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国外神话更有史诗的感觉?如果是,原因是什么?

  比如北欧神话,希腊神话,很多英雄的故事都很有史诗的感觉,为什么?

  反驳最高赞等类似答案——信口雌黄,误人子弟。

  答主对神话的解读停留在表面,并且犯了大忌——拿着现代道德武器执其一端评价希腊神话,这是一个根本性错误。看到希腊神话,我三观都快炸裂了好么。各种偷情,乱伦,人兽,看完这个觉得小黄文都好清新。你管这叫史诗?

  可见答主 @无fa可说 既不懂神话(历史传说故事),也不懂史诗(文学体裁);看到他的回答我也无Fuck可说。不如在回答之前先翻翻《西方文学理论史》、《外国文学史》、《民间文学》课本。首先西方的各大史诗的主要题材就是各民族流传的历史神话。因此要讨论所谓的「史诗感」,要到「史诗」文本中去寻找、总结。比如荷马的《伊利亚特》《奥德赛》,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均是篇幅超过10000行的长篇叙事长诗,学界称之为「史诗」。面对如此卷帙浩繁的诗体,我们可以想见它们所记录、涉及的东西会有多少!详细论述见下文。其次,很多人(影视类答主及普通人)怕是没有真正了解形成史诗感的「其他成分」,认为只要行为壮烈、场面宏大就是「史诗」。因此轻率地认为是「西方的电影」使西方史诗普遍更具「史诗感」。典型只看电影不看史诗文本的「视觉派」;或者看了文本但不了解「神话」、「史诗」的非专业者。

  抗日神剧充满那种西方所谓的「史诗感」吗?电影只能起到传播扩大影响的作用,而不是决定西方神话具有史诗感的根源。

  (一)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神话」,这一术语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意味着「情节」、「叙述性结构」、「寓言故事」。它的反义词是「逻各斯」。「神话」是一种叙述,是故事,与辩证的对话和揭示性文学相对照;它是非理性的、直觉的,与系统的、哲学的相对照:它是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与苏格拉底的辩证法相对照。[1]

  (二)马克思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认为「神话」产生于「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其中有「粗野的儿童」和「早熟的儿童」,而希腊则是「正常的儿童」,这种淳朴、纯真的风格,使希腊神话具有「永久的魅力」。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的内容涉及自然、社会的方方面面。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各种超越先民自身认识的范畴,他们找不到合理正确的解释,于是创造出我们所谓的「神话」。比如:世界的起源→创世神话。如中国的盘古「开天辟地」传说(见《三五历纪》);西方上帝五天创造世界和万物。人类的起源→始祖神话。如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传说(见《风俗通》);西方上帝第六天创造人。自然灾害(洪水、干旱)→洪水神话。如中国的鲧、禹父子治水(见《山海经·海内经》);西方的「诺亚方舟」传说。部落征伐——战争神话。如黄帝与蚩尤之战(见《山海经·大荒北经》);希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所记之「希腊与特洛伊之战」。……

  神话故事产生在什么时候?是产生在文明社会吗?是产生在近现代吗?现代社会的约炮、出轨行为就比原始先民更道德?为什么神话里会有「乱伦」等行为?中国神话里就没有吗?女娲伏羲兄妹交尾图

  图中描绘的是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蛇尾相交媾的景象。李泽厚《美的历程》:所谓伏羲、女娲兄妹为婚,可能反映的是血族群婚制,也可能是阴(黑夜)阳(白天)观念的神话阶段,也可能是列维·斯特劳斯讲的所谓同胞双生子的神话。伏羲、女娲兄妹二人也算乱伦吧?

