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香港通关之时:1068天,我们终相见!| 文旅地产
来源 | 格隆
视觉 | 刘玉娇
责编 | 韩玮烨
时隔1068个日夜,从最开始的兴奋期待,中间经历波折难免失落,再到一次又一次耐心等待,我们终于等来了这个消息:
2023年1月8日零时,香港和内地通关了!
第一阶段通关还有所限制,暂时开放7个口岸,每天6万个名额,高铁还得再等等。即便如此,各个口岸的预约人数,也几近爆满。
截至上午10点,有约7000人次北上离港,其中约5000人经落马洲支线管制站,约2000人经深圳湾口岸,其余少量人士经文锦渡口岸出境。
三年,整整封闭了三年的口岸终于重启。
三年不见的亲友,终于又能相聚。
三年未曾归乡的港漂,也终于可以回家,过一个团圆年。
属于内地朋友的好消息则是,今日起将序恢复赴香港旅游。
而前最近的假期就是春节,用来与那个曾经说走就走的香港重新认识一遍,也许刚刚好。
终日无来客,三年不入城
2020年初至今,香港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三年。
从顶峰到谷底,转变太快。
2018年,访港旅客达到6514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其中内地游客占近八成。
2019年,受骚乱事件影响,这一数据降至5600万,内地游客占比依然是近八成。
访港旅客总消费逾2000亿港元,GDP占比为8%,其中内地旅客就达1576亿元。
2019年旺角街头,图片来源:香港政府新闻网
紧接着,到年底,新冠疫情又意外爆发。
谁也未曾想到,这条下降的曲线,竟会在短短几个月坠落至谷底。
从2020年2月开始,访港旅客连续13个月同比跌幅超过90%,并在接下来的一年持续低迷。
比如2020年5月1日,内地访港旅客仅119人,这是自2003年内地赴港“个人游”推出以来,首次出现“零团来港”的五一假期。
香港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没有制造业但人均GDP依然超过三万美元的城市。
这得益于旅游和服务业的繁荣,主要靠内地游客支撑。
因为旅游这个行业,同时意味着机会交流、资源交友、人才交流。一旦香港与内地隔绝,这些场景也会随之坍塌。
所以,在谷底趴了近三年,香港游客罕见、旅游业冰封,大大小小的商户不知关闭了多少,一些情怀老店,终究等不到通关时刻,如今已见不到了。
仅在今年:
5月,60年老字号「许留山」倒闭;
7月,72年历史的美都餐室宣布结业,《九龙冰室》、《追龙》、《酒店风云》和《庙街孖兄弟》等影视剧都曾在此拍摄;
8月,55年历史的湾仔大荣华围村菜宣布关门大吉,这是湾仔区撑到最后的老字号食肆;
8月,百年老店——中环「莲香楼」结业;
10月,56年历史的康泰旅行社公告破产......
这是一段“旅游”二字完全被遗忘的时光,阴影笼罩着整个城市。
9月,香港文体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在接受采访时说道:过去两年,香港政府帮助旅游业超过38亿元。但是这个和行业本身有生意做、自己去发展,还是相差很远。
据政府预期,香港2022年全年GDP将衰退3.2%。
尽管这个幅度并不太大,却已是有纪录以来的第三差。较2009年国际金融海啸时倒退的2.5%、2019年的黑暴短暂横行时倒退的1.7%还要逊色,仅优于2020年新冠疫情首度袭来时倒退的6.5%、及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时倒退的5.9%。
事实上,2021年香港经济一度反弹,GDP大增6.3%,几乎挽回对上一年的全部跌幅;然而,2022年初的第五波疫情,却令香港重新陷入衰退。
大病一场后,香港对内地游客的渴望,从未如此迫切。
留给香港的时间,已然不多。
接下来,就是穷尽一切办法,抢机会、抢资源、抢人才,夺回在过去三年里,失去的光芒。
新年伊始,“通关”水到渠成是人心所愿。
相信随着新冠疫情对香港民生经济的影响消散,加上“通关”效应,今年香港经济定能“动起来、活起来”。
永远不竭之动力
我常常想,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到底是什么?
