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吐槽——顺带谈谈心理咨询的一些行规

  (图片截自《搞笑漫画日和》第一季)

  这回咱的主要工作是吐槽。

  非常感谢@真实故事计划 最新一期的专栏心理病人-知乎专栏提供的精彩范例。

  接下来的话会全文引用该故事,我会在觉得需要的时候停下来给出自己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意见。希望享受阅读连续感的读者严重建议先去原链接处阅读原文。

  -------------------------------------------割-----------------------------------------一我今年32岁,曾经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大学心理系毕业、通过从业资格考试后,我到上海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工作的第二年,单位同事将一位女生转介给我咨询。

  槽点1:不管现在的职业如何,从事过心理健康服务的人员都应该遵守行业保密原则的约束,在没有获得当事人同意(未成年人则需要在此基础上获得监护人的同意)的情况下不能公开任何关于当事人的相关资料,包括个人信息、咨询、呈报督导中谈论的内容以及咨询本身等相关信息。这些信息不管随后从业者有否离开这个行业,都应当维持保密状态。如果故事纯属虚构,则需要着重说明,例如像李松蔚老师就在其专栏-潜台词

  那样,在专栏介绍里标明“所写的咨询案例均为虚构”。(当然,考虑到后面的猛料,这位前咨询师也不像是有职业操守的主)

  她叫莉莉,是音乐学院的女生。莉莉长相甜美,很有气质。我判断她并没有严重的精神异常,她的不快乐只是由于生活环境造成的。为避免她产生更大的压力,我没有强迫她进行改变,咨询多半是随便聊聊天,我坐在她身旁,听她讲自己的故事。 槽点 2:「心理咨询就是随便聊聊」,大概可以和「咨询就是催眠」,「咨询就是给给建议」组成常人对心理咨询的三大误解。这三个说法的背后传递着对这个行业的三个幻想:1、心理咨询很容易做,属于骗钱的行当;2、心理咨询很神秘,咨询师拥有能让人不付出不努力就能够好的魔法,来访者只需要躺着睡一觉就可以了(无痛人流既视感?);3、个人的痛苦总会有应对的方法,理智上的努力就可以解决(包括情感在内)的所有问题。莉莉家教很严,从小被父母逼着学习小提琴。她童年生病,在打针时挣扎,母亲没安慰她,反而呵斥她,打了她耳光。她参加小提琴比赛得奖,奖金也被父母收走。莉莉与父母缺乏信任,生活中累积的压力无处排解。来访者单独面对心理咨询师,这本身就是一种暗示。来访者往往陷于苦闷,而心理咨询师是难得的倾诉对象,容易使来访者获得满足,进而对咨询师产生好感。

  根据职业规范,一旦咨询对象出现“移情”(爱上心理咨询师),咨询必须立即中断,并将来访者转介给其他咨询师。

  槽点3:「移情」(Transference,另一更准确翻译为转移)属于精神分析理论下的概念,最早的定义为「无意识内容向前意识领域的入侵现象」。根据《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简明指南》上的分类,移情通常的通常含义有二:「人们通过在情感上重现他们过去关系的重要方面来构建他们现在关系」的行为(经典理论)「当个体遇到新的客体(Object)时,新旧客体表象(对旧人的脑内形象和新人的形象)在心理上连在一起,使得最初指向旧客体表象的情感体验投注到了新的的客体表象上」(客体关系理论)

  正如人们的生活和人际经验有爱有很,咨询工作中的移情现象也有正性负性之分。按照弗洛伊德的假设,心理工作的过程是来访者从正性移情向负性移情迁移,最终通过对移情进行诠释消除移情的过程。对当代的心理工作者而言,围绕移情的工作不再像过去那样刻板,单核心的方针并没有改变:面对移情现象,需要做的并不是直接的应对(满足或者拒绝),而是探索现象背后的意义,通向对来访者以及咨访关系互动的理解。 莉莉第四次来访,我们正在聊天时,她突然起身,扑上来抱住我。她抱得越来越紧,落下眼泪。我并非不心动,这是我第二次和女孩子拥抱——上一次是在大学里和唯一谈过的女朋友,她不久就被别人追走了。