  据《帝王世纪》记载,伏羲、女娲兄妹均是「人首蛇身」:燧人之世,……生伏羲……人首蛇身。女娲氏……承庖羲制度,……亦蛇身人首。

  中国远古传说中的神、神人、英雄,大抵都是「人首蛇身」。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龙的形象,以蛇形为主体,看来其来有自。转引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不要关注神话的表面行为,而要关注行为(动作)蕴涵的精神及背后体现的社会文化。《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2]

  一般人对于早期神话只看见乱伦(而这是神话中的正常现象)……不过这只能吸引对神话没了解的小白……

  纵观希腊神话,它主要讲的就是神与英雄的故事。希腊神话中的神与人几乎不分彼此!可以说,神就是当时人们依照自己的模型创造出来的!一方面,人把自己的情感、欲望和行为附着在神身上。天神宙斯就是一个花心大萝卜,不管天上、地下,似乎只要是美女他都喜欢;天后赫拉则是一个时刻抓小三的嫉妒者;赫淮斯托斯是一个技术高超的能工巧匠……作为永生不死的神祗,他们居然还怕疼痛,他们在奥林波斯圣山也设有仙医。另一方面,一些人也具有神的能力。希腊神话中的很多英雄都是神与人的结晶,就是所谓的「半神」。宙斯与阿尔克墨涅所生的赫剌克勒斯,海神忒提斯与珀琉斯所生的阿喀琉斯以及可以把神胄打败的俄底修斯。

  希腊神话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神与人的界限模糊,神人不相隔。作为奥林波斯圣山的神祗,他们有时给人类保驾护航,有时给人类提供强大武器,有时甚至直接参与战争。作为人类也可以通过预言家以及献祭的方式知道神的旨意,很多人从一出生就知道了神祗给自己安排的命运,但他们也没有就此放弃生命,反而直面命运,依然努力生活,虽然最终还是按照神的安排死亡。我想,他们死时一定会毫无愧色地说:至少我曾努力过,至少我曾经历过。I came,I saw,I conquered.

  我们从希腊故事中感受到的是一种充实的生命感,而不是学院派的道德教训。这里面不仅有善良、忠贞、知恩图报,还有争权夺利、背叛、欺骗。总之就是一个人生命本能的全部体现。希腊神话真正达到了生命的神化和肯定。「这里只有一种丰满的乃至凯旋的生存向我们说话,在这个生存之中,一切存在物不论善恶都被尊崇为神」。别的宗教,包括佛教、基督教,所宣扬的都是道德、义务、苦行、修身、圣洁、空灵等,希腊神话却丝毫不会使我们想起这些东西,而只会使我们领略到一种充实的生命感觉。在此意义上,尼采把希腊神话称作「生命宗教」。[3]

  我认为中国「神话」传说故事同样丰富多彩,并不是因为想象力缺少。多数神话故事通过篇幅短小、片段化的散文记录流传,并未形成西方那种使用长篇「史诗」记录的传统。西方则受《荷马史诗》影响,多用「史诗」(诗歌形式)记录。因此我们了解西方神话的最佳途径就是阅读他们的民族「史诗」。

  关于「史诗」详后文。

  袁珂先生在他的《中国神话史》一书中论述如下:

  反对前几个高票答案。

  题主的感觉是对的,确实如此。

  但就不知题主口中的「史诗感」到底是指西方所谓的「史诗感」,还是指中国一般普通大众所谓的引申后的作品、人物或事件带给人的一种宏大,雄壮、伟大、牛逼的感觉。

  这确实是西方史诗中的一种史诗感,但不是全部,它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结合体(详后文)。

  简要总结西方所谓的史诗感成分:英雄人物、战争、决斗、荣誉、命运、自由、英勇、责任、机智、力量、广阔的社会自然背景(篇幅)、完整的故事、某些深层次的象征内涵……

  西方史诗中体现的史诗感正是指阅读这些史诗时获得的整体感受。所以要谈论这种史诗感,必须前往西方神话文本(史诗)中寻找答案。

  答题前,先发一段自己评论中国学者们「关于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史诗』」的争论: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4]

  据笔者观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以及《美狄亚》,以之与《窦娥冤》相比,可谓伯仲之间。自然有的人也会纠结——中国古之戏剧缺少西方戏剧那种「悲壮美」(由文化决定),常寓道德伦理教化于其间。

  以前看文学史,我国的学者还在为「中国到底有没有史诗」而大加争论,依笔者看来这真的没必要。

  「史诗」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着重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是一种「长篇的叙事诗」。史诗和作家文学不一样,不是由某个作家个人创作的,而是先从口头创作,并经过漫长时间的口头流传,不断由集体和个人的再创作而后形成。[5]

  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故事)就是在传唱中不断丰富、系统化的,经荷马艺术加工集其大成,再经其他学者删定正式写成文字。

