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凤凰古城旅游景区导游词(上篇)

  

  

  伍阿哥

  湘西凤凰古城

  很高兴认识你,我就是伍阿哥

  只为助你成为最优秀的湖南导游

  风景,因欣赏而美丽

  旅行,因讲解而渊博伍阿哥今天带你走进湘西凤凰古城观光游览。能够和大家一起在湘西凤凰古城度过一段愉快的旅游时光,我感到十分地荣幸,希望我的服务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最后希望通过我的讲解为您今天的湘西凤凰之旅带来无限的快乐。

  录因字数限制(景区文化知识太多),所以分为上、下篇。可以打开顶部或底部导游词集查阅所有的内容。上篇:古城概括、东门城楼、陈斗南宅院、杨家祠堂、崇德堂、凤凰广场、“风凰城”纪念墙、田君健故居、沈从文故居、古城博物馆(陈宝箴老宅)、文庙、天主教堂、陈氏宗祠、熊希龄故居、北门城楼等景点。下篇:田氏宗祠、田兴恕故居、虹桥、沱江泛舟、万名塔、万寿宫、民俗园、南华山、三王庙、城隍庙、天后宫、准提庵、夺翠楼、马王庙、边城、沈从文墓地等景点。

  自我介绍我先来详细的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叫伍振林,来自湖南常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土家族人”,在咱们湖南少数民族中有一种典型的叫法:男的叫“阿哥”,女的叫“阿妹”,年龄比你大的则称为“阿姐”,所以大家可以称呼我“伍阿哥”。如果是湘西当地人,他们叫得还要亲切腻人一些,“哥厄~”“妹厄~”后面的音节拖得很长,尤其是在一些山歌里面表现得更加情意缠绵。男士在当地还有另外一种称呼方法,称为“某某郎”,姓氏后面加上“郎”就可以了。如果姓罗称呼为“罗郎”,如果姓李称呼为“李郎”。不知道我们团里面有没有姓唐和姓张的阿哥?如果有的话,可以称呼为“唐郎”或者“张郎”,有的话也不要紧,我们入乡随俗,这个称呼在今天可以保留下来,等大家回家以后,我可就管不着了。有朋友在想:姓色的是不是应该叫色狼?唐郎、张郎不要紧,有色狼麻烦可就大了!不是伍阿哥麻烦,是色狼同志麻烦,据我们湖南湘西老辈人讲:“在以前的湘西捉到色狼是要关到竹笼子里面,丢到澧水河最深的地方去的”,那叫“浸猪笼”。

  凤凰古八景凤凰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很多,历来是人们游览的胜地,自古就有东岭迎晖、南华叠翠、奇峰挺秀、溪桥夜月、龙潭渔火、梵阁回涛、山寺晨钟、兰径樵歌,凤凰“古八景”等。东岭迎晖:城东一峰,矗立天表,旭日东升,晓烟未散,晴晖晃荡,紫气满城。贯序异然,寺于峰顶,凭栏四望,万山层叠。烟雾腾空,随风聚散,不啻云海,蔚为壮观。著名南社诗人田星六诗云:“一月红摩八角楼,高高詹影于云浮,山僧笑订明年约,为种长松四面秋”。可惜古寺及八角楼被毁,但林木苍翠依然。南华叠翠:南华山位于古城南,共九峰七溪,树木参天,山秀水奇为凤凰八景之冠。据凤凰厅志记载:“环厅皆山,此峰独秀,林深木茂,翠色千层。岭南一小庵,尤距此山之盛,朝则薄雾笼青,暮则斜阳凝紫。绿螺岱髻,晴雨皆宜”。现今南华山已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奇峰挺秀:一峰突出平地,石磴纡回,松荫夹道,山顶贯寺,一声清磬,野鸡乱叫,江水萦回,四山环抱,缓建奎阁于寺后,秀气所钟,挺出英杰,有厚望为。清人曾朝瑞诗云:“高峰仰止凤城东, 环绕群峦气象雄。自是钟灵应毓秀, 苍苍松柏舞长空。”溪桥夜月:溪桥即虹桥,是凤凰最大的古桥,建于明洪武年,当地百姓建此桥意为接被朱元璋破坏的“龙颈”风水。《凤凰厅志》记载:“桥跨沱江水,长五十余丈,川平风静,皓魄当空,清光满漾。近则两岸烟林,远则千山云树,皆入琉璃世界中,桥上徘徊,仿佛置身蓬岛”。桥上有人家,有商铺,十分热闹。龙潭渔火:潭水极深,渔舟蚁集,或钓于岸,或网于湖,暮霈方浓,余霞渐散,邻村沽酒,聚饮于绿柳红蓼时之间,点上寒灯,与月影星光,交相辉映。春夏夜时,渔人在舟头点松油火把,用鸬鹚捕鱼。观者与渔人皆乐之。梵阁回涛:两溪合流,汇于江心,夺下红黄异色,夺溜奔驰,触石旋涡,随风鼓浪,正如两龙过峡,雨骤雷奔,亦大观也。老僧诵经于阁上,梵音与涛声相会合,心应不在远。清嘉庆五年,同知付鼐募捐率士整治河道,并建梵音阁于潭边。今古迹已不存。但涛声山音仍流荡阁湾。山寺晨钟:古城东南有小山名观音山,传说观世音菩萨云游到此而得名。玉清阁建于半山,环境优雅,曲径通幽。寺钟传为高士所铸,鸣声洪亮,回荡全城。正如杜工部所云:“欲觉闻晨钟,令人发猛省也。”兰径樵歌:城南诸峰横列,绵延数里,草深林茂。《凤凰厅志》记载:“青兰山一带产兰,石凳云梯,盘折而入。白云深处间,时见牧童樵叟,讴歌上下,负担归来,类多良草,夕阳在山,树声人影,俨然画图中也。”

  凤凰古城概况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之后不再死。此鸟即中国百鸟之王凤凰也。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故以此而得名“凤凰”。凤凰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先生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又称“风雨边城”。凤凰“为了你已等待了千年”。一座青山抱古城,一弯江水绕城过,一条红红石板街,一排小巧吊脚楼,一道风雨古城墙,一座沧桑老城堡,一个奇绝奇梁洞,一座雄伟古石桥,一群闻名世界的人,一切都美到极致。风凰县位于湖南省的西部,与贵州省铜仁交界,属于云贵高原的余脉武陵山区,史称“西托云贵、东控辰沅、北控川鄂、南扼桂边”。凤凰境内交通发达,枝柳铁路横穿东部,吉怀、凤大高速、G209国道、S308省道穿境而过。凤凰与湘西猛洞河、贵州梵净山毗邻,是湖南怀化、吉首和贵州铜仁三地间的必经之地,距张家界217公里,距吉首32公里,距离铜仁45公里,距怀化75公里,距铜仁风凰机场3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风凰县有人口约43万,面积约1745平方公里,其中凤凰古城旅游区面积4.39平方公里。风凰是一个由苗族、汉族、土家族为主的28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聚居地。先天的地理环境和多民族的文化碰撞,似乎都注定了风凰的不平凡。凤凰县在2001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我国第101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风凰不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两次被列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境内还有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等等。凤凰古城分为新旧两个城区,老城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城楼还是清朝年间的,锈迹斑斑的铁门,还看得出当年威武的模样。北城门下宽宽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这里曾是当年出城的唯一通道。斜阳西下,桥边岸畔不少妇人正在用木槌洗衣,啪啪声随着水波荡漾开来。顽童脱个精光在水中嬉戏,也有姑娘家把身子浸在浅水处享受流水轻柔的抚摸。岸边更有不少写生的学生,也为小城增添了一道风景。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和石板小街现在仍是风采依然。城外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唐代修建的至今仍保存完好的黄丝桥古城、地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和神奇的风动岩、壮观的尖多朵瀑布、神秘的高达不峡、三门洞将军岩,以及如画的屯粮山、凤凰山、象鼻山、天星山、腊尔山都在向您招手,《边城》、《湘女萧萧》、《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血鼓》、《粟裕大将》等十多部影视剧也曾在这里拍摄。凤凰不但风景秀美,而且人杰地灵,名贤辈出。这里地方虽小,却出过中华民国的第一任内阁民选总理“湖南神童”熊希龄;被称为“定海三总兵之一”浴血抗英“万古流芳”的民族英雄浙江处州镇总兵郑国鸿;为了维护民族尊严“怒斩外国不法传教士”的一品钦差大臣贵州提督田兴恕;被称为“乡土文学之父”影响遍于世界的文学巨匠沈从文;还有画坛一代“鬼才”著名画家黄永玉;中科院是士肖纪美;唯一支持戊戌变法的湖南抚巡陈宝箴;戌守西藏、留下藏地奇书《艽野尘梦》的“湘西王” 陈渠珍,齐白石的老师、画坛巨匠陈师曾等都是从这里走出的“太角色”。据统计:仅清代,凤凰籍的遵抚、提督有29人,民国时有中将7人,少将27人。凤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十分丰富,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苗族鼓舞、凤凰纸扎、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苗医药等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民间工艺大师6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6位。近年来,凤凰又涌现出湖南省第一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突视青歌太赛金奖获得者,可以说,风凰是一个很有灵气的地方,正如沈从文所写“天开图画、人出凤凰”。凤凰的美就在于她融山、水、城、人文和民族风情于一体,“天人合一”,希望大家在风凰能够好好地感受。

