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张:峰迷全世界的进化密码
绝美的张家界,有一万种理由,吸引来自全世界的游客。
11月19日,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张家界开幕。事实上,旅游是贯穿张家界发展的主线。
从1988年建市时确立“旅游立市”,到1994年由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到2013年提出“提质张家界、打造升级版”,到2017年“对标提质、旅游强市”,再到2022年“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张家界始终围绕“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目标,打响品牌、打造精品,先后获得中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世界“张家界地貌”命名地、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中国首批5A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等“烫金名片”。
△“悬浮”天门山。图/通讯员邵颖
身处湖南武陵山腹地,它被莽莽群山包围。
一个并不起眼的山城,用一片绝美山水,成为世界级流量担当。
这是中国最早的网红地张家界。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1982年成立,至今刚好40年。“国际张”的“朋友圈”越来越广,张家界是如何从一个森林公园到“峰”迷全世界的?
△张家界全景图。图/通讯员邵颖
一次契机:国画大师绘出美景
一座有故事的古城,是张家界的内核。
“张家界推向世界,国画大师吴冠中功不可没。”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张家界市旅游协会会长丁云勇说起,40多年里,张家界发展有不少关键转折点,其中就包括吴冠中。
1979年10月,湖南约请吴冠中创作巨幅风景画稿。11月,他专程到湘西采风,在深山老林穿行十多个小时,才走到当时的大庸(张家界)林场。
“吴冠中去过湘西凤凰等,他觉得山区的风景很美,没必要再跑太远的地方。”丁云勇回忆,张家界那时很原始落后,对外几乎是封闭的,一条简易公路,只有手扶拖拉机颠簸着出入。
翌晨,吴冠中走出户外,抬眼望去,一下子惊呆了:四周林莽苍翠,奇峰兀立,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这哪是个林场?明明是个童话世界,此景只因天上有!他当即决定留下,住在伐木工人的木棚里,用工人切菜的菜板当画案,几天时间,面对美景不停地画啊画,终于,一幅宽两米、高一米的《自家斧劈——张家界》诞生了。
“从张家界林场下来,他写下了游记散文《养在深闺人未识》,其中提到,走过的名山也比不上这无名的张家界美。”这篇文章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产生了强烈反响。丁云勇笑着说,应该说在成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之前,是吴冠中先生等一批有识之士不遗余力地宣传推介张家界,这份深情也让张家界走出深闺,被世人所熟知。
一次尝试:“开放窗口”从无到有
1982年9月25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诞生,填补了当时中国没有国家森林公园的空白。
实际上,从一个林场到建立一个国家森林公园,“这是从无到有的意识转变。大家既想保护林场资源,同时又需要成为一个开放的窗口,把这个全世界最美的风景向国内外的游人敞开。”丁云勇说,去看看祖国大好山河,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一片神奇土地“横空出世”,大家如获至宝,还有点“手足无措”。“森林旅游的热潮一触即发,游客猛增。”丁云勇还记得,客人来了得有地方住,有人接待,安全要有保障,还要有地方吃饭,车子得有地方停……这一连串衣食住行的平常事,却着实打开了张家界人思想的闸门。
随后张家界人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从公园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到资源保护方面,从职工到干部,大家都在“接受这新鲜成果”。
1983年,湖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设立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的通知》,森林公园的发展进入了统一管理、科学规划、有序建设的发展轨道。
在原大庸(县级)市委书记刘国基的《不能忘却旅游春风吹大庸》中记录,森林公园诞生后,大庸三万人民上阵,奋战一年,修好了县城到张家界全线23.7公里的四级公路。
同年,张家界第一家旅行社,湖南大庸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旅行社成立,旅游接待水平大幅提升。
“接待的服务员大多十七八岁,许多人还被送到国外学习培训,就想把旅游服务那套慢慢走上正轨。”丁云勇记得,当时张家界人旅游服务意识是超前的,大家都想向最先进的地方学习。从倒茶倒酒到西式礼仪,把先进的服务理念带回张家界。随后,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纷纷为张家界代言,成功圈粉。