  此外,歌词(诗)是要押韵的,而押韵的韵文便于口头朗诵传播。荷马最初就经常带着竖琴在各地吟唱这些表现英雄事迹的史诗,而古希腊的悲剧同样以描写这些英雄为主题。可以说古希腊的史诗、悲剧在题材、主旨上具有相似性,史诗往往就是悲剧的创作源泉。

  西方自古就有「长篇作诗」的传统,长诗如但丁之《神曲》、诗剧如歌德之《浮士德》、长诗如海涅之《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长诗如艾略特之《荒原》……都是用诗的形式创作的。

  而我国古代文体形式多样。有对话体、语录体、寓言体、散文体等,短小精悍,较之史诗,上下颉颃,毫不逊色。盖文体之间本无优劣、崇高与卑陋的区别,都是用来表达的一种形式而已。

  况我国的英雄传说、重大历史事件几乎都记录在历史型叙事文体之中。历史著作用散文抒写,便于详细记录丰富的史实,我国的历史学就是世界独步的。其他诗歌、歌谣中亦载有古老的历史传说,如《离骚》《天问》。冯友兰说我国之所以没有产生西方那种系统的哲学,「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并且哲学的形成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一部《老子》及众多的经子典籍里所蕴涵的哲学思想,就是中国的哲学,只是没有人加以系统的整理而已。而且元剧之中,散文与诗歌交替相互,若把元剧置于古希腊悲剧中,其亦无愧色也(形式)。注:史诗与悲剧并不等同;史诗与诗史、历史亦不等同。

  「史诗」(epic)是一个进口产品,是「诗」,是一种「文学体裁」。

  《汉语大词典》注释「史诗」:1. 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2. 借指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社会面貌、人民生活的优秀长篇叙事文学作品。3. 比喻壮丽的、足以传世的业绩。

  《现代汉语词典》注释「史诗」: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史诗」判断标准:①它是一种文学体裁——诗。②它的容量——长篇+叙事文学。是一个完整恢弘的长篇故事,几乎可以说就是用诗写成的诗化小说。此处的篇幅长,一指形式;更重要的是长篇幅所记载的广阔的自然、社会背景,它们是史诗感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它的内容——着重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

  因此从上面的意义来看,中国古代没有「史诗」。中国古代没有超长篇叙事英雄史诗。大部分神话传说,散见于《山海经》、《淮南子》、《吕氏春秋》、《庄子》、《诗经》、《楚辞》、《左传》、《国语》、《逸周书》、《孟子》、《墨子》、《韩非子》等著作以及部分志人志怪的「笔记小说」中,除了「风骚」几乎都是散文作品,而且故事是片段短小的。

  朱光潜:中国没有流传下来的史诗,这是事实。但古书中所载的史诗材料仍很丰富。

  陈平原在《说“诗史”——兼论中国诗歌的叙事功能》一文中分析到为什么中国(汉族)未能留下西方式的史诗。「真正限制中国叙事诗发展的是如下『三座大山』:第一,中国没有史诗传统;第二,表意文字的文、言分离;第三,中国诗歌的高度形式化」。第二个原因引人深思,具体阐述见陈氏《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附录二。

  那中国有「史诗」吗?重磅2500万字的《格萨尔文库》为世界最长史诗正本清源

  有,中国三大史诗(少数民族三大史诗)。①藏族《格萨尔王传》——可能萌发于一千多年前,正式形成于11世纪以后,是一部说唱体的史诗,经过长期流传,篇幅极长,有多种版本,去同存异,至今已知有120卷以上,约一百多万行,两千多万字,是全世界最长的一首长诗。②蒙古族《江格尔》——流传在新疆地区,共有七十多部,十多万行。③柯尔克孜族《玛纳斯》——是新疆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至今仍有不少歌手艺人专门演唱这部诗,群众称他们「玛纳斯奇」。史诗结构宏伟,共有八部。

  由《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改编的电影《特洛伊》(Troy)剧照:阿喀琉斯(布拉德皮特)与赫克托尔(艾瑞克巴纳)帕里斯(奥兰多布鲁姆)海伦(黛安克鲁格)奥德修斯与木马计

