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修身养颜必读书系(套装共16册)

  自序:写在前面的话

  这是一本关于女人的书,也是一本女人写给女人看的书。

  近些年,人们总喜欢把女人作为话题来讨论。不知道是因为女权的逐渐盛行,还是因为大男子的逐渐落伍。亦或许,是因为现在的女人越来越懂得要让自己活得精致些吧。

  总之,这是我所高兴的事情。

  兴奋之余,开始沉寂。心中泛起涟漪,之后开始写这些文字。

  太多的女人,来来往往,熙熙攘攘,或形同陌路,或非常熟悉,或视为知己;高尚的,低级的,狂野的,温柔的。

  我一直都在行走,无法停驻。因了这些时光洪流里的各色女人,她们太像散乱在时空里的光线,散漫随性。尽管俱为女人,置身同一个空间,也如同幻觉一般,没有依附的实体。更无法确定自己可以准确地捕捉到她们,有足够的幸运让她们稀释、变质。

  想读懂女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我的心智日益成熟、阅历日益丰富之时,我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决定一个女人命运的,往往出于其本性。这是一种天赋的灵气,并非后天的修为所能够达到。教不来,学不会。

  于是,写作一度陷入僵局。

  随后,又陷入大量的阅读中。内心搜刮,反复质疑,自问自答,期望明了。

  一个人的时候,会毫无预警地睡去。某一瞬间看到笔下的女人在周围来来去去,我可以听到她说话的声音,也可以看到她寂寞的姿势。这种感觉非常奇妙,如同坠入爱因斯坦的时间空洞,需要准备足够的勇敢和韧性,去承担渐近的清晰。

  终于,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可以把女人读薄。读薄了,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

  这个世界上有三种女人,一种是被欣赏的,一种是会欣赏的,一种是只会嫉妒的。我写的女人理所应当属于被欣赏的女人,而我只是想做一个会欣赏的女人。

  抛却杂念,仅仅作为一个欣赏者,所有的一切都风轻影疾,来去自如。

  我并不打算重新叙述一个个女人的故事,那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

  所选女人,皆世人之所爱。她们足以有名到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她们是女政治家、第一夫人、杰出商人、影视明星,她们是平凡世界里一眸回望的亮色,不是点缀,不是附着。她们的人生是一场盛宴,虽然她们也企盼岁月静好,虽然她们也知道时有无常,但终究不能避免成为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眼光,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她们各不相同。

  对我而言亦是如此,看到和想到的都只是一个人的事情。

  写这本书,也是吃力的。因要写简练洞达,远难于写繁复琐碎。写了我方知道,我还不曾有这样的能力,也许,不会有。或者,是不希望会有。

  将他人的光鲜,撕破了,千疮百孔的,自己与别人看了,都是一把酸恻。

  有时候,看着文字从自己的手指间缓缓蔓延出来,我知道,我正在从事的是一项永远没有尽头的工作。那是一种疼痛之后的麻木,它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慢慢地渗透出来,仿佛饥渴。

  锦瑟无端,流年无常,某一时刻某一个人得到的某一个结论,不会如此轻易得到认同。它理解与不理解,赞赏或辱骂,我无能为力。

  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合格的讲述者。我只是庆幸,自己明白就好。

  在此,特别感谢策划李异鸣先生与各位编辑在成书过程中给予的建议与支持!

  如果,可敬的读者,你能从她们的故事中,读出你自己的故事,那么,于我而言,也是一种欣慰了。

  此为序。

  胭脂痕

  2011年5月于北京

  时间洪流里的各色女子,且不论她们是否身处同一时期,是否属于同一国籍,是否在等待一个良人的怀抱,她们在一个人的时光里也依然是专注而美好。她们是平凡世界里一眸回望的亮色,不是点缀,不是附着,她们的人生是一场盛宴,虽然她们也企盼岁月静好,虽然她们也知道时有无常,但终究不能避免成为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时有女子,纵使时光过了一千年,淌过忘川,过了彼岸花海,忘了世间万千,终究逃不过一个“情”字。

  第一部分 女人的傲骨与野心

  艾薇塔·贝隆:欲望女人的成功之路

  我对女人的审美观很特别,我不喜欢柔情似水的中国传统式小女人,相反,我喜欢的是那种类似男人般的刚毅女子。在我知道艾薇塔·贝隆之后,她的身影和历史上的埃及艳后、武则天、慈禧太后一起穿越时空,在我的眼里汇聚成了一个形象:欲望女人。

  1996年,艾薇塔·贝隆传奇的一生被好莱坞拍成电影《贝隆夫人》,立即引起轰动。其实最大的卖点不在于名导阿伦·拍克和当红女星麦当娜的倾情演出,更在于艾薇塔·贝隆自身的魅力:许多年来,几乎每一位阿根廷第一夫人都模仿着她的步态踏上玫瑰宫,几乎每一个阿根廷美女的身上都带有她的影子。

  是啊,从一个贫穷的私生女到低贱的舞女,从高级交际花到人人敬仰的总统夫人,身份的奇异变换,足以让人头晕目眩。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作为“阿根廷玫瑰”的第一夫人艾薇塔·贝隆,不仅是阿根廷的一颗政治明星与时尚风向标,更是世界人民的精神偶像。她短短的一生承载了太多的传奇因素,是一个几乎被神话了的女人。而,人类向来是一个只注重结果的群体,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艾薇塔·贝隆的辉煌成就在众人的眼里不过就是个名人故事,又有几个人能用心去感悟她的成功之路呢?

  像所有洗尽铅华的名女人一样,艾薇塔·贝隆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平静地说:“感谢上帝!”

  然而,果真如此吗?

  超越常人的三颗“心”

  记得,两年前曾经在电视上看过一个韩国的电视剧,片名译作《女人天下》。印象最深的是,片头有个女人在一个风雨之夜指着天上轰鸣的雷电大声吆喝:“总有一天,我会让整个天下都踩在我的脚下!”当时这部电视剧我只看了一点点,但结局是可想而知的,这个女人成功了。现在,这个女人的面容我已经不再记得,但是她当时指天发誓时的那个眼神,是我一辈子都忘不掉的,那是一种可以惊动天地的狠劲儿。

  我曾经仔细地研究过艾薇塔·贝隆的眼神,这个清瘦柔媚的女子,据说年轻时曾风靡于阿根廷首都的各大报刊杂志,无可非议地挤进不少阿根廷男人的梦乡。只可惜,历史上只能找到一些她盛年时的照片。

  成为第一夫人后的艾薇塔·贝隆,姿态依旧优雅,眉宇间有着无可言说的霸气。她站在玫瑰宫的阳台上,广场上挤满了鲜花和人群,这一刻,所有人都在用同一种虔诚凝望着她。照片上,她那双深邃的大眼睛宁静下深藏着不露痕迹的野心和欲望。据说,当时阿根廷上流社会的权贵们,一看到她的眼睛就吓得退避三舍。一个柔媚的女子何以让铁骨铮铮的七尺男儿害怕到如此境地?

  看了艾薇塔·贝隆的有关记载,其中有一段是非常精彩的:当她那位不负责任的父亲去世时,母亲带着她和兄弟姐妹前去吊唁,被人无情地赶了出来,连灵堂都不让进去。当时,艾薇塔就立下一个誓言:“中产阶级算什么,我要当阿根廷的大人物。”

  这句话看似只是一个天真小姑娘无稽的幻想,但它的威力却一直震慑到现今。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艾薇塔在政治上的辉煌成就,单就从一个年仅十岁就能说出如此豪语的女子来看,试问天下还有几个呢?

  俗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最后,当所有人都在家中,将艾薇塔的画像与耶稣像并排贴在墙上的时候,这个出身卑微、经历坎坷的少女,终于在阿根廷人民的眼中,变成了一位圣洁的女神和一位仁慈的救世主。

  女人的野心,其实就是成功的开始。

  当然,拥有野心是远远不够的。艾薇塔·贝隆史无前例的成功,归根结底还要归功于她那颗工于心计、聪慧过人的慧心上。

  让我们先从她的童年说起。

  艾薇塔的出身并不风光,她是一个农场主的私生女,母亲是她父亲用“一匹马和一辆旧车”换来的情妇,乡绅父亲在她出生时就逃之夭夭,在父亲逝世时,她甚至连悼念的权利都没有,被人从教堂赶了出去。她见到父亲的第一眼也是最后一眼,那时她还只是一个小女孩,她爬上棺木,在父亲一家的怒视下,吻了他冰冷的脸颊。

  艾薇塔的整个少女时代都是在沉默中度过的,在她的生活中只有贫穷、贫穷、无止尽的贫穷,绝望、绝望、像日子一样长的绝望……

  但年幼时的境遇,无疑造就了她近似于偏执的坚定和刚强,她执著,心怀梦想,并不计代价地去完成。

  15岁那年,当艾薇塔听说歌手奥古斯汀·马加尔迪要在小镇演出时,她便机敏地认为这是一次摆脱自己命运的绝佳机会。于是,她不惜以身相许,条件便是奥古斯汀·马加尔迪必须带她去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她知道,只有到了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才有实现自己做“大人物”梦想的可能。尽管,这仍然属于一个渺茫的假设,但她还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面带冷静地对母亲说:“对不起,我不愿意离开你,但我不得不离开这个地方。”然后她又加了一句,“我发誓,我一定要在城市里出人头地,我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踩着男人往上爬

  艾薇塔这步决定了她命运的棋,无疑对她而言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尽管一到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就惨遭抛弃,流落街头,但毕竟为她日后的政治生涯开辟了土壤,为她改变自己的人生迈出了第一步。

  所以,当时举目无亲、身无分文的艾薇塔并没有走回头路,而是倔犟地选择了继续留在这个陌生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

  对于一个年仅15岁的少女来说,艾薇塔的冷静和机智是超乎常人的,面对受冻挨饿的处境,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她迅速而果断地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沦落风尘。

  是啊,不论哪个年代,不管女人如何有能耐,这个世界的主导权始终还是掌握在男人的手心里。所以,女人成功的阶梯便是男人。

  艾薇塔明白,若靠她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想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闯出一番天地,实现她心中的“大人物”目标,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成功的道路是一个不断攀升的过程,如果说男人是靠双手打出天下的话,那么女人就是靠双脚走出的天下。把一个一个男人踩在脚下,一层一层越走越高,用男人的身躯建立起来的阶梯比什么都可靠。

