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崆峒:深挖本土资源 探出乡村旅游致富新路子

  「本文来源:中国甘肃网」

  平凉市崆峒区崆峒镇西沟村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号召,结合村情地貌,积极挖掘本村山水生态、民俗民宿、农家乐等资源,打造以乡村旅游“新窗口”为主线的村庄规划。为村民探索致富新路子,解决更多村民的就业问题,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坐在家里也能挣钱。

  如今,西沟村的农家乐形成了一定规模。目前,共15户农家乐,其中半坡农家乐集中区占地约48000平方米,聚贤街占地约7900平方米。

  政策帮扶:村民“坐在家里挣钱”不是梦

  在过去,西沟村村民只能外出打工挣钱。农家乐经营者张彩琴说:“过去条件特别差,妇女没处打工,只能在河里捞沙子、搬砖挣钱。”

  看到农家乐的发展前景,张彩琴萌生了开农家乐的想法,但资金和土地成为难题。

  为了帮助村民走向富裕,西沟村村委会推行农家乐项目,对有意愿经营农家乐的农户进行政策帮扶。

  西沟村村主任朱学谈到,在政府相关政策支持下,西沟村村民通过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创业担保贷款等,解决了资金难的问题。西沟村村委会和上级政府协调,帮助农民办好土地手续和土地准修,即根据原来的土地扩建修建农家乐,解决了建设农家乐的土地问题。此外,政府为这些农户安排免费培训,让他们去外地考察学习农家乐经营管理经验,为经营农家乐创造了条件。

  农家乐窑洞 图片由受访者朱侠提供

  如今,张彩琴在自家的土地上盖起了房屋,修建了农家乐。

  “坐在自己家里挣钱。地也种了,农家乐也开了,钱也挣了。”农家乐经营者朱侠认为,外出打工挣钱少,而经营农家乐更加自由,又能把家里照顾上又能挣钱。

  据朱学介绍,聚贤街的大部分农家乐营业额在四五十万元左右,半山坡农家乐的“杜鹃田园”年收入营业额最高可达二百万元。

  因地制宜:打造农村特色农家乐

  打造有特色的家庭式农家乐产业,这是西沟村农家乐的发展方向。他发现,全国各地的农家乐大同小异,城市的人们不再喜欢酒店式的农家乐,而是追求这种家庭式的农家乐。“酒店式的农家乐市场已经接近饱和。不要把酒店式的农家乐照搬到农村。”

  家庭式的农家乐便是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让客人们吃自家种的菜,吃到真正的家常饭。

  朱侠经营的是以窑洞为特色的农家乐,客人可以住在冬暖夏凉的窑洞里,听当地自乐班唱地道的秦腔。张彩琴把房间营造成家的感觉,客人既可以在炕上打牌,也可以在旁边的饭桌上吃饭,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轻松惬意。

  农家乐炕桌 徐璐莹/摄

  农家乐不但给经营者带来了一定的收入,还解决了村里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给村民们开辟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朱学说:“农家乐吸纳的服务员基本都是村上的,洗碗、打扫卫生都能干。15户农家乐解决就业问题也有好几十人。一个服务员一月工资2000多,一个人一年下来就有一万多块,几十个人下来也有几十万块钱。”

  农家乐不仅是西沟村村民的收入来源,也让村民们享受到了“坐在家里挣钱”的乡村经济新模式带来的好处。

  (作者牛昕旖、陈雪、王德禄、韦栋、张怡君、徐璐莹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指导教师周兆瑜、杜兴彦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