  凤凰历史:凤凰用一句话简介:“千年戎马烽烟里,一世文墨山水间”。凤凰是竿军不朽的功勋,是崎岖热烈的英雄忠魂,是沈从文笔下淡淡的乡愁。说凤凰,不能不提提风凰的历史。根据文物普查和考古发掘出主的断石器时代削制石器,证实在六七千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生活。而风凰正式设县是在武则天时,即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在风凰设渭阳县,县治所在地就在距风凰古城二十余公里的黄丝桥古城。黄丝桥古城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之一。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凰这个名称来历就是因黄丝桥古城附近的一座山形似凤凰,叫凤凰山,因山授氏而得名。流经凤凰古城的这条河叫沱江。与长江上游四川段支流等地方名称相同。不过,流经风凰的沱江则是由宋徽宗所赐,北宋重和二年(1119年),认为风凰是块龙凤宝地,居此“世代永昌”的田氏祖先征战有功,宋戳京赐堂联二幅,其中一幅为:“世守沱江宰相家”。这便是沱江的正式由来。风凰古城所在地(沱江镇)在明清时期叫镇竿,“竿”字为“竹”头加“干”,明嘉靖年间,驻守风凰的参将兼管镇溪军民千户所(今吉首、花垣辖地)和“竿”子坪长官司(今凤凰竿子坪、三拱桥一带)的苗民。因而官方就从这二处地名中各取第一个字。给该参将冠名,称“镇竿”参将。随后,凤凰古城也就被称为“镇竿”,这样凤凰就有了一个蕴含军事意义的别称。凤凰古城最初为土筑城墙,明嘉靖年间改为砖石城墙,清康熙时建为石城。所以大家今天在凤凰看到的古城墙与北京、南京、西安等古城所看见的砖筑城墙不同。为什么明清时期,要在凤凰这个地方大规模修筑城墙呢?这还得从炎黄与蚩尤大战说起,大家知道苗族人尊蚩尤为祖先,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因黄帝与炎帝联合同蚩尤作战,崔尤战败,苗民逐渐向南、向西迁徙。进入湘西等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但是到了明清时期,朝廷实行“改土归流”,同时大量江西移民迁往湖南,苗民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因而也就出现一些反抗,特别是清乾隆嘉庆年间,湘黔边地爆发了“乾嘉苗民起义”,对于这次起义,清朝前后动员了七省的兵力近八、九万人,耗费白银九十五万多两,损失一百一十多位将官,包括云贵总督福安康、四川总督和琳两位乾隆爱将,也是因为平苗乱而劳累死亡。可以说“乾嘉苗民起义”是清朝走向中衰的转折点。为了对付不服朝廷管辖的“生苗”,镇压苗民起义。明清两代除了沿凤凰修筑长达300余里的“边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南方长城”,便是不断加固城垣,提升风凰的管理机构,从康熙时设凤凰厅,将辰沅永靖兵备道移住凤凰,镇台、道台大员同住凤凰,统领三府一州并辖三厅,控制整个上湖南。到嘉庆年间,将凤凰厅升格为与府同级的“直隶厅”,足以证明凤凰的军事地位和价值。也同时造就了凤凰的军事文化。“五六千居民,七千兵”的尚武精神造就了一支“百年竿军“,“无湘不成军、无竿不成湘”就是这支军队的写照。大量官兵的进住和风凰子第的不断走出也给这里带来的不少外地文化,嘉庆年间,浙江人傅鼐把立寺建庙作为“缓靖笛疆”的重要手段之一,任期内修建寺庙达28座,到民国年间仅县城方圆5公里之内就有各种寺庙56座。儒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多种宗教在风凰并存。所以凤凰是一个以军事文化和当地苗族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的交汇地,风凰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开放性、包容性。今天咱们就来一起进入凤凰古城。一睹它的岁月沧桑和风华吧!

  伍阿哥

  湘西凤凰古城

  讲解中国风景名胜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风景,因欣赏而美丽

  旅行,因讲解而渊博现今凤凰古城主要有:虹桥、东门城楼、杨家祠堂、崇德堂、古城博物馆(陈宝箴老宅)、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沱江泛舟、万寿宫,凤凰“新九景”等。

  古城街道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凤凰古城区古街道:凤凰古城分布有30多条明清时期的古街巷,主要有东正街、十字街、老菜街、南边街、标营街、文星街、登瀛街、中营街、老营哨街、沙湾街、迥龙阁街等等。纵贯东西的东正街是凤凰古城的主街,历史上的辰沅永靖兵备道衙门、镇篁镇衙门、凤凰直隶厅衙门都座落在这里;十字街是历史风貌保存最好的传统商业街;登瀛街堪称文化街,历史上的文庙、敬修书院及后世的中学、小学座落在这里;南边街是历史上的手工业街,这里有铜匠作坊、锡匠作坊、篦匠作坊、木匠作坊等等。每一条古街巷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人文及景观价值,融汇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多公用建筑及民宅,或木屋青瓦,或青砖青瓦,封火墙马头高翘,古风浓郁。

  东门城楼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东门城楼:东门原名“升恒门”,因为位于凤凰古城城东所以叫东门城楼,为凤凰古城四大城门之一。凤凰古城原名“镇竿”,早在元明时期就建有土城,当时此地为五寨长官司司所在地。现在的北门城楼始建于明朝。明嘉靖年间设凤凰直隶厅,厅通判、总兵和辰沅永靖兵备道衙门都设在这里。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风凰只有一座狭窄矮小的土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将原来的土城改建为砖城,开有4个门,并建有城门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砖城作了一次修补。到清朝古城的军事地位日显重要,古城也得到进一步的加固,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遂将原来的砖城改建为石城,石城高1丈5尺,周长2公里(4华里)有余,并开设四大门,各建造了巍峨的城楼,东门称“升恒门”,南门曰“静澜门”,西门叫“卓城门”,北门为“壁辉门”。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是嘉庆二年(1797年)扩建的。东门城楼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东门城楼式样仿北京前门用城砖砌筑,对外一面开枪眼两层,每层4个,从地面到屋项有12米高,进深有10米多,占地面积约96平方米,歇山屋顶,下层覆以腰檐,飞檐翘角,造型庄严雄伟。城楼面对东岭,紧靠沱江,古朴典雅。门额:大家看门洞的上方叫门额,那里有一块门模额匾,阳刻(字体凸出来的叫阳刻,凹下去的叫阴刻)“升恒门”三个楷书大字,所以东门也叫升恒门。这里这个“恒”字读作(geng),“升恒”是成语“日升月恒”的缩写。这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诗经·小雅》中的一句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意把是:如同太阳刚刚升起,月亮初上弦般。比喻事物正当兴旺的时候,古代常常作为祝颂的用语,而“升恒门”这三牛大字,笔力浑厚,字迹饱满严谨,极具功力,堪称一幅书法精品。门额质上面还有一方浮雕,画图是一位穿着明代服饰的官员,端坐在一只状似麒麟的神兽上,这幅画面显然是在诠释“升恒”的涵义。门额匾四周(包括城门的拱券(xuan)上)还雕刻有“福、寿”二字以及宝剑、花蓝、花卉、太阳、云纹、蝙蝠等图案。这些浮雕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战火焚烧,至今仍清晰可见,保存克好,是难得的珍贵文物。再看城楼对外一面墙上都开有射孔,上刚两排是火枪的枪眼,下面一排是土炮的炮孔,这里的城楼就是一个防御工事。城门:城门外面的门洞高4米,宽3.3米;里面的高4.5米,宽4米。呈拱形。城门两扇是以铁皮包裹,用圆头大铁钉密钉(这里原本有两扇用大铁皮包裹的大城门,可惜毁于50年代,现在只留下门栓的街口了);城墙修筑全部采用红砂条石,精工细钻,规格一致,按内外两侧用条石加石灰浆砌各0.8米,中间填以碎石粘土,层层夯实,砌至顶部,中间则有石灰、鹅卵石、黄土合土,厚约0.33米填实,其上铺以红砂块石,外侧砌筑墙垛。石城建筑工艺精湛,砌缝整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城楼巍峨耸立,庄严雄伟,雉堞历历,整齐壮观。

  城楼:我们先看看城楼的外貌:整个城楼是砖块和木材修建的,这种房子叫砖木结构。再看里面:它是四面滴水,飞檐翘角,雄伟杜观,这种式样叫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构架,这是中国古建筑特有的形式,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再进去看看城楼有上下两层,下层还有几门明朝的土炮,城楼向内是三面回廊,下层的回廊作为连通两边城墙的过道。楼内安装雕花门窗,有飞禽走兽、山水、花卉、纹饰,工艺精巧,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北门城楼与东门城楼之间城墙相连,前临清澈的沱江,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防洪功能,形成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遗憾的是在1940年,国民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以“城堡一旦落入敌手,反攻不易,且不利于空袭疏散”为由,下令将所有城墙拆除。而凤凰东、北二门却因防洪需要,仅拆除了城垛碉楼,其它城门全部被拆除。现在我们只能看到东、北二门和连接其间的半壁城墙。沿着半壁旧城墙出东门,城下的东门街是古城旅游商品一条街,这里有很多苗族的民间艺术品。

  陈斗南宅院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陈斗南宅院:陈斗南宅院位于古城内吴家弄一号,在东门城楼和杨家祠堂之间。为省国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幢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砖木结构四合院二层楼房,整个宅院占地面积约366.6平方米,整个院落布局严谨,建造及装饰虽不豪华,但工艺精细、美观、典雅。由前进、天井、中堂及后进组成,为四水归堂回廊式院落,四周防火墙高深严密。其石槽大门、马头墙、屋面“四水归堂”的建筑格局,是一种江南四合院的建筑风格,是我国南方典型的“窖子屋”。大小天井、回廊、青砖院墙等构成了凤凰是具代表性的四合院建筑风格。也是凤凰县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之一。1980年代以后,曾经在这里拍摄过十多部著名影视剧,如I986年在全国热播并引起轰动的《乌龙山剿匪记》的内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这块“荧屏之友”的牌匾就是当年剧组赠送的。这是一个私人的宅院,宅院是民国时期的将军府。凤凰的27位少将中陈宅出了两位国民革命军少将、陈斗南将军。民国十二年至民国十三年(1924-1925年)与贺龙为湘西巡防军同僚,关系密切。陈斗南是民国时期的将领,1926年率领部队参加第二次北代(当时贺龙任总指挥,陈斗南为副指挥),1928年间贺龙领导工农革命军时在鄂南、湘北闹革命受挫来湘西,陈渠珍委派陈斗南支援贺龙领导的工农革命。1930年率部住澧州时任防剿指挥部司令官,晋升少将;其侄子陈范曾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28师767团长、暂五师少将旅长等,参加了“嘉善抗战”、“武汉会战”等对日战争,善于打硬仗恶仗,1943年时因策动兵变被军统杀害。这座古宅为祖上遗存,修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到现在已经有120多年了。现在这座宅院向中外游客展示凤凰独特的建筑艺术和地域文化的同时,也向他们讲述宅院主人的故事,使他们从一座宅院,了解凤凰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文化。大门:我们先来看看大门。红砂条石做的门框,上方两边各安装浮雕图案“雀替”、遮雨的“腰檐”。墙体在当地叫“空肚墙”,中间一般都要填满泥土,既增加墙体的牢固性,也可隔热、保温。前栋:沿着大门往里走,紧靠大门院墙的为前栋,上下各有三间房子,楼下中间这一间为过厅,过厅有大、中两道门。大门过厅设置中门及两边侧门,平日只从中门两边的侧门进出,只有重大节日喜庆活动或迎接贵人时才打开中门迎接。这种规矩从中国传统文化来讲:是一种礼节。但从人们的日常生活来看,这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礼制,也是对家居环境私密性的一种保护手段。回廊:连接前后两栋房屋的是一个50多平方米的大天井,天井左右两边建有回廊,上层回廊当地叫“路马楼”,上下客房或卧室全部使用半腰花格通窗,半腰镂空花格六合门。正屋檐柱上有蝙蝠形雀替。厅堂、居室的门雕、格扇、栏杆等木雕工艺都十分精巧。后栋:再来看看后栋。后栋是正屋,也称为堂屋。这里的风俗是:一户人家不管有几进房子,只有正屋的明间才能称为堂屋,除了用作客厅外,它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作为祭祖、祭神等祭祀活动的场所。所以用于地面的材料要求也是较高的,除了石灰、粘土、还用碎瓷代替砂子,再加一定比例的桐油搅拌而成,使得地面光滑、平整、坚实面又防潮,有点上百年都能完好无损。四周:大家再抬头看四周。四周是一圈高出屋顶的围墙,兼有防盗和防火功能,又叫“封火墙”。围绕天井这一面的屋面,互为连接,檐口形成一个长方形,下用时雨水从每个屋面同时向天井滴落,这种建筑格局当地称为“四水归堂”式,而在房间四周的基石上,还镶嵌有镂空雕刻古钱币式的通气孔多处,用于楼板下面通风透气。增强防潮功能,很有科学性。陈斗南宅院是《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喋血记》、《父亲的战争》、《战士》、《拯救女兵司徒慧》、《未代苗王》、《我心飞翔》、《湘西往事》等十多部著名影视剧内景拍摄地。还有陈氏祖宗泥塑像是“泥人张传人”张秋潭大师的封世之作,被专家、教授赞誉为国家乃至世界的泥塑艺术精品。 

