切的感受,无形中就削弱了典型人物的生命力。

  在对降巴克珠的宣传报道中,宣传者并没有采取这种“单点式”的报道模式,而是充分发掘降巴克珠身上所具有的多元化意义,包括爱军精武元素、爱党忠诚元素、家庭亲情元素、民族团结元素、服务人民元素以及忠孝结合元素等,拓展了典型人物与不同受众间的共通意义空间交集,如爱军精武元素可对军人和爱好军事的受众产生吸引力;民族团结元素能使广大少数民族同胞产生共鸣等等,通过共通意义空间的交集作为切入点,从而进一步传播宣传典型人物的其他方面事迹,扩大了有效传播的范围。

  3、统筹内宣外宣“一盘棋”要求典型人物报道必须拓宽共通意义空间

  统筹内宣外宣“一盘棋”不等于内宣外宣“一条路”,我们必须针对国外受众的特点,合理选择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角度,以外国受众能够接受的方式讲“中国故事”,防止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

  对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而言,降巴克珠作为军人的爱国精武精神、作为公民的服务社会精神、作为家庭成员的尊老爱幼精神,都是可以被外国受众顺利理解且为人所称道的价值精神,在跨文化传播中可以实现积极且有效的内容理解和情感共鸣,从而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积极拓展典型人物所蕴含的意义空间,是搞好“大外宣”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4、基于效果的传播理念和实践要求

  典型人物报道必须拓宽共通意义空间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传媒业的高度发达和媒介生态的变化,使得“媒体已经具备了舆论工具和文化产业的双重性质,即便是党报,也不能不考虑它的实际传播效果,不能不考虑它能否适应市场、占领市场,否则,它就不可能有效履行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使命。”①

  基于效果的传播理念要求将受众放在传播活动的中心,在坚持党委领导和正确的宣传方向的前提下,以受众需要和读者喜闻乐见为标准进行传播宣传活动。在这样的传播理念下,典型宣传要思考怎样宣传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什么样的宣传手法能吸引更多的读者,让读者愿看、爱看、想看,以实际的传播效果来衡量宣传工作的成败。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一步就是要使更多的读者理解我们宣传的内容,对我们在传播中使用的象征符号有意义上的共通,进而接受和认同典型人物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在更广的受众群内取得预期的宣传效果。因此,基于效果的传播理念和实践要求,典型人物报道必须拓宽共通意义空间。

  三、探索拓宽共通意义空间的方式方法,有效应对分众化趋势,提升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1、换位思考,在选择报道对象上坚持新闻性与宣传性相统一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中,新闻媒体不但承担着新闻、传播信息的任务,还肩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鼓舞激励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在社会发展和个体成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为了满足自身对信息的需求,会主动选择接触新闻媒体等高信息源。坚持新闻性,满足受众尽可能多的信息需求,是新闻媒体的意义所在。

  在对降巴克珠的宣传中,我们一方面迎合了现下读者对军事信息较高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又宣传了军队形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在降巴克珠自身较为丰富的意义空间内坚持了新闻性和宣传性的有机统一。因此,在今后的宣传活动中,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牢固树立受众意识,从受众需要角度思考传播什么样的信息,宣传什么样的价值观念,认真选择有价值、有内容、有亮点、有深度的报道对象,坚持新闻性与宣传性相统一,力求实现有效传播的最大化。

  2、深入挖掘,在遴选报道素材上坚持深刻性、多样性和受众接近性相统一

  坚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深刻性是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党媒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受众在选择接受信息时,必然会优先寻找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或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我们在新时期的典型人物宣传中,应遵循新闻事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坚持正面性、深刻性的基础上,注意报道素材的多样性,努力拓宽典型人物身上体现出的意义范围,尽可能多地吸引受众关注。

  在降巴克珠典型人物宣传中,记者通过深入细致的采访,获得了大量鲜活生动的报道素材,有作为战士爱军精武,践行“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要求的事迹;有作为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有作为少数民族同胞知党恩、报党情,坚定跟党走、对党绝对忠诚的事迹;还有作为子女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事迹。通过这些多符号性的报道素材,使降巴克珠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立体,拓宽了迎合不同受众间的意义空间,传播范围和效果有明显改善。

  3、横向扩展,在确定报道角度上坚持重点突出与意义多元相统一

  在进行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时,要注意从人物最突出的成绩、最值得宣传的事迹价值入手,同时充分开掘人物身上具有的多元化意义,发掘新的报道角度,坚持重点突出与意义多元相统一,使军事典型人物报道不落俗套,有所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为新时期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出了目标,也为军事新闻宣传指明了方向。在今后一段时期的军事新闻宣传中,我们要以强军目标作为统领,将视线和镜头对准基层官兵,努力发现广大官兵践行强军梦的生动实例,将官兵爱军精武、矢志打赢作为宣传的中心,同时深入发掘典型所具有的其他生动事迹,靠多元意义吸引人,靠突出重点导方向、提境界,用创新多样的报道角度实现典型人物宣传的良好效果。

  4、丰富渠道,在组织报道平台上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统一

  数字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得人们接触信息的渠道大为丰富。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微博、微信、QQ 以及门户网站在信息和传播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且在舆论形成并扩散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启示我们,在今后的军事典型人物报道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丰富和拓展传播渠道,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相互协调配合中取得最佳的传播宣传效果。