  槽点4:关于肢体接触,行业的伦理准则是:尽可能减少非必要的身体接触,以确保从业者远离侵犯来访者利益的行为。这里面的「治疗必要性」在不同的咨询取向里会有较大差别,但有两条红线:1、接触行为应该在双方充分讨论和同意下进行,讨论内容包括行为的意义和可能会带来的影响;2、严禁任何性接触。

  槽点5: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言语表达以外的任何未经探讨就做出的行为属于「见诸行动」(Act Out)。作为咨询师,这是需要尽可能避免以及优先工作的部分。一般来说,见诸行动的发生有可能是来访者日常行为模式在咨询情境下的再现(即一种移情的呈现方式),也可能是因为前期工作当中自身的诉求并没有得到咨询时的关注和重视,缺乏讨论和探索的空间,以至于要通过行动来表达。

  咨询师自身的心动属于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属于重点工作的内容。关于反移情的处理,有兴趣的可以参考我的一篇回答。我一动未动,一直等到莉莉松开我,重新坐下。我向她解释心理咨询的职业规范,拒绝了她的示爱。她变得愤怒,质问我:“你们心理医生表现的友好,都是职业所需的虚伪吗?”我明白她此刻的震怒,但出于职业要求,我不得不拒绝她。我把莉莉转介给郑姓同事,从此再没和她碰过面。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偶尔会想起莉莉,想她抱着我时的温热感,猜测她的心情是否好些。半年后的一天,莉莉的父亲带着许多人闯进我们单位,进来就问姓郑的在哪里。郑姓同事没能逃脱,被人在办公室里捉住一通暴打。新来的同事准备报警,被领导拦住。出事以后,单位的反应很迅速:开除、撇清界限,同时给莉莉赔钱私了。所有同事对此事闭口不谈,仿佛事情不曾发生过。原来,在我转介之后,莉莉又一次移情“爱上”郑姓同事。郑玩弄她,莉莉怀孕后,郑不愿负责,逼她做了流产。郑被打得破相,丢了饭碗,拘留一天半接受调查。由于发生关系是自愿的,他最终没有受到法律上的惩罚。

  自觉无法处理移情反移情的时候进行转介确实是最好的做法。这里提醒下,随着精神卫生法的出台和细则的完善,哪怕是「自愿」情况下的性行为,咨询师仍需背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听说这事的时候,我脑子里天旋地转。我想起那次莉莉抱着我的情景,她温柔的身体、脖颈间的气息,多么美好的女孩子,现在被一个畜牲毁了。我感到后悔,假如当初我没有中断莉莉的咨询,她就不会受到这样的伤害,至少我还愿意认真和她恋爱交往。我的脑海里闪过一丝恶念:假如我没有拒绝莉莉,我是不是就能和她亲密接触,占有她的身体?我为莉莉心痛,也为我的“错失”心痛。