  杨家祠堂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杨家祠堂:杨家祠堂座落在凤凰古城东北部的古城墙边。是“太子太保”“太子太博”“果勇侯”杨芳在镇竿镇任总兵时,带领风凰的杨家族人捐资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为杨氏族人祭祀、议事的场所,到现在已经快有两百余年了。杨家祠堂占地面积约420平方米,呈长方型四合院格局,但有一奇特的地方,杨家祠堂的大门和一般的祠堂不同,是侧开(是斜着开的),现在看起来缺了一角,既影响外观,又少了一间房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杨家人相信风水,大门斜开,正对着沱江,可以使祖业千秋、万世荣昌,如沱江之水源源不断、兴旺发达。据说主持修建这座构堂的总兵杨芳,通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学,按照风水理念,大门安放在这个方位上,前方很开阔,套用一句古诗来解释,那就是“含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安排这样的八字大门,暗含着一种气吞山河的气势,有助于杨氏宗族兴旺发达。不过眼前的江是风凰的沱江。另一方面,主要是遵循封建社会在祠庙建筑中的一种“礼制”。实际上就是一种等级制度,祠庙建筑要座南朝北。祠堂大门的门框用整块的红砂条石修建。两边阴刻楷书对联一副:“四知延世德,万里誓威名”。关于“四知”:历史上有一个关于杨家将先祖杨震的故事。东汉名士杨震,在永初二年(公元108年)春,调任东莱(今山东掖县)大守时,路过昌邑(今山东金乡县西北)。时任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在荆州刺史任内推荐的官员。王密听到杨震要来,晚上悄悄去拜访,并带金十斤作为礼物。一是对杨震过去的举荐表示感谢,二是想请这位老上司以后再多加关照。杨震当场拒绝了这份礼物,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意思是我知道你的人品和才能,才年举荐的,你为何不知道我的秉性?王密以为杨震在装客气,便道:“幕夜无知者”。杨震立即生气了,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十分惭愧,只得带着礼物,狼狈而回。杨震清正廉洁的品德“四知”的故事从此成为千古美谈。关于“世德”(四德):第一是品德,就正身立本;第二是相貌,要端庄稳重;第三是言语,要谦虚有礼,善解人意;第四是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从四知到世德(四德),从男人到女人本要遵守、要传承。至于万里誓威名:说到了杨家将一门英烈,威名远杨。一幅对联让祠堂成为道德教化的重要场所,可见修建祠堂的人用心良苦。跨进大门,抬拍头可见二门的上方有两个醒目大字“慎行”,这也是杨氏的家训之一,时时提醒后人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进入大门,抬头可见二重门上的牛头和门上蝙蝠木雕,牛头是湘西人的崇拜物事,用以辟邪、保佑平安,蝙蝠则是带来福气、带来吉祥。走进祠堂,可以清楚的看到祠堂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木结构,分上下两层,由大门、戏台、过厅、廊房、正厅组成,其占地面积有770平方米。进入庭院,可以看到祠堂的建筑规模:正殿三间,正殿为抬梁式建筑,山墙为猫背拱,分为一明二暗三间,两边配有厢房;屋面为单檐硬山顶,正脊安装葫庐宝顶,两边山墙为猫背拱马头墙,也叫封火墙。它是仿照古代的官帽形状修建的,寓意前程远大。进入正殿,正殿内顶棚四周为卷棚。建造工艺精细:藻井彩绘吉样动物图案,形象精美,栩栩如生。窗户、门檐饰件均为镂空雕刻的各种名花异草、人物典放。正殿左右为厢房。有回廊,俗称“跑马楼”,是看戏的包厢。天井中原本竖立一座石牌坊,50年代拆毁。正殿的正前方(正厅对面)是一个戏台,为单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建筑,通高8米,宽5米,进深4米,面积为21平方米。檐下为如意斗拱,镂空雕花;四根台柱雕刻龙凤、卷云,金粉彩漆;横梁有人物故事彩色浮雕,琢工精细,技艺壤称一流,戏台的顶棚藻井有彩绘花卉、动物图案。四周为镂空雕花卷棚。相传凤凰城中的杨姓均为大宋杨门忠烈的后代。所以戏台正中是“杨母教子”的彩绘,栩栩如生,其上写着“威震三关”遒劲大字,后有两侧门,供演员出入,分别写着“出将”和“入相”,彰显杨家“出则为将,入则为相”的自豪。戏台两边有耳房、后台,专供演出者化妆休息,戏台的前方和上方有一组木雕,描绘的是一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冲破重重阻力,后来幸福的结合在一起,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最后儿孙满堂、安度晚年。杨家祠堂设计精巧,做工精细,窗户、门、檐饰件均系镂空雕花,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正殿的中间是杨氏家族先祖的牌位。有联为:“祖宗明德远矣,子孙勿替引之”。意思是说祖宗的声名已然流芳百世,子孙后代不要为祖宗脸上抹黑,让芳名变恶名。可以看出杨氏先祖是非常重视家教的。在牌位两边的墙壁上有三幅壁画:“狮子滚绣球”、“鲤鱼跃龙门”、“麒麟送子”,画面寄托一种家族多子多福,人文蔚起,飞黄腾达美好的愿望。杨家祠堂不仅建统精美,具有历史、艺本价值,更散发由一种浓浓的中华传统文化气息。于2011年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崇德堂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崇德堂。崇德堂位于凤凰古城中史家弄街,崇德堂是史氏堂口。崇德堂主人是江西人裴守禄,中过进士,后来做生意发了财,在40岁时修起了崇德堂,成为凤凰城中首富。崇德堂建筑规矩雅致,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院。古宅总面积622余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的建筑,一层为起居与待客的公共区域;二层为主人卧室等私人区域。现第一层一间为石雕展厅、二间为木雕展厅,还有会客厅、膳房以及后花园五个部分所组成;第二层中展示主人与家属的住房,分别有小姐、大太太、二太太的房间、书房,但二层不开放。凤凰在清初崛起,成为大湘西的首府,军事政治首脑机关的迁入除了带来兵员外,大批辰沅间的商贩、役夫、士人、能工巧匠等也尾随而来。自清顺治年间就络绎不绝迁入凤凰的江西客民在凤凰多以经商为生,他们在古城东郊的沙湾,建成了一条“江西街”。其中就有一个江西客商名叫裴守禄,当时凤凰城非常富有,吸引年仅16岁的裴守禄来到凤凰做生意,并凭自己的聪明与智慧建立了自己的“裴三星”商号,随着资产的累积,裴守禄逐渐成为了凤凰的首富。1884年,他在凤凰城中史家弄建了这座古宅,从这座古宅咱们不难看出主人裴守禄当时家庭的显赫以及当年凤凰商业的繁荣。因崇德堂主人裴守禄早年中过进士(有许多匾额为证),还有“令德孔昭”、“淑德常怀”、“纯孝格天”、“冰心柏节”、“硕德耆儒”、“才步百里”、“保艾长春”、“贡元“(秀才中的第一,主人才学至高)等上百块牌匾,说明了主人为人孝顺、品格高洁。崇德堂最出名的便是这些匾额,像这样以文字匾额流传后世不可不谓之为传奇,崇德堂的每一匾额后面都有一段历史!前厅:进入崇德堂首先得跨过高高的石门槛。“门当”与“户对”这种用于镇宅的建筑装饰,现今存留不多了。所谓“门当”原指大宅门前的一对石鼓,因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百姓信其能避邪,故民间广泛用石鼓代“门当”。“户对”即置于门楣上或门楣双侧的砖雕、木雕。典型的有圆形短柱,短柱长一尺左右,与地面平行,与门楣垂直,由于它位于门户之上,且取双数,有的两个一对,有的四个两对,故名“户对”。“户对”为什么要用短圆柱形呢?因为它代表了人们重男的观念,意在祈求人气旺盛、香火永续。有“户对”的宅院必须有“门当”,这是建筑学上的和谐美学原理。再往里走是一块木质屏风。这—木质屏风古色古香且寓意深远,屏风中公包含八个字“福禄寿喜,九十百千”,从这个屏风也能看出凤凰首富裴守禄家中的建筑设计格外雅致,有着显赫的财富以及当年凤凰商业的繁荣。天井: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天井。天井中央有一口方形大水缸。这种大水缸在古代大家庭的院落中比较常见,一般蓄满水,主要用于消防防火之用。古时候,木构建筑在人们的日常居住选择中占据主导地位,而木构建筑的缺陷之一便是容易起火,因此一般家庭中常常会备满一大缸水以防范突发意外。一般家庭的水缸多为圆形,裴宅中的缸却是方形的,这一特殊之处源于裴守禄的经商之道,寓意“天圆地方,四方聚财”。会客厅:我们正前方的位置就是会客厅。这是以前主人接见重要商人的地方。前方这张雕刻精致的圆桌是用香樟树所做,它的平面直径为116厘米,要知道樟树是“十有九窟”,要做成这样大的圆桌,想想得找到多大的樟树啊?实属不易。会客厅左右两旁摆放的椅子和茶几都是用红木中的酸脂木所做,椅背上镶嵌的大理石表示“富贵”的意思;椅背上雕刻的全是灵芝的图案,灵芝寓意“长寿健康”;因此称为灵芝椅,也叫长寿椅。大家看一下上方的摆设也是非常有讲究的,左手边是一口钟,中间是一面镜子,右边是一个花瓶,寓意“终生平静”。在木雕厅里展出众多精致木雕展品,体现了当时的工匠手艺水平。展柜中清早期的铜熨斗、清代枕头箱、中正剑。据说只要是从黄埔军校毕业,当到团长以上的学生就会收到一把这样的匕首,展出的这把剑是赠给在黄埔军校毕业的裴荣初的。石雕展厅: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石雕展厅。所有展品是裴守禄先生在外经商时从全国各地所收藏回来的。整座宅院里面的匾额大大小小共有108块,都是先生所收藏的。在上面有一块白底黑字的“敦礼堂”它是以前古代人用来处理家庭纠纷的一个场所,该匾是康熙年间重立的,送匾的人却是明朝末年一个名叫罗洪先的状元。中间是一块寿匾,上题“慈惠宜年”,是明国32年由蒋中正赠送给台北市第一任市长母亲的寿匾。左边还有一块睢刻有圣旨图案的石碑,那是以前官宦家庭接皇上的加官进爵的圣旨之后,就把圣旨的内容刻在石碑上,然后放在自家的大门口,以此来炫耀家中曾接到过皇上的圣旨这样的一件事情。在我们的正前方是一块用汉白玉石做成的贞洁牌坊匾“志洁行芳”。它是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由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为一位显赫家族的童养媳所题。她从3岁就开始她的寡妇生涯,表现了她对丈夫的贞洁。厢房:我们左手这一间是厢房。面前这张是金漆画半间床,床架子为柏木,花板为樟木,此床内三面均用花格窗式加彩花锦屏花板,冬天密封暖和,也称暖床。夏天花板能卸,使之通风凉爽。大家请看床的四周所雕刻的花纹,样式精美、华贵,代表了吉祥如意,富贵安康的含义。床的四周有衣柜、面盆家、储物架等,这些都是裴守禄先生当初在外游历所带回来的一些心爱之物。后花园:在后花园中的这口古井,是以前土匪围城时,不方便到外面取水,这口古井就派上用场。院子里还有轿子和马车。院子里的地上用石子铺砌“福”“禄”“寿”“禧”字样。崇德堂里的二层古宅建筑,镂空的门窗、雅致的后花园,穿梭在一层的木雕展室、石雕展室里,满眼尽是精致之物,那些数不清的众多匾额及背后的故事,这些物质的、精神的,都在向人们叙说着它的历史,不愧为凤凰古城曾经的首富之宅。

