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这十年·十年之变 文旅之变:历史文化名城形象不断提升

  蜀南竹海花溪十三桥 (宜宾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供图)

  日报记者 郭晓娟

  #畅游宜宾#金秋十月,秋高气爽。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因为疫情,多地提倡本地过节,非必要不远游。市民李先生一家和大多数人一样,选择了在宜宾周边游、近郊游,几天放松而惬意的假期,让他感叹:“宜宾值得耍的地方,真的太多了!”

  “以前,提起宜宾旅游,人们能想到的就是、兴文石海。现在,除了‘两海’,我们家乡特色鲜明的文旅地,是越来越多了。”对于这些年来宜宾之变,喜欢旅游的李先生有着切身感受。

  这个国庆节假期第一天,李先生带着孩子参加了市博物院开展的“喜迎二十大 巧手迎华诞”主题研学活动,陪家人沿着长江公园的滨水步道散步观景;第二天,他们在叙州区西部农庄彩山景区,畅游花海,亲近大自然;第三天,他和家人逛冠英古街,傍晚在合江门码头登上三江游船,在三江六岸灯火璀璨的美丽夜色中,享受“船在江上行,人在画中游”;第四日下午,李先生一家去了李庄古镇,在月亮田景区里寻找氤氲旧时光……

  李先生说,不用远游,在宜宾,就有美好的诗意。这,也是许多宜宾人的心声。

  千年古城宜宾,三江交汇之地,集名胜古迹与自然风光为一体,一条大江融成源远流长的文化旅游发展脉络。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宜宾改革创新不断深入,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不断丰富,文旅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形象不断提升,交流合作宣传推广不断拓展,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片不断擦亮。

  “10年前,宜宾仅有4个4A级景区。如今,我市新增4A级景区15家,创建国家级、省级文化旅游品牌75个,旅游品牌创建数量实现倍增。与此同时,我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市级建成市文化馆、市博物院,县(区)建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建有综合文化站(中心),村(社区)建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市、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宜宾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宣传推广科科长蓝勇细数了这些年来宜宾文旅的变化。

  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文旅产业攻坚行动,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不断丰富,以项目带动、品牌创建、产业融合促进文化旅游消费,共实施项目235个,推动了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策划推出了自由行线路 5条,红色旅游线路4条,四季游线路13条,研学游线路3条,美食体验游线路3条,满足游客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出行需求;除了擦亮蜀南竹海、兴、五粮液景区、中国李庄“四核”旅游金字招牌,宜宾东楼、冠英古街、夹镜楼、竹文化生态公园、大学城科创城、李庄古镇(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宜宾市博物院、长江公园、长江第一湾、三江六岸夜景等“新十景”,成为宜宾城市休闲旅游新名片和网红打卡地。

  与此同时,宜宾旅游设施日趋完善。建成旅游集散中心(点)17个;实施“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旅游厕所392座,改建174座,累计建成旅游厕所566座,全部进行了电子导航地图位置标注,在长宁县开展“一厕一码”试点工作,提升游客对旅游厕所满意度;实现“智游宜宾”文旅服务平台、营销平台上线运行,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管理,营造良好市场秩序。

  文化旅游改革创新不断深入。组建宜宾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成立宜宾市蜀南竹海兴文石海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组建四川蜀南文化旅游健康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宜宾市文广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完善了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文艺精品呈多彩。“十三五”以来,全市创作音乐、舞蹈、戏剧等舞台文艺作品100余件,其中大型剧目6台。获得国际性奖项1个、国家级奖项6个、省级奖项33个,话剧《赵一曼》、杂技剧《东方有竹》、川剧《梅女》、话剧《雾中灯塔》等大型精品剧目多次荣获国家及省级赛事、展演奖项。创作电影《最后一公里》、纪录片《李庄纪事》《远逝的僰人》等广播影视作品30部,获中、省奖项40个。

  三江潮正涌,风好宜扬帆。未来,对标加快建成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和区域文化旅游中心的目标,宜宾将昂首阔步迈向新征程,不断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