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中国红军第一村”起跑提速
蓬溪县大石镇牛角沟村,因山沟形似牛角而得名。1929年,一面红色旗帜在这里升起,川军旅长、共产党员旷继勋带领全旅4000余官兵,在牛角沟村竖起“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的旗帜,建立西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蓬溪县苏维埃政府。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在这里汇聚成一股红色革命精神,为当地树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革命老区是党的根之所系,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走好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之路,让革命老区群众过上幸福美满的新生活,意义重大。
去年8月25日,蓬溪县吹响打造“中国红军第一村”的“冲锋号”,这是牛角沟村第三次改造提升。百日攻坚,立军令状、挂作战图,蓬溪县以精品示范村项目为抓手,统筹项目建设资金,全面建强基础设施、发展现代农业、改善乡村面貌,推进美丽乡村全面振兴,提升百姓幸福生活水平。
从昔日偏远小山村,到现在的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牛角沟村深挖红色历史、传承红色文化、整合红色资源,以蓬溪起义遗址为核心景点,推出红色精品旅游路线,是蓬溪以“文旅融合知名县”建设为目标,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有益探索。
传承创新
精品旅游路线上闪耀的“红星”
牛角沟村生态资源优渥,拥有“山水林田湖”为一体的自然生命共同体,90多年前的旷继勋牛角沟起义是当地代代相传的红色革命故事,瑰宝般的历史文化如人体血脉,根植于牛角沟村。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如今的牛角沟村俨然成为蓬溪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旅游线路上的重要节点,以红色资源优势激发旅游潜力,以旅游产业反哺农业产业,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牛角沟村第三次改造提升行动如何在原有建设基础上整合资源,让红色文化更加“明显”,擦亮“四川红军第一村”的金字招牌?如何在项目打造过程中,完美实现文化为乡村赋能,产业让乡村振兴?
去年5月4日、5日,市委书记李江接连两天调研牛角沟村,现场召开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专题会,为牛角沟破题发展擎画出“红星照耀、追梦前行”“红色馆藏、精彩回放”“红心向党、砥砺奋进”三大组团思路,指出要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推动牛角沟精品示范村建设,以革命之红味、五不之廉味、民俗之风味诠释牛角沟“三味”,涵养“中国红军第一村”的独特“气质”。
改造提升,不是简单的“加减法”,更不是盲目的“涂脂抹粉”,而是片区整体规划、资源整合开发、项目整齐推进的“连笔描绘”。
在此次打造中,蓬溪县将牛角沟村“山水林田湖”为一体的生态本底巧妙串联,为其勾画出一幅专属乡村的精致、优美、小巧“画卷”。有着“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之色,让前来观赏的游客感受到“行到长桥如画里,绿杨城郭是蓬溪”。邻里乡亲、鸡犬相闻的和谐乡风,将大城市的喧嚣隔绝在外,让此处多了一丝闲适、静谧。瓜果蔬菜多彩的颜色在土地上点缀出磅礴的大地景观,现代农业技术规划出蓝莓采摘园等农业产业,让牛角沟村变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乐园。
如今,牛角沟村“三大组团”的农文旅深度融合“画卷”正徐徐展开。
红星闪耀
让红色文化资源“亮起来”
走进牛角沟村,这个昔日偏远落后的村子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深挖旷继勋蓬溪牛角沟起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讲好革命故事,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向红色文旅资产创新转化,乡村旅游是牛角沟村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
在改造提升中如何让散落在这片土地上的革命“星火”汇聚成炬?