  在对降巴克珠的报道中,传统媒体凭借其权威性和专业性,引导受众将关注点转移到宣传对象上,同时,网络等新媒体也生动全面深入地向受众介绍降巴克珠的先进事迹。据统计,在集中宣传开展后,中央级媒体发稿100 多篇(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央七套《军事报道》、《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媒体先后播发专题并配以短评,与此同时,“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军网、光明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在首页相继推出专栏或专题,充分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开展多角度、交叉立体的报道。”②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多样化的报道平台上的信息高渗透性、高抵达性,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①孙晓青,《追求军事新闻的有效传播》[J]《. 新闻战线》,2007(8)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篇(6)

  2013年9月,皇甫辉勇同志作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受到的接见,这位“全国孝老爱亲模范”还入选“中国好人榜”。张雅琴同志被列为2011年全国重大宣传典型。

  新闻认知上的高度

  发现和挖掘重大典型,对于增强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一个地市新闻网站来说重大典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更加需要新媒体人具备一定高度的新闻认知水平,需要网媒从业人员坚持不懈地关注“平民英雄”的平凡小善,发现和报道百姓生活中的感人故事和细节,挖掘隐藏在民间的点点滴滴的道德资源,以此弘扬网上主旋律。

  皇甫辉勇这个典型的发现是金山网记者深入采访的结果,当时我们听说驻镇江某部队一位普通士官获得相当高的评价:“千难万难对家人不离不弃,千苦万苦不忘使命任务,千情万情寄托战友深情,千爱万爱不忘社会大爱。”记者在部队了解到很多关于皇甫辉勇的感人事迹,渐渐还原出一个立体式的军人形象:有技压全军的“武状元”般的才能,有视战友为兄弟的手足深情,有对整个社会的大爱胸怀。报道在金山网刊登后在当地引起轰动,并引起江苏省内媒体关注,有关领导还专门作出批示,很快引发中央和省级媒体新一轮关注和密集采访。

  张雅琴事迹的发现缘自2010年初金山网上一条不起眼的网帖——“张雅琴引导党员群众创业致富”,记者从中发现一些亮点:张雅琴担任镇江丹阳新桥镇金桥村党支部书记十年间,带领干部党员和群众,艰苦奋斗跨越赶超,由一个贫困村变为经济强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金山网记者采访后首发《村里领路人一一记丹阳市新桥镇金桥村党总支书记张雅琴》一文,引起网民的热议,在当地论坛赢得广泛赞誉。金山网联合同一报业集团旗下的《镇江日报》、《京江晚报》组成联合报道组,深入采访,推出的系列报道得到镇江市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当地很快掀起了学习张雅琴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

  网络互动上的深度

  重大主题报道要想提升影响力、增强吸引力,必须注重内容的选择和报道深度的挖掘,典型人物、典型细节的选取。通过网络互动这一形式与网友进行深度交流,从而更好地传播典型人物优秀的道德观念。

  除了实地采访外,还通过网络广泛征集皇甫辉勇同志先进事迹,挖掘出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得以用鲜活形象的语言报道皇甫辉勇把战友情根植于心底,视战友如兄弟的优秀士官形象,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报道了皇甫辉勇用军人特有的赤诚真情,谱写了一曲生死感动、至死不渝的至亲至爱之歌,塑造了一个生死相依大丈夫、坚韧有情的好男人形象。

  村民“徐英娇的故事”是金山网通过网络收集到的有关张雅琴同志的一个平凡而又感人的事迹:徐英娇的爷爷、爸爸不幸相继离世,家中一家四代没有一个男丁,也没有多余的收入。徐英娇考取了东南大学,但面对高昂的学费,全家人犯了难,张雅琴得知情况后,送上两千元救急款,除此之外,她还牵头相关部门积极募捐,为徐英娇求学解决了后顾之忧。一个感人的事例,通过网友提炼并用鲜活的语言表达出来,充分聚焦了张雅琴的“群众观”。2011年6月14日,由和江苏省联合举办的张雅琴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团5名成员中有普通村民姜映红、村干部殷昌敏,还有熟悉张雅琴的普通网民,台上他们讲述得声情并茂,台下听众的情绪也随之跌宕起伏,32次掌声在人民大会堂上空久久回荡。

  传播方式上的活度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篇(7)

  英雄人物以其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被社会广泛关注,因为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可比、可学、事迹可迅速传播,能够迅速形成正能量,发挥引领作用。地市级晚报地方性强、受众面广、影响力大,在引导舆论上具有天然的优势,理应在提升舆论的引导力、履行媒体的责任上下足功夫,重视和抓好英雄人物报道。《天中晚报》历来十分重视对英雄人物的报道,每有英模人物涌现,《天中晚报》都充分运用新闻手段,挖掘新闻资源,尽力把英雄人物的事迹宣传做足、做透。《天中晚报》先后成功策划报道了一系列平民英雄的事迹,其中尤以李国喜、张旭和李到信的报道最为突出。

  李国喜,驻马店市遂平县堂乡屈庄村村民。2012年1月17日,李国喜在去县城工厂上班的路上,听到桥下有人呼救,原来是3名路人不慎落入冰冷的河水中。58岁的他立即冲到桥下,跳入河中救人。3名素不相识的路人得救了,他却因精疲力竭被湍急的河水冲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张旭,驻马店市泌阳县羊册镇徐庄村人,大学毕业后在海警广东省边防总队第三支队任警官。2013年7月16日,徐庄村村民徐运学冒雨来到村前河中捕鱼,不慎滑落水中,不熟悉水性的他一下子慌了。正在家乡探亲的张旭看到了这一幕,立即跳入水中,用力将徐运学往岸边推。就在徐运学抓住一把水草爬上岸时,一个大浪将张旭冲走,将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8岁。