  当然,走上这条道路的女人是没有任何爱情可言的,她们心里爱的人永远只有自己。也许,当年仅十岁的艾薇塔被人撵出灵堂,立下誓言的那一刻,她就已经知道,自己这一生注定和爱情无缘了。当别的少女还在闺阁之中,为自己的白马王子心猿意马的时候,艾薇塔已经开始成天游荡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这座城市的酒吧、剧院、宾馆,穿梭于各种权贵男人之间,一次次地利用身体和“爱情”,将酒吧老板、军官、摄影师、电影导演统统迷醉在她的石榴裙下,只要对她的事业有利用价值的,她决不放过。

  由于她的天生丽质和不计成本的付出,终于,在一名摄影师的镜头下,她风靡于阿根廷首都的大街小巷,随之而来的就是拍杂志的封面广告、当主持、演电影……

  艾薇塔知道,在当时的国家与社会体制之中,女人要想出人头地,做演员绝对是一条捷径。因为,这是一个充满了鲜花、掌声、同时又万人瞩目的特殊职业,对于任何略有姿色的女人来说,只要当了演员,便有机会走进上流社会与富翁俱乐部。

  当然,机会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终于,在她24岁的那一年,改变她人生的机遇来临了。

  那个时候,通过她细心筹划与努力,“艾薇塔”已经成为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上流社交圈无人不晓的名字。在一次宴会上,她遇见了正在四处宣扬“民主、自由、平等”的贝隆上校。当铁腕遇见柔情,一切都显得如此珠联璧合。

  对于一个曾经立誓要成为“阿根廷大人物”的艾薇塔来说,五光十色的名演员生活是不能令她满足的,她需要一个更大、更理直气壮的平台去展现自己。她坚信,只有眼前的这个男人,才能真正地拯救阿根廷的那些穷人,也只有眼前的这个男人,才能将她从一种奢靡、堕落的状态中拯救出来。她对贝隆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谢谢您的存在。”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她决定,无论如何要嫁给这个男人。

  对于能够成为贝隆的妻子,艾薇塔一直充满了自信。在她的眼里,贝隆和那群品位低下的好色之徒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个世界上,男人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将要支配社会的男人和即将接受支配的男人。当后者还在执著于女人光彩的脸蛋儿或者身材等表面上美丽的时候,前者已经从人格的角度来观察女性了。他们希望结识非凡自信以及卓越才智的女性,作为终身伴侣。

  无疑,经历了大风大浪的艾薇塔,不仅美丽性感,更拥有许多大家闺秀所不具备的远见卓识与生存能力。

  艾薇塔自信地对贝隆说:“相信我,我是最适合你的女人,我的好会令你吃惊。”

  而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也让贝隆意识到,艾薇塔就是自己政治生涯的救星,自己的生命中不能没有这个女人。于是,1945年,他郑重其事地向艾薇塔求婚。

  那一年,他49岁,丧偶;她25岁,单身。两人都是自由的,一曲“I will be good for you”响起,两个野心勃勃的人,互相心领神会。说不清是谁成全了谁,传奇就这样发生了。

  直到现在,人们对艾薇塔政治生涯前的这段历史,一直是抱着深深的同情和缅怀。一个“出身贫贱、不择手段的放荡女人”如若没有后期的政治功绩,是很难得到别人的宽容和理解的。就连她自己也曾经哀叹“永远也不会被理解”。即使被理解,也不是她所期望的那种理解。

  从后期人们对她的评价不难看出,大多数人认为:“她悲惨的过去,不是她本人的过错。如果她处在一个公平、富足的时代,像她这样一个曾经天真无邪的女孩,就不必为生存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她应该能够选择更属于她的生活方式。”还有人说:“一个为生活底层的民众谋取幸福的女人,即使曾经堕落,依然是一个天使。”

  其实,这样来理解艾薇塔的这段历史是极为不正确的,更是对她智慧和坚韧的极为不尊重。

  相反,我认为,同她后期的丰功伟绩相比,前期的这一段“堕落放荡”的奋斗史,才是她人生中最辉煌和传奇的一页。历史上光辉璀璨的“第一夫人”很多,然而,有几个能像她一样,是从“一无所有、人人鄙视的风尘堆里”一步步地爬出来的呢?

  生而低等的人,不是光凭着自己的努力就能前进的。这在每个社会都是如此,知晓其中道理,你才能不断地上进。

  用“生活所迫”来解释艾薇塔的流落风尘,其实和用“爱情”来解释她和贝隆的婚姻一样幼稚可笑。试想,如果当年的艾薇塔,不出卖贞操来换取机会,她能来到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吗?不是一个男人一个男人的过渡,她会碰到贝隆吗?她很有可能一辈子都只是一个在小镇过着穷苦日子的女裁缝。而,贝隆也不过就是她在实现自己野心的路途中,一个强有力的助手而已。

  她这一生,所作的任何决定,所经历的任何苦难,所爱过的任何男人,都不过是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成为阿根廷的大人物!

  生命重在“浓”度而非“长”度

  贝隆于1946年当选为阿根廷总统。就职当天,成千上万群众如潮水般拥在总统府门前,庆祝贝隆和“第一夫人”艾薇塔的胜利。人民高呼“艾薇塔”的声音甚至超过了“贝隆”。这时,艾薇塔只有27岁。

  之后,便是她长达六年的“光荣岁月”。

  阿根廷政坛本是男人拼杀的战场,由于“红颜”艾薇塔的加入,呈现出一种奇异炫目的别样光彩。艾薇塔用她的魅力打开了阿根廷外交的新局面,开始欧洲之行。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艾薇塔的绝代风华令外国民众为之倾倒,她所到之处,所向披靡。欧洲媒体将艾薇塔出访称做“彩虹之旅”,艾薇塔也因此获得了很多新的头衔:“贝隆手中的王牌”、“阿根廷玫瑰”、“苦难中的钻石”等等。

  伴随艾薇塔一系列的努力,其声望开始超过了她的那位总统丈夫,不少阿根廷的少男少女们将她视为偶像,穷人将她视为救星。而她也由此登上了权力的巅峰,改变这个国家的权杖紧握在一双纤纤玉手中。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彩虹之旅”刚过半,“玫瑰”就倒下了,医生诊断她为子宫癌。

  这个病因,很是暧昧,有人替她哀婉,很有可能是那一段混乱的性生活史所致。然而她自己是不曾后悔的,她说:“如果人生无所建树,多活一天也是无益,活到六七十岁又有何用?”

  是啊,生命重在浓度而非长度,重在此刻而非未来。既然不能日久辉煌,能够永垂青史也是好的。

  住院期间,艾薇塔依然不忘政治事业,她拿起电话发号施令,通过广播发表演讲,还接待来访。经过在病床上的艰苦努力,艾薇塔为所有阿根廷女人争取到了投票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百感交集地投下了阿根廷第一张属于女人的选票,这是她与阿根廷妇女们共同的胜利。

  1952年7月26日,阿根廷第一夫人——艾薇塔·贝隆,走完了她年仅33岁的人生旅程。

  她在如花的岁月挥手远去,将自己的传奇与辉煌永远地定格在了33岁。

  她说,我这一生,永远也不会被理解。

  是的。但凡圣人者,必有不平凡之处。

  所以,中国,才只有一个武则天。

  所以,阿根廷,也永远只有一个贝隆夫人。

  看到这里,你还会觉得艾薇塔·贝隆的一生是要感谢上帝吗?

  杰奎琳·肯尼迪:征服世界的女人

  从知道杰奎琳·肯尼迪之日起,我就无可救药地迷上了这位美丽优雅的夫人。这样的女子似妖孽,可以让男人神魂颠倒,亦可以令女子意乱神迷。而我,正是被她蛊惑了的女子之一。

  其实,说实话,她并不是那么美,甚至可以说是长相平平。但智慧、修养、气质与财富共同勾勒出了一位世纪美人。她是美国人心目中的绝代佳人。因为有她,美国获得了更多更美的微笑。纵然失去了她,人们仍会为她那贯穿了整个时代的迷人气场欷歔不已。

  她的一生都与荣耀相伴,也一度被抬到女神般的地位。对于她而言,“第一夫人”远没有“女王”的称呼来得更恰当。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自己的自传中曾经这样写道:“我从刚刚懂事的时候起就钦佩和尊敬杰奎琳。”

  能让世界上杰出的女人希拉里用“钦佩”和“尊敬”这样的词汇赞美一个人,杰奎琳可算是唯一的一位。

  很显然,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女人,耐人寻味。

  虚荣,是一个人博取的动力

  我常常在想,迷人而出名的女性,必定不是道德意义上的完美者。如果她善良、谦虚、忍让、节俭、厚道,那么时光的车轮会很快毫不吝惜地碾过她。

  而,坏女人却常常志得意满,青史留名的必是那些精明过人的女人。在上帝赐予她们的美貌与聪明之中,必然夹杂着势利、虚荣。

  这是我一直所有的疑惑。在杰奎琳的身上,这种疑惑又被无限制地放大,最终,让我找到了“症结”所在。

  历史上女人尊崇着“三从四德”的美德,说是一种“美德”,其实是男人制定的,是相对男人而言的,是男人认为的“女人的美德”。

  伟大的法国女作家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对男人和女人的生存环境以及社会地位的演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她认为:女人变成弱者,和封建时代男人炮制的一系列贞操观、道德观有巨大关系,出发点则是男人的极度自私。几千年来的各种文化、道德、民俗,给女人灌输了爱情就是生命、家庭就是生命的理念;而男人,则是成功、事业、责任、朋友、家庭、爱情,各种价值元素齐全。男人的人生是充实的、自由的,充满了斗争和探索。而女人,就变成了温良、坚持、忍耐和忠贞。

  其实,女性几千年来一直遵循的“美德”,说白了,就是男权社会对女性人性泯灭的方式,是一种隐形的“枷锁”。

  用这种“美德”去标榜自己的女人们最终又获得了什么呢?在男人的背后作了鲜血淋漓的牺牲,却无一例外死在了历史的车轮之下。

  杰奎琳的一生都与美德无关。她的眼里永远只有两个字:利益。

  自私、高傲、冷漠是她与生俱来的高贵姿态;世故、虚荣、心机是她的性格魅力。美貌与智慧的结合,那便是一场美好婚姻的通行证。杰奎琳所有的资质都派上用场,一点儿也不浪费。她不需要美德。