套用上头的说法,那就是对美好生活矢志不渝地追求,这是超越任何意识形态的终极动力,是人类与生俱来,不会消失,更不会枯竭。
当然,在这个过程里,充满着各种天灾人祸,非但不平坦,而且荆棘满地。
大疫三年,属于绝对的天灾,不分地域,不分种族,全受其害。病毒的施虐,阻挡了无数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更在无数人心中,形成一道又一道无形的隔阂。
于是乎,不断有人感叹,二战算得上绝对的人祸,但也只是打了6年,新冠这个天灾,已经算打了半程的“二战”,可以说耗光了它所能消耗的一切。
更让人感慨的,是这三年里,人性的温情和劣根尽显,有的人大爱无私,有的人负重前行,虽然充满坎坷,但从没有失去信心;也有的人趁火打劫,赚得盘满钵满,大发国难财都算少了,疯狂践踏生命,把人类那些可贵的价值观踩在脚下,才恐怖。
确实,在新冠面前,人类纵使号称这个星球上最厉害的物种,也尽显无奈。
或者,有些劫,只能渡;有些跌,只能熬;有些痛苦,只能独自吞下肚。
所幸,再怎么恶劣,冥冥中都离不开一个简单的规律——周期转换。
用中国古老的智慧来解释,就是否极泰来。
任何事情,去到极端,接下来都会转换。就像2个月前,很多人谈新冠色变,将其看做洪水猛兽,但谁能想到,2个月后,绝大部分人都已经做了一回“杨过”,再做了一回“杨康”,忽然发现,感染新冠,不过如此。
舞,可以再跳,马,可以再跑。
Nothing is going to change!
我们或许不能完全消灭新冠病毒,但病毒也无法再轻而易举致我们于死地,它顶多让我们有一段难受的日子,仅此而已。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共存或是最常见的形态,甚至有一天,再感染新冠,就是去药店买几片药物的事。
新冠疫情,随风散去吧。
结语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言论充斥我们的视听,尤其是香港经历过那么多的动荡,有时真的感到很迷茫,香港的未来在哪里?国家的未来又在哪里?
从今天开关后的汹涌人流,已经告诉我们答案。
香港的未来,一定不改其本色,也一定不会更改其作为中西方桥梁的作用,这是历史赋予香港的角色和定位,也是香港的历史责任。
香港和内地的交流,一定会越来越多,相互成就,香港和外界的交流,也一定不会少,国家也一样,开放的大门不仅不会关闭,只会越来越大。
因为这里面的驱动力,绝不是简单的政策力量,也不是喊口号,更不是什么打压和反打压、遏制和反遏制,有且只有一个,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精彩人生的向往。
香港的未来,就如40年前那一次重要会面时做出的承诺,舞照跳,马照跑,粤语流行曲,会继续传唱,TVB剧集,继续有人煲,香港电影,也会继续传承。
我相信,在假期的时候,你依然会有一种冲动,想去旺角庙街行一转,扫几件衫,买几个化妆品,之余,再到茶餐厅坐一阵,饮杯港式奶茶,整件菠萝油;我也相信,很多香港市民,得闲会上罗湖饮个早茶,然后去东门行一行,其实不止深圳,祖国的大好河山,他们都想去看一看。
血浓于水,绝不是那么轻易就可以割裂。
不用怀疑,香港这个东方之珠,风采依然;也不用怀疑,国家的未来,同样无比光明,因为没有谁愿意去走回头路,而且也没有回头路可走。
1
1
特殊机会、新经济不动产或是2023不动产主力热点 | 资本市场
大资管时代来临,长租公寓市场“投融建管退”闭环迎突破 | 租住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