  槽点6:转介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转介的咨询师对于需要转介的来访者有相应的义务:包括帮助来访者找到适合的转介咨询师,向来访者提供切实的转介资源,对转介对象是否有能力胜任与来访者的工作进行合理评估等等。看到这样的一个转介结局,不禁让人思考:这样的转介是真正负责的表现,还是迫于移情反移情压力下未经谨慎考虑的逃离行为?二作为单身男性,我很难抑制对漂亮女性的幻想。我的职业中会遇到一些年轻漂亮的姑娘,她们大多有着可被利用的性格缺陷。当发现我有能力去引诱她们,并且不会受到监督、惩罚的时候,我的行为开始失控了。后来面对来访女孩黄帆的时候,我没有拒绝她的移情。甚至可以说,是我诱导她喜欢上我的。黄帆个子高挑,留着短发。她在上初中时遭遇性侵犯,留下了心理阴影。我意识到了她的问题:缺少温暖、关爱,生活中难以信任他人。第二次咨询的时候,我有意对黄帆说:“由于来访者在生活中缺少关怀,而心理咨询师却表现出耐心、尊重,这使得来访者容易喜欢上咨询师,你要避免这种感情的产生。”在有些性格的人当中,心理暗示往往会产生反的效果,比如在考试时反复默念不要紧张,反而会越来越紧张。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称职的咨询师不会刻意提及这一点。我把黄当成了试验品。她一周来一次,我偶尔和她聊起对于恋爱的看法——她从未谈过恋爱。我一步步地用暗示的语言引导,但从不明说。我不告诉她自己对她的态度,只是重复提起:“如果你对我有什么特殊的感情,应该尽量克制。”咨询到了第三个月的时候,黄帆克制不住了。她说我很温柔,能耐心地倾听她的心声,覆盖她过去的创伤。她问我:“我想抱抱你,可以吗?”我点了头。虽然我突破了职业的规范,但我最初是认真地对待黄帆的。我试图照顾她的生活,让她搬进我租的房子里。我们恋爱的两年中,黄帆心境好了许多。第二年末,一件事将她的状态打回到从前,甚至更糟——我和另一个来访女孩小容的私下短信被黄帆看到了。小容很年轻,模样漂亮,我们先是相约一起吃饭,第二次则是看电影。黄帆拿着手机问我,我一再道歉,保证不再犯。她平和下来,第二天早上我们还在楼下小店一起吃了早饭。我出去上班,下午回来却发现黄帆搬走了,只留下一张字条:“我把你当作生活的唯一支柱,把生活好转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却没发现你是这样的人,我错了。你毁了我的希望。”我不知她去了哪儿,给她打电话也不接听,我一度以为她会伤害自己。到了半夜,我发现她QQ游戏在线,就稍微放心一点。后来我们在商店碰到过两次,只知道她的境况很糟糕。黄帆离开的时候,我心痛了一阵。我确实是喜爱她的,也知道我错了。可黄帆的话没能让我反省。我开始屈从于肉体的欲望,利用职务方便引诱来访者中的年轻姑娘。从小缺爱的姑娘们对我百般依赖,即我被发现出轨,也能得到原谅。我和小容同居了,但我不再是个忠诚的伴侣。做心理咨询师的6年里,我共和22个来访者发生过性关系。我完全享受心理有缺陷的女孩子对我的依赖与顺从,再没和正常的女孩谈过恋爱。

  槽点7:如果说第一段听上去还像是一个真实故事的话,这一段只能说是天马行空了:一方面咨询师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能人、不仅自身富有魅力,而且工作中遇见痴女无数;另一方面这些女孩就像是完全没有自我保护概念和独立人格一样,既没有对其做法有质疑,也没有对咨询师产生过恨意和攻击。这样的关系配对,而且是如此多数量的情况下,我只能认为是如同玛丽苏小说一样的幻想了。

  顺带一提,在我看更具有真实感的情节是:要么有来访者在被甩之后醒悟过来投诉咨询师,要么直接在关系中就因为无法被完全满足的愿望而向咨询师发火走向「血の終末」。 三心理咨询行业做到一定水平,除了另立门户当老板(需要办公场地,在上海费用高昂),没有高阶的职位可供提升。有经验的老医生可能一眼看出疑难杂症,一个人顶十个人的用处,挣到十份钱。心理咨询师则很难做到,新人老人做着同样的事,挣着差不多的工资。我感到自己没有上升空间了。前些年里我一直以为房价要跌,没敢贷款买房子。没想到上海的房价在不断上涨,我攒钱的速度永远也跟不上。年近三十,没有自己的房子,让我感到很焦虑。

  槽点8:虽然说咨询师是一个不可能挣大钱的的职业,但是如果感觉自己已经接近工作的顶端,按照业内平均收费,一年工作1000个小节来算,我想不至于在购房或者生活上有太多压力。小容还在上大四时,我们租住在上海远郊的奉贤南桥镇,离她的学校挺近,但我上班却要乘车一个多小时。那里房租便宜,一月只要1500元。小容毕业工作后,一切物质拮据造成的危机都开始爆发了。小容从事会计行业,她的收入很快超过了我。工作把她的性格磨得干练、强势,她不再对我有强烈的依赖。生活里的困难也在消磨我们的情感:我和她要挤上公交车过黄浦江,再乘轻轨、地铁去市区上班。路上总共一个半小时,下班还要这样回家。有一天晚上,小容发短信跟我说,不用去她的公司等她,她搭同事的车回来。回到出租屋里,小容说坐车真是太棒了,她再也忍受不了天天挤在地铁里了。她提议去市区租一套房子,那样会方便很多。可是那意味着我每月收入的多半都要交付房租。我对她并非百分百投入,还考虑着攒钱买房子,不愿牺牲太多。我没答应,小容也没有多说什么。那一刻,我知道我们对待彼此都已不认真了。加之积累的不满,我们很快分手。