  当然,全世界都了解杰奎琳虚荣和世故,却依然一如既往地对她推崇备至。在英国一家著名报纸评选出的“人类有史以来最迷人的女性”中,杰奎琳挤掉了仪态万方的戴安娜王妃,毫无悬念地赫然上榜。

  这就是悲凉的现实。美德,吃不饱也穿不暖,连让人记得的力气也没有。相比较空虚的精神奖励与道德标榜,金钱与权势将更富有安全感与实惠。

  亦如历史上那些权势女人一样,杰奎琳的虚荣和世故是与生俱来的,没有人能够动摇她追逐权势的意志和野心,虽然她表现出的都是轻描淡写的优雅和写意。

  虚荣,是一个人博取的动力。一个女人改变命运的决心有多大多狠,她的智慧、能力、演技就有多大多好。

  少女时代的杰奎琳,其实已经为她一生的命运敲下了决定性的琴键:爱慕虚荣。

  杰奎琳的第一个未婚夫,是一个普通的银行职员。

  杰奎琳的妈妈一次偶然的机会调查了一下杰奎琳的未婚夫赫斯蒂德的收入情况,结果惊讶地发现这个年轻人在多米尼克银行的年薪只有1.7万美元,这让她十分失望。但她没有找赫斯蒂德谈这个问题,而是把发现的情况告诉了自己的女儿,大家都知道,这样的收入是不可能维持一个体面家庭的。

  这个时候,杰奎琳开始了慎重的考虑。

  凭心而论,赫斯蒂德确实有美国古典丈夫的优秀品质:正直、可靠,不会参加不正当的社交,不会有什么不检点的地方,下班就准时回家,会是一个慈祥的父亲,也会牢牢地记住妻子的生日和结婚纪念日,并献上一份慷慨的贺礼。但是,杰奎琳需要的男人却不是这种类型的。

  那么,杰奎琳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男人作为自己的丈夫呢?事实上,她和母亲一样,对心目中的男人的要求是苛刻的,诸如善良正直、幽默直率、仪表堂堂、风度翩翩之类的优点,那当然求之不得。

  但是,所有这些优点都必须在一个大的前提之下,也就是说,这些优点如果没有一个关键的前提,那么这些优点几乎一钱不值。那就是,这个男人必须有钱有势,或者至少应该有向这个方向发展的希望,这才是杰奎琳真正需要的男人。

  如此想来,那个善良正直的赫斯蒂德无疑就不在杰奎琳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1952年3月,22岁的杰奎琳作出了她生命里程中的第一次重大决定,或者说是叛逆性决定。

  这天,像以往许多时候一样,她把未婚夫赫斯蒂德邀请到哈姆密尔斯庄园来度周末,当天晚上的气氛和以前没有什么两样。

  到了第二天中午,由杰奎琳开车送赫斯蒂德去机场飞回纽约,在进入候机室以后,杰奎琳突然把订婚戒指从手指上退下来,没有作任何解释就把它放进了赫斯蒂德的上衣口袋里。然后,她转身离开了候机室,太拘泥于礼节的赫斯蒂德甚至连原委都不敢问一声。

  事情就这样结束了。

  这个时候,杰奎琳除了感到一身轻松以外,还把她那双明亮幽深的黑眼睛瞄准了新的猎物,开始了她一生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狩猎。

  那个对象,毫无疑问,就是刚刚当上马萨诸塞州参议员的约翰·肯尼迪。他既年轻有为,又前途远大,能力无穷,可以想象一个优秀的妙龄女子怎会轻易把这样优秀的男人放过。

  虽然杰奎琳的朋友们告诫她,说肯尼迪是个朝秦暮楚、难以相处、自私自利的人,但杰奎琳听后都付之一笑。

  的确,当时有许多年轻的女人都在肯尼迪的控制之下,肯尼迪一直抱着独身的想法,到处寻花问柳,活得轻松自在。加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竞选工作上,表面调情和一夜风流当然不可缺少,但是绝对没有时间和精力与一个女人建立正式关系。

  得知这一切之后,杰奎琳还是坚定地对自己说:一定要得到这个男人!因为对她来说,比他的人品更重要的是他的事业蒸蒸日上。

  作为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杰奎琳当然能够权衡和这样一个男人在一起给她带来的荣耀和痛苦孰多孰少。

  不管是荣耀还是痛苦,甚至有时候荣耀就是痛苦,而痛苦就是荣耀,两者已经很难分清。

  但有一点是不容否定的,那就是:和这样一个男人结婚,肯定不会平庸一生!

  这是至关重要的。仅这一点,就足够了。

  虚荣的生活里,演技第一

  我非常赞赏凤凰卫视美女主持人沈星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这句话:一个男人最高的品位就是他选择的女人。一个男人的房子、车子、打火机、西装,当然都可以成为他品位的一部分,但最本质、最真实表现一个男人品位的,是他选择了什么样的女人。

  其实,男人娶女人,无外乎四种原因:一、爱情;二、美女;三、保姆;四、伙伴。

  对肯尼迪这种王子中的王子来说,爱情太过廉价,是个正常的女人都会被他吸引进而爱上他,无一例外。

  美女,就更加没有挑战性了,多如恒河星数,人间美味任他挑选,时间长了,难免会厌腻。

  保姆,也可译作“贤妻良母”,这种类型的女人对于平凡现实的男人来说,是比较有吸引力,娶回家就能生儿育女、洗衣做饭,踏实过日子,真是划算。但对于一个要成大事的肯尼迪来说,简直是笑话,他的保姆还少吗?

  所以,一个男人活到了这个份儿上,如果想结婚,那么他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娶一个能和自己情投意合、琴瑟和鸣,一起双赢的女人。正如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结合那般:找一个志同道合、心心相印的革命战友。

  而这,正是杰奎琳所特有的品质。

  事实上,人们都知道肯尼迪对女人的嗜好,他喜欢那种会卖弄风骚、性格外向、苗条而又有丰乳肥臀的性感女人。杰奎琳显然不是这一类型的女人。她是一个高个子、长腿的女人,胸脯和臀部都显平坦,像人们通常看到的模特儿或是芭蕾舞演员。

  杰奎琳非常清楚自己的身材并不具备让肯尼迪如醉云烟的魅力。于是,她在明白自己短处的同时,更加强烈地意识到要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和别的女人所不同的东西:她的智慧、教养和出身。

  无疑,杰奎琳对于自己的估价是精准而到位的。下面只是如何展示的问题了。

  虚荣通常是和演技挂钩的。虚荣心过盛,演技不到位,只会吓跑男人。

  为了赢得这场婚姻,杰奎琳可谓费尽心机。

  首先,为了给肯尼迪留下一个非同寻常的印象,她并不刻意打扮自己,与那些在发型、化妆和服装方面恨不得把自己打扮成芭比娃娃的女人相比,杰奎琳有些过于朴实,甚至显得有些寒碜。然而,这样的开场白却是直接而有力度的。她在扮演着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

  肯尼迪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即使像他这样“阅女无数”的风流公子,仍然感受到了这个女人身上所散发出的超凡脱俗的迷人气质。

  肯尼迪的笔记中曾经这样写道:“杰奎琳,看起来比我遇到过的其他年轻女人更有头脑,对生活目的有深厚的意识,而不是只炫耀自己的美丽。因此,我躬着身子从龙须菜上倾过身去要求和她约会。”

  在吸引肯尼迪的首战获得成功以后,杰奎琳正式向王子展开了进攻。当然,这种进攻也是带有强烈表演色彩的。

  王子和坏小孩差不多,他们想要的东西越容易得到,就越容易厌倦。杰奎琳深知这一点,所以,她并没有走那些庸俗女人的老路,成为肯尼迪众多情妇中的一员,而是极力向肯尼迪展示自己的才能,进而做了他的个人秘书。

  接下来,她的一系列行动都是精心策划,完美到无懈可击。

  当她探听到这位年轻的参议员在午餐时只是用纸包上一点儿简单的食品带到办公室去吃时,她就常常带上两盒热气腾腾的饭菜闯进他的办公室。同时,她也经常利用自己所负责的报纸专栏的一些问题来和他讨论。

  近水楼台先得月。每天杰奎琳在肯尼迪的办公室里上班,独自完成难度极高的资料编辑,替他在哈佛大学念书的弟弟爱德华写艺术史的学期论文。她不辞辛劳地为他跑腿儿,在他背痛的时候为他提公文包,陪他出席政治性晚会,陪他到处选购衣服,到处散心、玩游艇或看电影。

  杰奎琳力图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温柔、热情、愉快的好伴侣,一个爱好文学艺术和音乐的有教养的女性。

  但是,她却屡屡拒绝肯尼迪的约会,十分巧妙而又有意识地和他保持距离,吊足了他的胃口。不仅如此,她还与一些条件不亚于肯尼迪,既有名气又很富有的英俊男人交往,并且故意将自己在这些男人中间的场面展示给肯尼迪看。

  她的演技实在是太精湛了,一场欲擒故纵的把戏被她表演得惟妙惟肖。

  经常甩女友的肯尼迪被杰奎琳的这种态度惊呆了,敢这样无视他的存在,并且耍弄他的,这个世界上还没有第二个人。杰奎琳越是藐视他,肯尼迪就越想抓住她。

  对肯尼迪来说,杰奎琳的名字就像魔法,她的身上汇集了爱情、献身、信任、刺激、危险、不安、背弃等让男人欲罢不能的所有要素。他只能无可奈何地受制于杰奎琳。

  但,这些显然离同王子走上婚姻的道路还有一段距离。

  杰奎琳到肯尼迪家去过两次,聪明的她立刻明白了这个家庭的基本结构,肯尼迪的父亲是这个家庭唯一的主宰,征服了他,就等于征服了他的儿子。

  为了赢得老肯尼迪的信赖和喜欢,杰奎琳又开始运用她所有的智慧去设计一切诡计和“骗术”。她向老肯尼迪夸耀自己是法国贵族的后裔(其实是其祖父处于虚荣的编造),把肯尼迪频频带入继父家的豪华庄园摆阔(其实她当时几乎一贫如洗,对继父的财产没有丝毫的继承权)。

  杰奎琳在扮演着一个出身名门、家财万贯、风度迷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浪漫剧女主角。

  只是,肯尼迪和老肯尼迪做梦也没有想到,杰奎琳除了祖父给她留下来的3000美元基金外,她几乎一贫如洗。在蜜月后,当大批的账单像雪片一样飞来的时候,他们才惊讶地发现,杰奎琳多年以来一直在处心积虑地佯装富有,而事实上她几乎一无所有。