  1.中国关于「史诗」的概念

  (1)段宝林《中国民间文学概要》:「史诗」是反映历史题材的长篇叙事诗,也是人民口头的历史课本。史诗中有以远古神话为题材的「神话史诗」,如《苗族古歌》、《阿细的先基》、《梅葛》……「神话史诗」往往是祭祀天神、祖先的祭典上演唱的,具有神圣性,保存得比较完好,像《苗族古歌》,共有十多部,五六千行之多。这些「史诗」是在神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韵文」作品,更容易唱诵保存,其内容比散文神话更有系统,也更加完整。神话史诗作品是作为历史进行传授的……歌唱世界的开辟、人类的诞生……「史诗」中还有一部分是以「英雄人物」的斗争故事为主要题材的,是「英雄史诗」。「英雄史诗」描述民族英雄和人民起义英雄的光辉业绩,形象雄伟,感情强烈,表现了人民的英雄气概。它虽然仍带有不少神话色彩,但其主人公已是「人」,是「英雄」,已不是「神」,所以它的现实性比「神话史诗」要强,一般以现实的民族矛盾为中心,如《格萨尔王传》(藏族)、《格斯尔传》、《江格尔》(蒙古族)、《玛纳斯》(柯尔克孜族)、《戈阿楼》(彝族)……

  (2)叶舒宪《英雄与太阳——中国上古史诗的原型重构》:史诗(epic)又称英雄史诗,是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传统术语。指「在大范围内描述武士和英雄们的业绩的长篇叙事诗,是多方面的英雄故事,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与历史」。现代西方学者将史诗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①原生史诗:即口头流传下来的原始民间创作的史诗(包括由一个或众多文人加工整理的民间史诗,如《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②派生史诗:即由文人独立创作的史诗,未经过民间口头流传阶段,一开始就写定为文字形式。如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伊尼德》),卢卡努斯的《法尔萨利亚》(《内战记》),意大利塔索的《被解放的耶路撒冷》、英国弥尔顿的《失乐园》、法国雨果的《历代传说》。

  2.外国关于「史诗」的概念

  「史诗」是指古老的说唱文学,属于民间叙事诗的一种。「史诗」这个专有名词是舶来品。最早来自希腊语(Epos),原意为「谈话」、「平话」或「故事」,后来才和叙事英雄冒险故事的韵文作品糅合起来,称之为「史诗」。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作品中提到「荷马的诗」,但未称其为「史诗」;稍后的柏拉图大概是第一个提到「史诗」的学者,不过他对史诗这个词的运用并不普遍,从他的对话录能了解「史诗」这个词;正式而广泛地使用这个词,始于古希腊博学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名著——《诗学》。他在这一著作中所说的「史诗」,明确指明就是《荷马史诗》,指的是那种表现古代英雄业绩的长篇故事诗。

