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呼吸的“骑”迹!五一假期,在崇明的骑游体验真的绝了
00:39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呼吸着大自然的芬芳空气,欣赏着一望无垠的绿色美景,花姐度过了一个累并快乐的五一小长假。每天带队三四拨人,自行车骑行70公里,花姐向从四面八方来到崇明岛的自行车爱好者,不厌其烦地介绍着崇明好风光。
花姐是崇创·运动俱乐部的领骑员,这家坐落于陈家镇花漂村的自行车驿站,在疫情趋稳的日子里,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就在节前,陈家镇自行车小镇一期工程14公里体验段正式完工,市民登岛旅游的需求增加,这其中,不乏户外骑行爱好者。
图说:自行车驿站为骑行爱好者提供的休息场所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骑游|一次还玩不够
5月3日一早,柯先生组织自己的骑行团慕名来到崇创·运动俱乐部。一进入花漂村,就感受到了浓厚的自行车氛围。屋外的墙上,车轮与轮毂拆散后拼贴在墙上变成一张笑脸;屋内,点缀着彩灯的自行车轮胎到夜晚就会发光发亮;草丛内,古董自行车同漂亮的野花相映成趣。下午三点,车队准时出发,这是一条来回20公里的“海街日记”骑行线,从花漂村的乡间小路开始,骑行至自行车小镇的体验段,再沿着沿江大堤,见到高耸着的灯塔,远眺上海长江大桥。36℃的气温下,很快就汗流浃背,但沿途赏心悦目的美景,让大家很快忘记了城市的喧嚣和身体的疲劳,一路欢声笑语。
图说:骑行爱好者在崇明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在江堤边,骑行团争相拍照,停留了好一阵。“一踏入崇明岛,仿佛来到了上海的后花园。崇明的田园风光,一次看不够,值得我们再来。”早已定居上海的柯先生如是说。傍晚回到俱乐部,乡间烧烤已经在等待大家,喝一杯啤酒、剥一只刚钓上来的小龙虾,再唱一首歌曲,大快朵颐。而在村的另一头,露营地的篝火晚会已准备就绪,放下手机,大家尽情享受着久违的户外乐趣。
据崇创·运动俱乐部创始人施怡介绍,早在节前,骑游活动的预约就一抢而空,五一小长假期间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批来自市区、国内以及本地的骑游爱好者,其中不乏散客。眼前这番因自行车运动而焕发出勃勃生机的景象,让这位土生土长的陈家镇人,笑得很是舒畅。
图说:骑行爱好者在崇明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驿站|提升配套服务
在崇明举办环岛公路自行车赛十余年的背景下,陈家镇自行车小镇的打造,正有序推进中。
轻便的自行车,将小镇的一个个景点连接了起来。哪里的景色最宜人、哪里的橘子最甜,甚至是哪条路最适合骑行,这些细枝末节的“琐碎”,只有亲历者最了解。施怡为骑行爱好者打造了多条唯美的路线,称之为会呼吸的“骑”迹。
曾在媒体做市场推广的她,前些年毅然辞职回岛创业。“以前的工作是帮别人做策划,后来我想,为什么不给家乡做策划呢。崇明办了多年的专业赛事,如何带动普通老百姓的自行车运动,我想出份力。通过自行车,可以将崇明很多有特色的内容推广出去,我想让更多人认识崇明岛、爱上崇明岛。”
图说:自行车公园旁的骑车专用道路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光有自行车租赁还不够,配套服务必须跟上。施怡说:“驿站的口号是,不止于自行车。”在这里,骑游者可以补胎打气、喝咖啡休憩,也可以上一堂自行车文化课,而驿站所在的东滩旅游联盟还能提供多种旅游服务,更是为市民解决了住宿、餐饮等一站式服务。
受疫情影响,各项体育活动按下暂停键,施怡也遭遇了这个体育“寒冬”。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沉下心,同团队一起潜心研究崇明岛西面的骑行路线,时刻准备着复工。
等待的日子,并没有太久。户外运动率先复苏,而崇明岛主打的生态运动、绿色食品,尤为受到追捧。又一次,施怡把握住了机遇,也为一群群骑游的市民提供了一个了解崇明生态岛的窗口。
图说:自行车出租点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户外|运动拥抱生态
无人机拍摄下的崇明岛,标识明显的自行车骑行绿道,仿佛岛上的血管,遍布各个角落。据了解,目前全岛建设贯通的自行车绿道已达500公里,接下来还要推进200公里的绿道建设。其中,“七彩”绿道将是一大特色。通过七种色彩标线,代表绿道的不同功能,有赛事线、田园线、通勤线、观光线等。“崇明是一个生态绿岛,自行车绿岛增加颜色之后,增强了骑游者的体验感,提升了安全性。”崇明区体育局副局长沈东介绍说。
图说:自行车公园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根据《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崇明打造市民15分钟体育生活圈,提前一年完成目标。目前,崇明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6.3平方米,位居上海市各区第一。以“打造户外运动天堂”为目标的崇明,体育+生态的项目有很多,东部有自行车小镇,西部有马拉松小镇,还建起了多片专业足球场和篮球场……据了解,休闲体育大会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待疫情全面结束,这场颇具特色的运动会必将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体育和旅游爱好者。
“疫情下,人们对户外运动的意识更强了。目前状态下,做好个人防护,多参加户外运动,去郊外呼吸新鲜空气,能提高个人免疫能力。”沈东的一番话,也是大部分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心声。(新民晚报记者 陶邢莹)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