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中国旅游业五大重点任务
进入“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国旅游业发展任务众多,笔者认为其中的重点任务集中在5个方面,具体包括:
一、完善旅游市场开拓手段,推动有质量的旅游总量扩张
完善旅游市场开拓,应围绕高质量国际入境市场,国际旅游目的地营销体系建设进行,包括改善服务环境、加强品牌建设、突出目的地形象推广;围绕国内高质量旅游体验,形成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旅游消费能力提升计划等多层次发展规划;围绕低收入人群的旅游权利,制定国民福利旅游计划;针对中小学生等特殊群体实施夏令营制度,每年安排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同时,对中小学生参加夏令营的费用在家庭成员的所得税中进行抵扣,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参加夏令营进行部分或全额资助。
二、继续优化旅游业自身结构,积极优化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结构中的地位
旅游业自身结构的优化重在推动所有制结构优化,打破旅游业集团化、连锁化发展的制度与政策壁垒,进一步简政放权;积极通过鼓励创业创新,重点在围绕乡村建设、缓解贫困等方面形成更多的创业创新企业,推动旅游业在城乡结构平衡中的突出作用。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结构中地位的优化,主要在于构建科学客观的旅游统计体系(包括总量统计、投资统计以及增加值统计等),利于摸清家底,有效决策;全面梳理并强化旅游业发展在社会和谐、国际关系、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打造旅游外交工程、旅游和谐工程、旅游文化交流工程等;从产业结构分类深化的角度,引导旅游与幸福感、旅游与增进新知、旅游与社会病治理等方面的创新创业和产品供给升级。
三、大力推进旅游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
旅游业与信息化融合的重点在于与相关部门合作,推动围绕互联网技术等方面的旅游创业创新;推动形成中国旅游大数据研究中心体系,在全国重点企业、重点旅游科研院所已有建设基础上,在全国布局若干个旅游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和省部级旅游大数据研究中心;围绕大数据时代对旅游业发展的新影响,梳理国家旅游局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市场监管措施,对原有制度和政策进行评估,以适应“十三五”乃至更长远时期的技术与市场发展需要;加强跨境旅游电子商务业务发展的政策引导与支持,包括境外购买境内旅游相关产品,和境内购买境外旅游相关产品的跨境旅游贸易,探索建立旅游电子商务园;立足大数据,对旅游者的体验评价、关注焦点等进行实时跟踪、阶段分析,建立旅游目的地在线声誉评价机制;立足大数据建立旅游流量的监测和预警制度。
四、扩大旅游业开放,加快边境旅游发展
扩大旅游业开放,加快边境旅游发展的重点应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围绕战略能力重构式和战略能力渐进式这两种不同的对外旅游投资模式,建立中国对外旅游投资服务体系,完善吸引旅游外资的清单和评估引导机制;在边境地区建立旅游经济特区体系,在内地评估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借鉴自贸区经验,探索建立若干个国家级的旅游服务贸易特区;加快面向国内民众的免税店体系建设;以中国出境市场规模扩张为基础,改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储备更多高层国际性旅游管理人才,加强国际旅游市场的中国治理,建立新型国际性旅游组织,提高在现有国际性旅游组织中的主导权,构建与中国国际旅游市场地位相适应的国际旅游发展协调与管制能力体系。
应会同国家统计局等相关部门,尽快建立出境旅行统计框架,力求全面、科学地掌握我国出境旅行的流向、消费、诉求、评价等相关信息,这既是准确了解我国出境旅行消费状况的需要,也是国家有关部门就出境旅行者获得更好的目的地服务与有关目的地国家(地区)有效协商的基础。
五、积极推进旅游资源差别化管理
应加强旅游资源差别化管理,平衡高附加值的旅游产品出口和资源型旅游产品的进口,促进可持续发展。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角度,评估中国境内现有资源的旅游接待能力;从全球资源配置的角度,评估出境旅游市场发展对中国入境旅游市场质量提升和中国国内旅游需求能力满足的积极作用。
在现行旅游资源管理体制基础上,探索建立国家休闲区,平衡资源保护和休闲利用之间的关系;向社会公众开放更多的国家公园游憩空间,建立包括国家公园、历史纪念地等多种形态在内的全新国家公园管理模式,完善国家公园体制,突出国家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国家公园的管辖权限;适应高速交通体系发展、自驾车出行潮流的兴起以及我国众多的线性旅游资源,研究建立国家风景廊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