  我们都知道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诗学》中关于「史诗」的概念遂历代沿用,后人竞相模仿史诗创作长诗。亚里士多德《诗学》据黑格尔《美学·史诗》之《正式史诗的特征》记载:(一)史诗具有一般的世界背景;(二)在此世界背景基础上所发生的个别事迹以及在神和命运的指引之下行动的个别人物。(三)史诗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史诗的一般世界情况1.史诗用为背景的世界生活情况:这种生活情况对于个别人物已成了现成的具体现实,但是和原始生活气息还有紧密的联系。(1)在史诗的世界情况中还没有出现与个人相对立的固定的严格的道德法律等等的规章制度,个人还有凭主体的情感和意志去行动的自由。(朱光潜)(2)人在史诗世界里还没有脱离和自然的生动的联系,还与自然在一起过着时而友好时而斗争的强烈而新鲜的共同生活。(3)人物形象都现出自由的个性。……凭自己的意志作抉择。……并没有人民要被迫服从法律,他们服从的是荣誉感、崇敬心,以及在暴力强汉面前的羞耻和在英雄性格面前的折服等。(4)史诗对一个时代和一个民族的全部生活情况都提供生动鲜明的图画。2.史诗世界有它特有的个性,史诗所反映的就是某一确定民族的世界。(1)史诗表现一个民族的独特民族精神,各民族的史诗汇集起来,就是一部生动的世界史。(2)史诗时代已经过去就不能再写史诗(以免作者把自己所处时代的情况加入史诗世界;但作者与史诗时代也不能相隔太远),过去史诗事迹要和今天现实有活的联系。(3)史诗所描绘的世界不能专属于某一特殊民族,而是要使这一特殊民族和它的英雄的品质和事迹能深刻反映出一般人类的东西。这样的史诗才具有永恒、普遍的魅力【黑格尔用印度史诗《腊玛雅那》(可能就是《罗摩衍那》)说明它是特殊的是民族(印度)的,却不是全世界的】。朱光潜:民族史诗要使其他民族和其它时代发生兴趣,就要在民族性中表现出普遍的人性。3.能揭示某一民族的史诗世界情况的那种具体情境必须是本身导致冲突的。但要区分史诗的冲突与戏剧的冲突之间的差别。(1)战争情况中的冲突提供最适宜的史诗情境,因为在战争中整个民族都被动员起来,在集体情况中经历着一种新鲜的激情和活动。……在战争中主要兴趣在于英勇,……在史诗里主要关键却是人物性格中的自然(本性)方面,所以在民族战争里英勇却有正当的地位。(2)用战争情况做史诗情节的基础,就有广阔丰富的题材出现,有许多引人入胜的事迹都可以描述。……只有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战争才真正有史诗性质。改朝换代的斗争,内战和市民骚动则宜用作戏剧题材。朱光潜:战争情况之中以两敌国之间的战争提供最理想的史诗情境。(3)也不是互相敌视的民族之间的每一场普通战争都有史诗的性质。(二)个别的史诗动作(情节)1.史诗不仅要表现具有原始新鲜活力的全部民族精神,民族性格、信仰和行动的一切方面都要呈现出来。(1)史诗事迹的特征之一在于它必须有一个特殊目的,这个目的实现一方面要靠人物性格中的主体因素,一方面也要靠环境中的客观因素。(朱光潜)(2)史诗事迹所实现的目的不能是抽象的,只能是具体的。所谓「具体」是指目的须根据一个民族的实际生活情况。(朱光潜)(3)史诗不但要有人物的整一性,还要有动作情节的整一性。……史诗需要一个英雄人物做主角,却不等于一部英雄人物传记。(朱光潜)2.史诗的任务一般在于叙事,所以客观事物同时向它提供了内容和形式,但是另一方面事迹就是在我们眼前掠过去的动作,所以个别人物及其行动和遭遇就成了真正突出的东西。(1)史诗人物特别是主角要显出客观性,他们就要本身是许多特征的整体(带有普遍性,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是完整的人,从他们身上可以见出一般心灵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全民族的已发展出来的思想和行动的方式。(比如英雄阿喀琉斯)(2)人物性格在史诗中与在戏剧中存在差异,史诗人物须体现全民族的精神,须是多方面的整体,不能突出个人的特殊个性和目的。戏剧体诗中人物却突出个人的特殊个性和目的。(朱光潜)(3)朱光潜:史诗以事迹为主,客观事迹不是为着实现个别人物的目的,而主要是周围客观情况演变的结果,因此就要涉及大量的偶然事故。(如俄底修斯在特洛伊战争之后,只有一个目的——回家。但却因为种种原因在途中漂泊了十年之久)。3.在史诗里,环境和外在偶然事故跟主体的意志都同样发生作用,人所做的事和外界发生的事都同样呈现在我们眼前,人的行动实际上也要受到环境纠纷的制约和促成。(1)史诗人物更多地受环境的影响,即客观世界必然规律的制约,所以在史诗里统治的力量是命运。史诗人物所担任的任务是他力不胜任的,成败不完全由他自己决定的,所以史诗的音调总是悲惨的。