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业“拖后腿” 众信旅游难扭营收、净利双降颓势

  近日,众信旅游(002707)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707.SZ,以下简称“众信旅游”)发布业绩快报。公告显示,众信旅游2018年营业收入为123亿元,同比增长2.19%;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分别为1.07亿元、1.11亿元和3499.64万元,同比下降69.28%、68.5%和84.96%。

  营收、净利双降的业绩,让本就资本承压的众信旅游压力倍增。业内人士向蓝鲸产经记者分析称,众信旅游在2018年多次收购行为是其资本承压最重要的原因,加之出境游市场在过去一年出现不少黑天鹅事件,让其承受不少压力,出现双降的局面,也是意料之中。

  业绩瓶颈背后,主业“护城河”不再

  从业绩来看,众信旅游2018年三季度开始便开始出现盈利同比下降的情况,其营收同比下降13.65%;净利润同比下降18.25%,到了第四季度业务毛利亦较上年同期有较大下降。

  众信旅游2018年业绩

  众信旅游方面对蓝鲸产经记者表示,业绩下滑主要受泰国普吉岛沉船、印尼巴厘岛火山爆发等事件对东南亚目的地的影响,2018年第三季度盈利情况较上年同期出现下降。虽然公司管理层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第四季度业务毛利仍较上年同期有较大下降,致使2018年净利润下降1亿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众信旅游本就是一家经营境外旅游目的地产品的运营商,西欧深度游、亚洲目的地产品等均为其主要业务,年服务游客已经超过百万人次。在泰国沉船、印尼火山爆发等事件的影响下,业绩明显下滑,也看出其主营业务的护城河并不深。

  旅游业专家梁国庆对蓝鲸产经记者坦言,境外游业务是众信旅游的核心业务板块,但从业绩来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很差。现在面对营收、净利双双下降,众信旅游的财报很可能面临入不敷出的情况。

  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蓝鲸产经记者表示,随着近年来国内出境游市场不断升温,各大OTA(在线旅行社)企业积极布局,成为年轻人出境游的首选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以众信旅游为代表的传统旅行社市场。

  数据显示,以刚刚结束的春节黄金周为例,OTA已经成为人们出游的首选方式。飞猪国际旅行生态业务部副总经理郑云鹏对蓝鲸产经记者透露,春节期间境内外当地玩乐商品的预订增长迅猛,出境游方面尤为突出,导览、美食等当地碎片化商品预订增长近500%。同时,携程、途牛等线上玩家也开始渠道下沉,开发低线城市线下门店,与众信旅游业务重合比较明显的途牛(NASDAQ:TOUR),也在2018年度实现盈利,对众信旅游的出境游业务造成不小的压力。

  子公司商誉减值准备近亿元

  “OTA的发展确实给众信旅游不小的压力,但造成净利下滑的原因还有商誉的问题,”上述业内人士对蓝鲸产经记者表示。

  从业绩快报来看,众信旅游为旗下数家子公司进行计提商誉减值的准备,其中包括北京开元周游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Activo Travel GmbH(德国跃动旅游公司)、上海悠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共计计提以商誉为主的资产减值损失约1.02亿元。

  众信旅游的商誉问题由来已久,据巨潮资讯数据显示,2015年5月底众信股价曾一路上涨至历史高位,为37.27元,但随后一路下跌,公允价值的减少,并没有和并购、商誉的增加同步。

  从此前众信旅游公布的2018年三季报可以看出,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该公司商誉已至8.14亿元,相比四年前刚上市时的287.42万,上涨了280多倍。

  华美酒店顾问机构高级经济师赵焕焱曾对蓝鲸产经记者表示,在上市公司并购标的资产时,大家都有过分夸大标的资产盈利能力的动机,用收益法评估出远远超出标的公司净资产的所谓公允价值。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可以保持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商誉的要素是“独占特权、超额收益、剩余价值”,收购中高估值导致高商誉,轻资产公司被并购后以巨额商誉形成重资产,商誉每年进行减值测试,大额商誉减值将大幅吞噬利润成为不定时炸弹。

  而此前招商证券的报告中也暗示了这一风险,并表示高达49.5%的承诺未达预期,大量计提商誉减值成为2017年创业板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热衷并购后遗症显现

  众信旅游商誉问题的本质是其近年来频繁的并购、资本运作。

  蓝鲸产经记者查询资料获悉,2018财年,众信旅游在出境游业务已现疲软的背景下,出资3.58亿元买下竹园国旅剩余的30%股权,将同样发力出境游领域的竹园国旅收归旗下。对于这一交易,梁国庆认为,市场上猜测很多,有一种解读是,竹园国旅的净利润在众信旅游的占比已经超过50%,可以说,竹园国旅借此机会通过借壳众信旅游实现了上市。

  目前,竹园国旅已经与众信旅游合成一体,但从财报上来看,并未实现众信旅游所希望的“进一步巩固众信旅游出境游批发业务领先地位、巩固出境游业务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强上下游资源整合优势和规模优势”的目的。

  除了收购同样布局出境游业务的竹园国旅外,众信旅游为增厚利润,自2014年开始,意图打造出境综合服务平台,还收购巨龙旅游、投资设立Telefun Travel波兰大巴车公司以及与中免集团合资成立公司等。

  有市场统计显示,众信旅游自2014年上市以来,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将25家企业收入囊中并均取得控制权,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商誉暴增和资金承压。

  2017年同期,众信旅游商誉金额为8.06亿,占总资产比例为15.83%。不少券商在研报中指出,如果未来出境旅游整体萎靡、各并购对象并购后的协同效应未及预期或其他原因导致相关经营状况未达预期,则众信旅游存在商誉减值风险,从而对上市公司当期损益造成不利影响。

  对于最新的计提减值,上述业内人士向蓝鲸产经记者直言,这是必然的结果,“众信旅游乃至整个旅游板块几年来热衷并购,而非自己拓展业务,必然埋下不少隐患。”

  但据蓝鲸产经记者了解,众信旅游在境外游产品拓展上难度不小,在线上产品迟迟没有进展的背景下,开始大量铺线下门店。该公司2018年半年报显示,截止2018年6月底公司直营门店达152家,准直营门店253家。据称,众信旅游的开店速度还将继续加速。

  但在资金本就承压、商誉暴增随时“爆炸”的背景下,众信旅游砸钱开店的做法能否拯救业绩,还未可知。正如梁国庆所言,众信旅游的布局很广泛,但股价却不理想,也能说明其困境难解,资本市场很难“买账”。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