  李到信,驻马店市西平县吕店乡烟墩村人,在深圳市龙岗区当保安。2015年2月14日,龙岗南湾阳基新天地花园15楼发生火灾,李到信巡逻发现后,立即和同事冲入火海搜救。因为缺少消防装备,他吸入有毒浓烟且被大面积灼伤,后被赶到的消防战士救出。4月14日,他因抢救无效去世,年仅31岁。

  《天中晚报》对上述英雄人物的事迹都及时进行了报道,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也引起了中央媒体的关注。回顾梳理报道过程,笔者认为,其中的一些成功做法值得我们总结和探讨。

  一、要在典型性上下足功夫,突出报道重点

  英雄人物报道之所以更能吸引读者,关键在于英雄人物的事迹突出。因此,对于英雄人物的报道,要追求事迹真实感人、人物可敬可亲,要避免脸谱化、同质化。典型性是决定新闻作品成功的首要因素。只有抓住千人千面的典型性,才能做到语言生动、人物鲜活,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一)要有高站位

  典型是指英雄人物的事迹要有明显的闪光点,这是做好英雄人物报道的基础。与一般的先进人物报道相比,英雄人物的事迹更加震撼人心、感人肺腑,因此在宣传报道立意上应更高远、主题应更宽泛;报道内涵上应更加凸显人文关怀。《天中晚报》在报道中突出了“英雄大叔”李国喜冰河救人壮举背后的平凡人物的人性光辉、大爱情怀;突出了“最美海警”张旭舍生忘死行为彰显的新时期军人的核心价值观;突出了“救火英雄”李到信冲入火海救人行为折射的普通人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的传统道德内涵。

  (二)要有低视角

  晚报具有鲜明的亲民性,是市民文化生活的大餐。英雄人物也是普通人,报道要有血有肉、真实可信。报道英雄人物只有把视角放低,把笔触和镜头对准英雄的平凡生活,才能生动地展现人物形象。在报道李国喜、张旭、李到信时,《天中晚报》记者深入英雄家中,采访了英雄的家人、朋友、同事等,从点滴小事写起,从英雄的成长经历探寻,力争报道贴近、贴切,有冲击点。李国喜、张旭、李到信这三位英雄,一位是朴实善良的农民的代表,一位是新时期人民子弟兵的代表,一位是进城务工新型农民工的代表,他们的事迹都很突出、很典型。在报道中,记者将采写重点放在英雄壮举上,采用细节化、特写式描写,力争让读者在情景再现中,真切感受英雄行为的不平凡、精神的不平凡,在感动中受感染,在震撼中受教育。

  二、要在抓主打上下足功夫,提升宣传效果

  主打是指英雄人物的报道是本版乃至当期报纸最重要、最主要的稿件,而且要刊发在最突出、最抢眼的位置。这样做是为了取得最大的宣传效果。版面是报纸宣传无声的语言,版序、版位都能表达编辑对报道内容的重视程度。英雄人物的事迹是党委和政府重视、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无论从政治性还是新闻性,无论从彰显媒体宣传责任还是提升媒体影响力来说,都应当是重要位置重点刊发的“重头戏”。

  (一)以头版和头题体现重要

  报纸的头版是最重要的版面,头题是最重要的稿件。报道英雄人物要充分发挥头版和头题的作用。2012年1月18日,《天中晚报》在《城事记录》版头题位置刊发《“农民英雄”勇救三人献出生命》,报道了李国喜的事迹。2013年7月25日,《天中晚报》在头版用巨幅照片报道了驻马店市委书记看望张旭家人的新闻。2015年4月16日、17日和30日,《天中晚报》共用5个整版对李到信事迹进行报道,并在一版刊发导读。这些报道,篇幅大、冲击力强,社会反响好。

  (二)以整版和通版体现重大

  2012年2月13日《天中晚报》刊发了《“农民英雄”筑起时代丰碑》,以专版的形式对李国喜的英雄事迹进行报道。2013年7月18日,《天中晚报》刊发了《他把俺推上了岸,自己却走了》和《两岁多的儿子指着遗像喊“爸爸”》,用两个版对张旭进行了报道,并另用半个版报道市委书记看望张旭家人的详细情况。2013年8月1日,建军节当天,《天中晚报》又刊发了《“最美海警”张旭的军旅青春》,用一个整版对张旭的军旅生活进行报道。2015年4月16日,《天中晚报》刊发了《天中小伙儿李到信,火海救人感动深圳》,用两个整版对李到信事迹进行报道。17日刊发《一个天中人,感动两座城》,再次用两个整版进行报道。30日刊发《一座城迎接一个人》,用一个整版进行报道。报道除配以主照片外,还辅以2到5张组照。在对英雄人物的报道上,只要是有益于扩大报纸影响力,彰显英雄精神的,《天中晚报》历来是舍得用图,不惜版面的。

  三、在连续性上下足功夫,形成集群效应

  连续报道是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某一重要的、受众关注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及时的报道。连续报道能够完整地反映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响。在一定时间内聚焦某位英雄人物,不断推出相关报道,可以达到报道持续升温、影响持续扩大的目的。

  (一)连续报道,让英雄形象更全面

  《天中晚报》对李国喜的报道时间跨度为40天,刊发报道28篇;对张旭的报道时间跨度为21天,刊发报道16篇;对李到信的报道时间跨度为45天,刊发报道36篇,很好地做到了“连续”。这些报道,既有英雄救人时的事迹,又有英雄的生平及其家人、乡亲、同学、战友对他们的评价和回忆,还有党委、政府领导在他们牺牲后的动态消息等。

