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电视剧

  

  

  你还记得《十六岁的花季》里的白雪和袁野吗?还记得《孽债》里那首“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爸”吗?遥想当年,常常有许多好看的电视剧造成晚上黄金档万人空巷的场景。上班时、下课间,大家讨论的都是前一天晚上电视剧里的剧情。吃完晚饭,围坐在电视机前似乎成了家家户户最常见的娱乐活动。★

  

  1

  《杨乃武与小白菜》

  发生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是晚清四大奇案之首。在上世纪90年代由李莉导演,陶慧敏、孙启新主演的《杨乃武与小白菜》让这个故事家喻户晓。 

  

  剧情讲述了在晚清年间的浙江余杭县仓前镇,举人杨乃武与童养媳小白菜遭受污蔑陷害屈打成招身陷牢笼的故事。 

  

  女主角小白菜的扮演者陶慧敏出生于1966年,在电影版的《红楼梦》中出演林黛玉一角。《杨乃武与小白菜》播出后,她所饰演的“小白菜”受到了不少观众的青睐。 

  

  由孙启新扮演的杨乃武在封建官场面前刚直不阿,敢于替百姓说话,在情感面前虽然内心深爱小白菜,但是又将功名视为第一,不敢接受小白菜的爱情。在晚清腐败黑暗的官场面前,他最终难逃身陷冤狱,革掉功名的厄运。 

  

  《杨乃武与小白菜》揭露出封建官场和法治的腐败,如徇私枉法、刑讯逼供、有罪推定。这些流毒直到今天还使得一些人受到不白之冤。杨乃武、小白菜对公平正义的呼喊,代表着中国老百姓千百年来对公平正义的一种内心追求。

   

  2

  《十六岁的花季》

  “吹着自在滴口哨,开着自编的玩笑; 一千次的重复潇洒,把寂寞当作调料……” 这首熟悉的歌曲,不知道是否让各位勾起了对于《十六岁的花季》这部电视剧的些许回忆? 

  

  《十六岁的花季》是中国最早的也是影响最大的一部校园青春剧,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中学生活,准确地把握了青少年心理,因而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又因为它触及现实,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心态,以及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所以更是牵动了各年龄层次观众的心。 

  

  剧集播出后,剧组收到七千多封群众来信和几百张卡片,许多中学生孩子们向演职人员倾诉着心里话。各地报刊发表近百篇消息、评论,在全国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 

  

  此后,几乎每年的寒、暑假该剧都在全国各电视台重播,每次播出剧组都会陆续收到各地来信。也就是这部电视剧,让“花季”这个词成为十五、十六岁青少年的专用代名词,频频在报刊、杂志中出现,然而,该剧的社会影响力还不仅止于此,1999年,上海市妇联更是以《十六岁的花季》命名了每年一度的女中学生的成人仪式活动。 

  

   

  3

  《上海一家人》

  贫苦农民沈川儿带着年仅6岁的女儿沈若男由乡间来到上海投奔亲友巧珍。父亲通过别人的介绍做了一名车夫,拼命挣钱供若男读书,然而好景不长,父亲一次拉客过程中被流氓毒打。后来终因劳累过度离开了年仅六岁的小若男,还没在上海站稳脚跟就含泪离开了爱女。 

  

  孤苦伶仃的若男被好心的阿祥妈妈巧珍收养,成为这个家庭的一员。成长中,若男尽其所能学习谋生的本领,表现出顽强的毅力和韧性;长大后,若男勤劳、善良、聪慧。在阿祥妈和私塾老师童先生的呵护和帮助下,若男如饥似渴地获取知识、拼命学习,掌握谋生的本领,以超人的毅力和韧劲接受生活的挑战。

  

  若男的励志故事在打动无数观众的同时,她的爱情选择也让无数守候在电视荧屏前的上海市民揪心。黑皮哥饱经世事,有魄力又有能力,但若男不希望依靠男人生活;阿祥没什么本事也不求上进,但从小便一门心思地对若男好;卷毛总是来去匆匆,嘻嘻哈哈,但正是因为他的这份神秘,恰好满足了若男对爱情的全部虚幻而美好的想象;何志伟最有文化,博学多才、浪漫文雅、体贴入微,同样也心高气傲、不切实际。最终,若男信赖的是黑皮哥,喜欢的是阿祥,爱的是卷毛,嫁的却是何志伟。

  

  结果,黑皮哥没得到若男便游戏人间散漫发展,和若男的价值观越差越远;阿祥没能抵挡桂花的诱惑,用最原始的方法背叛了若男,还死于非命;卷毛根本不接受若男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从此杳无音讯;何志伟身上的光华也被婚后的现实磨去,露出了其狭隘懦弱虚伪的本性。所以总体来说,若男虽然在事业上大获成功,亲情上有养母和先生疼爱,但在爱情上却是遗憾的。

  

  此片在1992年首播时,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这部讲述上海最普通老百姓生活的电视剧打动了观众的心,而主人公"若男"的奋斗历程也激励了一代人。

  

  4

  《孽债》 

  1995年,上海电视台播映了一部家庭伦理剧《孽债》,这部电视剧当时可以称得上万人空巷,初播的沪语版本创下了42.62%的超高收视率。 

  

  《孽债》改编自叶辛的同名小说,讲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批上海知青去到云南插队,在时代的背景下,有的人在当地落户,甚至有了孩子。在上山下乡运动结束后,他们中的一些人为了能回到上海选择放弃家庭,连孩子也一起留在云南。多年之后,回到上海重新成家的知青却意外迎来了跨越半个中国寻来的孩子们。在这些小小的“不速之客”面前,以前的点点滴滴唤醒的不仅是回忆。 

  

  2005年时,为纪念该剧播出10周年,上海电视台再次重播沪语版,当年的小演员们也得以再次重聚,和无数观众一起重温这部经典之作。 

   

  编辑/Erika  制作/庆庆

  

  关注视典 乐享生活

  投稿邮箱

  shmzgb@163.com

  ▼微信公众号:视典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