  当然,这个时候,肯尼迪和老肯尼迪再做目瞪口呆状已经毫无用处了。

  也不能完全说杰奎琳是施展了“骗术”才赢得了老肯尼迪的赏识。

  事实上,杰奎琳本身就具有良好的教养,她文静典雅的知性风度以及和一般贵族少女所不同的极大的克制能力和天生的魅力,让老肯尼迪感受到这个女孩儿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作为一个政治家妻子的特殊资质和能力。

  于是,他首肯了这位比他儿子小12岁的年轻女子。

  在得到老肯尼迪的批准后,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肯尼迪也很清楚,对于杰奎琳这个女人,如果不让她有所寄托就绝不可能得到她的芳心。于是,他开始求婚。

  不得不说,在实现某个目标的过程中,杰奎琳的耐心是惊人的。耐心,也是一个女人成功必备的要素。许多女人不缺乏美貌与智慧,但就是毁于没有耐心。

  让当时美国最优秀的男人肯尼迪成为自己丈夫的那天晚上,杰奎琳自豪地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将参议院最有希望的男人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生就是一场戏,戏演到此,远远没有结束。

  杰奎琳嫁给肯尼迪是因为这个男人有着无可估量的发展潜力,在这一点上,她的眼光相当精准。

  但是,这个前途无量的钻石王老五却存在一个令绝大多数女人都无法容忍的致命缺陷,那便是对女色有着一种近乎病态的迷恋。

  肯尼迪的好色是著称于世的,亦如他在政治方面卓越的才能。

  无论在婚前还是婚后,杰奎琳对肯尼迪不胜枚举的风流韵事都是了如指掌的,但她却选择了沉默和克制。

  本来这场婚姻就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的,便不要再苛责除此之外的不尽如人意,既非冲着那个男人去的,就不必对男人的人品和私生活指手画脚。杰奎琳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没有犹豫,并且始终如一。

  比起肯尼迪的好色风流,杰奎琳更在意的是自己丈夫的总统地位。

  成为“第一夫人”后的杰奎琳,更是没有放松,这时,她把眼光和天赋用在了操纵更多的“王子”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英雄、法国总统戴高乐在见到杰奎琳以后,完全被她的魅力所折服,甚至羞羞答答,显得很不自然。一位传记作家将戴高乐的这种表现描写成“他在杰奎琳面前两腿发软,行为都不自在”。

  不光是戴高乐,杰奎琳还将世界著名作家安德烈和法国具有代表性的“王子”们轻而易举地压了下去。法国的“王子”们为杰奎琳的目光环顾不到自己身上而着急,甚至将能够与她对话当做世界上至高无上的光荣。

  正是有了杰奎琳,肯尼迪才能从“世界上最挑剔的政治家”戴高乐那里得到了一个年轻稚嫩的总统最需要的政治上的支持。

  对此,《时代周刊》报道称:“自光芒四射的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抵达ORLY机场的时刻起,她成了比总统更重要的人物。”

  肯尼迪本人也在540多位名人参加的记者招待会上幽默地说:“我是这次陪同杰奎琳·肯尼迪来法国旅游的一个男人。”公开表示对她的赞美和尊敬。

  男人都是这样,你越高高在上,他就越顶礼膜拜。在成为一个优质男人的妻子后,你必须要让他为你“骄傲”,这样,你才能长久地拥有他。

  此时的杰奎琳,已经不再是一个女人、一个妻子,甚至不是第一夫人,她成为了肯尼迪总统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有谁会傻到因为情欲的短暂欢愉,而去切断自己的双臂,忍受切肤之痛呢?

  在男人的生命中,事业永远比爱情重要,按住了这个“命脉”,战争美男子、赫赫有名的总统,也只能乖乖地成为杰奎琳的“瓮中之鳖”。

  男人通过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女人通过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

  无论如何,说这话的杰奎琳的确当之无愧。

  征服世界,顺便征服男人

  一个女人的修炼养成是一场潜移默化的过程,却会在一个关键时刻,得到考验和呈现。

  对杰奎琳来说,这个关键时刻发生在1963年那个不幸的周末。突如其来的几声枪响之后,脑花四溅的肯尼迪总统栽倒在了自己的妻子面前。

  七秒钟,杰奎琳只用了短短七秒钟来完成自己本能的惊恐和慌乱。没有人告诉过她应该怎样扮演好一个痛失丈夫的国母,没有彩排,没有预演,甚至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命运就是如此残忍地砸给她这么一道世纪难题。而,杰奎琳前半生的全部修养,都在这一刻,统统被派上了用场。

  她始终不肯脱下那套沾满自己丈夫血迹的礼服。接下来,她的表现的确不负众望,或者应该说,她没有令自己失望。

  葬礼上,杰奎琳缓缓走近肯尼迪的遗体,一言不发,始终没有眼泪。哭哭啼啼不是她的风格,此时此刻,历史不缺一个悲痛欲绝的第一寡妇,却极需一个勇敢无畏的精神领袖。她清醒地意识到,接下来自己的每个举动、每个神情、每句言语,都将会被载入史册。她必须保留脆弱完成坚强,这也是肯尼迪时代赋予杰奎琳的最后使命。

  于是,美国人民看到了那个长长的离别之吻。于是,她把那枚戒指放进了棺材。

  这是一个妻子最后的圣礼和告别,被她演绎得庄严而肃穆。

  一时之间,杰奎琳成为了美国的力量、勇气的象征,以及全体民众的精神慰藉,而这一切,也正是杰奎琳对自我的一种高昂期许。

  所有的人,包括敏锐的新闻界,此时都沉浸在极度的悲哀和激愤之中。但是,谁也没有注意到,那个被人称做“世界首富”的希腊船王此时正站在瑟瑟的寒风里,用他像鹰一样犀利的目光注视着这个备受关注的美丽女人。

  有些女人就是具有这样的魔力,令每一个接近她的男人都意乱情迷,且始终念念不忘。谁说女人不能太过强势?事实上,当女人把强势作为自己的独特标识时,一样充满着致命的诱惑力。

  傲慢的性格令杰奎琳始终拥有一种拒人千里的冷淡气质,于她而言永远都不会感情用事,无论是对婚姻的抉择,还是丈夫的屡屡背叛,甚至面对死亡的巨大阴影,这个过于冷静的女人,由始至终都让人琢磨不透。

  人们总是迷恋他们参不透看不清的人和事,所有的崇拜,只是源于自己的无法接近。

  “世界首富”希腊船王当然也不例外。

  真挚的女人通常愚蠢,高雅的女人必然虚伪。终于,历史揭露了一个女人无穷追求权势与金钱的真相。

  五年以后,寡妇杰奎琳顶着巨大的压力嫁给了大她23岁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来自肯尼迪家族的激烈反对及全国大众的愤怒攻击都没有阻挡杰奎琳的意志。她绝不是为公众与舆论而活着的女人。

  美国人愤怒而失望,其实是美国人一向误解或者说美化了杰奎琳。优雅高尚的举止是与道德爱国主义无关的。那是她的魅力而非她的品质。她在某个历史时刻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但这并不意味着她要一辈子躺在回忆里孤独度日。

  她这一生,始终徘徊游走在权力和财富的巅峰之间,却只字不提爱,即使爱着的,那也是对自己的爱,对权力的爱,对金钱的爱,对子女的爱,唯独不是对爱情的爱。

  其实,也不要一相情愿地认为没有爱的杰奎琳肯定不幸福,每个人的幸福指标都是大相径庭的:有些女人的幸福感来自她深爱男人的点点滴滴,有些女人的幸福感则完全建立在优越的物质条件和特权带来的快感之上。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秉性不同而已。

  正如亦舒所言:“有没有意义是个人价值观点问题,养孩子有什么意义?生命有什么意义?一只渡海轮沉没海底,社会有什么损失?活着的人照样饮宴嫁娶。地球爆炸消失,宇宙有什么损失?”

  只能说,对于有些女人,她们的生活永远失去了真实的一面。

  杰奎琳不能再与同窗好友平等对谈;不能随意在大街上吃冰淇淋。权力和金钱,意味着孤独。但权力和金钱又是振奋人心的,它们能提供你所要的一切东西,甚至能促生创造力。

  据说,晚年的杰奎琳看不起虚度年华的女人。她自己倒是绝对没有虚度年华的,前半生嫁给了世界上最有权势的男人,后半生嫁给了世界上最富有的男人。

  征服了一个男人,是征服了世界。只可惜,聪明一世的杰奎琳,始终没有明白这样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唇亡齿寒。当背后的那个男人消失之后,你还是一无所有。

  仅仅“征服男人”是没有用的,真正能让一个女人得到安全感的是:将男人永远踩在脚下。

  希拉里一直视杰奎琳为偶像,却比杰奎琳技高一筹。

  她像男人一样去战斗,怀抱远大理想,扶持老公上位只是她“曲线救国”的第一步,这位嚣艳女人的真正抱负是要改写美国历史,成为入主白宫的首位女总统。虽然最终败北,却也只是一步之遥。

  希拉里对于女人的颠覆意义在于:杰奎琳通过征服男人而征服世界,而她却志在征服世界,顺带征服男人。

  这个世界,一直不乏有传奇产生。

  男人恐惧女人太强,却总是被强势女人收拾得服服帖帖。男人制定了“美德”,却常常被“不美德”的女人吸引。人性的复杂和可笑可见一斑。

  谨以此文,献给不想一辈子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的女士。

  可可·香奈儿:事业女性当如是

  有一次,在跟一个职业女性聊天时,她感慨:做一个事业型女性实属不易。因为当一个女人表现出与男人相同的优点时,她们已经超越了性别的限制。然而,如果要达到与男人同等的高度,女人要付出比男人多得多的代价。

  我莞尔一笑,刘晓庆说得好: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名女人难上加难。

  在众多事业有成的名女人之中,最不得不提的,当属可可·香奈儿。这位时尚界的女王,用自己的思想创造了一个辉煌的时代。

  不可否认,可可正是所有“女强人”的代言人。她的指间永远夹着一支香烟,下巴永远高傲地抬起,眼睛里永远有着无尽的激情。她的力量不只体现在她的服饰、香水和故事里,更是一种自信、独立、现代的新女性标志。

  《火与冰的女人》的作者珍娜·华勒这么形容香奈儿:“在服装史上,香奈儿不只是个传奇,身为一个女人,她的一生是一场革命,一场美丽但坚定的革命。”

