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知道最近为什么这么多心理咨询伦理相关的问题出现在知乎上(一)

  我也不知道最近为什么这么多心理咨询伦理相关的问题出现在知乎上,然后准备汇总一篇文章,谈谈自己对心理咨询伦理方面的看法。

  当一个人去接受心理咨询时,他与他的咨询师之间就形成了“咨访关系”。这种非常微妙,它非常亲密,因为两个人无话不谈,甚至包括12岁那年被人性骚扰、16岁那年和同性发生性关系、22岁那年失手造成朋友死亡但这件事一直被认为是意外;同时这种关系也非常疏远,因为两个人只会在心理咨询的时间和空间内讨论这些,出了咨询室的门,两个人有可能形同陌路,而且你会发现,永远是来访者在向咨询师阐述自己,而咨询师就像一个大碗,你扔进去东西,它发出响声,但绝不会(几乎不会)从碗里扔还给你什么。

  保持单一的咨访关系能够确保心理咨询的有效进行。咨询师A是来访者B的直级下属,有一天在咨询中,B的情绪几乎失控,他要求A延长30分钟咨询时间,但15分钟后A将接待下一名来访者,A拒绝了B的请求。但就在他拒绝B的同时,A产生了一个幻想,B会不会因此在工作中给自己小鞋穿?自己的职业发展会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于是在下一次咨询中,A不自觉的延长了咨询时间,导致后面的来访者利益受损。更重要的是,A的行为强化了B的信念,“如果我情绪失控,全世界都会为我让路!”,于是B在生活中就更容易情绪失控。

  咨询师C和来访者D本是异性好友,他们开展了咨询工作,在友谊之上建立了咨访关系。D的问题是她和男朋友之间无法有效处理矛盾,说白了就是俩人每次吵架都很凶。咨询师C隐约中感觉到,这种关系困难与两个人性生活不和谐有关。但碍于朋友的面子,C和D无论如何都无法启齿讨论床上的事情,因此两个人围绕着核心问题兜圈子。更重要的是,两个人内心中都有一个幻想:和对方讨论性,就等于和对方上了床,一夜情的冲动和伦理的制约加上咨询师的道德,让两个人被卡住,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

  因此咨询师必须严格警惕,不要与来访者建立咨访关系以外的第二种较为亲密的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咨询师在工作外假装不认识来访者,两个人在工作外如果碰面,以什么样的方式交流,这是需要在前期工作中讨论的部分。

  有时候我个人认为,界定两个人(或多个人)谈话是不是心理咨询,唯一决定方式在于是否收费。如果免费,那一定不是心理咨询;如果收费,那有可能是有效的心理咨询,也有可能是假冒伪劣粗制滥造童叟都欺的心理咨询。因此我的建议是,只要你想做心理咨询,就一定要收费,哪怕只收1块钱,这意味着你们之间的工作是一项服务,建立了契约关系。即便是在学校中,咨询师要免费给学生做咨询,也要告诉学生,我们的工作是会产生费用的,但由于你是本校的学生,因为你的费用核算在了你交的学杂费(或其他)当中。如果是对贫困地区或灾民的心理援助中,也要强调我们的工作是收费的,但由于你是纳税人,这部分费用由国家替你承担(来跟我一起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之所以产生费用,其根本原因在于来访者租赁了咨询师的人格、经验、知识系统,并用这些东西协助自己解决某些心理问题。这是很重要的一条概念,因为很多来访者(甚至是咨询师)相信,收费就是要保证让来访者好。这种信念将给咨询师极大的压力,也剥夺了来访者为自己负责的权利,因此在很多督导中,咨询师谈到自己压力山大,谈自己在工作之外总是担心来访者会不会好?会不会和别人说自己坏话?这些情绪和幻想都与对费用的错误认知有关。其实一套科学的咨询协议就足够帮来访者理清一些关系。永远要记得,心理咨询不是从来访者坐在沙发上的那一刻开始的,而是从来访者产生付费愿望的那一刻开始。

  费用还能够起到节制的作用。我个人的工作风格,是在前3次咨询时,来访者可以在每次工作前缴纳这一次的费用,在这期间,来访者可以去感受咨询师能不能帮到自己,这种工作形式是不是适合自己。接下来的几次工作中,建议一次性缴纳5次(或若干次)的费用。这就意味着你们的工作不是漫漫无期的延绵下去,而是有结构,有规则的。换句话说,你不可能永远让咨询师陪着你,每5次工作后,你都有机会做一次决定——是拄着拐走,还是自己走一走。

  费用还有象征的功能。有的来访者通过拖欠费用来对咨询师表达不满,这至少意味着他还没有能力跟一个权威直接表达不满;有的来访者通过一次性缴纳100次的费用,来象征性的安(ma)慰(bi)自己“永远有人陪着我”;有的来访者会说“你这么牛逼的咨询师一小时才收500啊?我给你1500,你给我做咨询”,他是在通过抬高咨询师的价格,虚张声势自己的自尊心;还有的来访者每次都会少给咨询师一部分费用,因为在他的幻想中,如果一次性把钱都给你,你就会抛弃我。来访者会通过咨询费来呈现自己和权威(过去的爹妈,现在的领导老师)之间的关系,和金钱之间的关系,和自己之间的关系。

  最后,费用是让心理咨询师养家糊口的东西,你忍心不给么?

  常规的个体心理咨询是50分钟,团体心理和家庭治疗是90分钟。同时,不同的理论取向也有自己的工作时长,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有固定的时间限制。而那种“不打针不吃药,坐这儿就是跟你唠”的工作模式,对来访者的帮助微乎其微,甚至是有害处的。

  所以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50分钟干不完的活,给你100分钟你还是干不完。”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发现你需要在规定的时间以外多做些工作,这通常是咨询师的反移情在作祟,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咨询师被来访者的负能量干扰了,没法做到中立并且没法开展有效的技术去工作。这就要了亲命了,所以通常当咨询师发现时间和预设的不同时,就要及时接受督导。

  很多来访者喜欢早来一会儿,这意味着他们内心存在焦虑;也有一些来访者习惯迟到,这意味着他们在隐含的表达对咨询师的不满;更有一部分来访者准点到场,这意味着他们内心中有强迫的部分。你别说我抬杠,这个段子实际上是想告诉咨询师,无论来访者几点来的,都是你可以分析的素材——但是,它只是素材。

  有的来访者喜欢提前结束工作,这意味着工作中的张力让他不能耐受;有的来访者喜欢拖延几分钟再走,这意味着他潜意识想多退行一会(退行:有的人在有心理冲突时,会选择让自己心理年龄变小来应对,比如有的人在接受重大灾难性信息时会坐地下哇哇大哭);如果来访者准时结束工作,意味着他选择用仪式化的方式来平衡自己和咨询师的利益。这些段子,同理如上。

  所以接受心理咨询,我们最好不要带着买菜的心态,花一样的钱多待一分钟就是赚一分钟。在确定的时间确定的地点和确定的人谈论心事,这本身就是一种治疗(咨询)。

  扩展阅读:我也不知道最近为什么这么多心理咨询伦理相关的问题出现在知乎上(二)https://zhuanlan.zhihu.com/p/21653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