有了近十年的积累,1988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大庸地级市,1992年12月,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的武陵源地区因奇特的石英砂岩大峰林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两年后,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地级市)。
一场考验:改变管理方式消除矛盾
张家界市,是一座新型的山岳城市,张家界,又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
1994年,在张家界市永定区荷花村,机场建成通航。张家界机场(现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距张家界市区中心约2公里,南边是天门山,在机场候机楼就可以欣赏天门山美景。
“机场带来更多旅客,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主体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张家界市区各景区的投资开发。”丁云勇说,机场、铁路、张长高速公路等大交通的形成,解决了游客进入张家界“远、绕、难”的问题。
张家界的“真容”使无数游人为之陶醉。同时,张家界森林旅游带动了周边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2004年湖南提出“以长沙为中心,张家界为龙头,打造以张家界自然风光为代表的旅游品牌”。
而在成长为真正的旅游城之前,张家界旅游发展也经历了不少考验。丁云勇说,前期将森林公园、索溪峪、天子山合并成武陵源风景区,成立武陵源风景区管理局对其实施管辖,其实是为了消除景区内相互争斗的矛盾,还原于大自然。
“可以从北到南全方位开发湘西北旅游资源,加快旅游发展步伐。”丁云勇认为,从开发到保护,从贫瘠到富有,精心呵护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成为张家界人思想上始终不变的信念。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于2004年2月入选首批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2015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一种速度:5年创“世界之最”
从“深闺”人未识到名扬天下“国际张”,张家界持续创造旅游发展的“张家界速度”。
“我们将在大峡谷,建造一座玻璃桥!”2012年,当张家界大峡谷景区陈志冬放言,将在两个山峰之间打造一座闻所未闻的玻璃桥,一时间“吹牛皮”成为了他的代名词。历时5年,陈志冬交出了自己的答卷——跨度500多米,距谷底近300米,创下10项“世界之最”的“云天渡”。大峡谷景区由此从“二流景区”跃为世界级知名景区,成了张家界旅游新的增长极。
△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图/通讯员邵颖
“可以直视峡谷谷底的玻璃桥,怎么看都像是‘勇敢者的游戏’。”古先生从黑龙江自驾三天,带着一家五口,直奔张家界大峡谷景区。3岁的儿子和60多岁的父亲相伴走着,显得一点也不怕。古先生倒有些动容,从明信片上认识张家界,到脚踏土地看张家界,更多的是敢为人先的触动。
敢为人先,是张家界创造“第一”的动力。从满眼苍绿的天门洞底,跨上拥有提升高度最高、阶梯长度最长等6项“世界之最”的天门山穿山扶梯,一种从山体里扶摇而上的奇特感受,世间仅有。
历经10多年发展与再发展,曾以主要景区景点为主的张家界旅游市场,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如今张家界绿意盎然的土地上,有山水,有人文,有激情,有故事。
从2013年“提质张家界、打造升级版”,到2017年“对标提质、旅游强市”,再到2022年“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张家界正成长为享誉中外的世界知名旅游地,树立起内陆偏远地区开拓现代旅游的典范。
不远万里而来,有人喜欢文化的热情,有人追寻山间的静谧。极限运动、创意体验、国际旅游……“旅游+”在张家界已延伸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11月19日,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张家界开幕。“成功申办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的成果来之不易,我们会全力以赴,为此次全省旅游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会做好服务,为全省旅游发展立标打样。”张家界市文旅广体局党工委书记、局长欧兵波说。
“国际张”正迎来发展的春天。如今,矗立在世界地质公园内的吴冠中铜像仍见证着张家界人的承诺:张家界一棵树也不要砍,张家界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也不要动,保护好张家界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
