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旅游局在微博发起拍摄中轴线活动
本报讯 昨天清晨5时37分,随着太阳升起,在北京中轴线沿线,很多市民同时举起相机、手机,对着钟楼、天安门、永定门这些标志性建筑拍摄。
1个小时后,新浪微博上发布有关中轴线景观图百余张,由此引起数万条关于皇城文化保护的热议。
东城区旅游局表示,这是该单位通过网络发起的一个名为“中轴线的清晨”活动。
微博唤起市民关注古建
14日上午,东城区旅游局官方微博发布一则通告,邀请市民拿起相机,在15日清晨太阳升起后15分钟,拍下晨光中的中轴线景观,上传至网络。
该消息发布后,马上有网友转发跟帖。昨天中午,郑渊洁通过微博转发该消息,并表示自己会去拍摄并希望网友支持。
此后,响应并积极参加该活动的网友快速增加,截至15日下午网上报名人数达到300多人。
北京中轴线是指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赞美这条中轴线是“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
东城区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昨天的拍摄活动,旨在通过网民参与的形式,推介东城区的旅游景点,此外,也唤起更多普通市民对北京文物保护的热情。
东城调研打通中轴线交通
东城区旅游局党组书记尹广枢介绍,中轴线是北京城的“血脉”,也是东城旅游发展的“命脉”。现在申遗工作正在进行,东城区旅游局下一步将在古建原址上继续挖掘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
他表示,目前正与有关部门商议一项较大的旅游民生工程,将逐步打通中轴线的旅游线路,在交通方面计划将前门铛铛车南延至永定门。“很多市民也希望能打通中轴线的交通。”尹广枢介绍,目前一些相关工作还在前期调研,最后要与多部门论证可行性。
记者从东城区了解到,在今后五年内,将加强中轴线整体风貌保护,以故宫、天坛两大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整合文化资源。据相关负责人称,下一步将通过适当疏解部分居住、行政办公功能,打通南北文化旅游线路。
东城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东城与原崇文合并后,最大的改变之一就是南北中轴区域的贯通,南中轴原来属于崇文区,北中轴则属于东城管辖。两区合并后,中轴线的保护和利用已成东城区的重点工作。未来,将主要实施北中轴的规划和修缮。其中之一,就是进行中轴线北端钟鼓楼风貌保护和修缮,恢复“晨钟暮鼓”,并修缮钟鼓楼广场。
网友照片合成中轴线全貌
截至昨天下午,东城区旅游局官方微博共收到近百张中轴线清晨图片。东城旅游局按照南北中轴线的标志性建筑位置,将这些照片合成为一幅“清晨中轴线”全图。
东城区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部门已开始重视网络即时传播对政务的作用,通过昨天的体验,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我们机关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开通了微博。”他说,以前微博仅作为政府部门发布服务信息的渠道,这次在全市开创互动性活动,将成为部门工作的一种新方式。
■ 微行动招募
@北京市东城区旅游局:
古都中轴线是皇城最美丽的风景线之一,我们倡议开展#中轴线的清晨#微行动,希望热爱皇城的摄影爱好者,于4月15日(周五)5:37-5:52的日出期间,在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的中轴线上公共区域任意位置,用影像记录下美丽的瞬间。
■ 专家说法
王文章 北大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
政府利用微博谨防信息误导
北大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王文章表示,政府部门运用微博发布一些消息,是一种管理方式的创新。“起码是服务和技术上的创新”,但作为信息发布的渠道,微博用户还有局限性。
他同时提醒,网络上的信息庞杂,虽有信息量大的优势,但信息的真假良莠需认真辨识。这个问题也容易出现在政府部门的微博上,如政府部门通过微博发布信息,具有严重倾向性,又过多体现部门利益,可能会对网友造成误导。他举例说,政府部门微博,经常会发布些调查类的数据,而数据本身的导向性容易给人造成误导。
王文章认为,政府部门利用微博工作是进步。就像呼吁网友随手拍摄文物古迹的活动,如果活动的主旨能更加深刻,不单单是为了形象宣传,而是希望网友可以形成一种监督、督促的力量。那么这样的工作就值得推广。因为政府部门开始意识到,很多管理领域,单依靠部门的力量是难以达到效果的,需发动社会力量。
赵书 知名民俗文保专家
文保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文物保护既要政府主导,又要社会参与。我认为,东城区做的这个活动,在文化保护方面是有积极作用的,可以唤起社会对文保的关注,全民的意识提高了,才能重视我们的文化、传统。
中轴线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建城方式和建筑理念,不是说保护中轴线就是要跟明清时一模一样。还是要流传其中的设计思想。虽然现在中轴线的文物建筑不那么完全了,安定门没了,还有些地点有不符合风貌的建筑。但总体来说还算保护不错。
■ 对话
“总比拆没了再后悔好”
新京报:你是怎样知道这个拍摄中轴线活动的?
