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八(上)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课时精讲

  

  电子教材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课文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音频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作品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成功的秘诀》《伟大的悲剧》等。

  二、故事背景

  本文节选自《三作家》。1928年茨威格访问俄国,正值列夫·托尔斯泰100周年诞辰。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拜访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他领会到托尔斯泰的出类拔萃,也领会到托尔斯泰超越自身、超越了人类一切平庸的伟大,并将其坟墓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回国后,他写成了传记《三作家》,其一即为《列夫·托尔斯泰》。

  三、理解词义

  ①粗制滥造:指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②藏污纳垢: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③器宇:气概,风度。???

  ④禁锢:束缚,限制。?

  ⑤郁郁寡欢:形容心里苦闷发愁,指闷闷不乐。???

  ⑥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⑦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⑧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⑨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⑩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的笔力极为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文中指目光锐利。?

  ?意趣盎然:洋溢着意味和兴趣。??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足,值得。???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⑤):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⑥-⑨):描写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五、问题归纳1.“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本题运用句子含义理解“三抓一联系”法。将晚年托尔斯泰面部表情的变化形象地说成“悲凉之地解冻”, 揭示了他内心世界的巨大转变,事实上,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定地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对富裕阶级的生活及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他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主张从宗  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办法。联系上文,可以说他此时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2. “所以说,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句话是对上文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总结、升华。托尔斯泰相貌平平,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他出生在贵族家庭,却心系平民,已经和俄国人民融为一体了,是俄国人民的杰出代表。表达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喜爱与敬佩之情。3.第4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托尔斯泰的普通平凡?目的是什么?本题运用“定向—分析—归纳”法。从穿戴、职业、社会角色三方面来写托尔斯泰的普通平凡。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4.“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这句话生动描写了来访者的心理、神态,有怎样的作用?本题运用侧面描写作用分析法。生动描写来访者亲眼见到托尔斯泰时的心理、神态,突出来访者的失望,侧面写出托尔斯泰容貌的平常,为下文的“扬”蓄势。5.第6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托尔斯泰的目光目的是什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者运用明喻和夸张来描绘托翁的目光是为了体现其目光的敏锐与犀利,具有准确而深刻的洞察力。6.“托尔斯泰这对眼睛有一百只眼珠。”这段结尾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引用。本段引用高尔基的话作结,干脆有 力,含蓄隽永,夸张的修辞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7. 第8段“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和艺术家的托尔 斯泰的文学创作来自于他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他又用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8. “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句中的“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和“最阴暗的灵魂深处”各指什么?表明托尔斯泰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精神世界的最高处”指人性真善美的至高精神境界,“最阴暗的灵魂深处”指人性假恶丑的最肮脏境地。9.第9段为什么说他缺少“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正是因为这双眼睛看社会太透彻,他才对所处的社会充满了失望,而他却无法从这种社会中解脱出来,从而缺少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六、课文主题本文作者通过对列夫·托尔斯泰肖像的刻画,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列夫·托尔斯泰的无限崇敬与赞美之情。七、课外知识(名言积累)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 托尔斯泰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 托尔斯泰英雄主义是在于为信仰和真理而牺牲自己。 —— 托尔斯泰科学的事业就是为人民服务。 —— 托尔斯泰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 托尔斯泰文明的建立的不是机器而是思想。 —— 托尔斯泰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同步练习

  8 列夫·托尔斯泰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胡髭(zī)尴尬(ɡānɡà) 粗劣(lüè)两颊(jiá)

  B.侏儒(zhū)粗糙(zào)甲胄(zhòu)纠缠(jiū)

  C.广袤(mào)无垠(yín)掩饰(shì)鬈发(juǎn)

  D.敦实(dūn)颔首(hàn)锃亮(zèng)长髯(rán)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粗制烂造  藏污纳垢  诚慌诚恐  正襟威坐

  名门旺族鹤立鸡群入木三分郁郁寡欢

  3.依次填入下面句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了过来,又稳又准,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 

