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曾有个解虞县,“存世”仅四年,很多人应该没听过它的名字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我近来准备写一篇山西的老游记,目前还在搜集些资料,就先写一篇山西故纸的小短篇热热身吧。由于这张故纸并非民国之物,故虽归入“故纸漫谈”系列,却也就不给“番号”了。
这是一张1956年由县长史峰签发的解虞县人民委员会农业技术教员训练班毕业证书。其实我极少涉猎解放后故纸,之所以买下这张,纯粹是因为对这个地名有些兴趣。解虞县,一个如今已经消失的老县名,我常年浸淫于民国史料之整理,当时一看到这个名字,便已知道应该是山西省解县与虞乡县的合体,只是对这个县后来的沿革不了解罢了。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曾出现过的县与县名估计数以万计。我对于古地名的沿革向来是现用现学,现学现忘,一时殊难考证出,像这种将两县合并,然后从原县名各取一字组成新县名的情况最早产生于何时。我只知这种情况在民国时期已挺常见,放眼全国,最大牌的应该是武汉。而解放后更是犹多,这不近些年我省还诞生了一个嘛,而且还挺受瞩目的——它名叫雄安。只不过我觉得,这种强行合体后的取名,往往听起来觉得怪怪的,也在无形中消散了老地名中原本蕴含的意义,似乎并不是一种很高明的操作。
前年去山西旅游,回来写游记时曾查了些地名的沿革,印象中这种合并在山西甚多,这次一查,倒是吓了一跳。原来贯穿上世纪50年代,山西曾有一次“并县狂潮”,范围之广,力度之大,恐为全国之冠。这大约始于1954年,解虞县就是此时诞生的,解县与虞乡县相距约25公里,名字的诞生都在千前以前,解县名头还颇大,那是关羽关二爷的“故里”(其实要较起真来,这个解县并不是汉代解县,称为故里多少有些水分。这是后话了,等以后有机会去了解州关帝庙再说吧)。
但不过四年光景,解虞县又被并了,这次是并入了运城县,连名字都没再留下。也就是说,解虞县这个县名的使用时间,有且仅有四年(1954-1958),在漫长的史海中,纯属“白驹过隙”。翻了下山西的老地图集和相关资料,解放初期,山西原有县百余个,到1958年那次更大规模的折腾完,仅剩四十余个了!由于那并非我所经历过的时代,如今粗略搜了一下,感觉上对此似乎也有些讳莫如深,让我一时无法完全明了这样做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只隐约查到好像是和当年的“公社化”有些关系。随着这玩意后来被“拨乱反正”,原先一些被合并的县也陆续重设了。
不过仍有许多县没有再恢复,比如说解虞县的解县和虞乡县、以及我前年去过的赵城县(今洪洞县赵城镇)。综上,山西因为1954年、1958年的两次县城合并,诞生过一些“短命”的县名,也让解县、虞乡县这两个千年古县就此消失,降为镇级:解县现为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虞乡县现为运城市永济市虞乡镇。倒是这张毕业证书原主的籍贯金井乡,以不变应万变了,现在还是金井乡。
鲜为人知的民国柳州老建筑:老机场旁曾有个兵营,地图上都找不到
静思斋 于岳
2023年1月2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