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农业+旅游”产业融合 成都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本
图片出处:摄图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体验的升级,乡村旅游进入快速成长期,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截至2017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各类经营主体已达33万家,营业收入近5500亿元,整个产业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今年初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家旅游局将抓好重点工作,其中之一便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
此前,成都市上半年经济运行形势发布,根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上半年,成都市农村居民第三产业经营净收入已超过第一产业,成为推动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仅是乡村旅游,一季度全市即实现总收入75.12亿元,同比增长20.0%。集生产、观光、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正在改变成都农村居民的经营收入结构。
在成都市旅游局局长多央娜姆看来,乡村是成都最具人情味,也是成都最有休闲价值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成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力量、重要途径和重要引擎。
传统乡村旅游产品提质升级
1986年,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在郫县友爱乡农科村诞生,由此,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在成都快速崛起,并引领带动全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与延伸,渔家乐、牧家乐、藏家乐、羌家乐等在各地兴起,使乡村自然资源成为老百姓就业致富的资本。成都也因此被称为全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
经过30余年的发展, 随着消费不断升级,乡村旅游中,人们对住宿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其中,地理位置较好、具有一定文化和地域特色的民宿、高端度假酒店,作为新的引客因素,尤其受青睐。短租预订平台途家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入住最多的民宿目的地城市中,成都排在上海、北京、西安等城市前面,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民宿第一城”。
为了进一步引导和推动乡村民宿健康发展,成都接连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今年1月,成都旅游标准评定委员会印发了《成都市乡村民宿规范》,进一步规范了成都市乡村民宿服务流程。4月,成都市旅游局组织召开了全市旅游民宿发展研讨会,要求各区(市)县把民宿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促进成都市民宿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5月网络预订平台数据显示,成都市以民宿(含客栈)或短租共享住宿设施名义登记的经营单位已突破2万家。
推动乡村旅游全域新格局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从业人数不断增加。据统计,2017年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900万人,接待游客超28亿人次,收入超7400亿元,带动700万户农民受益,已成为农村产业融合主体。乡村的价值逐步凸显,如何才能保持其原真性,跳出农业资源的传统束缚走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今后,成都将重塑乡村经济地理,推动乡村旅游“全域化”。多央娜姆表示,下一步将调整优化成都乡村旅游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根据产业发展特点,打造风格各异、独具特色的天府绿道旅游带、沿龙门山、环龙泉山、环都市区乡村旅游带、都江堰精华灌区旅游群,构建“点、线、带、面”相结合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同时,实施大地景观再造工程,打造“一区一景”,逐步推动乡村景观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和旅游成果全民共享。成都将以农业为基础,推动农旅文商体等产业深度融合,重点培育和发展低空旅游、房车露营、康养度假、研学旅行等旅游新业态,催生一批林盘变景区、农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等示范典型。
乡村旅游不仅仅是一个旅游产品问题,也不是乡村旅游如何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简单问题,它的终极目标是通过乡村旅游的全域式发展,解决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深层次问题,构建出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的新农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