  A.刺   切中   控制   探索

  B.刺 击中 控制 探寻

  C.扎 击中 抑制 探寻

  D.扎 切中 抑制 探索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对当前的形势分析得入木三分。

  B.她身材高挑,有一头瀑布般的长发,无论走到哪里,都似鹤立鸡群,分外夺目。

  C.小偷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将那个人的钱包拿走了。

  D.这对夫妇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从国外归来的儿子。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就要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B.我们能否读懂《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关键在于我们对托尔斯泰有深刻的了解。

  C.不管天气条件恶劣,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D.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

  6.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备受关注,说明很多人不是对它缺乏热情,而是缺少感受它的机会。

   解说:句中的关联词语是正确的。

  B.①跟着好人学好事。②我跟他是同桌。

   解说:这两个句子中加点字“跟”词性不同。

  C.晴天霹雳 苏州园林 高尚情操 宝贵意见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D.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解说:这句话是指托尔斯泰的眼睛富有感情,运用的是超前夸张的修辞手法。

  7.填空。

  (1)茨威格,(国籍)作家,享有国际声誉。代表作有小说《》《》等。 

  (2)中外名著常有一个精妙的开头语,例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中国小说家罗贯中的《》中的“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 

   

  整体感知

  8.文章可分为两个部分,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9.作者认为托尔斯泰的外貌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

  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杨树下

  ①宿舍楼前耸立着一棵老杨树,纹理粗糙,树冠硕大。

  ②树荫底下放着一条绑着磨刀石、悬挂小铁罐的长凳。旁边有个拿菜刀的老太太正与身体消瘦的磨刀师傅砍价。师傅有把年纪了,穿着一件围裙式的粗布工作服,脸上胡子拉碴的。他磨一把菜刀要6元,老太太不干,坚持只给4元。我想让二人生意尽快做成好早点儿走人,就劝他俩:“你们各让一步,5块钱磨了吧!”磨刀师傅没吭声,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老太太转过脸来,像要打架一样冲我吼道:“凭什么要5块,这1块钱你替我出?”我本想给双方打个圆场,却没料到两面不落好,只得闭上嘴在一旁傻站着。争执双方各不相让,僵持了一会儿,不欢而散。

  ③“你这是何苦呢!”我在一旁轻声埋怨磨刀师傅说,“5块钱给她磨了算啦,不就是少收1块钱嘛!”“那不成!”磨刀师傅断然拒绝,“少收她1块,待会儿你要磨刀,俺是不是也得少收1块?再来人磨刀,俺不都得少收1块。那俺今晚买干粮、买菜的钱就不够啦!”

  ④听他这么说,多收少收这1块钱还真关系到温饱的大问题。我不免试探着问:“那你一天能挣多少?”“这可说不好,干俺这行,哪能旱涝保收?”我又追问:“那你最多一天磨过几把刀?”磨刀师傅想了片刻回答:“你还甭说,头年真有那么一次。俺一天磨了20把菜刀、5把剪子。干一桩活挣5块。那可是俺生意最火的一天。”说到这,磨刀师傅的眼中闪现出亮光,四周包裹的皱纹也舒展开了,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生动起来。

  ⑤通过交谈,我大致了解到磨刀师傅的人生经历。他姓邵,年近六旬,早先在一家县刀具厂上班,厂子倒闭后回乡务农。妻子多病,三天两头跑医院。为了看病方便,他和儿子陪妻子进城长住。租房、吃饭、看病、买药……全需要钱。儿子每天去建筑工地打工。他的肾有问题不能干重活,只能凭磨刀的手艺挣一份零钱。

  ⑥我对邵师傅的同情心油然而生,想撵他挪地方的念头早已打消,脑子里转悠的只是能为他做点什么。于是我回了趟家,翻出4把生锈的刀剪,又倒了一杯凉开水拿到老杨树下。“邵师傅,你先喝口水,再帮我磨磨这几把刀剪。”邵师傅接过水杯连声道谢,仰面朝天一口气喝完,然后开始干活。活干完后,我对他说:“4把刀剪,该给你24块,对吧?”不料他回答:“你送的活多,得给你优惠,每把5块。”“那怎么行,不能坏了你的规矩。”我寸步不让地与他逆向砍价,一番拉锯后,邵师傅让步了。