  我毫不掩饰自己对于一个女人的赞美会大大超越一个男人。因为正如那个职业女性所言:如果要达到与男人同等的高度,女人要付出比男人多得多的代价。

  一个贫民人家的女子能够祈望些什么呢?如果你经历过许多磨难,幼年丧母,父亲不告而别,在修道院里度过最青葱的时光;如果你有着天生的伶俐和美貌,再加上天赐的机遇,也许你可以飞上枝头过富裕的生活,但你绝对不可能变成可可。

  因为,香奈儿只有一个,她有着男人的性格和女人的天赋,这一点无人能敌。

  不把自己当女人

  女人天生就是一种用美貌和娇媚去取悦男人的动物。《圣经》里说,女人是上帝看到亚当一个人在伊甸园里孤单寂寞,才取其肋骨造就而成。所以,在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中,女人都被认为是辅佐男人的工具。这并非后天人为强加,而是人性最自然的体现。

  有人说:“一个狠毒的女人背后,往往有一个更无情的男人。”反之,却不一定成立。女人有先天的母性,凶残起来也有限。然而,一个女人要想在可怕的男人战场上分得一杯羹,就必须要学会男人世界里的凶狠和狡诈。

  仔细观察一下历史上那些强悍毒辣的女强人,其实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把自己当女人。

  在普通女人的世界里,爱情是生活的全部意义所在;而在可可的世界里,爱情或许只是生活的点缀,是新娘婚纱上的一道花边,是新郎胸前的一朵玫瑰。有了更好,没有也无伤大雅,日子还是照样地过。

  所以,可可从来没有为感情的事情发昏过。

  她说:“上帝知道我渴望爱情。但若要我在心爱的男人和我的服装之间作出选择,我仍然会选择服装。”

  她又说:“工作令我着迷。虽然我不知道香奈儿生活里没有男人会成什么样子。”

  像一般的女艺术家一样,可可也从情人的身上获取创作灵感,她跟有钱有品位的王公贵族混,也跟没钱落魄的流亡艺术家交往,她的情史跟她一生的成就一般丰富,然而,最后她所有的情人都娶了其他女人为妻。她一生未曾走进婚姻里。她爱男人,但她更爱自己。

  从一个男人走向另一个男人,3年或者5年,分手或者死去。可可采摘的其实只是爱情的花露、养料以及灵气,仅此而已。如果有哪个不自量力的男人非要可可在事业和爱情之间选择一个,那么他的结局就只有一个:淘汰出局。

  晚年的可可曾经说过:“一个女人如果不选择婚姻,就要有忍受孤独的勇气。”

  可可一生没有孩子。

  生一个孩子,是女人充满生命热情的最大体现;不生孩子,是女人自私本质的最大体现。

  可可曾经有同全英首富威斯敏斯特公爵结婚的机会,但她并不准备放弃自己的事业,而完全依靠一个男人。公爵急于有个儿子,这是可可无法做到的。在多次内心反省之后,可可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段长达五年的浪漫史。

  可可严厉自律的眼神中,透露着一股刚愎自用。她不需要一个孩子。

  对于平凡女人而言,养育一个孩子,是她们人生的一个阶段,也是她们消耗自身的一种方式。她们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生一个孩子,只知道这是一个作为女人的责任。

  对于有些母亲来说,一个孩子的出生就意味着她们在精神上的死亡。她们在承担责任的同时,便放弃了对自己的开发。她们得到了伦理道德的圆满,但熄灭了个性生命的价值。

  可可是自私的。她不相信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当死亡来临时,只有你去承受,没有人可以替你去死,也没有人可以让你不死。当你对死亡无能为力时,你就会明白个体生命的孤独感。那种孤独是彻头彻尾的,是宿命的。

  所以,可可并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要么全部,要么没有。可可的选择好纯粹。

  如此,可可终于跟所有男人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自私、冷酷。

  可可的工人们曾在法国大萧条时期罢工,要求增加工资。作为回答,可可解雇了其中的300人。

  她认为,自己虽然与他们是一样的出身,但她是靠个人奋斗取得成功的。言下之意,她对他们没有丝毫的同情心。

  可可的冷酷与坚硬令人吃惊。她以成功者的优越来俯视未成功者的寒酸。在她的人生字典里永远是一种简单的利益对立,所以她面对罢工的回答也简单:开除。

  可可的冷酷增加了她形象上的优雅色彩。不可一世的成功者通常都是道德上的个人主义者。

  当然,一个对自己下得了狠心的人,必是对别人也下得了狠心的。

  能够拥有这种目的明确、富有创造性意义工作的女人,其实是幸福的一种。一切在她眼里,都是可以规划、可以决断、可以控制的。她控制着自己的生活节奏、喜怒哀乐而不受外界的牵制,不需要妥协、合作、解释、受委屈。

  正如可可自己所言:“当一个人决定要出人头地,而不是做藉藉无名之辈,他会少去很多的忧愁。”

  当我总结是什么使香奈儿在时尚界屹立50年不倒,是什么让这个独身女人镇定自若地活到87岁时,我想到了很多词汇:才华、创造力、坚强……然而,最后在我脑中尘埃落定的,却是:信念。

  在可可的生命历程中,她自始至终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如此,可可无比充实地走完了她87岁的一生。功成名就、美宅鲜花,一切都在她的预料之中,一切都按照她设计的轨道正常运转。

  尽管她终身未婚,终身未孕。然而,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命里若只有一样东西是最看重的,那其余只能是断断续续的伴奏,说有就有,说没就没。连伤感也不必。

  可可向我们证明,一个女人可以没有男人,可以没有孩子,可以没有爱情,可以没有亲情,但绝不能没有信念。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对理想的绝对忠诚,可可的才智、天赋、品位才能统统派上用场,摈弃一切儿女私情,人生才不会受制于人。她是她自己的老板;她是她自己的员工;她是她自己的丈夫;她是她自己的孩子。人生变得如此简捷利落、干净漂亮。

  这些地方,可可很像男人。如果没有男人的气魄,香奈儿也不会成为今天的香奈儿。

  善于吸收男人的精华

  俗话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站着一个女人;一个成功女人的背后,站着一群男人。

  在香奈儿的神话里,最传奇的那一章并不叫做“事业”,它的标题是:爱情。

  可可几乎一生都在恋爱,对象包括那个时代各个领域的精英——无论是贵族、富豪或艺术家。她的朋友罗莎琳后来回忆说:“可可称不上美丽,但认识可可的男士,莫不为她痴迷。”

  是的,她生命中那些视她为珍宝的男人们,带她进入艺术的领域,带她进入了上流社会。每一段感情,都在一点点地改变着她的命运,带领她上升到人生更高的高度。

  而,可可的智慧就在于,自然而然地从这些男人身上得到或者学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无疑,在感情上,可可是善于吸收男人精华的女人。这让人想起了《画皮》里的吸血鬼。其实,古代就有一个传说:女人和男人交合,女人会吸收男人的精气,最后女人越来越年轻,而男人却衰竭而死。说精气有点儿玄,其实,精华倒是最为恰当的。

  17岁那年,可可利用在咖啡厅里当歌女的机会,抓住了贵族子弟艾迪安·巴尚。这个一等骑兵同别的纨绔子弟一样寡廉鲜耻,可是,可可依然死皮赖脸地做了巴尚众多情妇中的一个,在她恬不知耻的纠缠下,巴尚终于勉强同意将她带回自己的山庄,代价就是她只能住在阁楼里并且要忍受在他未婚妻来吃饭时躲入厨房。然而,这点儿委屈对可可来说算得了什么呢?她已经通过巴尚成功涉足上流社会了,这使她有机会建立自己的声名,就算不堪也没关系,她有能力去修改。

  接下来,她的第二个情人博伊·卡柏的出现推波助澜,可可真正时来运转。巴尚出地,博伊出钱,使可可终于有机会开创自己的事业——拥有了第一家自己的帽店。她曾不无得意地说:“我能够开高级饰品店,全仗两位绅士对我火热的娇小身躯竞相出价抢购。”

  博伊的死,留给可可的是一段难以弥补的空虚和一段难以愈合的孤寂。她只能用工作来对抗这一切。在香奈儿品牌征服了世界之后,有人说她是幸运的。但是谁又知道,这一点一滴都是她亲手所得,对于一个曾经是孤儿的单身女子来说,这一切是多么难能可贵。

  与人相处的时候,可可总是不亏欠,亦不奢望。她的独立、创造性和独特的气质吸引了众多男人的目光。可可对于男人来说,是既爱又怕的。因为她太有魅力了,也太懂男人心,最后一个个男人都被玩得团团转。男人对于可可的野心又是望而却步的,害怕成为棋子或者阶梯。当然,也有男人在巨大的诱惑面前,甘当棋子或者阶梯。这便是可可独一无二的魅力。

  20世纪初的法国女人中,她率先穿裤装、剪短发,每一步都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这一点更让无数追求者为她倾倒,其中不乏艺术家和王公贵族们。

  对于每一个追求者,可可都保持着自己的原则与分寸,那种收放自如的心情,仿佛波澜过后的处变不惊。

  可可曾说过:“上帝赐予我最好的礼物便是使我不去爱不爱我的人,并且使我无视爱情之中最普遍的形式——嫉妒。”这样更激起了爱慕者的渴望。毕加索称她为“全欧洲最有品位的女人”;萧伯纳则封她为“世界时尚奇葩”;装饰家保罗·伊里布甚至想与她一起重新经历生命。

  可可的路径,有点儿像艾薇塔·贝隆,从交际花上升为权势女人。开局也许只有漂亮这张牌,但几轮洗牌之后,最后她手中的牌则是美丽、智慧、财富和权力,所以,她不是大赢家,还会是谁?