【故事】听到有人能讲英语,外国游客高兴地击掌
“张家界,我是看着她发展,看着她变化的。”近日,记者来到原张家界市贸促会会长邓海涛的办公室进行采访。谈起山水秀丽的张家界旅游发展,68岁的邓海涛由衷地赞叹,养在深闺的张家界已推到世界人民的面前,而他有幸成为见证者之一。
1984年8月,原本在张家界第五中学任英语教师的邓海涛,被火速调到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工作。28岁的邓海涛,是当时张家界会英语的两人之一。讲英语,原本只对着班里几十名学生,而接下来他将面对着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已成立2年,伴随开放打开了迎客的山门。对外交流‘窗口’越敞越大。”邓海涛还记得,很多外国游客如画家、摄影师等,多为艺术家和名人,慕名来到市全境森林覆盖率达70.99%的张家界参观疗养。
外国游客越多,森林公园更是求贤若渴。“张家界有这么好的风景,好的资源,应该对外扩大宣传,让更多人来张家界真实体验,张家界知名度就能拓展出去。”几经周折后,邓海涛如愿到森林公园管理处工作。他记得,当时还从长沙等地紧急搜来两个英语人才,放到旅游总公司做导游,给外国游客介绍张家界山水,讲述旅游风情。邓海涛则负责英语翻译。
彼时,来张家界游玩的游客来自全国各地,只能上车走土路进景区,每次坐10多个人。1985年,邓海涛遇到了第一批外国人,这是两名奥地利人。有意思的是,这两人居然是“漂来的”。
这两名奥地利人乘坐皮划艇从重庆、宜昌一路漂过来,听说张家界很美,两人最终漂到张家界,“上岸后,一点也不慌,到处问路只是语言不通”。当邓海涛见到两人时,近40岁的外国人,胡子拉碴,背个书包,听到有人能讲英语,两人还高兴得击掌。
在张家界武陵源景区,邓海涛陪着他们边走边拍照,他们一直惊叹“这个太好看了”“太奇特了”,一连三天逛景区,看到天门山时很感慨,“这个,我们奥地利没有”。临走前,邓海涛特意做了桌湘菜,特色风味有腊鱼、腊肉等,请两名奥地利客人来家做客。他们再次向邓海涛鞠躬表示感谢,“张家界很漂亮,以后有机会带朋友再过来”。
此时的“世外仙山”张家界“破圈”,靠着口碑相传,成为国内外游客心中理想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故事】“这里空气每呼吸一次,应付5美元”
就在邓海涛工作两年后,迎来一位特别的美国友人。
1986年4月,刚满60周岁的美国科罗拉多州女州长南希·迪克,作为中国湖南的友好州省官员,来到湖南进行访问。
张家界宝峰湖。图/通讯员吴小兵
邓海涛端详着当年与南希·迪克在黄石寨景区五指峰前的合影,思绪万千,一切都像刚刚发生,仿佛就在昨天。
“鉴于湖南可以和世界知名自然景观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相媲美的,只有刚刚开发建设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邓海涛说,1986年的全中国,还只有张家界这一个国家森林公园,盛情邀请下,南希·迪克前往张家界进行考察参观。
“南希太太是4月6日抵达张家界的,当时还没有张家界市,而是大庸县,隶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当时已担任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党委办主任的邓海涛说,“南希太太很喜欢张家界,4月6日来的,4月12日才离开,在张家界待了整整一个星期。”
在张家界考察期间,南希·迪克先后实地考察了黄石寨、金鞭溪、鹞子寨、杉刀沟、袁家界等景区,全是徒步爬山,尽管已经60岁了,一路上却健步如飞。“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身体很棒,人也很和蔼,我们亲切地叫她南希太太。”邓海涛说。
在金鞭溪游览线简陋的游道上,邓海涛依然清晰地记得,金鞭岩和老磨湾之间,行走在青山绿水之间、万木丛中的南希·迪克,突然停下了脚步,做出双手缓缓上举,要搂空气入怀的动作,然后开始深呼吸张家界的空气,接着就是尽情地呐喊。
满山青翠,空谷回音。“南希太太使用的是英语,加上她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十分夸张,我还没完全听懂。”一旁陪同的原湖南省外办副主任吴乃康迅速地翻译过来:“在张家界,每呼吸一次,应付5美元。”这是南希·迪克对张家界景区纯净空气的最高赞誉。
有意思的是,张家界旅游专业人士做过一次专门的分析,根据南希·迪克的亲身感受,一般的游客在张家界的旅游行程平均为三天两晚,按照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8次的科学数据来推算,游客应该在张家界呼吸7万多次,那么应该给张家界支付空气呼吸费用35万余美元。实际上,任何一名游客,只要来了张家界,不仅没有花钱,还倒赚了张家界35万余美元回去。
事隔近40年后的今天,“张家界如此奇特的风景,恐怕全国只有这一处。张家界如此纯净的空气,恐怕全国也只有这一处。”邓海涛说。
潇湘晨报记者李琼皓 张家界报道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0731-85571188。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