  (二)连续报道,使新闻效果更理想

  我们来看关于李到信报道的题目,就能明显地感觉到“连续”的效果:2015年4月16日《天中小伙儿李到信,火海救人感动深圳》,4月17日《一个天中人,感动两座城》,4月18日《一定要让好人有好报》等,4月20日《戚存杰就宣传李到信先进事迹提出要求:继续跟进,深度报道》,4月21日《深圳,向英雄致敬》《团市委授予李到信“驻马店市见义勇为好青年”荣誉称号》,4月23日《家乡来人了,温暖与大爱涌动》,4月28日《南粤含悲送英雄》,4月30日《一座城迎接一个人》,5月13日《一个人再次感动一座城》,5月15日《中央驻豫和省主要新闻媒体组团奔赴深圳采访李到信事迹 深圳,倾听英雄的赞歌》。这些连续性报道使报纸新闻采编更加立体化、多元化、动态化,在引起受众关注和思考的同时,也能充分获取社会大众信息的反馈,克服了传统报道形式的平面性、单一性、静态性的缺陷。

  四、要在多样性上下功夫,丰富报道形式

  多样是指英雄人物报道的体裁要多种多样,既要有消息,又要有通讯、特写、侧记、图片,还要有评论。

  (一)消息凸显时效

  李国喜、张旭、李到信救人牺牲的第二天,《天中晚报》即分别以消息的形式对他们的英勇事迹进行报道。后续报道,如市委书记看望张旭家人、市委宣传部部长对宣传李到信事迹提出的要求、家乡人到深圳慰问李到信的亲属、《天中晚报》与社会爱心组织开展的捐助活动等,也都及时以消息的形式进行刊发。

  (二)通讯突出厚度

  除消息外,通讯也在整个报道过程中不时出现。《如潮关爱涌向英雄家》《“农民英雄”筑起时代丰碑》两篇通讯,不仅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李国喜的敬仰,而且展现了李国喜的可贵精神。通讯《两岁多的儿子指着遗像喊“爸爸”》报道的是记者见到张旭的儿子的情景,仅看标题就催人泪下。通讯《“最美海警”张旭的军旅青春》则全面介绍了张旭的军旅生涯,是新闻背后的故事。《一个天中人,感动两座城》和《一座城迎接一个人》两篇通讯,紧跟李到信火海救人的消息,使李到信的形象更加高大,事迹更加感人。

  (三)图片烘托气氛

  一图胜千文。图片与文字报道的内容相吻合,能够与文字报道相映生辉,起到升华报道效果的作用。在报道李国喜时,《天中晚报》特意选用了一张李国喜的生活照片,照片上的他十分朴实。报道张旭时,则选用了张旭妻子的特写照片,突出了她的悲痛。报道李到信的通讯《一座城迎接一个人》则大胆地用了7张照片,既有市民列队迎接李到信骨灰的,又有李到信的亲人手捧骨灰盒的。看到这些照片,读者不自觉地对英雄肃然起敬。

  (四)评论彰显高度

  对英雄进行报道时,《天中晚报》还注重适时推出评论。李国喜的报道在社会上产生良好影响后,《天中晚报》策划连续刊发《有一种力量感天动地》《有一种行为感人肺腑》《有一种精神感召天中》等8篇评论。在报道李到信时也一样,在中央驻豫和河南省主要新闻媒体聚焦李到信的英雄事迹后,《天中晚报》策划向驻马店市社科联主席、市文联主席等人约稿,对李到信的行为和精神给予评价,并以专版的形式刊发。这些报道以策划牵头,各种体裁、不同版面板块交相辉映,让读者在充分的阅读中对英雄人物、英雄事迹、英雄精神产生由表及里的认识。这种高强度、强冲击力的持续报道,产生了强大的集群报道效应。

  五、在多媒体联动上下功夫,扩大社会影响

  一些英雄人物的活动轨迹并不局限于家乡,因此对英雄人物的报道不能仅仅局限于本地新闻线索的挖掘、本地媒体的报道以及本地群众的反响,而应该把视线放长,将跨地区的报道统筹规划、联合发力,形成联动报道的最大宣传效果、最强社会反响。

  (一)联动报道,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英雄真实感人的形象

  联动指在英雄人物报道的过程中,要与英雄人物曾经生活、学习过的地方的兄弟媒体联合采访、报道,目的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挖掘英雄人物的事迹。《天中晚报》在报道张旭时,就与张旭服役地广东湛江的媒体联手,采访张旭生前所在部队的领导和战友,记者还亲身体验张旭生前舰上的工作和生活,刊发的《哪里有故障,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千里传书,军地情深意切》等报道,都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二)与社会爱心组织联合开展救助活动,以实际行动体现对英雄行为和精神价值的高度认同

  与社会爱心组织联合开展救助活动,则是为了让献出生命的英雄走得安心,让他们的家人感到安慰。报道李到信时,《天中晚报》与《深圳晚报》联手,采访了李到信当保安时服务过的小区和他的同事,刊发了多篇报道。在报道李国喜和李到信时,《天中晚报》了解到他们的家庭都比较困难,晚报编委会随即决定策划发起募捐活动,募捐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家庭困难,也奏响了一曲爱的赞歌。