  凤凰广场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风凰广场:凤凰广场又名崇文广场。广场位于古城的中心,是市民业余活动和健身娱乐的主要场地。广场不大,却也不凡。广场舞台及看台靠舞台部分是用汉白玉铺成,舞台背景同以墨石,黑与白形成鲜明对照。犹如一架钢琴。舞台旁边是图书馆。上方匾额“图书馆”三字是著名作家沈从文题写的。大家所看到耸立广场中央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雕塑,是咱们凤凰的标志,也是由风凰籍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设计的,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凤凰的头望着的地方是西边,在我们当地有句俗语:“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份银”。湘西这个地方很穷,于是在凤凰的尾巴上就有沈从文老先生写的三个字“图书馆”,也许是告诉我们湘西人:“想要展翅高飞,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多读书”。大家都知道风凰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凤凰性格高洁:“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凤凰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象征样瑞、和美、高责、安宁,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风凰栖息的地方一般都是人间最美的地方。在中国、在世界有不少地方都取名叫凤凰,不过以凤凰为县名的仅此一家。有关风凰造型,在对面南华山上也有一座,是根据汉代出土的凤凰文物雕像而建造。山上建有我国第一个神风文化主题景区,全面展示了风凰文化的起源,大家有空不妨去看看。顺着山的方向,大家看到广场前方有一座城楼,叫阜城门,风凰本地人俗称“西门”。或许您知道北京西城区的城门也叫阜城门。古人以此命名育意也是很深远的:“阜”字的意恩是高大、丰盛,高大是权利的象征,丰盛是富裕的展示,官府的权利在民殷财阜的基础上才能成功地修建这座古城。这座城门楼是2001年修复的。欲飞的风凰,巨大的钢琴,图书馆组合在一起极富文化内涵,意蕴深长。阜城门附近历史上管建有三座城门:一座叫“胜吉门”,一座叫“渠成门”,主要是城门前面的地势比较开阔,打起仗来易守难攻。所以用“重门保障”来加强防卫。不幸的是,渠成门在民国时期被拆毁,胜吉门和阜城门50-60年代也被拆毁了,您眼的所看到的阜城门是2001年按照原貌修复的。这不仅是历史文化的再现,也是一道古色古香的风景,而城门外的护城河,以前则是一副小桥流水人家美景图。古城老街是用红石板岩铺成的陕长古街道,有九街四巷,其中最繁华热闹的就是眼前的这条东正街。此街形成于元明时期,现存的是清式格局。古城以这条街为中轴连接大街小巷,沟通全城。旅游业的兴起,现开僻为“民族工艺商品一条街”。许多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工艺品店铺林立。也是领略古城风韵和文化底蕴最好的便道。风凰雕塑的两侧,一边是新建的文化商业综合体南华里,一边是竿军纪念馆和通向古城的主街东正街。后面这栋建筑上面的匾额是沈从文题写的“图书馆”,目前暂为广播电视台办公地,在它旁边的建筑叫堂街,那里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麻茂庭的银饰作品展示和售卖。

  凤凰城纪念墙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风凰城纪念墙:我们现在来到了古城的市中心。这个地方有一个很古老的名字,叫道门口。那是因为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清朝廷在这里设置了一个机构,叫“辰沅永靖兵备道”,这是一个二品官办公的衙门。所以街门外围就叫道门口,这个名字到现在已经叫了300多年了。大家再看这里竖立着一面马头墙,墙壁中间“凤凰城”三个字是朱镕基的题字,是他留给凤凰人民,也是留给中外游客的永久纪念,这面墙已经成为凤凰古城标志性建筑。现在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这面纪念墙的故事:那是2001年4月8日,朱镕基总理来风凰古城视察,当车队驶上南华门大桥时,朱总理的车子停在了桥上。他下车走到桥上的栏杆边,放远望去。一座古城在青山的环抱之中,桥下一条碧绿的沱江绕城而过,远处的虹桥,沱江两岸那高低错落、别具风情的吊脚楼,近处那苍凉的北门城楼、城墙,北门码头边古老的跳岩。这一切简直就是一幅出自大师之手的绝妙画卷,朱总理赞美道:“风凰古城实在太美,太美了!”;离开大桥,朱总理来到沈从文故居参观。看见那么简朴的故居,朱总理就赞叹:“想不到这么一幢房子,竟出了那么大一个作家!”;在沈从文故居里,朱总理十分细心地观看展览,抚摸着沈从文生前的用品,称赞沈从文是一位了不起的乡土作家。后来,朱总理说:“看了沈从文故居后,才知道老先生出生在这样一个地方,就越知道他的伟大了。”;朱总理离开沈从文故居后接着去参观虹桥,当总理踏上二楼,一下子就被文化艺术楼古朴典雅的陈设吸引住了,不由称赞说:“这才是地地道道的民族文化楼,文化味很好,很浓!”,并对夫人劳安说:“风凰山水青秀,养育了很多名人,真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朱总理对民凰古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临别时,县领导请求总理题字纪念,朱总理连连摆手说:“对于题字他没有习惯”。但是面对美丽如画的古城和大家殷切期盼的眼光,朱总理最终破例为古城亲笔题写了“朱镕基辛已春·凤凰城”九个大字。为风凰人民留下了永久的纪念!这就是这面纪念墙的故事。这个景点讲解就先到这里,大家也可以在这里拍几张照。