(朱光潜)(2)在表现史诗事迹必然性的各种方式之中,最简朴的一种还见不出神力的操纵,尽管见出暗中起作用的命运。史诗事迹应表现出人和神交织在一起而同时保持各自的独立自由,希腊史诗做到了这一点。印度史诗把人降到全凭神力操纵的地位。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神都是抽象概念的人格化,相信奇迹,破坏了普遍有效的因果律。(朱光潜)(3)指出原始史诗的朴素自然风格与仿制的史诗的矫揉造作的风格的差别。以《荷马史诗》与维吉尔《伊涅意特》(又名《伊尼德》、《埃涅阿斯纪》)、弥尔顿《失乐园》、克洛普斯托克《救世主》作对比……强调我们如果要欣赏和研究各民族的原始的世界观或这类伟大精神的自然史,我们就必须掌握住原始的史诗。(三)史诗作为统一的整体1.史诗的内容是发生某一个别动作(情节)的那个世界的整体,所以其中要包括和这一世界的观点、事迹和情况有密切联系的最多种多样的对象(事物)。(1)抒情诗以写内心生活为主,戏剧体诗以写人物性格、动机、目的和动作及其结果为主,都要避免写世界情况和具体情境的派生枝节;史诗既可以写内心生活,又可写人物动作,但是重点在用客观态度描述事迹,从事迹进展中见出全部客观世界情况。(朱光潜)(2)史诗叙述的以个别事迹为主,关于全部世界情况,民族精神以及一般外在事物的描述都必须与这一个别事迹有经常的密切联系,不应是各自独立的。(朱光潜)(3)史诗应以导致冲突的情境(个别事迹)为起点。2.史诗的进展方式,不同于抒情诗、戏剧体诗。(1)史诗既容许有广泛的旁生枝节,所以结构比较松散。但是史诗反映客观事物,客观事物在表面上虽仿佛是各自独立的,却仍有内在本质的联系,史诗的各部分也是如此。(朱光潜)(2)史诗事迹生展的推动力既不是主体的心情,也不是人物的性格,而是环境情况,特别是当时具有绝对价值和普遍意义的伦理观点(如荣誉)。(朱光潜)(3)在史诗事迹达到结束之前,往往发生一些障碍,造成进程的停顿和缓慢。这种障碍或停顿不应是诗人的主观意图,而应是在情节的自生自展中有它的内在原因或必然性。(朱光潜)3.史诗事迹在展现方式中所涉及的史诗作品的整一性和完满的熔铸过程。(1)史诗并不是可以在任意一点结束或永无休止地继续流转下去。史诗之所以成为自由艺术的作品,就单凭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满的整体,通过这种整体来描述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2)史诗事迹应有它所必有的起点和终点,不能因为因前有因,果后有果,就顺这种因果系列而永无休止地歌唱下去。(《伊利亚特》全诗事迹都围绕着阿喀琉斯的愤怒发展下去,所以应以这场愤怒为起点,以这场愤怒的解除和特洛伊的陷落和死亡者的葬礼为终点)(朱光潜)(3)史诗在整一性问题上,必须表现出一定时期和一定民族的全部生活情况和它所根据的世界观,所以事迹应和当时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范围广阔的客观存在统一起来。(朱光潜)(四)史诗的发展史1.第一是东方史诗,其中心是象征型的;2.其次是希腊古典型史诗以及罗马人对希腊史诗的摹仿;3.第三是基督教的各民族的半史诗半传奇故事式诗歌的丰富发展。

  3.其他世界英雄史诗举例希腊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巴比伦《吉尔伽美什》;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亚美尼亚《沙逊的大卫》;芬兰《卡勒瓦拉》(《英雄国》);英国《贝尔武甫》(《贝奥武夫(Beowulf)》);德国《尼伯龙根之歌》;日耳曼人史诗《希尔德布兰特之歌》;拜占庭史诗《瓦西里·狄吉尼斯·阿克里特》;古代罗斯(俄罗斯)古代英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法国《罗兰之歌》;西班牙《熙德之歌》;北欧《埃达》、《萨迦》;……

  【相关书单】

  中国民间文学入门书有哪些?

  【往期回顾】反思婚恋128条阅读「浪漫主义」(一)詩學咀華集(一)学习「文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为什么陶渊明不写《菊花源记》?有什么典故吗?「陳王昔時宴平樂」之「樂」字讀音考综评李清照考證:適合放在手邊或裝飾書房的書高士傳校註复原我处理古代文献的步骤《将进酒》的版本问题:网上关于古代诗、词、文「异文」的一些大惊小怪的言论十三個版本下的《蜀道難》哲学书目经眼录(一)讀哈比布《文學批評史:從柏拉圖到現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