  (三)与新媒体联合,全方位、多渠道报道,让更多受众了解英雄人物的事迹

  《天中晚报》通过微博、微视、微信公众号,在第一时间图文并茂地了关于李到信的报道,《天中云报》、驻马店新闻网等新媒体也及时跟进,全程参与报道。《天中晚报》新媒体的报道也被中新网等多家网站转发,形成了网络传播的重要力量。众多网友跟帖留言,为英雄点赞,并主动表示,愿意为英雄遗属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六、结语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篇(8)

  企业报是企业舆论宣传的主阵地。近年来,《山西电力报》注重报纸的新闻策划已成为增强报纸影响力、提升报纸服务功能的根本途径。从报道内容、形式和手段上不断创新,努力增强报道的准确性、舆论的引导性、内容的可读性,较好地服务了山西省电力公司党政工作。报纸已连续6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报纸”,荣获“全国优秀企业报”、“全国十佳电力报”、“全国二十佳企业报”等称号,充分展示了企业的良好形象。

  一、紧扣中心,做深做好主流新闻

  发挥新闻宣传主渠道作用,必须围绕企业工作大局,做深做好主流新闻。

  1.突出重点新闻报道。

  反映企业重大主题、重点工作、重要举措是企业报的主题新闻,是企业报权威性、指导性和影响力的有效体现。搞好重点新闻的策划报道,才能增强报纸的吸引力和可读性。《山西电力报》紧紧围绕山西省电力公司中心工作和确定的主要目标,及时制订新闻宣传工作计划和报道要点。以公司电网建设、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优质服务等主营业务各个阶段的重点工作为报道重点,精心策划,组织力量进行重点报道、系列报道、深度报道,不惜版面编发优秀稿件。近年来,先后推出“保持先进性,为党添光彩”、“承诺是银、践诺是金”、“特高压工程在山西”、“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思与行’新闻会客厅”、“塑文化、强队伍、铸品质”、“晋电英模谱”、“户户通电回访”等栏目,及时报道相关内容。同时以特刊、专刊、特别报道等形式,以新闻调查、新闻分析、新闻解读等方法,对公司不同时期重要工作或重点内容进行了深度报道和特别报道,发挥了公司主流媒体和宣传平台的作用。

  2.创新常态新闻报道。

  一年一年,周而复始。企业总有一些工作是每年都需要报道的。创新思维,对常规工作常报常新,是企业报保持新鲜感、增强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山西省电力公司每年年初召开的职代会和工作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会议。过去,多是简单的会议报道。从2007年开始,按会前、会中、会后三个阶段策划了“两会”报道。会前,在一版头条开设“精彩回顾”栏目,连续刊登反映公司过去一年工作成绩和丰硕成果的系列报道,并配发评论员文章;会中,以专刊形式,以消息、图片、评论等题材报道“两会”精神,以文字、图标等解读总经理工作报告;编发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对“两会”的认识和感悟。会后,对新一年公司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等作进一步报道。今年,又在原有报道的基础上,围绕“两会”主要精神配发系列评论员文章,并以访谈形式分层次编发了干部员工贯彻“两会”精神的新思路、新举措,收到较好的新闻宣传效果。

  二、贴近基层,充分报道一线新闻

  报道基层生产一线鲜活素材和感人事迹是企业报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

  1.版面留给基层。

  目前,《山西电力报》各版面都有反映基层一线的主打栏目,要闻版的“三贴近一线传真”、“新闻故事”、“新闻特写”,二版的“深化班组建设夯实管理基础”、“特写”,三版的“兵头将尾话管理”、“供电一线实录”、“优秀班组长”、 “农电工风采”、“电气化村见闻”,四版的“我是国家电网人”等栏目,为基层一线提供了交流经验、取长补短的平台。

  2.采稿侧重基层。

  《山西电力报》按照公司领导提出的“用员工表现领导、用事迹反映精神、用环境诠释文化”的要求,将宣传报道的重点偏向基层。头版头条、倒头条等醒目位置不断加大基层一线稿件的编发力度,今年编发的《守护生命线》、《繁忙之后就是“寂寞”》、《众手缔造和谐家》、《信息化配电网亮相侯马》等稿件很好地反映了基层工作经验和亮点,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3.注重典型报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山西电力报》非常注重做好先进典型的报道,凸显亮点。过去几年,报纸以“弘扬先进事迹服务和谐社会”、“典型先行”、“晋电英模普”、“亮点展示”、“供电一线实录”等栏目,全面反映公司系统典型工作经验和先进人物事迹,先后宣传了公司选举中的谢黎明、何立森、李怀颖、程国庆等先进人物,弘扬了正气。今年,报纸又专门增设“人物风采版”,以编发一线普通职工事迹为着力点,以电网人风采栏目为主打,以大篇幅、文配图的形式,推出先进人物,报道一线普通员工,通过挖掘平凡中的伟大,鼓励广大员工扎根一线、岗位成才。

  三、创意思新,稳中求变提升效果

  报道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是新闻策划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

  1.版面布局求新。

  从版面稿件的选用上,《山西电力报》突出头条、倒头条,同时,开设“企务动态”、“晋电视窗”、“农电短波”等集纳性栏目,既体现主次协调、简洁的风格,又增加报纸的信息量。从版面体裁的选用上,要求消息、言论、通讯、特写等相互搭配,力争每期、每版体裁多样。从图文的处理上,由图文并茂向图文并重转变,逐步增加新闻图片的上稿率和放大率,开设“精彩瞬间”、“图文说事”等栏目,用“一图胜千言”的优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篇(9)