  ⑦我跟邵师傅道了别,回家刚坐下门铃就响了。开门一看,原来是邵师傅。他微微喘着气说:“摁了好几家门铃才找到你。”说着举起一张卡问:“这是你刚才丢的吧?俺收工时在地上捡到的。”那是一张不设密码,任何人持有都能使用的商场购物卡。我告诉他这张卡不是我丢的,让他再问问别人。邵师傅有些失意地说:“已问过几个人了,都没人认领啊!”“那你就留着自己用呗,”为了使他安心,我又添了一句,“反正又不是偷的、骗的。”“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蔑似的,直拿那双干眼瞪我。我急忙致歉说刚才失言了。“丢卡的人还不知有多着急呢!”邵师傅说罢又问我居委会的所在地。我猜他是想通过居委会寻找失主。

  ⑧邵师傅匆匆离去后,我的心潮难以平静。我伸头望向窗外,老杨树下已空无一人,但“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似乎仍在回荡。老杨树被夕阳铺洒上一层迷人的金色,晚风拂动着枝叶发出轻微的声响,宛若应和着铁板声在歌唱。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0月20日,有删改)

  10.文章以邵师傅磨剪刀为线索展开叙述,请理清文脉,在方框里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3分)

   

  1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开门一看,原来是邵师傅。他微微喘着气说:“摁了好几家门铃才找到你。”说着举起一张卡问:“这是你刚才丢的吧?俺收工时在地上捡到的。”

  12.第⑤段文字能否去掉?说说你的理由。(3分)

  13.本文的标题《老杨树下》有什么作用?(4分)

   

  14.八年级某班举行以“走近名人托尔斯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拟写标语] 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你紧扣活动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写颁奖词] 根据课文内容,请你为托尔斯泰拟写一则颁奖词。

   (3)[续写语句] 请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内容和结构仿写两个句子。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4)[写招领启事] 2019年10月12日下午3点左右,付冉在操场看台上捡到一本《托尔斯泰》,书的扉页上有赠书人手写的鼓励话语和签名。请你帮他写一则招领启事,请失主到学校广播室认领。

  参考答案

  1.[解析] DA项,“劣”应读“liè”;B项,“糙”应读“cāo”;C项,“鬈”应读“quán”。

  2.烂—滥 慌—惶 威—危 旺—望

  3.B

  4.[解析] D“正襟危坐”的意思是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用来形容父母等孩子不恰当。

  5.[解析] DA项,缺少宾语,“养成”缺少宾语,应在“读经典名著”后面加“的习惯”;B项,两面对一面,应在“对托尔斯泰”前面加“是否”;C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不管”改为“尽管”。

  6.[解析] D 这句话运用的是扩大夸张的修辞手法。

  7.(1)奥地利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象棋的故事

  (2)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三国演义 分久必合

  8.第一部分: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第二部分:描写托尔斯泰不同寻常的眼睛。

  9.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10.①邵师傅拒绝“我”的调解 ②邵师傅主动给“我”让利 ③邵师傅寻找购物卡的主人

  11.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邵师傅寻找购物卡的主人的急切心情,以及寻找失主的不易,突出了邵师傅不贪钱财的品质,与前面的斤斤计较形成对比。

  12.不能删去。这段文字属于插叙,交代了邵师傅家境的困难和前面与老太太斤斤计较的原因,也为下文“我”的情感变化做了铺垫。

   

  13.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与文章的开头、结尾相呼应。

  14.(1)示例:读巨人著作,做时代先锋。

  (2)示例:沧桑的面孔却有着天才的灵魂,锐利的双眼代表着高超的境界。他的笔是一把利剑,劈开世人冷漠的面具;他的文字是一曲小调,唤醒世人愚钝的良知。站起来,他是高耸入云的乌拉尔山;倒下去,他是深远悠长的伏尔加河。

  (3)示例:读冰心的诗歌 我感悟到了纯真细腻的情感 读培根的随笔 我体会到了透彻深邃的哲理

  (4)示例:

  招领启事

  10月12日下午3点左右,有位同学在我校操场看台上捡到一本书,书的扉页上有赠书人的手写字迹。请失主到学校广播室认领。

  ××中学广播室

  2019年10月12日

  ——END——▍来源:网络,特别感谢PPT来自七彩课堂,。本公众号尊重原创,好的内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联系QQ:3092023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