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巧解就业难

  

  实操课。

  对于在云南旅游职业学院读大二的范明霞来说,最近这段时间的专业课程,变得越来越出人意料,入学前预想的前台服务、餐厅服务、客房清洁等内容,不再占据学习的主要时间,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酒店与旅游数字化运营、数字营销、管家服务等内容,这让她对自己的职业前景越来越有信心和底气。

  近年来,云南旅游职业学院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建设高品质产教融合基地等,很好地回答了“行业就业需求缩水,旅游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在哪里”这一问题。

  技术傍身 不怕找不到工作

  就读于云南旅游职业学院19级酒店管理专业的顾惠淋,3年前刚入学时,对自己的职业愿景仅仅是找一份普通酒店的前台工作。她以三校生的身份进入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并不自信,她觉得和大学本科生相比,自己差远了,同样是学酒店管理,星级酒店都会优先考虑本科生。

  但是,现在的顾惠淋,已经没有了这种想法,在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的经历,让她有了更多就业筹码。为什么能在竞争激烈的职业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这与平时的实践实操有很大关系。去年,顾惠淋和40多名同学到昆明洲际酒店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服务COP15。面对五星级酒店内高端、复杂的前台操作系统,她一点也不胆怯,因为在学校里就有这样的实训室。

  “如何快速帮旅客办理入住,如何从后台分析旅客数据,如何在系统里精准地标记旅客需求,并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这些我都熟练掌握了,所以去任何一家酒店都不会害怕。”顾惠淋说。

  同样受益的还有2020级酒店管理专业的杨正鑫。平时下课,他都会来到学校的咖啡创客教室帮忙,这里不仅能上专业的咖啡课程,还创设了真实的流通场景——咖啡店面向全校师生营业。经过近一年的学习,杨正鑫不仅能在短时间内做出美味的花式咖啡,还在接受店长培训,学习创业技能。

  在杨正鑫看来,更高阶的学习内容,像打开了一个魔法盒,带他去到更开阔的地带,对毕业方向进行规划时,他显得更加从容。他说,条件成熟就开连锁咖啡店,达不到条件就先去咖啡店做管理和经营,或者去餐饮店上班,反正有了技术傍身,不怕找不到好工作。

  强化内功 提升就业“软实力”

  像顾惠淋和杨正鑫这样“软实力提高了,就业机会也增加了”的学生,在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有很多。契合云南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和云南文化旅游市场需求变化,以酒店管理学院为例,学院开设了酒店专业群的“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国际邮轮乘务管理”“现代物业管理”和“民俗管理与运营”专业,以及休闲专业群的“茶艺与茶文化”“休闲服务与管理”“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还打造了高度专业化的数字化运营实训中心。

  走进酒店管理实训楼实训中心一间教室,老师正在给学生上收益管理课。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电脑屏幕里收益管理实操系统,学习在什么样的时间点,该发布什么样的价格,才能使酒店赚到最多的钱。“这样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完全有能力参与到连锁酒店的经营管理和决策工作中去。”酒店管理学院院长杨红波说。

  在另一间教室里,机器人正在介绍实训室功能,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沙盘游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需要按照各自分配到的角色认领任务,再进入一个虚拟仿真的酒店日常管理场景中,进行职责演练,角色也将进行轮换,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胜任酒店的各个岗位。

  拓宽市场 为学生牵线搭桥

  构建新产品、新业态,是云南文旅产业的一个发力点,云南提出打造万亿级旅游文化支柱产业的目标,并打造成为国际康养旅游胜地、国际户外运动天堂和最受欢迎的研学旅游目的地,旅游服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省内唯一的旅游高职公办专业院校,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捕捉到文旅产业发展的机遇,并对专业设置、课程构建等及时作出调整、进行创新。

  在腾冲科学家小镇,现有云南旅游职业管理学院几十名学生在半山酒店等高端酒店做实习管家。这里不仅有学校带队老师陪伴,更有企业专业导师实时指导。

  对于这种搭在半山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帐篷酒店,该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让旅客拥有私密安全又舒适的体验?很多学生去之前都是一知半解,到真实的实践场景中操练,与游客面对面打交道,再从企业导师那里学到实践经验,实习小管家们经过少则半年、长则一年的实习实践,也成了民宿管理的小能手。

  最新高校就业数据显示,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人数在同级别院校中处于增长态势。副校长王霞介绍,学校积极对接企业,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不仅提高了学生和教师的实践技能,更增强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让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贴近市场、走进市场。

  王霞说,无论是助力现代康养旅游,还是培养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或者是培养高端民宿、帐篷酒店、房车露营等旅游新业态人才,学校始终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旅游产业升级与数字中国新时代急需的、具有数字思维的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记者 杨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