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融合发展 丰富旅游内涵
在全域旅游理念指导下,文化旅游、康养旅游、红色旅游等以“旅游+”的形式出现的旅游新业态成为雅安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每到节假日,我市各大景区游客接待量呈现爆棚之势。这与雅安深入贯彻全域旅游战略密不可分,也与雅安发展“旅游+”新业态密切相关。
“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康养”等新业态在雅安发展迅猛,本报周刊将推出雅安发展“旅游+”系列报道,为读者进一步解读雅安旅游融合发展现状及方向。
自然风光为文旅发展奠定基础。图为喇叭河景区
当地民俗活动推进文旅发展
熊猫与茶两大IP
丰富旅游内涵
文旅产业是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富民产业。雅安历史文化厚重,旅游资源富集,抓好文旅产业发展对于雅安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生活水平及旅游理念的改变,回归大自然,到一个地方观山赏水品文化,养身养心,已然成为现代旅游新趋势。
就雅安而言,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是当下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也是作为加快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示范市建设、实现富民强市的有效途径。取决于雅安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出独特的自然山水生态环境、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和类型多样的复合型资源,在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熊猫文化”“茶文化”“红军文化”“汉代文化”“三雅文化”等五张雅安生态文化牌,这为雅安推进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突出大熊猫文化和茶文化两大国际文化品牌,塑造两大国际文化IP,形成雅安文化旅游鲜明的市场形象。”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雅安的文旅资源十分丰富,有的地方持之以恒推动景区和新村旅游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的确如此,一到周末,集休闲娱乐、鲜果采摘于一体的雨城区余家村,大熊猫文化浓郁的花园新村宝兴县戴维新村,新面貌新气象的芦山县龙门古镇,阳光普照的汉源县清溪镇等以乡村旅游为主的新镇新村客似云来。雅安把茶马文化、熊猫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元素融入新村,增加新村旅游文化内涵,实现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体现乡村情趣、乡愁历史。
据了解,在全面彰显“熊猫故乡”“中国茶都”文化品牌的基础上,我市将塑造十大龙头精品景区,带动全域文旅发展。同时,按照全域旅游的理念,以特色文化为主题,以景区景点、特色村镇为支撑,培育打造熊猫故乡探秘、世界茶源寻根、最美G318体验、绿色生态康养、红色文化传承等最具雅安特色的五条文旅精品线路。
生态与旅游相融
提升旅游形象
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与绚烂多彩的人文景观奠定了雅安文旅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这些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文旅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去年,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20亿元,文旅产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占比达到15%,旅游综合收入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增速,带动就业近20万人,雨城区碧峰峡、天全县喇叭河等一批景区景点因旅而兴、因旅而旺,汉源、名山的乡村旅游,宝兴、石棉的红色旅游吸引了众多游客,有效推动了地方发展和老百姓增收致富,文旅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以上里古镇为例,在结合古镇文化、民俗文化的基础上,上里古镇文旅融合发展势头良好。如今,文旅融合发展带来的稳定收入让当地百姓不亦乐乎。
立足雅安良好的生态资源、厚重的文化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为雅安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注入了原动力。
以节促旅、以旅彰文。在假期里,我市各大景区(点)按照各自特色和实际,适时推出了一系列的旅游会节、民俗文化、特色体验等活动,对全市节假日旅游市场的繁荣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市部分景区(点)旅游业态培育不足的短板。
文化旅游活动的开展引爆了雅安旅游市场的红火局面,结合当地民俗风情,更是进一步发酵了我市文化旅游发展速度。文化旅游活动的不断涌现,让雅安成为“来得了、住得下、耍得住”的旅游目的地,也让文化旅游成为游客来到雅安的目标之一。
雅安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复合型优势为雅安推动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据悉,下一步,我市将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雅安绿色发展示范市的破题产业和首位产业。
突出重视生态文旅的产业属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全域旅游为主线,以建设中国大熊猫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为抓手,强化生态基础,演绎文化内涵,彰显旅游载体,推动生态文旅产业促经济转型,大力实施生态文旅产业发展计划:打造“国际熊猫城”这一品牌,营造“一座最滋润的城市—中国·雅安”城市旅游形象,编织一张“茶马古道旅游线路网”;大力发展中心城区、大蒙顶山、大周公山、大碧峰峡、二郎山、夹金山、龙苍沟、汉源湖八大产业集聚区;积极推进农业+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城镇+旅游、康养+旅游、林业+旅游等六大融合新形态。努力把生态文旅产业打造成为全市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郑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