  沈田君健故居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田君健故居(镇竿军文化馆):田君健故居位于凤凰古城东正街入口处,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凤凰古城典型的中西结合民居建筑。2007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田君健故居是一幢建于清朝末年的古民居,民国时期这栋房子的主人是竿军将领田君健。田君健是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4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3期毕业。1937年冬任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1939年夏任第73军暂编5师参谋长,1942年夏任第20集团军少将副参谋长,1943年春任第73军77师副师长,1945年春任第4方面军副参谋长,11月任第73军77师师长,1947年2月23日在莱芜战役中阵亡。1948年1月被国民党追赠为陆军中将。现在这里是百年竿军文化展览馆。历史上凤凰叫“镇竿”,所以诞生在这里的军队就叫“竿军”。竿军产生于清朝嘉庆六年,终结于1947年,在将近150年的历史征途中,在鸦片战争、抗日战争的血与火的考验下,产生了—大批叱咤风云的将领,彰显了凤凰人民为中华民族做出的无私而巨大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竿军奉调广州参战,900官兵在孤军无援、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用大刀与数倍于己的英国侵略军进行肉搏战,官兵全部壮烈殉国;在抗日战争中,凤凰动员了3个师2万人的兵力,投身战场,从1937-1945这8年中伤亡1万多人,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亲人为国牺牲。今天,竿军不再是一个活生生的群体,而变成了一个历史名词,一个历史符号。竿军文化展览馆,将向人们展现本不应该被忘记,但半个多世纪以来又被人们有意无意遗忘的、竿军可歌可泣的历史,让大家从了解百年竿军的生死荣辱的历程中,体味到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同时以竿军文化为主线,去解读凤凰的历史文化。竿军指的是镇竿这个地方只有一支军队。凤凰古镇以前基本上是苗族控制的地域,因宋明以后朝廷通过征战和军垦来到这里。竿军的发端于傅鼐为代表的嘉庆时期,竿军其实还主要是由汉族人组成,苗族人占比较少。清咸丰年间,竿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也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这看似鼓舞人心的竿军的荣誉,其实还联着一段悲剧性的历史,那就是因清末实行的“屯田养勇”制所造成的“全民皆兵”的畸形社会形态下凤凰人的生活。正是这样的原因,使得他们只能以血肉之躯来换取生活这一条路子可走,如此这般,凤凰人尚武成习就毫不奇怪了。到了近代,有以凤凰籍竿军为主组成的国民革命军第128师,师长顾家齐率领奔赴浙江嘉善狙击侵华日军第六、第八两个军团,在抗日战争中也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沈从文故居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沈从文故居:沿着石板小路来到中营街10号,这就是我国著名作家和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的故居。沈从文故居本是沈从文先生的祖父沈宏富(曾任清朝贵州提督)于同治五年(1866年)兴建的,到现在已经有150多年了。沈从文故居有前后两进。前面一栋房子临街三间,中为过厅,有时候也作为客厅,左右两间作为父母或家人的卧室,有时也作为客房。连接前、后两栋的是天井,天井两边各有一间不大的厢房和书房,后栋的正屋三间,中间为堂屋。沈从文故居占地面积310平方米,是传统的砖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古朴典雅,穿斗式木结构,前后两进、火砖封砌、小巧玲珑、古色古香、具有浓郁的湘西明清建筑特色。房屋皆采用合子砖碍封砌,马头墙装饰鳌头,正中一小天井,方石板铺就,有前屋、正屋及厢房共十余间。沈宏富生前东征西讨,屡建战功,官至贵州提督,但英年早逝。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就诞生在这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1917年沈先生15岁时,因家道中落,参加湘西土军,离开了家乡,辗转于沅、澧、酉水流域,亲历了如火如荼的战争,从而激发了创作欲望。陈列室一: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陈列室一。现在看到的第二和第三张照片,就是1921年先生当兵时所拍,当时他在湘西王陈渠珍的身边任职文员,年仅19岁。而1922年,先生受到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准备离开凤凰,去北京闯荡。他21岁离开部队只身来到北京,开始了他从文的艰苦生涯,去寻找他的文学梦,先生在北京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常常是饥寒交迫,但他任然没日没夜的伏案写作,在1924年-1928年这四年的时间里,先后写出了《鸭子》、《蜜柑》等10部文学作品集,不久就蜚声中国文坛,几乎与年长他20多岁的鲁迅先生齐名。从而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中的地位。1928年,先生通过好友徐志摩的引荐进入上海公学任教,后三张照片就拍摄于上海。从1928到1949年,沈从文先后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武汉大学、青岛太学任讲师;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任副教授、教授。1930到1937年,是沈从文创作的高峰时期,他出版的小说、散文、评论等达20多集,包括名著《边诚》,创作上的显著成就使他在中国文坛的地位迅速上升,由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编译的第一次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新文学成就的作品集《活的中国》收入了沈从文的作品。先生在大学任教时认识了他的学生,也就是后来的夫人(张兆和),1933年9月9日,先生与夫人喜结连理。也就是从这一年沈从文开始撰写代表作《边城》。一年之后《边城》发表问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而您现在看到的先生在中山公园的照片就是在《边城》发表的当天所拍。陈列室二: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陈列室二。20世纪50年代之后,沈先生潜心于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写出了惊世之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先生的晚年由于受到左文化界的猛烈批判,不再写作,将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文物研究,为我国民族文化史做出巨大贡献。1948年,由于受到左倾路线的伤害。沈从文先生经时了一生中最艰难、最危机的时刻。1950年,他从北京大学转入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从此与文学创作最终告别。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先生又一次受到伤害,除了被批斗、被抄家外,最后被下放到湖北农村守菜园子。1976年,打倒“四人帮”后,他以70高龄,在国家文物局和其他部门派来的助手们的帮助下,编辑出版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部巨著,开创了一条独特的文物研究之路。终于完成了1964年周恩来总理交给他的这个任务,这部著作从最初动笔到最终完成,经历了整整16年时间。这部巨著填补了我国古代服饰研究的空白,也成为我国赠送外国元首的珍贵礼品。沈先生的作品与人品表现出了强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谦逊、勤奋、博大而凝重。沈先生一生所创作的5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学瑰宝,给后人研究旧中国和旧湘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欣赏和研究沈先生的作品,在欣赏他故事清新的同时,不要忽略那背后蕴藏的热情;在欣赏他文字朴实的同时,不要忽略那背后隐伏的悲痛。现在大家一起去寻觅沈先生作品中的温馨甜美,去体会喧哗后面的那片宁静,去游览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边城。天井: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沈从文故居天井。故居属于典型的南方木质结构四合院,始建于公元1866年,是先生的父沈宏福所修建。沈宏福当时是担任贵州提督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当时的家境条件也是非常的富裕。堂屋: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沈从文故居堂屋。堂屋可以指正房,也就是在住宅院落之中处于正中间的那座房屋。墙壁上常挂中堂画,中堂两侧有对联。所以堂屋也是举行家庭祭祀和重大礼仪的场所。您可以看到咱们现在所参观的堂屋既是客厅又是神堂。沈从文父母亲的卧室: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沈从文父母亲的卧室。1902年的12月28日,先生就出生在这个房间。沈从文先生的父亲沈宗嗣,也曾投身军旅,清朝的咸丰十年(1860年)随湘西将镇罗荣光镇守天津大沽口炮台,抵御八国联军的入侵,后来又当过军医。晚年回乡后在当地的中医生担任一名中医。沈从文九岁那年,辛亥革命爆发,父亲暗中参加举事起义,但以失败告终,不得又离家远走关外;这是沈从文先生母亲的照片,沈从文先生的母亲黄素英,她出生书香门第,从小就知书达理,不仅懂医,还是当地最早使用照相机的女子,她也是沈从文先生的启蒙老师。沈从文本有兄妹九人。但是不幸早年天折了四位,长大成人的有5兄妹,除了大姐沈岳芯出嫁外其余都在这张照片中。“沈从文”这个名子是后来改的。长辈认为他不宜当兵,应从文学发展。沈从文先生6岁入私塾,12岁进新式小学,14岁辍学,按照当地当兵打仗的传统,母亲将他以补充兵的名义岁军队送往辰州(沅陵),之后他一直辗转于以沅陵为中心的人生旋涡中。驻扎过怀化镇、芷江、常德等地,有机会接触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也懂得了思索。客房: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沈从文故居客房。这间客房陈列了先生生前使用过的一些家具,它们都是1990年从北京运回凤凰的,先生写作时喜欢昕音乐,您现在所看到的那台留声机就是先生20年代所购置的,而收音机则是70年代买的。至于客房里的那张大理石书桌,则是先生1933年结婚的时候在北京的旧货场淘回来的,先生的著作《从文自传》、《边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都是在这张桌子上完成的。先生的文学造诣在晚年可谓是享誉世界,不仅仅在国门内,就是在国外也有着很高的声望。1981年,先生就曾应邀分别到美国的旧金山州立大学和哈佛大学演讲。而且,先生还是唯一两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由于先生的离世,他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仍旧让人倍感惋惜。陈列室三:您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陈列室三。先生创作的小说主要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展示湘西原始的民风和朴素的人性,《边城》奠定了沈从文在文学史上地位,用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这篇散文是先生的孙女沈红,1993年第一次回到爷爷的故乡为爷爷扫墓,对着对爷爷深深的思念和缅怀之情写下了这篇真切感人的散文,名叫《湿湿的想念》,文字由我县著名书法家滕建庚先生撰写。1982年,沈先生最后一次回到故乡。这张照片是先生当年回故乡路过张家界金鞭溪时拍下这张照片,家人刚开始是打算给先生拍张单人照,刚准备拍的时候夫人张兆和发现先生的衣领没有整理好,上前帮忙整理,无意间就抓拍到的,这也是先生晚年最喜欢的一张照片,因为他说:“美在自然。”晚年的先生仍不失浪漫,经常拉着爱人张兆和的手说最起真的情话:“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先生因心脏病猝发在北京家中逝世,享年86岁。先生病逝后,家人遵从先生生前的遗愿,将他的骨灰,一部分葬在北京,一部分撒入沱江河中,一部分葬在沱江的下游(先生儿时经常在那里游玩的听涛山脚下),那里有先生的表侄我国著名国画大师黄永玉为先生墓碑的题词:“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百年之后的先生终于回到了让他魂牵梦绕的故乡,回到了他的边城。先生的墓地没有高高堆起的土堆,只是一块天然的五彩石竖立在其间,上面刻着先生留给世人的告白:“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墓碑后面是姨妹子张充和为先生写的换联:“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便是先生他一生的写照。2007年夫人的骨灰也回到凤凰与先生合葬在这块五彩石下面。先生就像墓前的那条沱江河,发源于大地又回归于大地。但在沈从文故居,却有着诉说着不尽的故事,他的享誉世界的声望,两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奇迹,以及伟大的人格,仿佛浓浓的乡愁,永远地留在了风凰的土地上。