  这样的女人,才是最会玩转资源的女人。在可可的眼里,男人就是一种“资源”。她的成功靠无数男人的支持和贡献。

  然而,当她功成名就的时候,选择的范围就更大了。是的,女人最宝贵的不是被爱,而是拥有选择权。当这个男人身上已经无东西可“吸收”的时候,那么,她通常就会换人了。

  其实,也不用抱怨可可的势利或者野心。要知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女人不上进的时候,就可能面临自己被换的危险。

  尽管,可可终其一生都在炫耀自己的时尚帝国来源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天赋,尽管她在自传中大言不惭地写道:“按中国人的方式推算,我出生那年恰好是虎年,因此我的命中注定独立,无法与个性比我强的男人相处。”

  但是在老年的昏惑中,她同样吐露过内心的真知:“要在巴黎成为一个人物,钱比才华更重要;时装不是一门艺术,而是一种交易。”

  与所有靠男人而风光无限的女人相比,可可同她们一样,爱慕虚荣。然而,可可在任何时候都清楚地明白,男人和爱情是最不可靠的东西。唯一能令女人自信立于世间的法宝是:事业。

  依靠男人发家创业,却决不以男人作为归宿。利用自己的女性优势,却要像男人一样活着。这是可可的聪明,也是可可的命运。

  岁月如敌。但,智力永不凋零。

  当一个女人的青春、美貌、爱情统统消失之后,她该靠什么支撑下去呢?皈依家庭的平凡妇人会热衷做慈祥的外婆及祖母之类,而对于一个曾经出类拔萃的名女人来说,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一个女人的晚年已经没有了“性”的优势,那么只有在智力上与男性一争高低了。一个女人晚年最理想的境界就是成为一名权威,除了她之外,没有第二个能与之相比的行业内权威人物。在某种大灾难面前,在国家需要她出场发言的紧急关头,神气地亮相——白发苍苍,目光炯炯,精深、准确、简洁、有力。

  一个女人的成功,是应该以这样的辉煌来煞尾的。

  可可做到了。

  时至今日,可可依然是香奈儿品牌的权威。后代女子迷恋着的,不仅仅是香奈儿的品牌,更是可可作为一个女人不可复制的人格魅力。

  正如她的人生格言:流行稍纵即逝,风格永存。

  杨澜:努力绽放,优雅凋零

  形容女人可以用很多词语:美丽、优雅、大方。但是对有些女人来说,这些词语未免显得有些苍白,比如杨澜。

  很少能有女人可以像杨澜一样,占据我们记忆这么多年。

  少女时,她是我们的青春同行者,那时她在电视上,热情纯真,朝气蓬勃,那时大人们指着电视上的她,告诉我们要向她学习。

  一转眼十几年,我们从女孩长成了女人,只有她,红并一直红着,而且红得宠辱不惊。

  作为一个主持人,她一直受到观众的热爱追捧;作为一个商人,她依靠自己的实力达成所愿;作为一个女人,她拥有着“美丽、知性、聪慧”的头衔。

  22岁成为家喻户晓的当红女主持人,30岁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电视访谈深入人心,32岁就与丈夫一起位列美国《福布斯》中国大陆首富榜座上宾,42岁的她无疑已经成为这个国家的符号。

  她是知性、大气、得体等一系列形容女性的褒义词的最好代言人。在很多人眼中,她就是职业女性的典范,永远优雅,永远出色,永远先行一步。

  ……

  一个女人的一生可以如此顺风顺水,事业、家庭、财富、名望一路飙升。

  几年前,一个女记者去采访杨澜,采访完以后告辞出来,竟然在大街上哭了起来,与她一同前去的男同事忙问她怎么了,那女记者委屈地说:“为什么聪明、自信、风头全给她一个人占了?”

  能让女人妒忌到哭的,绝非等闲之辈。

  杨澜说她是幸运的。但这种幸运,并非人人都有,也不是人人都能驾驭的。它需要睿智的眼光、独到的操控能力,是职业经历累积到一定程度厚积薄发而来。

  所以哲人说:“机会从来不会垂青那些毫无准备的人。”

  鲍伯·迪伦唱过:一个男人要走上多远的路,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

  至于杨澜,她可以告诉所有的女人:一个女人,要走上多远的路,才能找到自己。

  美丽,是一种修为

  在中国人民心中,如果知性美女有一张面孔,那就是杨澜的面孔。

  漂亮对女人来说或许是上天的恩赐,但美丽则是更高的境界。仔细历数,演艺界女人众多,但能够真正穿越缤纷外表书写精彩人生者寡。与其他女明星相比,杨澜可谓是个异数。

  杨澜的美丽是由内而外且连绵不绝的。你很难再见到任何一个女星,在穿着裙装的时候坚持搭配透明丝袜,这是一个优雅淑女的风范,尤其是在这种精致越来越稀缺的今天。

  杨澜可以驾驭任何姿态的黑色,简约的、典雅的、华丽的……每一种风格都诠释得恰到好处。正如她作为一个成功女人,拥有着各种令“天下女人”唏嘘的侧面。在知性、睿智、女强人这些Logo背后,杨澜也有精于时尚的一面。她拥有自己设计的珠宝品牌,信奉考究、经典的着装品位。

  Clean(简洁)、Professional(专业)、Stylish(时尚)是杨澜挑选衣饰的三大原则,典美亦刚亦柔,混合了强者的风范和智者的味道,含蓄而充满慧黠,处处展现她的高雅气质和涵养。最难得的是,她始终能保持自己的风格。每月花一个下午到商场逛逛便可搜罗好日常所需,因为她相信直觉和了解自我。这种感染力强的自信是现代新女性的典范。

  如果用植物作比,杨澜类似莲花,美而不妖。虽然生来一张适合上镜头的巴掌小脸,但她眉目间的清气营造着一个适中的距离。对这样一个女人,男人女人都是喜爱的。

  杨澜曾获2007年19家主流媒体联合评选的“2007年中国最美50女人”第一名,是美貌力压群芳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果说穿衣让杨澜显得好看,那么她的行为举止无疑给这“好看”二字注入了灵魂。

  很多人至今仍对杨澜那流畅自如、淡定自信的申奥演说记忆犹新。很明显杨澜是受过专业礼仪指导的,她的一举一动都可圈可点,即使代表一个电视节目、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都不会有失礼的地方。

  她的美丽不只流于表面,那是种融化在教养与气质中的风度。

  有不少人都认为,多数名女人的美丽,都是依靠大S美容书里的羊胎素、玻尿酸等等人工美容剂。不可否认,女艺人们的确用最昂贵的方法保持青春,笼络人气。

  但,杨澜的美,却是被时光雕刻出来的,是被阅历锤炼出来的,是被生活滋养出来的。

  在接受BQ专访的时候,杨澜说道:“美就是了解自己找到自己,所谓时尚就是人和自己要讲和,人和别人要和睦,人和自然要和谐。时间是最能打动人的一股力量。”

  很多女人漂亮,但昙花一现;很多女人有才华,但毁于一旦;很多女人红极一时,但毁于一生。

  每个女人都要被时间一一检阅。

  在你褪尽铅华,皮肤的胶原蛋白开始渐渐流失的时候,你是否还有勇气面对自己,以及自己渐行渐远的青春?美人迟暮,你是否还有令自己自信、和命运较量的力量?

  我们可以原谅自己机能的退化,但我们无法容忍自己希望的泯灭。

  2004年,杨澜与湖南卫视合作了一档节目《天下女人》,这个从云端上走下来的女人,以她的才识、阅历把一档小女人的节目主持得大气磅礴,可圈可点。

  岁月,并没有令她失去光泽,反而增添了她的神秘。这是一种修为,一种历练。

  美,从来都是一场百转千回缓慢浸染的过程,唯有那些穿梭游走在岁月尘埃之中,慢慢蒸腾释放出来的沉静旖旎,才具有真正触动人心的力量。

  干得好是基础,嫁得好是必要

  什么样的女人能够引起男人的兴趣?

  想都不用想,当然是美女。特别是风骚型、狐狸精型的极品美女。

  我不想重复老套的话诸如“心灵美比外表美更重要”,当男人往这些美女面前一站,连魂都没了,还奢谈什么理智、明智?

  于是,所有女人都认为,男人只喜欢年轻貌美的女人。因此,她们拼尽全力,只是为了将自己打扮得更加漂亮一些。诚然,男人是喜欢美女。但是,男人真的喜欢没有头脑的美女吗?

  想当初,徐才人告诫武则天:以才事君者久,以色事君者短。竟不想,造就了一位倾国女皇。

  古往今来,越是成功的男人越不喜欢没有智慧的女人。

  因为他们十分清楚,没有智慧的女人只能毁掉男人的人生。话说回来,如果他们不具有这种眼光,或者不靠这种眼光,他们也不可能成为优秀男人。

  众所周知,杨澜的现任丈夫是阳光媒体、红岩资本集团创始人吴征。

  那个时候,吴征在国外已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商人,少年得志,身边的女人自然是少不了。那么,是什么让这个大洋彼岸的钻石王老五唯独对杨澜另眼相看呢?

  很显然不是美貌。那个时候的杨澜还是一个有点儿婴儿肥的青涩女子,轮廓眉眼还没有现在分明。更重要的是,很多人不知道,在遇到吴征时,她还是一个已婚女人。

  然而,她的智慧,她的上进,她的品位,她的优雅,都是无法隐藏的吸引力。

  如果说,杨澜是一匹千里马,吴征就是那个伯乐。眼光独到,下手精准。

  杨澜很快和国内的丈夫提出了离婚,两人和平分手。

  不得不说,杨澜是个聪明人,聪明人永远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该怎么做。当年的激流勇退后,人们似乎才真正开始记住她。舍得放弃的人自然收获更多。

  杨澜的前夫从来没有在媒体面前曝光,他的低调让人完全没有知道的必要。

  在很多人看来,杨澜和吴征的结合,才是她生命中的一次质的转变。

  杨澜在吴征那里学到了如何做女强人。这个含金量如此高的婚姻真是一场成功的商业双赢。杨澜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丈夫,还有事业与财富。

  通常,女人一旦陷入爱情,就会六神无主,就会智商为零,就会不思进取。我见过无数为了男人放弃自己的梦想、放弃自己的学业、放弃自己的工作的女人。

  这样的行为是非常不明智的。

  还是那句话,脱了衣服,关上灯后,所有的女人都一样。只是魔鬼身材和黄金三围的较量。男人一时的骨头软,那是因为他们的荷尔蒙在作怪,等到审美一疲劳了,女人就该掂量着扪心自问,自己到底还有什么值得男人去爱?