  王磊

  在河南日报任科教、经济记者期间,把做一个敬业、奉献、不断创新的记者作为目标。开车跑遍全省高速公路,写出了关注我省高速公路质量的《高速公路路面“短寿”发人深省》,促进了省政府和有关部门推进全省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改革。

  近年来,王磊承担了省政府主要领导活动和其他重要时政活动的报道任务,先后采写了《群众的迫切愿望就是我们的工作重点》、《省长解剖个别干部“三种病”》、《“不要浪费每一天”》、《省长现场“点评”18市工作》等主题突出、生动个性的新闻稿件,许多干部群众称赞:“这样的报道旗帜鲜明,讲实话,没套话,真正体现了党报的指导性。”

  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全省重大发展战略,王磊参与组织和策划执行了一系列重大战役性报道。如第二届中部博览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党代会、首届中部论坛、中国企业500强论坛等,以及国企改革、县域经济、中原城市群等重点系列报道。写出了《中原崛起看郑州》、《柱石与基石》、《河南演绎“中国式发展”》、解读总理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等重点文章。

  刘红

  1982年调入开封电台,25年来在播音岗位上播出了大量生动感人的优秀作品。播音作品《种养新八仙》、《西寨人斗富》、《豫东农民名牌战》荣获1993年全国对农节目三等奖,1994年中国广播奖三等奖,1997年全国对农节目三等奖。1998年在编辑、录播大型传记文学作品《人生楷模焦裕禄》时通宵达旦地工作,在作品即将完成的深夜晕倒在话筒前。2006年,51岁的她又承担一档《新闻周刊》的主播任务,并积极探索“说新闻”的新形式。积劳成疾的她至今带着钢板护腰仍工作在播音一线。

  刘建新

  1993年进入洛阳日报社,现任《洛阳晚报》重点策划部主任。从事新闻工作14年来,无论是做编辑还是做记者,他都站在时代高度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高昂的工作热情、不断创新的工作态度、不怕吃苦的工作作风、甘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冲锋在新闻改革与新闻竞争的一线,实践着党报记者的新闻理想。

  为完成《洛阳晚报》“目击洛阳24小时”大型报道,他和他的团队连续工作了近48个小时;为了采访全国首支城市水上义务搜救队――洛阳市水上义务搜救队,他跟踪这支队伍半年之久。其采写的作品获得河南新闻奖一等奖、河南省报纸周末(星期刊)优秀作品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张体义

  现任大河报文艺部首席记者。河南省第二届十佳新闻工作者奖获得者。该同志爱岗敬业,富于创新精神,在文化新闻采访、编辑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新闻作品产生过较大的社会影响。先后当选为河南省文化产业协会副秘书长、河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被河南文化界人士誉为“河南文化新闻全面及时准确的报道者”、“专家型”记者。

  张克宣

  1983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先后在河南电台、河南广播电视新闻中心、河南电视台从事新闻专业工作。多年来,该同志自觉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钻研新闻业务,勇于创新。1993年,作为主创人员,创办了河南电视台第一个评论类栏目《中原聚焦》;1995年,作为主创人之一,创办了河南电视台《中原焦点》栏目,1999年,《中原焦点》被中华新闻学会评为河南媒体第一个“中华新闻名专栏”;2006年,作为主创人员,创办了《今日关注》栏目,目前已有较好的收视率。先后创作了多部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优秀电视作品,有40多件作品获奖,是河南电视台获奖最多的记者之一。

  张朝岑

  张朝岑是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广播电视局的一名普通记者。他的事迹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大河报》等国内23家媒体争相报道,互联网上有关他的事迹已达1800多个网页。他的新闻作品46次获奖,其中《宁肯吃苦挖荒山,不占集体一寸田》获全国地市报奖、《追寻高原的白云》获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奖,《驻村的日子》获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委组织部、河南省新闻工作者学会驻村好新闻奖等。10余年来,他除完成本台的工作任务外,还对外发稿2600余条,连年来是平顶山市县级电视台对外发稿最多的记者,曾被专家们称为“张朝岑”现象。

  郭亚辉

  1996年毕业后即从事新闻工作,现任濮阳市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副主任。她以高度的政治敏感、过硬的业务素质、扎实的采访作风、锐意创新的工作态度和强烈的敬业精神,诠释了新一代青年新闻工作者的崭新形象。

  她多次主动请缨随警现场采访报道惊心动魄的抓捕行动,深夜跟随卧底公安干警到三省交界的偏僻村庄采访打击贩卖、运输假币行动,警们誉为“记者中的战士、战士中的记者”,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龙乡卫士”荣誉称号。

  高安宁

  现任安阳日报社会新闻部副主任。20多年来先后在中央新闻媒体发表文章上百篇,获省部级以上好新闻奖20多篇。《一根扁担的传人》、《勿忘人民――记穆青与他的采访对象任羊成》分别获全省好新闻一等奖,《红旗渠工程老化亟待维修》,被新华社作为机密内参采用,引起中央及省委主要领导重视,红旗渠被列入国家拨款技改项目。2005年,他深入太行山区发掘并推出了农村党支部书记许东仓这一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引起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并批示在全国宣扬。2006年4月,组织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13家媒体对许东仓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

  焦森森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篇(10)