  槽点9:所以,上一段还披荆斩棘的超人主角现在立马变穷屌丝了。四上大学时我学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科学家要研究抑郁症的病理和治疗方法,首先要批量制造患抑郁症的动物,譬如老鼠、猴子等。科学家在动物的笼子外面放很好的食物,给笼子里投喂很差的食物,持续一段时间,动物便“抑郁”了。

  槽点10:可能我读的是假学校吧,和抑郁症有关的动物实验我只记得习得性无助的电狗实验和猴子的依恋-创伤实验。我以为可以凭着工作挣到钱,买房子,定居下来。可事业上的天花板让我看不到未来。房价的增长让我连贫民窟一般的破房子也买不起。在我原本认为还算体面的职业里,我做了太多不体面的事情。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巨大,和小容分手后,我患上了抑郁症。杨璐是后来的一名来访者,她长相普通,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性格上也没有什么严重缺陷。她在成长过程中缺爱,所以对我很依赖。在身患抑郁的日子里重获依赖,这让我很受用。2013年的时候,我再次诱惑一名女性来访者发生亲密关系。后来,她偶然和其他心理学专家聊天时,提起了我们的关系,专家告诉她这是违反职业规范的,说:“他是个败类,他在玩弄你。”女孩拿着聊天记录质问我,并向事务所告发了我。事务所让我自己提辞职,否则会将事情曝光。我不想和郑姓同事一样身败名裂,识趣的离开了公司。

  槽点11:所以所谓的事业天花板就是说一个心理专业毕业的从业者6年来不思进取从未有过进一步的进修学习,不反思自己的从业问题硬说行业没有前途;而面对自己的职业没有半点尊重和敬畏,随意剥削和利用来访者。如果硬要说这是什么性格,这种将人情淡漠到这种程度且随意剥削和践踏他人情感的情形我只能想到反社会人格。然而这样一个反社会人格居然会为、买不到房与女友分手而患上抑郁症......

  槽点12: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机构的问题。作为机构的负责人,机构下的咨询师是否胜任、有没有在进步、是否有系统受训和接受督导等等,都应当是机构优先考虑的,尤其是涉及到伦理层面的问题更是分分钟让机构倒闭的重大事件。我很难想象这样一家在过去已经经历过类似的问题之后不思进取,没有任何进一步反思和监管行动的机构居然能屹立多年而不倒。我骗杨璐说是主动辞职,因为整天接触心理不健康的人,太压抑了。离职后,我去培训机构学了http://ASP.NET,在一家创业网站做程序员。工作忙了起来,可对我来讲,越忙碌,心里越好受些。

  槽点12:这植入广告简直猝不及防......似乎这些话也骗过了自己,我有了洗心革面的念头,趁着杨璐还不知道,戒掉恶劣行为,认真地对待她。我希望有个平凡的家庭,有个妻子,和她平淡地度过剩下的人生。2015年底,我和杨璐结婚了。婚礼现场,我莫名想起高中时班上的一个女孩,她一头长发,皮肤白皙,成绩也好,在我心中堪称完美,可我从未得到过她。我也没有过真正的爱情。我看了看妻子,心里开始痛苦起来

  槽点13:所以哪怕故事到了最后,主角也并未真正的进入过这个行业,不管是作为一个未履行职责的咨询师,还是作为一个未被疗愈的病人:如果咨询师在从业开始有在接受系统的受训,那么自然能够明白移情和反移情的处理原则,思考自己行为背后的动力和影响;如果咨询师有在接受督导,那么在咨询师自己觉察到不妥或者来访者投诉之前,督导就会捕捉到其工作上的问题(这是可以做到的,哪怕咨询师在督导中有所隐瞒)而得以在前期就进行干预;如果咨询师内心真的认可这个职业,那么在自己感觉焦虑、不安、情绪起伏的时候就会考虑接受属于自己的个人咨询,他的咨询师将有机会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当下的处境、与过去的联系以及如何面对眼下的困难,而非一味地通过剥削他人满足自己。

  读到这里的各位,我衷心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多少帮助到你对于心理咨询的过程、伦理以及从业者的正常状态等等有更加清晰地认识,下回看到这样的故事还能去「怎样装内行」一类的提问里写个回答。

  (初稿于201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