  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故事:沈从文他的每一部作品,我都很喜欢看。我很喜欢他的作品,也很喜欢他的人,很喜欢她对感情的专一。他说过:“我一辈子走过许多的路,行走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好年龄的人”。这个女子也就是他后来的妻子(张兆和)。在1928年9月的时候,不到26岁沈从文受到胡适的聘请后,到中国工学上海去任教,当时只有小学文凭的他已经发表了很多文章在各大一些报纸上面,名气很大。他当时讲一堂课是6块钱,他觉得作为一个大学教授,一个中文系的教授,觉得要体面一些。那天他把头发剪得好好的,穿着一件很干净的长布衫,还花了八块钱包了一辆黄包车,就到学校去了。到了学校之后呢,来到了教室里面,里面黑压压的一片,很多人慕名而来。当他们看到沈从文的时候,发现更他们想象之中的完全不一样。因为他写的小说,感觉他是一个很粗犷的人。就像我们听过刀郎的歌,就感觉刀郎应该是一个长得很粗犷的男人,结果是那个样子。感觉沈从文就像一个女子一样脸白白的,很清瘦的样子。他上到台上后呢,突然脑袋里一片空白,站在那里整整十分钟没有讲出一句话。就在那里不停的搓手很紧张,他之前信心满满,他觉得我写过这么多的小说,给大学生讲个课应该完全没有问题的,所以他也没有准备教案教材。在过了十分钟之后也就在哪里很紧张,很颤抖的跟他们讲,原来是准备了一个小时的课,15分钟就草草收场了。实在没办法了拿了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太多,我怕了”。写完以后粉底一扔,走了。当时学生们都觉得这个老师很奇怪,后来把这个事情反应到胡适校长那里。胡适就说:“他很成功了嘛,上台十分钟都没有讲一句话,没有被你门赶下来,说明他是很成功的。”在众多学生当中,有一个就是他后来一生的挚爱(张兆和)。生长在湘西见惯了脸儿白白的,身子长长的苗家女的沈从文,却无可救药的爱上了一个脸儿黑黑,长得非常清秀的女子“黑凤凰”张兆和。随后便对她展开了猛烈的追求,他平常话不多,但是这个人写起情书的话却多呢。张兆和是苏州人氏,人长得非常漂亮,这一年张兆和18岁,是中国公学校花级的人物,外号“黑牡丹”,大概和她的肤色略黑有关。张兆和当时有众多追求者,但是张兆和一点都不领情,给她写情书的人很多,尽管害羞,但她对来信并不像很多女孩那样一撕了之,而是一律保存,并分类编号。就在宿舍里,她的室友们就给她排了青蛙1号、青蛙2号...。沈从文作为老师也是其中追的最厉害的一个,沈从文毫不占优势的被排到了癞蛤蟆13号。有一天,张兆和忽然接到一封薄薄的信,拆开来看,才知道是自己的老师沈从文写来的,信中只写了一句话:“我不知道为什么忽然爱上你?”,张兆和没有回信,接着是第二封、第三封,信就写得很长了,要是从邮局寄信,都得超重一倍。他整整写了三年零九个月的情书,张兆和本来是很抵触的,但是沈从文从不气妥,他有着我们湘西人的血性。于是他就天天给她写情书,写了130封情书给她,直到最后被他打动了。沈从文的祖母是苗族人,母亲是土家族,在男女之情上,这位刚出道的小说家有一种湘西人的执着和坦率,信写得太多、太长、太大胆,张兆和每天来上课打开抽屉总有老师写的情书,碍于对方是自己的老师一直忍者,终于有一天忍无可忍,她到了校长胡适家,告诉校长:“沈老师这样给学生写信可不好。”没想到胡适笑笑回答:“有什么不好!我和你爸爸都是安徽同乡,是不是让我跟你爸爸谈谈你们的事。”张兆和急红了脸:“不要讲。”校长很郑重地对张兆和说:“我知道沈从文顽固地爱你!”张兆和脱口而出:“我顽固地不爱他!”胡适和张兆和的父亲张武龄关系极好。几年后张兆和考北大,国文满分,数学零分,又是国文系主任胡适拍板录取。后来胡适还介绍张兆和到中央日报做编辑工作。胡适撮合沈从文和张兆和,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对沈从文的了解,“他会成为中国最好的小说家”。终于走到一起。在1930年初,胡适辞去了中国公学校长的职务,到北大做教授去了。1930年,沈从文也离开中国公学,到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张兆和继续留在中国公学念书,完成了大学学业。沈从文对张兆和的感情,继续在信中体现,他这一时期的信件,后来大多收入《从文家书》,可以称得上是现代白话情书的典范。在1931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称:“尽管很多人都愿意做君王的奴隶,而他却只愿意做张兆和一人的奴隶”。这些书信一方面是表达相思,另一方面此时也是沈从文写作技艺突飞猛进的阶段,写信大概也是他的创作需要。1932年夏天的一个早晨约10点,太阳照在苏州九如巷的半边街道上。石库门漆黑大门外,来了一个文文绉绉、秀秀气气、身穿灰色长衫的青年人,脸上戴一副近视眼镜。他告诉门房自己姓沈,从青岛来,要找张兆和。张家门房吉老头说:“三小姐不在家,请您进来等她吧”。这是沈从文第一次到苏州张家做客。也许是太过紧张,他没敢进门,反而倒退到大门对面的墙角,站在太阳下发愣。张兆和去图书馆看书了,出来迎接的是二姐张允和。沈从文不知所措,吞吞吐吐说出三个字:“我走吧!”张允和让他留下地址,才知道他住在旅馆。张兆和中午回来,允和怪道:“明明知道沈从文今天来,你上图书馆躲他,假装用功!”兆和不服气:“我不是天天去图书馆吗?”在允和的劝说下兆和答应去见沈从文,但是得知他住在旅馆又犯难了。去旅馆该怎么开口呢?允和又出主意:“你可以说我家有好多个小弟弟,很好玩,请到我家去”。张兆和终于去了。就这样沈从文进了张家的大门。那一年这位大学青年教师在张家玩了一个暑假,主要是给兆和的几个弟弟讲故事。1933年初春,沈从文致信张兆和,信中婉转表示,可以请二姐允和帮忙向其父母提亲。并且说:如果父母同意,请张兆和早点打电报通知他,让他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开始是胡适,现在则是张允和成为正式的媒人。在儿女的婚事上,张兆和的父亲张武岭是很开明的人。长女嫁给顾传玠,因为顾是演员,当时曾引起很大争议。允和许配给周有光,在当时也不过是平常人家的孩子。对沈从文的求婚,张武岭也很快就表示了同意。在1933年9月9号才子佳人结为连理。那天没有豪华的婚礼,沈从文给妻子的是一个简单的婚礼,就邀请了几个好朋友来参加。他甚至没有给妻子送任何的定情物件,他觉得很愧疚,因为那时候很穷,可以说他一身清平。当时就对他的妻子说:“这时间应当有一个最美的物件,送给我最圣洁最美丽的妻子,33我一定会找到这个物件”。然后他还说了:“33,我要写一部小说给你看。”婚后每当两人处于分离状态,沈从文总是能写出动人的书信:“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类似这样的句子,已经成为经典情话。对沈从文来说,也许分离是爱情的最佳状态,那种独白可以抵达自己内心的最深处。1933年先生爱情事业双丰收,这一年开始撰写《边城》,也就是先生的代表作。婚后不久沈从文就写出了他最伟大的小说《边城》,小说中湘西美丽纯洁的小姑娘翠翠,有着张兆和的影子。此后沈从文所写的很多小说中,都有张兆和的影子。1934年发表问世,当时即产生了巨大反响,掀起了一股从文热。《边城》发表的当天,他非常开心在北京的中山公园拍下了这张照片。事业有成时两个儿子也相继出生,大儿子叫沈龙珠, 次子叫沈虎雏(chu)。成年后都是从事教育工作。张兆和由于皮肤教黑被誉为“黑凤凰”,沈从文先生创作的《黑凤集》就是写给夫人的。在1934年初,当时他们两个结婚的第四个月,沈从文的母亲病重,他从北平回到了凤凰看望他的母亲。整整走了26天,一路上两个人不断书信来往,以此表达对彼此的思恋之情。他在船舱里给远在北平的张兆和写信说:“我离开北平时还计划每天用半个日子写信,用半个日子写文章,谁知到了这小船上却只想为你写信,别的事全不能做。”到了凤凰,沈从文在凤凰住了一段时间,因为要照顾他病重的母亲,那段时间就在我们凤凰请了最好的银匠师傅,为他的妻子订做了一对拉丝凤凰耳环“凤回头”和一对凤尾镯。而且他还给妻子的信里写道:“我能想像的出,我的33带上的时候样子,栩栩如生的银凤凰耳环,衬着我33黑黑的脸儿,走动时,时而跳跃的姿态,你的笑这样定会让我沉醉其中,还有这对凤尾镯,就如我的手一样紧紧地握着你,不想放开,也不愿放开。”在这之后两个人是相濡以沫的55年,沈从文是在1988年5月10号过世。张兆和是带着对他的思恋,一直为他做一项工作就是整理《沈从文全集》的编辑。《沈从文全集》是2002年12月编辑完成,张兆和是2003年2月13号过世的,享年94岁,可以说她把最后一点清醒的神志都贡献给了《沈从文全集》。当她编辑完成《沈从文全集》之后她的意识就开始模糊了,认不清楚人了。当她的亲人拿出沈从文画像来给她看的时候,她说:“这个人,我好像认识”。她的第二句话就是:“这个人我一定认识”。但是她再也讲不出沈从文三个字了,当她过世的时候还紧紧的握着沈从文送给她的那对凤尾手镯。

  古城博物馆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古城博物馆:古城博物馆位于古城中心道门口22号(原为登赢街8号),占地一亩二分,建筑面积2696平方米,有28面马头墙、56间房屋,386扇雕花门窗和24个回廊,是一个由多栋房屋,多个大小天井组成的建筑群。2007年,由民营企业家田雨先生购买后建成了博物馆。现在博物馆由三大文化载体组成,即陈宝箴世家、古城博物馆、和雷雨艺术馆三大载体为一体的文化载体。凤凰古城博物馆将成为凤凰县人文景观的又一道风景,为对外交流及沟通海峡两岸文化提供重要的展示平台,必将对凤凰历史文化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馆内陈列了陈宝箴的后裔向博物馆捐赠的家族遗物、遗照、图片等珍贵历史资料,还有清同治皇帝钦赐的“纶音封典圣旨碑”、清光绪皇帝钦赐的陈宝箴出巡行车所用的狼皮坐褥;博物馆内还陈列了500多种几亿年前的矿石标本和古生物化石;在博物馆还能观赏到博物馆创始人雷雨田先生的作品《凤凰城小景》、《报春图》等。凤凰古城博物馆的馆长雷先生是位民间收藏家和艺术家,他集资修复了陈宝箴故居,全面展示陈宝箴世家的生活遗迹,以及他们与古城凤凰的深厚渊源;修建了古城博物馆,集中展示自己收集的艺术品及文物、古董。“雷”字拆开成“雨田”二字, 雷先生又被称为“雨田”馆长。