  真心实意转作风。2011年10月正是候鸟返回鄱阳湖越冬时节,保护候鸟是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焦点。笔者在江西省鄱阳湖畔的都昌县选择了一个义务保护候鸟20多年的老人李春如,想通过他的故事来反映鄱阳湖区老百姓的环保意识。第一次见面,坐在李春如家八仙桌前的板凳上,接受过多次媒体采访的李春如一见面就对我们说:“需要我怎么配合你们?”采访还没开始,这句话就像一道屏障隔挡在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在接下来的采访中,老人的语言很流畅自然,但都是“外交辞令”,笔者总感觉他是在配合我的工作,心里很失望。中午,我反复琢磨采访过程后发现,虽然我到了鄱阳湖畔,和李春如老人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但采访的方式方法还是老一套:一见面拿起话筒就直接采访,商量选几个点拍摄画面,只想尽快把节目拍完。这时,我意识到问题在自己身上,人虽然到了基层,“心”却没有深入基层。下午,笔者决定拜李春如老人为师,当助手,跟他一起巡查湖区保护候鸟。每天早中晚三次的日常巡查工作就是沿着候鸟聚集的4公里湖岸线,边走边用望远镜观察候鸟的状态和数量,及时发现危害候鸟的不法行为,走一趟要花3个多小时。当我们扛着20多斤重的摄像机跟着他走完第一趟时,老人不停地说:“没想到你们记者真的会走完全程。”接下来,他把我们当做无话不说的朋友。正因为熟悉,我们才能记录到老人观测到新增加了候鸟种类时激动得像个可爱的小孩,才能记录到老人拍着记者肩膀邀请记者看候鸟宝宝迎风起舞时自豪的样子等细节,把这个坚守了20年的义务护鸟员的形象展现得真实可信,宣传了江西人民爱鸟护鸟的大主题。从那以后,李春如老人碰到问题、发现了新闻线索都会第一时间给我们打电话,成了重要的新闻“线人”。

  真情实感改文风。对于电视新闻记者来说,“文风”体现在新闻稿件上,由两种语言组成:一是同期声,即被采访对象的语言;二是解说词,即叙述新闻事件的语言。“文风”是记者情感、作风在新闻稿件上的反映,没有“真情实感”“作风转变”就不可能有好的“文风”。由于志愿者的经历和前期“走转改”的体会,笔者在采访《记者走基层:十年贵州支教情》时,始终带着深厚的感情在工作,用“心”在写作,是感动了自己之后的一种真情流露。而同期声部分,群众是真正的语言大师,记者只要勤于收集和善于发现,就能在实际生活中捉到“活鱼”。当然这必须建立在“转作风”的基础上。为了拍摄《记者走基层:十年贵州支教情》(上)(下)集10分钟的节目,两名摄像记者拍摄了6个小时的素材,几乎记录了新闻事件发生的全过程,才捕捉到了很多稍纵即逝的感人细节和真情话语。

  用心“走转改”是一种理念

  “走转改”活动,实质上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原则的延续,是新闻工作进一步执行群众路线的体现。用心“走转改”,记者带着感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抓住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人民群众中的落实情况,抓住党和人民的关注点,从群众角度、基层角度与工作角度、国家角度的结合点上选择报道角度,采写新闻报道。这种新闻理念和追求在其他采访中同样适用。

  今年3月22日,南昌大学石秋杰老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南昌市滨江宾馆举行。石秋杰是一名普通平凡的大学女教师,在吐尽了最后一缕蚕丝,燃尽了生命中最后一道烛光之后,走完了她短暂的48岁生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每每让回忆起她的人、听了她事迹的人泪流满面。报告会上,石秋杰的学生、同事、女儿,主治医生、记者从不同的角度,生动讲述了石秋杰的感人事迹。作为记者,我们要通过新闻把这份感动传递给每一个没有到场的观众。但受篇幅限制,我们只能从1个小时的报告中选用最感人的1分钟左右同期声。怎么选?我们没有像以往一样,拿着报告材料事先选择好,到时候用摄像机录下这一段,而是用“心”选出最受震撼的两段:“系里论文答辩结束那天,我看见其他同学都和自己导师开心地合影,而我们几个石老师的学生就像个失去妈妈的孩子。我曾不止一次地想过要在我的毕业典礼上,手捧毕业证,大声地喊她一声:‘妈妈!’”;“妈妈走后,每当,我回家走上5楼,就想起这十几年来妈妈是怎样一步、一步艰难地走上这90级台阶的,我就自责……如果我早一点长大,早一点懂事,我就可以多理解一点妈妈,多关心一点妈妈,妈妈走的时候也就不会那么担心了……。”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篇(11)

  一、塑造特色品牌,注重创新方法,培育先进典型

  从宣传工作的角度看,先进典型的涌现不是“一夜成名”,而是有一个发现典型、培育典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河南科技大学着力打造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品牌化”建设新模式,注重全方位开展,系统化推进,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不断创新先进典型培育工作。

  1.注重挖掘凝练,塑造品牌形象

  榜样就是力量,品牌就是形象。如由学生自发成立的“爱心桥”青年志愿者服务社(成立于1992年),在校党委、校团委的指导下,通过资源整合,逐步发展成为校级社团组织。学校还积极支持“爱心桥”青年志愿者服务社设立“爱心桥”电话和爱心信箱,坚持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二十年如一日地为学校师生服务;坚持开展“体验贫困生活,节约从我做起”等活动,在点点滴滴中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校园文明新风;坚持开展回收废旧电池,资助贫困山区失学儿童,为受灾地区募捐,志愿服务洛阳牡丹花会、河洛文化旅游节等社会公益活动,吸引了近万名学生参与各种志愿服务和学习调研活动,丰富和创造了当代大学生践行雷锋精神的思想道德实践新模式,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被师生和附近居民誉为“校园110”,受到校内外的广泛好评,《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部级媒体对“爱心桥”的先进事迹予以报道。

