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夜生活

  《长沙夜生活》的故事发生在长沙的一个奇妙夜晚,夜猫子景为为在书店邂逅了明早将要离开故乡的何西西,俩人相约搭伙夜游;另一边,陈清智、梁宝琦、老谢几个打工仔,他们边欣赏夜景,边感叹打工不易;大排档老板娘丽姐最后一次掌勺做粉,她决定让自己的下属接手继续经营大排档;酒吧脱口秀演员何岸在演出时看到与母亲离异的父亲出现在观众席中,演出尴尬不快,俩人不欢而散,但父母对子女的疼爱和包容,最终理解了父亲;夜晚即将过去,一群人一起坐在大排档里嗦粉,邂逅、热爱、留下、离开、和解、团圆,都发生在这座城市里,每个人都找到了深爱这里的理由。或许,对于能够欣赏文艺片、人文电影、尤其是“慢电影”的观众来说,《长沙夜生活》是抚慰人心的。但对于绝大多数观众来说,这个多线索的慢电影显然缺乏了些更加吸引人的特质。有观众看完电影吐槽:为了塑造群像故事太散了,但凡讲透一条线都会突破现状;缺乏激情,节奏太慢,注意力集中不起来。

  的确,影片大半部分并没有同框的何岸、何西西两条线索有同父异母的故事背景,观众可以脑补情节和情绪,这两条线索的架构是中国观众喜闻乐见的伦理片类型。

  多年未尽责任的父亲出现在儿子的脱口秀现场,不能原谅父亲的儿子难以释怀,在恋情结束、事业失败的极度挫折中第一次把自己的人生故事在舞台上近乎泄愤地面对父亲讲了出来,这段笑中带泪的精彩表演展示了导演的叙事功力和演员举重若轻的表演能力,然而未待观众消化,下一个镜头竟然轻飘地交代了儿子原谅了父亲。矛盾的轻易解决消解了前面父子矛盾的长时间铺垫,消耗了观众好不容易累积的情感,实在可惜。

  诸多角色如何在一部线索众多的电影中达到情感、命运的融合,仅靠最后在丽姐的饭店同桌吃饭,显然不让观众满意和满足。情感的张力、故事的质感、命运的唏嘘,是多线索故事赢得观众情感共鸣、共振的基础。

  在五一档期中,获得观众的关注和注意,话题性是吸引观众走进影院是票房的前提。诸多长沙本土的演员、流量明星的出演,霸得蛮、耐得烦的湖南文化……《长沙夜生活》的宣传营销似乎错过了很多话题。

  作为一部具有鲜明长沙特色的电影,《长沙夜生活》展现了长沙地标性的美景和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但具有文化符号的城市标志性景观并不必然跟我们所设想的文化符号相联系,塑造出鲜活的符合生活逻辑和生活真实的体现长沙“敢”文化的人物和故事才是地域电影、文旅电影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