  一、陈宝箴世家:陈宝箴(zhen)是晚清重臣,深受曾国藩所赏识。曾经任浙江和湖北按察使、直隶布政使、兵部侍郎、湖南巡抚等职,被光绪皇帝称为“新政重臣”的改革者,是清末著名维新派骨干,地方督抚中惟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陈宝箴先生于1875年,举家在风凰行政为官。任凤凰厅辰沅水靖兵备各道二品道员(道台)。他的儿子陈三立曾为诗坛泰斗,长孙陈衡格(陈师曾)于1876年诞生国镇竿城(凤凰),后为齐白石的启导老师,被徐悲鸿、黄宾虹等人公推为画坛领袖:二孙陈隆格是著名的诗人;三孙陈寅恪,是著名的国学大家,一代史学宗师;曾孙陈封怀,是著名的植物学家。陈氏一门四代五杰组成了中国现代名人史上最耀服的文化华彩世家。风竹堂:这里是百年老宅“风竹堂”。这些照片是阵宝箴先生,左边是他的长子陈三立,旁边那位是他的长孙陈衡格,这里还有陈宝箴先生当年官服上的补子,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左铭居: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左铭居”。古城博物馆不是陈宝箴旧居,而是原“敬修书院”公寓。陈宝箴上任后曾提公款数千,历时二年,对沱江下游老河口一带险滩进行开凿,推动了风凰的发展,后提升为湖南巡抚,推行湖南新政,支持光绪皇帝“戊戌变法”,被曾国藩称之为“海内奇士”。光绪皇帝亲赐于陈宝箴的行差狼皮坐褥,现为本馆镇馆之宝之一。陈宝箴上、中、下集,里面记载了他一生的光辉业绩。散原居:现在我们一起前往“散原居”。这里所陈列的是三立先生遗物以及他的《散原精舍诗文集)。陈三立先生一直辅佐父亲,擅长于诗词古文,被称之为“中国五百年来古典诗词最后一人”。民国内阁总理熊希龄和著名画家徐悲鸿等名流,都是三立先生家中的坐上客。这幅素描以及那副油画,都是由徐悲鸿为先生所画。槐堂:现在我们一起走进陈师曾先生的“槐堂”。这是师曾先生的自画像,这四幅是他的艺术精品,先生1876年诞生于凤凰,古城是他的家乡!这是陈氏三兄弟一起东度日本留学时所拍的一张老照片,先生与鲁迅是同位,回国后在北平一起共事。师曾先生是齐白石“哀年变法”的文化伯乐。齐白石对先生有“君无我自进,我无君则退”之美誉。这是齐白石为陈三立所画的肖画像。先生是我国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大师。他的艺术传承,桃李满天下。他的儿子陈封怀,是著名的植物学家,被称之为中国植物园之父。同照阁:这位是他的二弟陈隆格先生,早年留学东洋,1936年辞职在家研读诗文,并得到其父陈三立诗词真传,是著名的诗人,著有《同照阁》等诗集。寒柳堂:现在我们走进陈寅格先生的“寒柳堂”。陈寅格先生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天资聪颖,学识渊博,曾五次留学国外,通晓11国语言和14种文字:精通中国、印度、西洋文化体系,是清华大学四大导师之一,季羡林、蒋天枢等都是先生的学生,他是“教授的教授”,中国文化中的国宝。这里陈列的是先生的遗墨、手稿,从中可以感悟到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风范。请大家看这两张照片。这位是陈宝箴后裔陈小从女士,这是她为本馆题写的“百年岁月痕”,旁边这位是本馆创始人雷雨田镇长,2003年,他从一片面临废墟的土地上,私人出资恢复创建了这个博物馆,抢救流失了一个多世纪的陈宝箴世家文化遗产。

  二、古城博物馆二楼:听雨楼:上面的“听雨楼”是雷雨田先生艺术创作室。这是雷雨田馆长从民间收藏来的第一件精湛的古戏台横梁。中间是“福、禄、寿”三星,两边为“双龙抢宝”,非常遗憾的是上面的那件宝物流失到民间了。这件是喜庆年间古老神钟,它唤起人们警钟长鸣,保护人类的精神家园。这件是有“龙凤图案”组成一个“福”字,有“福到临门”的寓意。这是风凰古城唯一幸存下来的清同治皇帝亲赐的“纶音封典碑”(纶音,指皇帝之言。皇帝的诏书旨意,或封号雕刻在碑石上,以示荣耀)。这碑是同治四年,皇帝念滕兴杰的曾祖父,“临武营参将滕加洪战功卓著,封其父滕忠信为武参将军,其母亲周氏为一品夫人”。现为本馆镇馆之宝之二。这件是一尊文殊菩萨,它象征着真理,这是一件珍贵的康熙青花瓷。这是由雷雨田馆长珍藏的风凰古城土家族“滴水床”,这架是“三滴水床”,这一架是“四滴水床”。外面的木雕刻鎏金是用黄全烫金而成。土家族的“滴水床”,大多数在文革时期被损毁了,这两架能完整的保存下来,非常来之不易!这里所展示的都是由雷雨田馆长从民间收藏来的精美的古代历史文化遗产。

  三、雷雨田艺术馆二楼:现在我们走进雷雨田艺术馆。雷雨田先生是湘西凤凰人,著名艺术家、研究员、本馆创始人、总设计师。这里所成列的是先生不同时期创作的艺术精品,有《报春图》、《风凰古城小景》、代表名作《湘荷之魂》等原作,以及设计本馆的古建筑手稿和出展的相关书籍。本馆古建筑设计手稿现为本馆镇馆之宝之三。雷雨田先生的多元艺术形式新颖。恢弘大气,其人如画,其馆如其魂。故乡在先生的画里,艺术在他的博物馆里。他的诸多作品已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珍藏,并进入台湾、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地艺术品市场柏卖,深受海内外收藏家的青睐。2015年雷雨田先生在联合国被授于“中华文化名人”称号。一楼正厅是雷雨田文化艺术交流室。这里的天井也叫“四水归堂”,有风水不外露的寓意。这里有先生创作的一些作品,《荷花》、《猫头鹰》、《虾》、《天下凤凰美》是先生的近期代表作,先生的艺术作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请各位朋友在此欣赏。

  文庙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文庙:位于湖南省湘西城北登瀛街。文庙又称“大成殿”“孔子庙”。是祭祀先圣先师孔子的地方,跟我们所熟悉的宗教庙宇是不相同的。而风凰的文庙与其他地方的文庙又有所不同。凤凰文庙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最初是作为学宫(现在所说的学校)修建的,雍正十三年(1735年),风凰厅通判何潜捐百金重修,此后,在乾隆、嘉庆年间多次进行扩修。道元十六年(1836年)凤凰厅同知姚华左、总兵杨芳等地方官绅又筹集捐款对文庙进行大规模改扩建。最终形成了这样一个规模宏大、工艺精美的建筑群。总占地面积(包括一个科举考场在内)1万4千多平方米,相当于22亩土地。殿前: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座牌坊似的棂星门。四柱三门,柱顶各雕一只蹲狮;中门额匾横书“棂星门”三字,左右门额上浮雕日、月二字,寓意儒学与日月同辉。棂星门里有一泮池(古代学宫前的水池)栽有荷花,一座石拱桥(泮桥)横跨泮池,泮池周围及桥上均设石栏杆,泮池两边各有一棵古桂花树,树很大需要二人合抱,枝干奇异,每当金桂花开,香飘全城。大成殿前面露台长8米,宽16米,高1.5米。台前与地面之间不是台阶,而是安放一块龙纹青石浮雕,称为“龙石”。巨石约丈余长,三四尺宽,巨石上刻有“双龙抢宝”浮雕。露台左右两侧各有7级台阶,露台下的空坪称为行礼“丹墀”(规定用红色,所以用红石块铺设地面),长约九丈五尺(31.35米),宽约九丈一尺(30.03米)。原本丹墀两边建有东西两庑(厢房)各三间,两庑下首建钟鼓楼各一座,钟鼓楼之间建有大成门三间,门内是一座戏台,门外左右建有名宦祠、乡贤祠、孝义祠等。大成殿:沿石级而上便是大成殿。主体建筑大成殿占地面积381平方米,二层楼式砖木结构,整体呈长方形,三面砖墙,前面安装一排镂空雕花门。穿斗式抬梁构架,重檐歇山项,飞檐翘角,9条琉璃瓦屋瘠。上有两个高等级的蹲兽。殿前朱红大柱上有金龙缠绕,红梁上也有飞龙、山水和花木图案浮雕飞动。红梁正中“大成殿”三个大字金光闪闪。一层檐的四个翘角上,二层檐的四个翘角上,立有金凤,八个楼角上都吊有铜铃。大成殿共三间,通宽14.4米,进深12.7米,通高16.5米;殿内有硕大的中柱4根,每根直径约52厘米,高15米。大成殿为穿斗式抬梁构架,重檐歇山顶,飞檐翘角,造型优美。我们中国的古建筑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它是整座建筑物最为醒目的地方,也是等级观念最强之处。大成殿九条屋脊都用的是琉璃瓦,脊上有两个蹲兽,这是很高的等级。古代律法森严,屋脊上的琉璃瓦多数为皇家使用,民间只能用黑活瓦(砖雕瓦)。而且不同等级的建筑物所安放的脊兽数量和形式都有严格限制,比如在皇宫偏殿的屋脊上只安放1-3个脊兽,由此可见文庙等级之高。殿内正中梁柱上悬挂着清朝历代皇帝为文庙御书的金字匾额:有康熙御书“万世师表”;雍正御书“生民未有”;乾隆御书“与天地参”;嘉庆御书“圣集大成”;道光御书“圣协时中”;咸丰御书“德齐帱载”;同治御书“圣神天纵”。文庙正殿内正中一间供奉孔子牌位(孔圣人的巨幅画像),上下四周的木质花窗,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整个殿宇金碧辉煌,雄伟而秀丽,典雅而端庄。左石两间及两庞(厢房)分别供奉一百多位历史上著名的圣贤先儒牌位:如“四子”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子、宗圣曾子、亚圣孟子牌位;东西两壁供奉子贡、子路、朱熹等“十二哲”牌位。正殿下面的东西两庑供奉周敦颐、程颢、公羊高、董仲舒、诸葛亮、范仲淹、欧阳修、左邱明、韩愈、司马光、周敦颐等123位先贤、先儒牌位。文庙内还有一方御制卧碑,碑文是顺治九年颁发的关于做人行事、读书为官的八条规定:1.生员之家,父母贤智,子当受教;父母愚鲁,或有非为者,子既读书明理,当再三恳告,使父母不陷于危亡;2.生员立志当学为忠臣、清官,书记所载忠清事迹,务须互相讲究,凡利国爱民之事,更宜留心;3.生员居心忠厚正直,读书方有实用,出仕必作良吏;若心术邪刻,读书必无成就,为官必取祸患,行害人之事者,往往自杀其身,常当思省;4.生员不可千求官长,交结势要,希图进身;若果心善德全,上天知之,必加以福;5.生员当爱身忍性,凡有司官衙门,不可轻入,即有切己之事,只许空人代告,不许干与仇人词讼,他人亦不许牵连生员作证;6.为学当尊敬,先生若讲说,皆须诚心听受。如有未明,从容再问,毋妄行辩难;为师者亦当书心教训,毋致怠惰;7.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建白以达制论,黜革治罪;8.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所作文字,不许妄行刊刻,违制者听提调官治罪。自清代至抗日战争时期,每年春秋两季,县城的官商绅民,都在文庙举行祭礼,极其隆重。正殿后面另建崇圣祠一座,三间平房,用以祭祀孔子父母,供奉孔子父母的牌位,正殿南侧建明伦堂一座。文庙围墙两头街口各建青砖牌坊一座,左街口牌坊额书“圣城”二字,内署“德配天地”四字;右街口牌坊额书“贤关”二字,内署“道冠古今”四字。文庙建成后,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为凤凰培养了一大批文臣武将,涌现出了像清朝翰林院庶吉士,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熊希龄这样的杰出人物。凤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二千多年,但在唐代以前的一千余年中,一直是“蛮荒”、“化外”之地。自唐高祖武德初年(公元618年)至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土司政权在凤凰延续了1083年,两千多年里,凤凰没有公立学校。而凤凰文庙作为第一所公立学校,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以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得以从这里传承、延流,一代一代地抚育着这里的苗、汉、土各族人民,使凤凰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在政界、军界、知识界产生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人物,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因为文庙,这里便有了一条“文星街”。出了一位民国总理熊希龄,一位著名画家黄永玉。据记载: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巡抚赵申乔,巡道孙调鼎会率僚属,捐建正殿三间,东西两厅各三间,左角门之右为名宦祠,右角门之右为乡贤祠。大成门前还有泮池,泮池前有棂星门一座,再前为照墙。正殿后为崇圣祠,祠东为明伦堂。雍正十三年(1735年)巡道将署东隙地增为学官池,于明墙两旁另建门一座,与墙东原门相配,东日礼门,西日义路。通判苏畅华重加修饰,并墙外置大栅栏一座,又于名宦祠东购买民地,以通明伦堂。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巡道王家宾率厅人士,捐资修明伦堂三间,正厅三间,后厅三间,过厅两间,群房六间,后殿有省行所一间,并照墙额书“大成坊”三字。嘉庆五年(1800年),同知傅鼐又修复。文庙经历代官府修复,成为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建国后为县一中校址,后改为二中,东西两厅和各祠舍全被拆毁,修建成了高大教学楼,现仅存大成殿一座。1983年又修复大成殿,现焕然一新,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整个建筑群直到民国初年还保持完整。20年代这里办过女子学校,30年代办过幼稚园。但自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在庙内设县立初级改建中学后,对建筑物有所毁坏。建国后继续在此设立中学,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将东西两庑、各祠、钟鼓楼等拆毁,在遗址上修建教学搂。又拆除了戏台、大成门、棂星门、泮桥,填平泮池,改为操坪。又改考棚为学生宿舍。文庙保存完整的只有大成殿一座和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学官徐寿昌在殿门外左侧栽植的银桂,咸丰十一年(1861年)学官陈凤阶在殿右侧添植的两株百年丹桂,虽历尽沧桑,仍雄姿英发,引发人们无限遐思。2002年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主教堂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风凰天主教堂:陈氏宗祠的对面可以看到一座中西合壁的建筑风凰天主教堂。整个天主教堂建筑群占地800多平方米,平面为十字架形,以教堂为中心配套组合,其中有神父住房、司药房及其他神职人员住房等附属建筑。风凰天主教堂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据说在民国十八年,美国神父杨梦龄受天主教沅陵总堂的派遣来凤凰传教,刚开始,他在县城东正街租赁民房一栋做教堂,九月开始劝人入教。到了民国二十一年,杨梦龄在古城西正街,也就是现在的西门坡购得土地,开始修建天主教堂。大门:我们先来看到教堂大门,您看这处拱门式门廊,是用红砂条石砌成的,成五花墙式,门额匾横书“天主堂”三字。往大门内走进去就是过厅,有看守人员住房两间。神父住房:在二门左边还有一个侧门,进二门数米就是神父住房与教堂。您可以看到神父住房为两层楼房,屋顶为单檐歇山式,盖着小青瓦,前面及左右两侧坡面各开一个鸽子笼似的气窗,楼高12米多,上下两层均有1.5米宽的走廊,两边各有3间住房,间壁墙上还有4个暖气管道,贯通楼上楼下每个房间,这样在冬天的时候室内就不会那么冷了。另外,在室内及走廊内还铺有橡胶地毯,人走在上面会觉得脚步特别的轻软。教堂:最后,再让我们将目光放到教堂上。这是一个大厅似的单层建筑,是教徒们做礼拜的场所,可容纳做礼拜的教徒100多人,在教堂中央还有一个祭台,这是举行弥撒礼仪时候用的。您看校堂窗户,上部为植物叶片式拱顶,拱券是尖的,称为笋形,窗户上是用五彩玻璃镶嵌图案,顾有几分年代感。在教堂内还设有圣母像,忏悔室以及神父传教之用的讲台,讲台后面的墙壁上挂有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巨幅彩色画像,讲台上还摆放有小型的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的塑像。可以说天主救堂在风凰是前所未有的建筑格局,它的那种中西合壁的建筑形式,建筑结构等对风凰当时的建筑风格产生很大的影响,从此后,开玻璃窗的小洋楼式的建筑逐步发展。