  所以,女人的恋爱,不是放弃,不是放水,而是吸收。这个吸收,可以理解为学习。比如学习男人的“处事能力”、“管理技巧”等等,最为简单的就是融入这个男人的圈子,并把这些人脉和关系化为自己的。这时候,男人的本事和能力,就变成了你自己的本事和能力。

  强强联合,门当户对,是自古婚配关系的不二法则,如今更是如此。

  同样是恋爱,与男人一同进步、一同成长的女人,才能笑到最后。而不是浪费了自己的青春,最后一无所获。

  2000年3月,在丈夫吴征的支持下,一度沉寂了多年的杨澜,再次卷土重来,突然之间收购了良记集团,更名为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控股有限公司,并成功地借壳上市,雄心勃勃地要打造传媒帝国。

  那时,在资本市场上,传媒概念正如日中天,阳光卫视的出现适逢其时,杨澜成了时势造英雄的绝佳样本。

  其实,说到底,杨澜成功的秘诀无他,只因她是一个有野心、有梦想,且一步一步实现计划的女人。她是积极的,因为她总在吸收,总在学习,总在完善自己,超度自己,剩下的则是更好的自己。

  “头发越来越短,见识越来越广,钱包越来越鼓。”这是近几年人们给杨澜的评语。

  没错,女人30岁后,能力就等同于美貌和资本。

  曾经有人说“头脑是不用来化妆的”,女人通过化妆修饰自己取得成功的时间有多长呢?无非是20至30岁的短短10年时间而已。30多岁的女人,即使花尽心思打扮,能比得过20多岁的小姑娘吗?仅凭外貌能牢牢抓住男人的心吗?

  但是,有一技之长的女性就不一样了,她们会让男人感到强烈的魅力,这种魅力源自于人类的“尊敬”。

  这也就是所谓的,抓男人的下半身,并不如抓男人的上半身。

  所以,非常欣赏杨澜的一句话:婚姻最坚韧的纽带不是孩子,也不是金钱,而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

  曾经,看一电视节目,李咏在现场准备了一道辩论题:女人是嫁得好重要,还是干得好重要?李咏负责男性嘉宾的采访,杨澜负责女性嘉宾的采访。

  男性观众代表认为:女人嫁得好重要;女性观众代表也不示弱:干得好比嫁得好重要。就当双方激辩难分的时候,李咏把问题抛给了杨澜,却得到了一个智慧的回答:女人干得好是基础,嫁得好是必要。

  一语惊醒所有人。

  要知道,这个世界不会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更没有人可以坐享其成或者守株待兔。

  抛却美丽、气质不说,如果当年的杨澜没有把自己拔到一定的高度层次,又怎能遇见她现在的富豪老公?如果她没有足够的实力潜质,又岂会令这位阅人无数且精明世故的商人甘心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如果没有她后来的努力奋进,又怎会令这位优质老公十几年来坚贞不渝、始终如一?如果没有这位实力雄浑的老公做后盾,何来的阳光文化?何来的天下女人?

  杨澜的成功是双管齐下的,她不但要干得好,还要让自己嫁得好。嫁得好更是为了能干得好。

  正如她给所有女孩的建议那般:找一个能帮你实现梦想的老公!

  范冰冰: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

  早些时候,看一时尚杂志,一主编感叹,如今国内的娱乐圈,就只有两个女人风头最劲,一个是范冰冰,一个是舒淇。不得不佩服这两个女人,一个从丫鬟变成了巨星,一个从脱星变成了巨星。

  其中,最不得不提的是范冰冰。

  她的确是属于那种难得一见的美女。标准的瓜子脸、杏仁形的大眼睛、挺秀的鼻子、花瓣一样的双唇、玲珑有致的身材。这样美丽的女子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经常与战争有关。因为她就是古代故事里,让皇帝无心朝政,最后导致国破家亡的那类倾国倾城的美女。

  当然,这不是她的错。但恨她的人远多过爱她的人,想得到女人的欣赏就更别提了。

  几年前,我们还对这个花瓶式的女人嗤之以鼻,就在我们不厌其烦地谈论她和谁谁闹绯闻时,我们已渐渐老去,而她却越来越如日中天。最后,当老板也好,当演员也好,她都令人刮目相看。她用事实让那些骂她的人、嘲笑她的人、看她笑话的人住了口,颇有“笑看风云,任由别人论是非”的气度。

  “她本人的故事已经可以拍一部电影了”,导演陈可辛这样形容范冰冰的人生。

  没错,美丽如冰,纤细如冰,性感如冰,这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冰美人。尺度不是问题,性感不是错误,关键是要有绽放的资本。所以,她轻盈地笑了,因为美丽是无法逃避的。

  像女人一样美丽,像男人一样拼命

  日前,范冰冰接受记者专访,坦言:漂亮,是我的优势。

  漂亮,让女人得到更多的机遇。找工作的机遇,成为名人的机遇,生存的机遇,谈恋爱的机遇,嫁入豪门的机遇。这些,都是漂亮女人的优势。

  但是,人类总是不满足的,漂亮的女人也总是不满足。漂亮的女人希望自己再漂亮些,最好成为神话中的仙女。

  我中学里有一位女朋友,所有人都认为她美若天仙,可是,她总是说自己个子还不够高,将自己的缺点无限放大,然后自怨自艾。这就是人性,是一种不满足,也是一种不自信。当然,这种不满足和不自信常常会掠夺漂亮女人的光彩。

  然而,范冰冰对于自己的美貌倒是一点儿都没有谦虚。从小她就知道自己的美丽,且引以自豪,并不像许多人那样再三重申并不觉得自己美。她很自信,那种自信是如同一个得到天下的男人的自信,自信到张扬招摇。

  这也就是范冰冰为什么几乎没有闺密的原因。她的张扬、她的骄傲、她的自信,让女性朋友们所不齿、所嫉恨、所避之不及,所有的女人都不愿给她当绿叶,因为,她不懂得谦虚。

  其实,如果你近距离地观察过范冰冰,便会发现,美貌这回事根本嫉妒不来。

  巴黎时装周归来,《时尚芭莎》主编苏芒大赞:“冰冰真是天生丽质。坐了一夜的飞机,大家都累颓了,只有她还那么光彩照人!”

  是啊,她太美了,以至于人们总怀疑她整过容,却忽略了她的神态。

  其实,范冰冰之美,不仅在五官,更在神态。当别人对她说话时,无论男女,她都会很快捕捉对方的眼神,用蒙了一层水雾的大眼睛注视着。一头极黑密的海藻般长发,言语间时不时拨弄,有种说不清楚的风情流露。

  当娱乐圈悄悄掀起一阵开眼角、锥子脸的风潮时,人人都像她,却人人不如她,五官组合在一起后,彼此之间的协动并没有她那般灵气。再怎么整也整不出那种绝色的效果。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被公认为是“花瓶”,称其美得惊艳,美得精贵。而对于“花瓶”的评价,范冰冰则洒脱回应:“就算是做花瓶,也要做个漂亮的花瓶。”

  然而,付之一笑,并不代表违心默认、糊涂混日。生性要强的她并没有觉得自己光靠脸蛋就可以过得很好,而是选择了另一条路——玩命地拍戏,不停地拓展戏路。一年365 天,像7-11 便利店般全天无休,9 部戏轮换着拍得风生水起,坊间赐了个“戏霸”称号,传说好多机会都是她挤走了别人去争取的。

  有一种生活手段,叫不择手段。戏霸?她想都没想地脱口而出:“那也要有本事抢才行!我会尽力做一个好的美丽戏霸,将戏霸进行到底!”

  “很难找到一个那么年轻又那么聪明,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女人。”出了名挑剔的影帝黄秋生和范冰冰合作后,如此评价她。

  从前,人人都喜欢满心纯真、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乖巧女孩,但如今,女性力量抬头,到处都是独立奋斗的职业80 后,无论感情还是事业,学会看准目标都是紧要关头的第一项头等大事。

  2007年,范冰冰组建工作室,自己当起了老板,不仅要拍戏,还要投资项目,当制片人,选演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女强人”。想当年,她数学考到21分,曾下过狠念以后一辈子都不碰数学,没料到日后会如此有经济头脑。就在她为自己的成就小有得意之时,她遭来的却是不理解。“他们都不理解,一个女人,舒舒服服过日子就行了,干吗要这么累。”

  当被问到究竟是什么支撑着自己的打拼时,范冰冰说:“我觉得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吧。”

  实际上,早前看《还珠格格》的时候,当范冰冰和林心如,这对丫鬟和小姐站在一起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丫鬟比小姐还要声张,有些抢戏的味道。是啊,她漂亮,漂亮得比小姐还甚,漂亮的女人怎么甘心当丫鬟呢?

  所以,现在的她摇身一变,不仅是小姐,还是武则天,她是戏里戏外的绝对女主角。这个集清纯、妩媚、妖艳于一身的女人终于走出了自己的路。

  “起初不过是个做丫鬟的。”事隔多年以后,仍然会有人翻出《还珠格格》那笔陈年旧账,对着她挑三拣四。可是,这些人忘了,除了丫鬟之外,她还演过情妇、妖精、杨玉环和苏妲己,这些女人没有哪一个比丫鬟来得尊贵正面,可又不得不承认,她们或者能够红颜祸水,或者能够毁掉江山,这些不庄重的女子个个都是倾国倾城的狠角色——即刻倾翻的“倾”。她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便赶跑那些正宫娘娘或者原配夫人,因为她们足够不安分,也足够惊艳。

  这和绯闻中的她,倒是有点儿不谋而合。

  挤走赵薇,成为新一轮的四小名旦,尽管有人质疑评比的含金量,但2005年的华表奖,当双封后的章子怡、赵薇携手领取优秀女演员奖时,为她们颁奖的嘉宾是百花影后范冰冰。头戴公主式金黄色发夹,身着雅典娜复古印花纱裙,在花枝招展的众多女星中,显得另类而脱俗。她美艳到足以喧宾夺主,令众人鸦雀无声。

  毫无疑问,时至今日,范冰冰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中国的话题女王,只要有她出现的地方,就是焦点。但那些只关风月,鲜及艺术。多少有些遗憾。

  东京电影节影后的加冕,让她“原罪”的美貌终于有了法理性的依凭。无怪乎影后本人都说自己是被这个消息“砸醒”的。但被“砸醒”的似乎还有中国的媒体与受众,长久以来围绕她所曝光新闻的按语,不是绯闻便是闹剧。在文艺片的角色重塑里,她完成了裂变重生,彻底丢掉“花瓶”的头衔,趾高气扬地走上了演艺生涯的正轨。

  眼前是一幅芸芸众生图:都是红在当下,有人担惊受怕,毕竟明星是饥一顿饱一顿的行当;有人萌生退意,“平淡是真”永远是个美丽的召唤;而她却可以放肆地享受,尽情地炫耀,大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潇洒姿态。

  “人人都说娱乐圈很复杂,我看未必。”范冰冰微笑着回道,“站在娱乐圈中心的人都是中流砥柱,修为很高的人。认为娱乐圈混乱、复杂的人,其实都在外围。”

