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章丘城市软实力的文章
《三泉溪暖》《在希望的田野上》的热播,让章丘的魅力一次次通过荧屏和网络,展现给广大观众。章丘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近年来,章丘围绕黄河文化、龙山文化、泉水文化、清照文化、儒商文化、铁匠文化、闯关东文化、红色文化等,积极做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章。章丘区委书记马志勇表示,下一步,章丘将积极做好章丘城市软实力的文章,推动从“一时红”到“一直红”,“文化红”到“产业红”。
记者 张九龙
“小泉城”里的大文化
章丘融山、泉、河、湖、城于一体,济南72名泉章丘有6处,百脉泉与趵突泉齐名,曾巩诗云“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章丘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生态自然卓越、文旅禀赋汇集,境内有章丘国家森林公园、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绣源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小泉城”章丘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章丘是龙山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在这片土地上有9000年的人类活动史。这里孕育了众多历史文化名人,从这里走出了战国思想家邹衍、孕育了汉代改制的王莽、唐代名相房玄龄、一代词宗李清照、明代戏剧家李开先、近代商业资本家孟洛川等历史名人。古往今来,章丘的泉水孕育滋养了历代贤良才俊。
章丘还是闯关东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章丘人凭着“敢闯敢创、善作善成”的优良基因,从一盘“红炉”打天下,创造出北京冬奥会上的雪蜡车、制冷设备,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隔热材料,以及世界最大锻环等大国重器,可以说创造创新的文化基因已经融入章丘人的血脉。
文化力量塑造章丘气质
马志勇介绍,近年来,章丘坚持以文兴城、以文塑城,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不断挖掘培育、活化用好黄河文化、龙山文化、泉水文化、清照文化、儒商文化、铁匠文化、闯关东文化、红色文化,做好文化优势与发展大势的融合文章,以文化力量塑造章丘气质,做强软实力,提振精气神。
近年来,以实施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为契机,章丘对208处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处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6万件馆藏文物、8批非遗名录进行挖掘保护。城子崖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龙山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被批准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完善非遗保护体系,保护五音戏、章丘梆子、章丘芯子、章丘铁锅等非遗,被评为全省非遗普查工作先进集体。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建成50多处村史馆。加强辛锐展览馆、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三涧溪村乡村振兴展馆等11处红色文化基地保护开发,实施中宣部纪录“小康工程”山东省试点区建设,建成线上线下纪录小康展馆。
为加强文化研究,章丘整合资源,成立龙山文化研究会,打造龙山文化研究高地。挖掘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名士文化资源,推进李清照诗词文化传承和活化利用。承办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龙山文化卫星会议、“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主场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邀请中国文联、人民日报专家学者走进章丘,《龙山寻根》等文学作品在《人民文学》等国家级期刊刊发;纪录片《龙山文化》《城子崖》在央视热播;在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等活动中融入章丘文化元素。开展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保护,组建100多家庄户剧团、5000多人的文艺队伍,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同时,打造龙山文化博物馆等重要地标,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和传承创新,形成辐射城子崖遗址、焦家遗址、东平陵故城遗址、洛庄汉王陵、危山汉墓等文化元素的龙山文化博物馆群。实施文化IP塑造工程,在全省区县率先推出“中国龙山 泉韵章丘”城市区域品牌,以闯关东文化、铁匠文化、儒商文化“三大特色文化”为支撑,以“敢闯敢创、善作善成”“千锤百炼、精益求精”“诚信明礼、互利共赢”为内涵,以听觉、视觉、行为识别“三大系统”助推落地,推出短视频、城市形象宣传片、主题歌曲、主题海报、表情包等产品,建立起了沟通历史与现实、拉近传统与现代的文化体系。
推进文旅融合,也是章丘用好文化资源的重要途径。通过擦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打造展现黄河文化、龙山文化、泉水文化的标志性旅游目的地。抓实绣源河华侨城文旅项目,携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宝藏》、中国科学院《中国国家地理》,联合打造国家宝藏·奇幻空间、家宝藏·奇妙剧场、中国国家地理探索中心三大核心驱动项目,并在《国家宝藏》展演中推出《蛋壳陶寻亲记》,弘扬龙山文化。打造闯关东文化展览馆,建设集文化传承、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平台。明水古城项目总投资80亿元,由浙江乌镇景区陈向宏团队设计打造,历经五年建设,核心区基本建成,今年章丘将精心谋划推动明水古城开业运营。
用好文化底蕴,更要弘扬时代新风。近年来,章丘实施“提升城市软实力 创建文明典范城”十大攻坚行动,以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为龙头,常态化开展20类“文明典范 出彩章丘”创评活动,推进“摒弃婚丧陋习、深化移风易俗”专项行动,深化“身边好人”“感动章丘”等评选活动,全域实施乡村文明积分制度。实施区、街镇、村三级志愿服务项目460个,线上线下开展文明实践活动3000余场,惠及群众15万人次。推出“美德健康 文明有章”新十条40项细则,区级及以上文明达标村覆盖率达到96%以上,市级以上文明达标村覆盖率达50%以上。
“一时红”到“一直红”
2022年,通过热播电视剧《三泉溪暖》以及延伸的综艺节目《在希望的田野上》,章丘区收获了大量关注,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马志勇表示,章丘区将以此为契机,持续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章丘从“一时红”到“一直红”,“文化红”到“产业红”。
马志勇介绍,在鲜明的城市文化品牌符号下,章丘计划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辨识度和美誉度的城市文化标识,成为章丘独具代表性的文化特色,让人们能够看得见、忘不了、还想来。聚力打造文化集群,将龙山文化、特色农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展陈出来。整合打造一批代表章丘文化的文艺作品、书画戏曲剧目等,成系列、有特色、有根基,让游客深刻体会到章丘文化内涵,并留下深刻记忆。
同时,多方位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增强文化旅游体验感,建立健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把城市文化融入规划、建设、管理的每个环节,最大限度延续好章丘的文化属性,使市民与游客增强对城市的认同感。创新文化旅游融合业态,实施“互联网+”行动,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发展,建设覆盖全区的文化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和标识导览系统,丰富文化旅游元素。打造文商旅精品线路,把亮点穿起来,让文艺活起来,做好“大文艺”文章。
“借力《三泉溪暖》《在希望的田野上》形成的热点优势,紧盯重大平台,不断打造和推广富有章丘元素的文艺作品,形成章丘文艺元素的持续推送,通过久久为功、持续用力,让思考变成符号、让符号变成旋律、让旋律变成标志、让标志成为永恒,不断出文化精品、出文化名人、出文化群峰。”马志勇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