  陈氏宗祠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陈氏宗祠:陈氏宗祠是凤凰24家宗族祠堂的代表之一,陈氏一门在历史上出了不少人物,最有口碑的是陈渠珍,他因其政治、军事上的才能统治了湘西二十多年,被人们称为“湘西王”。陈氏宗祠位于古城北西侧的西门坡,建于民国四年(1915年),由乡绅也是被誉为“湘西王”的陈渠珍之兄陈开炳、陈开藩发动族人捐资所建,民国十二年(1923年),时任湘西巡防各军统领的湘西王陈渠珍(一位颇具影响力的著名人物)率族人将其扩建完善,形成今天的规模。那时每年的祭祖族议均在此聚会,是凤凰古城中保持最完整的一座近代仿古建筑的宗祠杰作。现在设置为陈渠珍纪念馆。陈氏宗祠总占地面积约540平方米,由大门、庭院、正殿、戏台、廊房、左右包厢、厨房、厕所等14间房屋等浑然一体,组成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典型南方四合院,西为正殿、东为戏台、南北为厢房。成为陈氏族人聚会看戏或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整个建筑重檐青瓦,飞檐翘角,檐下斗拱三层,正脊两端有鸱吻,正中有彩色葫芦宝顶,布局对称合理,堪称建筑精品。门楼:这座祠堂最先引人注目的就是大门牌坊形制的门墙,门楼飞檐翘角,别具特色。大门两旁镌有对联一副:“瑞鸟起蓬蒿翼搏云天高万里;嘉宾莅边隅眼看楼台总多情。”陈家祠堂有着独特的不凡之处,其门墙是牌楼式建筑,高8米多,朱红的墙颜,封闭式的墙院。从一定意义上讲,牌坊蕴含着中国传统道德礼教的一个象征性建筑符号,是儒家文化的载体。因为历史上修建牌楼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给人们树立道德楷模,以此熏陶教育人们要忠君爱国,要讲气节,要孝悌,要贞节,要仁义,要行善积德等。其次,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红墙是权威、尊崇的显示,可见,陈家祠堂在建设之初就赋予了这个祠堂道德教化的权威和力量。墙面左右对称堆塑有12幅山水花鸟浮雕图案。绘制有松、竹、梅。有荷花、春燕、白鹤等寓意吉祥的动植物以及人物故事、山水风光。生动逼真,令人驻足。正殿:庭院的面积大的有270平方米,上首为正殿,宽12.6米,进深9米。正殿的台基用精雕细钻的红砂条石浆砌成,并以半圆形石阶9级下延至庭院。正殿与庭院同以冰纹花路门窗及圆形拱门相隔,如天人之间的一道帷幕。戏台:与正殿遥相对应,又低于正殿的是戏台,为什么要低?它体现方正、庄重、礼仪。从观戏的角度来看,祠堂里列祖列宗的神灵也享有“观戏”的最佳位置;从建筑格局来看,正殿的位置刻意高于戏台,这就是“规制”一等级制度,虽然戏台承载着伦理教化功能,但在空间配置上只是礼制秩序的延伸,要低于正殿。风情浓郁的古戏台面对大厅,古戏台平时多演出古典戏曲,阳戏、傩堂戏、辰河高腔等。大师沈从文、黄永玉及很多文化名人都曾来这里观赏过。进门处的古戏台悬挂一副对联,题为:“观古鉴今”,上联:“数尺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下联:“千秋人文有贤有惠有神仙”。既玄妙,又真切。戏台正壁作为天幕,有福禄寿三星的彩绘图像。它的天花板也叫“藻井”,藻井周围彩绘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四时花卉。正中一格彩绘蟠龙,其余八格彩绘《三国演义》中的“古城会”、“三英战吕布”等戏剧人物八幅。一幅一典。上面那对联和戏台上的八幅戏曲壁画,是不是令大家生出一丝的怀古之情呢?戏台的屋顶称为歇山重檐黛瓦顶,飞檐翘角,檐下斗拱三层,华丽壮观;正殿屋顶两边是锅耳形封火墙,这种形状不但线条优美,而且它是仿照古代的官帽形状修建的,寓意前程远大;正脊中间装饰葫芦宝顶;正脊两端各有一个龙形的装饰物叫“鸱吻”,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专司行雨的龙王,口如悬河,滔滔不绝。因此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上,张口吞脊,期望它能吐水灭火消灾,保佑平安。它的实际作用是严密封固瓦垄,使肾垄既稳固又不渗水。中国古建筑造型优美,尤其以屋顶最为突出,被称为古建筑的“冠冕”,蕴涵了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礼制文化。陈家祠堂整个建筑布局小巧精致、古朴典雅,充分展示了它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1996年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熊希龄故居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熊希龄故居:顺着小巷的砂石板小道,从大成殿(文庙)的挑檐下经过,然后来到文星街,这里是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民选总理(民国第四任总理)熊希龄先生的故居。熊希龄先生的故居位于古城北文星街的一个小巷内(文星街8号、10号)。熊希龄故居是其祖父熊廷燮时任镇竿左营把总时,于清道光年间购置的,距今已有170多年。他的父亲熊兆祥青年时也在这里生活,后官至湖南衡州协副将,澄湘水师营统带。熊希龄:熊希龄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慈善家、民国内阁总理。清同治八年六月二十五日(1870年7月23日),熊希龄就出生在这间小平房里,并度过了九年的童午时光。熊希龄的外公吴友文是苗守备,苗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