“我们坚持高水平规划,科学有机的布局,让游客目之所及更明显地看到、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蓬溪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杨祎说,改造提升,其目的在于把“小主题”做成“大文章”,彰显革命时代的多重意义,将零散的景点有机整合,赋予当地独特的文化属性。
从景区门户提升,到沿线栽种象征着“坚强不屈、敢于斗争”精神的红梅,营造出了浓烈的红色文化氛围感;在以山崖为“卷轴”打造的大地丰碑上,红旗迎风飘扬、革命先辈冲锋在前,寓意着蓬溪起义从这里出发、西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从这里缘起,强烈的红色文化仪式感,打造出一个红色打卡点。
旷继勋蓬溪起义纪念馆广场上,不时传来的冲锋号声,仿佛打开了时光甬道,将游客带入历史的长河——1929年,川军旅长、中共秘密党员旷继勋带领4000余名官兵,在牛角沟村竖起了“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的旗帜。馆内藏品也在绘声绘色地向前来观赏的游客讲述当年的峥嵘岁月。
通过理顺游览线路,将指挥部旧址、藏兵崖、红军步道、大地画卷联轴串线,再现红军生活场景,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我们还将通过举办纪念活动、沉浸式演绎等方式,增加红色旅游阵地内涵,提升红色文化品牌影响力。让游客所到之处皆为红色景点,所见之处皆为红色文化,所听之事皆为红色精神。”蓬溪县相关负责人介绍。
红色馆藏
让革命时代记忆“活起来”
红色文化为牛角沟村的乡村旅游赋予了独特魅力,而牛角沟村的数万件红色文物展品,让牛角沟村红色旅游主题更加凸显、文旅业态更加丰富,也让村庄的“红色”底色更加明亮。
与传统“高大上”的博物馆不同,牛角沟村的百年党史馆、民间收藏馆等展馆以川中民居为原型进行修建,更显民俗文化特点,更加突出扎根人民的历史主题,与钟灵毓秀的牛角沟山水融为一体,共同向游客讲述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是大家深刻认识革命年代伟大意义的“教科书”。
本次提升改造中,蓬溪在“让文物讲述历史”上下足功夫。除了以本土文化为底,精心设计展馆外观外,三大组团之一的“红色馆藏、精彩回放”以红色研学、寓教于乐、书画体验为设计思路,用红色文物讲好红色故事,发扬红色传统、唱响红色品牌。
红色馆藏之中,毛主席像章和语录牌是其代表之一,“中流砥柱 毛主席像章大型粘贴画”是由2000枚毛主席像章和毛主席语录牌制作而成的6幅画,以历史时间线为脉络,分为韶山、红船、井冈山、遵义会议、延安、北京六个板块,讲述中国革命的历史故事,是收藏家们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特别制作,在全国红色藏品展陈馆中,有此类粘贴画的只手可数,足见珍贵。
丝织画《良宵》,是根据我国著名油画家刘宇一先生的传世画作《良宵》1比1绣制而成,再现建国一周年的中秋之夜,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与首都各界人士在中南海怀仁堂欢聚一堂、共度良宵的美好时刻。画作本就场面宏大、人物众多、色彩绚丽,加上遂宁独有观音绣技艺,当是绣中珍品。
票证年代起于1955年,随着国家富强、物资富足,于1993年彻底结束。对于出生在物质短缺的五十年代的人而言,票证就是“命根子”。展馆内数千张粮票、肉票、油票、布票、蜂窝煤票等,涵盖人们衣食住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全国通用的,也有省市县通用的。小小一张票证承载的是中国人的一段特殊时代记忆,是记录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旷继勋是旧军阀中少有的重视队伍纪律的将领,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更是从严治军,“五不”纪律声名远扬,军纪严明,军官清廉,深受当地老百姓拥护。“红廉”文化是蓬溪的廉洁文化品牌,那一面面墙上斑驳的纪律标语、一份份残存的文书档案,触动了无数前来开展廉政教育的党员干部。
红色文物是百年党史的见证,承载着前辈们无私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的家国情怀。在牛角沟村,数万件红色馆藏在新时代下将发挥它们滋养初心、教导引领的历史作用,成为传播红色文化、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力量源泉。
红心向党
让革命老区人民“富起来”
2019年牛角沟村被纳入四川省第二批红色旅游重点线路,获得“四川省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四川省研学旅行实践基地”“遂宁市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多张名片。
随着改造提升行动的不断推进,景区的故事性、活力度和公众参与度有所欠缺问题逐渐浮现。如何用好红色资源,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成为破题之举。根据规划,牛角沟村与相邻的观音沟、广安沟、蓝莓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打造“一路一核三沟两园”,重塑旅游新格局。
大地为幕,文化演绎。牛角沟村根据新时代人们对于红色年代的追忆需求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以更满足现代人的形式,针对休闲、研学会务、亲子等客群,设计产品与体验,以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消费业态+度假休憩等产品打造最美乡村振兴项目。
“在打造过程中,我们坚持全方位布局、全域性谋划,因地制宜打造配套服务项目,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努力做精品。”据杨祎介绍,经过深入分析及研究后,在景区内打造修建精品民宿群落、红船民宿、水上乐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等特色项目。
同时,结合现有水塘提升打造浪漫风情荷塘水岸景色,与川中风情民俗体验街、休闲游园、林间茶室等体验感十足的项目相间而立,科学布局,丰富景区体验业态,集聚人流,激发商业活力,实现景区吃住行游购娱产学研为一体的全链条运行模式,打造农文旅深度融合“旗舰店”。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在发展之路上,牛角沟村以实干铿锵前行,以文化奏响精神富有的时代强音,以旅游构建起前景广阔的产业路径。农文旅相融并进,形成全新的农村产业融合体系,快速衍生和创造多种多样的新产业、新业态。今日之牛角沟村,俨然成为蓬溪加快建成文旅融合知名县、创建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的重要支撑点。
(全媒体记者 郑威 图片来源:蓬溪在线、林敏、黑哥、杨中元、蓝色加勒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