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是度假?还是旅游?

  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多待几天,甚至多待上几个月。度假模式已经开始在中国人的旅游市场中全然开启,我们不再是简单的报上一个团,在短短几天的行程里走马观花的走上几天,而是找一个惬意的地方,简单的姿势,一躺,来上几张朋友圈照片或是几个抖音视频。我们开始更多地从“心”出发去旅游,而不是为了“到”此一游。

  意识流主宰旅游行业变革

  咱们国家现在主推全域旅游的概念,有关全域旅游的解读和发展路线目前层出不穷,目前各个景区和旅游从业团体/机构也都开始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新旅游模式的开发和试点。但是我们真的搞清市场了么?我从事多年广告行业,对市场的认识是,市场的变化极为残酷,国家在大方向上对市场做出指导,而我们则应当真正意义上的去解读市场,而不是顽固在某一行业。

  那么今天的旅游市场变化是什么样的呢?太多的数据我就不往外搬了,市场是什么?市场的第一步不是数据,而是扪心自问,答案在自己的心里,而不是在数据上。如果自己都无法说服自己,那么再多的尝试和解读,也只是无关痛痒的无效营销而已。

  简单的说,今天的旅游市场正在逐渐瓦解,旅游只是一个名词,这个名词不但不能够再指导旅游行业的未来发展,甚至成为了旅游行业发展的阻碍。为什么这么说呢?

  扪心自问吧,如果今天给你一个6天的假期,你的第一个感觉是什么?一定是时间不够。然后在这个无奈的情绪下,你才会去考虑着6天的行程,而10天以内的行程,正是旅游行业行程操作的常规时间限制。这是其一,其二,现在的人真的会屈服于这6天的假期么?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每个人其实都不难发现,一到各种假期,在法定假期之外,身边的同事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额外假期理由,最常见的,就是出去玩儿了,回不来,更要命的是,还有很多人就再也不回来了,他们辞职了,只是为了玩儿的更开心?不是,再看其三,旅游是一项消费么?不!旅游正在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对于今天的中国旅游行业来讲,市场的变化首先不是消费升级,而是市场升级,这背后又是意识升级,这是市场变化的三个阶段。

  什么是意识升级?

  再简单的说,就是你的消费动因发生变化了,“享受”远比“毅力”更加重要。为什么是毅力?毅力跟旅游有什么关系?这个其实不难理解,你可以想象一下,在人山人海的黄山栈道上,在举步维艰的上海外滩,在5天3地的火车上,是什么让你坚持了下来?没错,就是毅力。

  今天的年轻人们不再希望面对这样的尴尬境遇了,因为对于他们来讲,“享受”的人生才是足以炫耀的资本。所以说意识升级的背后,其实隐藏的是社会主体价值观的变化,也是社会认同感的变化。毕竟,微商总是选择豪华游艇的照片作为朋友圈炫耀来吸引年轻人加入,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里要说一点,我们不是在批判今天的价值观,一个行业难以承载一个时代的意识,市场只能被左右,而不是主导,这里敲黑板,划重点。

  回到从零到一的过程中

  意识关乎商品的出现,我们不是要整体打碎旅游行业,而是要彻底抛弃旅游的概念,过去的旅游行业资产还有自己的价值,只是他们应该换一个行头出现了。我们在说到一个旅游商品的时候,谈及的最好不是旅游本身,而是情感标识与价值观标识。

  我们可以看看其他行业中MCN的做法,大资本炒作一个价值观标识的人物,快进快出的进行商业产出。所谓价值观标识,指的是将商品本身赋予鲜明的价值观,比如,民宿是一种生活情调的体现,而非必需品,这里锚定的是80、90后的单身男女,他们不希望被家庭束缚,而更尊重自己自由闲散的生活,自由闲散的生活也是可以有品质的,这就是一种价值观;但是如果换一个说法,民宿给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那么这一定锚定的是夫妻和一家两口,因为城市里的夫妻生活难免单调,共居多年的夫妇总是希望换一种生活方式,尤其是妻子。

  而在下一步的宣传内容之中,我们才会开始主抓情感标识,情感标识主要来自于生活细节之中,这些细节越常规,重复出现的次数越多,越可以激发人们的共识或者共情,比如十一假期前一个礼拜,老婆翻到一个朋友出去旅游的朋友圈,马上开始感叹,“xxx又出去玩了”。这样的瞬间在生活中,我们都可以见到。

  这些都是从零到一地重塑,对商品本身定义的重塑,这关乎于产品本身的设计;对商品市场卡位的重塑,这关乎于市场宣传时的内容和手段;所以我们营销是一外科手术,而不是创伤药,是开刀,而不是外敷。只有经过深入的思考,我们才能有正确发展。

  度假场景会适应未来旅游的发展方向

  旅游行业的核心痛点是什么,是低频消费。在任何一个行业,低频只会逐渐促进托拉斯式的垄断,因为商业周期慢,商业成本就会变得高昂,而新企业和模式都难以适应这样慢吞吞的盈利和成指数上升的周期成本。

  而度假场景为什么可以适应?因为旅游场景的“一次”生产,是从资源合同到出团合同的过程,而度假场景的“一次”生产,可能就只是旅途过程中的一次消费而已。这里要说两点,众所周知的两点,第一,自由行是趋势,没人爱走团了,大家更偏向于目的地阶段再消费;第二,旅游行业的利润大部分产生在目的地,这是本身就存在的现实现象。第三,随着旅游文创经济的升级和增温,很多旅游目的地已经远不是1-2天就能体验完的了,比如长隆。

  再扪心自问一下,你一年的旅游次数超过3次了么?再扪心自问一下,这三次旅途中你的自主零散消费有多少?尤其对于自由行来说,很多游客甚至是到了目的地再选酒店。

  而度假本身节奏比旅游要慢很多,我们住在一个民宿中,或是正在进行间隔年,我们可以在我们生活城市的周边,也可以再遥远的异国他乡,重要的是,我们不再急于奔波,而是自由的选择我们旅行的方向和服务。度假的模式,是唯一可以包容这些需求的场景。

  这些也可以叫旅游行业的碎片经济,只有碎片经济可以拯救旅游行业,因为需求在变得碎片化,而碎片化的服务成本也并非高昂。平台是之后发生的事情,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推陈出新的旅游概念,进而再适应今天的旅行者意识,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营销与传播。这应该是未来旅游行业发展的航标,更是基石。

  全域旅游的强心剂

  全域旅游的重点在于“全”,一个垄断式和大家各自为战的市场,是做不到“全”的,看看今天大数据行业的局面,BAT三家各自为政,各自区隔,已然成为中国大数据行业难以撼动的现状。那么只有激活碎片市场,才能够让更多旅游企业和服务有“饭”可吃,旅游市场才真正有活力。人们正在从“心”出发选择自己的全新假期,而全域旅游,也应该是从“新”出发的旅程。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