  学校在系统总结、大力拓展雷锋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及时推出了“小善大爱——我推选、我评议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活动,倡导“知小理成大道、聚小美成大德、积小善成大爱”的认知实践,深入挖掘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的好典型、好风貌,引导广大师生见贤思齐、学有榜样,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融入实践,对组织开展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发挥了重要的典型示范作用。

  2.注重夯实基础,形成品牌培育机制

  基础是根本,机制是保障。先进典型培育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方针,注重培育工作的时代感和时效性,积极探索先进典型培育的新载体、新方法,不断挖掘、对比、遴选和凝练有特色、有亮点、具有示范引导作用的先进典型,着力构建大学生先进典型品牌培育机制。

  一是谋划部署推出典型。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先进典型的挖掘和培育,坚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把先进典型引领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注意用身边人、典型事来教育和影响大学生,推进学校整体的育人水平。

  二是畅通渠道发现典型。学校采取“举办活动评典型、收集信息找典型、民主推荐定典型”等多种方式挖掘先进典型,建立专门的信息渠道和评定程序,广泛收集各种典型事迹,使“时代气息浓郁、事迹过硬、生命力强、有培养前途”的先进典型能够脱颖而出。

  三是创新方法培育典型。学校在培育先进典型工作中,通过优化先进典型成长环境、搭建典型培育平台、丰富先进典型内涵等方法,为先进典型的自我成长、自我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和空间,不断拓展典型效应,培育出一大批先进典型。

  四是内外结合宣传典型。学校注重对先进典型的培育和宣传,通过加强舆论引导、丰富宣传形式、注重对外宣传等,综合运用新闻通讯、人物访谈、特写、系列报道、典型事迹报告会、座谈会、表彰会、文艺表演等宣传形式,发挥电视台、报刊、网站、博客、微博等媒体的作用,内外结合、逐层推进宣传典型,形成了典型宣传的立体化格局。

  为确保推出的典型立得住、站得久,在塑造典型过程中,学校注重引导优秀学生团体和优秀学生典型在保持本色、弘扬自身具有的闪光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内涵和充实自我,使典型真正树得起、立得住。如近年学校出现的董瑞瑞、赵快乐、赵兴坤等大学生典型,他们不仅以感人的事迹、高尚的品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熏陶、感染着广大师生,而且在学业上始终保持着一种奋发向上、刻苦钻研的精神,成为师生学习的榜样。

  二、加强系统宣传,提升先进典型宣传的整体效应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总结提炼,学校创新运用系统化理论扎实推进先进典型培育和宣传工作,注重把握典型宣传的时效性、持续性和系统性,着力宣传,放大典型的闪光点,把先进典型的崇高思想品德和工作经验变成千百万人的自觉行动、工作指南,不断增强典型的辐射作用,着力提升典型宣传的整体效应。

  1.加强策划,找准宣传的着力点和时间节点

  树立和推介典型是一个深挖亮点、凝练特色的过程。在发现具有典型宣传价值的对象和目标的时候,就应当着手策划,从典型人物或典型事迹中深入挖掘和提炼最具宣传推介的着力点。在这方面,学校在加强“爱心桥”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和董瑞瑞典型宣传的时候,着重围绕“志愿服务、真情奉献”这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做文章;在加强赵快乐典型宣传的时候,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突破口;在加强见义勇为大学生先进事迹典型宣传的时候,紧紧抓住大学生英勇救人的“人链”细节,着力宣传大学生不仅要见义勇为,更要见义智为。这些典型的成功推介与宣传,充分说明在宣传工作的一开始加强宣传策划、找准着力点的重要性。

  先进典型的宣传推介,既有一个发掘、酝酿和培育的过程,也有一个把握好时间节点、适时推出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这两年,学校见义勇为事迹不断涌现:2009级国防生吴四洋同学在淮阳县齐老乡吴庄村成功救出2名落水小孩;农学院王海江、林学院汤明敏、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谢勇和张培成4名同学在偃师缑氏青罗山成功救出一名驴友;外国语学院王林森在开封市杞县宗店乡瓦岗村成功救出落水母子。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通,时间节点把握不好,并没有在校外媒体引起强烈反响。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及时总结,认真梳理,建立健全了学校、宣传部、各单位(部门)“新闻发言人、新闻联络员、新闻通讯员”三级信息联动体系;深入实施“走、转、改”,学校宣传部记者对全校各单位、各部门采取“分片包干”的形式建立信息渠道;进一步完善了“一线采写、信息汇集、官方”三位一体的新闻宣传模式。因此,在今年5月14日,当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094班赵兴坤等15名大学生在洛水河畔手拉手一起结成“人链”,成功救出1名落水青年的事情发生后,学校迅速行动起来,第一时间深入现场了解情况,组织力量加强宣传报道。从5月16日《大河报》率先刊发报道,到7月13日《人民日报》的报道,大学生勇救落水者的先进事迹一直受到媒体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河南电视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洛阳电视台、洛阳新闻广播电台相继报道,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大河报》、《东方今报》、《教育时报》、《都市快报》、《河南教育》、《洛阳晚报》、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新浪网等媒体也进行了报道或转载。所以,在基础工作做得比较扎实的情况下,只有把握当前社会宣传大环境和宣传思想工作重点,把握好推出典型的时机,才能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

  2.着力宣传,注重宣传的持续性和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