郑渊洁:昨天通过微博了解到的,当时是看到别人转帖,然后就报名了,没想到不一会就有很多网友响应。
新京报:你参加这样的活动多吗?
郑渊洁:这样的活动很少参加,尤其是旅游方面的。
新京报:为了拍日出下的中轴线,要很早起床,你今天感觉怎样?
郑渊洁:感觉很好。十几年来我都是4点30分起床,习惯清晨写作,写到6点再开始一天的工作。
新京报:为什么会对这个活动感兴趣。
郑渊洁:我这不也是“控”吗,喜欢上网看一些消息,另外我喜欢照相,有个习惯就是走哪都带个小相机拍照。不过,现在为了发微博方便,我也直接用手机拍。
新京报:选择天安门拍摄有什么特别意义吗?
郑渊洁:要说北京的中轴线,天安门是绝对的代表性建筑,而且保存很好。
新京报:中轴线在你的记忆中是什么样的?
郑渊洁:其实,我对这一带是有感情的。我最早时住在永定门那,正是中轴线最南段,后来往北搬家,几次搬家都没离开中轴线一带。
新京报:你怎么看这次活动起到的作用?
郑渊洁:肯定有积极作用,因为唤起更多人的关注。大家拿起相机拍下来促进保护,总比拆没了再后悔好。
新京报:那你觉得中轴线现在的保护情况如何?
郑渊洁:我知道中轴线上有一部分建筑是后来修的,但这个地方没变,古时候讲的风水也没变。而且近几年,有关部门还是比较注重这块的保护,虽然有些重新修建的,但重新注入了现代气息。感觉还挺好的。
“愿为晨钟暮鼓创作歌曲”
新京报:今天早上6点40分左右看到你发在微博上的一张鼓楼照片。
汤灿:是的,我参加了这个活动,起初是从东城区旅游局微博上看到的消息。
新京报:为什么会参加这个活动?
汤灿:前段时间,我成为了“皇城文化推广志愿者”,而平时我也会上上微博,看到这个活动就觉得应该参与一下。
新京报:起这么早出门拍照,你做了什么准备吗?
汤灿:我平时起得都很早,这个活动正好要拍摄晨光下的北京中轴线,所以,我今天起得更早一些。
新京报:你对北京中轴线的了解是怎样的?
汤灿:据我所知北京中轴线是世界上最长的,他不仅是北京城市规划的一个向导和特点的代表,更是首都的文化血脉继承。
新京报:那在文保方面你觉得需要注意哪些?
汤灿:现在在为中轴线申遗,首先就是要在宣传上做到位,有些建筑之类的会影响到或破坏到这个文化遗产,就要大力帮助有关部门去解决这个问题,从而保持这个文化的完好和不被破坏。
新京报:有没有计划为北京的晨钟暮鼓创作一首歌曲?
汤灿:这个我会和我的团队商量,如果有好的创作,我们一定会第一时间奉献给大家,奉献给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
新京报:今后还会通过这种形式支持中轴线保护吗?
汤灿:我会发动身边的朋友们、粉丝们,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保护现有的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
■ 讲述
“清晨的北京让我不想逃离”
“早起,我体验到一个不一样的北京。”张新征昨晨参与了东城旅游局发起的“清晨中轴线”微博拍摄行动,7点刚过,他已上传了10张拍摄于故宫、景山的照片。清晨的拍摄,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北京,不再那么浮躁。
张新征前天从微博上获知了拍摄中轴线清晨的活动消息。他介绍,最先看到的是郑渊洁的微博转发了这个消息,他根据地址找到东城区官方微博,在上面有正式通知,“希望所有微博网友参加清晨拍中轴线活动”,其实,张新征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他的老家在贵州,1998年来北京上学,开始迷上了用相机记录这个到处都能看到古代建筑的城市。他说,之所以通过网络这么及时响应这个活动,与自己的爱好有关。昨天4点多,他就爬起来从亚运村打车到故宫拍摄。一早上,他用网名“星星威武”共向微博上传了约10张照片,分别拍摄于景山和故宫。
昨天清晨的拍摄经历,张新征最大的感受就是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北京。
与大多数上班族一样,朝九晚五的工作规律,已让他觉得北京生活的压力无处不在。而每天上班要经过中轴线,却难以发现沿途风景的美好。昨天赶在日出时看到中轴线上的故宫、景山,有种从来没有过的宁静。张新征说,以前觉得北京很浮躁,曾经也因为压力大想离开北京。但这次有了重新认识,心情不一样后,看到的东西是传统的,有文化底蕴的,有人情味。“哪怕是有一天真离开北京了,起码我会因为这个早晨想念北京。”
此外,他还表示,没想到政府部门通过微博组织了线下的活动,而且全程都有人在互动,这种体验以前很少。“觉得政府部门与老百姓的距离很近,是在平等对话。”张新征认为,这将是北京市政府服务方式转变的一次机会。
A08-A09版采写/本报记者 郭超
新京报制图/许英剑 裴旋
(编辑:SN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