  从影十年,范冰冰已经越来越懂得化繁为简,她的秘诀无他,因为这个美丽的女人经过像男人一样地拼命,已经站在了娱乐圈的正中心。

  用李玉的话讲,她的未来,有无限可能。

  霸气外露:我就是豪门

  都说红颜祸水,范冰冰的美貌为她招来的是非可谓是“罄竹难书”了。

  以往,人们看不惯她狂放招摇的样子,顶多故意无视她的努力和才华,冷冷地抛去一句“花瓶”。不过,这次似乎出了点儿麻烦,大胆的三流小演员在网上爆料“范冰冰年纪轻轻,很懂圈中潜规则”。

  “潜规则”三个字叫得衣冠楚楚,却足以惊心动魄,接着遐想联翩。于是,世界上最巫毒的栽赃永远不是直来直往、和盘托出,而是先温文尔雅地给点“友情提示”,再让众说纷纭,七嘴八舌,任意猜测。

  经纪人耐不住外面风声四起,扬言要通过法律手段讨回公道。其实,无论“潜规则”还是“传绯闻”,都需要一个资格——“好皮囊”。何况这个女子不只拥有靠“潜规则”上位的资本,在众多惊天动地的绯闻里,她更是被幸运地描写成一个足以翻云覆雨的妖精女子。

  既然已经成妖了,还怕什么?她扬起嘴角,笑对纷扰,在博客上淡然地写道:

  拾得曰:世间有人,笑我骂我,诽我谤我,辱我打我,嫉妒我,中伤我,非礼我,以及种种不堪我,当如何·

  寒山子对曰:只是听他任他,忍他让他,躲他避他,漠然他,不理他,一味由他。再待几年,汝且看他。

  如此的明智和大气。

  听之任之,这是一种智慧。虽然有些流于肤浅,但在这个叫做娱乐圈的地方,“深刻”二字又有什么用武之地?

  于是,钱照样赚,朋友照样交,饭照样吃,水照样喝。裙舞翩翩,踏至各大秀场,她舞出青春的旋律,舞出曼妙的身姿。还是那句话:如果美丽是一种错,那么,就让她一错到底吧。

  留下“人言可畏”的是阮玲玉,香消玉殒;留下“我就是豪门”的是范冰冰,倔犟铿锵。

  如今的娱乐圈已经不是一个“立牌坊”的地方,也不会有男人奢望在这里看到什么清纯佳人白玫瑰,“敢说敢做”的同时,“敢出风头”却是另一条更为重要的走红法则。

  遥想当年章子怡不顾张艺谋的叮嘱,毅然跟在老谋子的屁股后面上了领奖台,这一跟,风头无两举世瞩目,“国际章”也就是这样出来的。

  但范冰冰的策略不一样,没有老谋子这么志在必得能拿奖的导演可以尾随,就只能靠走公关路线,曲线彰显国际范儿。

  戛纳之旅,她第一天走红毯,组委会不认识她,镜头跟着另一个女演员,画外音介绍说是“范冰冰小姐”。等她一身隆重龙袍走上来的时候,反而无人答理,在媒体的眼里是,尴尬走完全程。后来一周多的时间里,她大方起来,所有给了邀请函的红毯她都走,每次换一套靓衫,每次袅袅婷婷淡定地慢慢走,对全世界的摄影记者挥手,熟练做出一个东方美人的倾国倾城状——拍,让你们拍个够!一直走到有一天,各国的所有摄影记者都会在红毯上,用中文对着她喊“Bingbing!Bingbing!”。

  多尴尬的一条红毯,硬是叫她给走出来了。

  无论戛纳的“龙袍秀”被如何解读,范冰冰已然在西方媒体的眼中,成功晋升为“国际范”。关于她,被冠之以“情商高”、“野心大”、“有手腕”的标题依旧会没完没了。

  今年,范冰冰工作室的大制作《少年武则天》被作为话题拎出,她知道这位女皇的结局,一座无字碑任人评说,也毫不掩饰对她的仰慕,大胆说出:不想演武则天的女演员不是好演员。

  接着,众多以范冰冰为封面的时尚杂志上,标题赫然写着“先征服世界,后征服男人”。

  她到底是先征服男人后征服世界,还是先征服世界后征服男人?我们不得而知。

  有人说:女人千万别想着和男人去玩世故玩心眼玩险恶,很有可能玩着玩着就把自己给玩了进去,要知道,和男人比狠比绝比城府,女人永远是在以卵击石。

  但,范冰冰绝对是个异数,她是弱肉强食的世界里的一个强者,她是敢把自己置之死地从而博取一线生机的狂放女子,从她身上散发出的是一种不顾一切疯狂进取的死亡气息,那是种致命的磁场和吸引。

  一个女人敢拿自己下手,敢在自己身上开刀放血,这果敢的本身,就是一种不容置疑的王者风范。

  她是妖媚女子,亦是凶残男子。

  用杨澜的话来形容就是“兼具女性的妩媚和男性的力量。”

  第二部分 她比烟花更寂寞

  玛丽莲·梦露:不如不遇倾城色

  你去问一百个男人:喜欢什么样的女人?

  答案大抵就是那几种:温柔贤淑、善解人意、可爱动人、秀外慧中……

  也许你会怀疑,为什么会有这么整齐合一的答案,难道是千百年来男人的品位一直不曾改变?

  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这就是男人,一张好色浪荡的面孔下,往往都有一颗传统的心。

  身边一直有一些这样的女子,年轻漂亮,时尚前卫,大都过早失身,于是索性陷入一场游戏之中,遇见稍好的男子蜂拥而上,献身献情,还自信满满地以为男人一定会娶自己,“嫁入豪门”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这样的女子,可笑程度无异于当年的玛丽莲·梦露,以为凭借一张倾倒世人的风骚面孔,就可以入主白宫,成为第一夫人。老到的杰奎琳嘲笑她:我可以退出,但你先来我的位子上试一下。

  女人的单纯,是一种美德,但用在爱情上就是致命伤。

  1998年出版的《摩纳哥王室》一书中披露了一个隐秘:当年第一个被挑中做王妃的人选并不是格蕾丝·凯利,而是玛丽莲·梦露。

  雷尼埃在26岁成为国家元首时,摩纳哥正濒临破产。智囊团建议亲王迎娶好莱坞的女星以吸引游客,为国家创汇。当时肩负这一公关重任的乔治认为,梦露是最佳人选。于是他拜会梦露,问她是否愿意嫁给雷尼埃当王妃。

  梦露问:“摩纳哥在哪儿?”

  她知道了位置后又问:“他英俊吗?富有吗?”

  乔治说:“亲王两者兼备。”

  于是,梦露便高兴地说:“那么让我跟他过一夜,他会喜欢我的。”

  玛丽莲·梦露的单纯,最终使她被认为不适合国王,于是名单上的第二人选——格蕾丝·凯利被考虑。

  梦露对男人的要求和说话一样简单:“他英俊吗?富有吗?那么让我跟他过一夜,他会喜欢我的。”

  男人怎么能如说话一般简单!

  风流女人的风流债

  “作为一个女人,我是个失败者。男人对我有那么多期望,可是我不能够达到他们对我的期望。”

  上面这句话正是好莱坞性感女神玛丽莲·梦露在她去世那一年说的话。那么美丽和性感的女人为何会说出这样悲观的话?

  在这里先画几条她爱情悲剧的轮廓线:她结婚3次,离婚3次;她有多得数不胜数的情人,但从来没有得到过性高潮;她堕胎至少有13次之多;她曾经多次精神崩溃;她曾经多次尝试自杀。

  可以说,梦露的爱情生涯就是一连串的悲剧,痛巨伤重。

  记得,曾经在看梦露传记的时候,有一个细节是令我记忆犹新的:

  在拍摄电影《大河奔流》时,梦露的第二任丈夫——乔·迪马吉奥想带着梦露离开好莱坞这个腐朽堕落的地方,给她一个真正的家。当时梦露的化妆师斯奈德与梦露乘坐窄轨火车远离都市,梦露对乔的要求进退两难。

  斯奈德指着远处冰雪覆盖的山峦说:“梦露,你为什么不和乔去那些山上,在那里安家过日子,生儿育女,度过余生呢?”

  梦露含着泪水说:“我知道你们是对的,但我不能这么做,我没有办法逃离明星的荣誉和地位。”

  并不是没有机会,并不是不可选择,而梦露给了自己一个最悲惨的结局。

  梦露一生的爱情观是极端而分裂的。

  她一定要为爱情而结婚,她所寻找的理想丈夫是一个能够代替她爸爸身份的男人,疼她、宠她、照顾她、保护她、做她的靠山,给予她全部的注意力,对她永远忠心不移。但她自己却对男人向来不忠,不管是在热恋中或者是结了婚,她仍然继续不断地跟别的男人发生关系。

  照顾梦露多年的精神病医生说:“玛丽莲是一个情感不平衡的女人,唯一能够给她那动荡不稳、时升时沉的情感带来一点儿稳定感,给她那空虚的生命带来生存意义的是她的身体。”

  当梦露成名后,她自己也说:“我的身体是我的魔术朋友。”因为她的身体像“芝麻,开门”的暗号那样,替她打开宝藏石洞之门,替她征服了无数的男人,给予她自信心。

  在家里和在电影院的化妆室,梦露素来喜欢光着身子,一丝不挂地走来走去,因为裸体对她紧张的情绪有镇定作用。她在私人宴会上也常常全裸着身体,她这样做并不是存心要勾引在座的男宾,只是要在男人面前炫耀她的性感肉体。

  是的,从这一方面而言,她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功:金发、碧眼、红唇,以及被风吹起的白色裙子,这是玛丽莲·梦露留在世人心中的永恒印记。在美国乃至全世界,玛丽莲·梦露这个名字几乎是无人不晓的,即使在今天,她仍然是大多数男人心目中的“性感女神”。她绝无仅有地迎合了男人们对美人的所有幻想。

  然而,出于虚荣而向男人发出性感的信号,却是梦露一生悲剧的根源。

  奥地利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他的经典作品《爱情心理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男性的“圣母妓女情结”,即每个男人都是绅士和流氓的混合体,他们理想中的伴侣是一个纯洁如天使又放荡似魔鬼的女人。只可惜,这种完美的女人通常不存在或很少存在,所以,在现实中,他们往往将这种需求分摊在不同的女人身上。精神之爱接近于人,应该存在于真爱之中,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