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永泰“守”庄寨

  

  油菜花盛开时,游客来仁和庄游玩(赖泽樟 摄)

  太阳刚刚升起,永泰县东洋乡周坑村53岁的绍安庄“庄主”黄绍樵吃完早餐,沿着层层石阶下寨,到田里摘了一把菜,又去附近捡拾柴火。回寨后,他又去巡查,看有没有白蚁、消防设施好不好……

  虽然庄寨设施不够现代化,但像他一样,住在绍安庄的人有五户十多人。

  “有人住,老房子才不容易坏。我们从小在这里长大,不想搬走,要把家守好。”他说。

  永泰庄寨始于唐朝,兴于明清,据不完全统计,总量超过2000座。其中现存较好的庄寨共152座,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有98座,体量之大全国罕见。

  2019年,永泰庄寨建筑群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3月,“黄氏父子三庄寨”谷贻堂、绍安庄、积善堂入选2022世界建筑文物观察名录,为全国唯一入选。这也让永泰庄寨走出深山,受到外界关注。

  目前,永泰发动社会力量,已成立38个庄寨保护与发展理事会。像黄绍樵一样,一代代人,或日夜陪伴,或出钱出力,守护着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守着世世代代对家的精神寄托。

  深山里的“福建布达拉宫”

  绍安庄离永泰城关有1小时40分钟车程,山路弯弯绕绕。来到周坑村,仰头,老远就可看到高处的绍安庄。

  溪水潺潺,高台层层,屋檐重重……这座大型庄寨面溪背山,后楼屋脊与寨前小溪落差有30余米,被称为“福建布达拉宫”。

  走上石阶,踏入庄寨,进门可见正堂礼仪厅。正上方,有一块“极鹜联辉”牌匾。“这是在清朝,祖先黄学书五十大寿时,福建学政秦绶章题写的,祝福夫妻俩长寿、和睦。”绍安庄保护与发展理事会秘书长黄绍樵介绍。绍安庄占地1846平方米,有108间房。

  时空在这里交错。在牌匾的下方,贴着大红的“喜”字。一直以来,族人的红白喜事,都在这里举办。

  绍安庄建造于1895年,由永泰大户黄孟钢的长子黄学书所建。“学书公继承祖产,其中田产和林地、榨油坊都在这里,为了便于管理,就从霞拔乡锦安村搬来。”黄绍樵说。

  庄寨以礼仪厅为中心,左右两侧是官房,家族尊贵的人住在东侧间,再往外是厨房;礼仪厅楼上是储粮房;后侧还有一排共20间房。

  “庄寨除了‘庄’的居住功能,还有‘寨’的防御功能。”东洋乡文化站负责人黄淑贞带着记者走进庄寨前后两个角楼。

  角楼三楼有数个四边形的瞭望窗,便于“监控”。边上的斗形窗里面开口大,外面开口小,持枪能向外打击土匪,外面却难以打进来。此外,为了防止土匪从屋顶火攻,庄寨天花板上铺上了杉木,上方再盖上一米厚的土。庄寨的侧门上方有热油孔,敌人进犯,可以从上方淋下热油,也可以从孔中浇水灭火。

  为了筑牢防御设施,黄学书倾尽家财。“当时,祖先挖了方圆5公里溪边的鹅卵石,打地基就花了三年时间。”黄绍樵说,地基打好,钱也花得差不多了,便向兄弟借钱建房,生活过得非常节俭。建成后,黄学书留下祖训:后人初一、十五要吃地瓜米,以牢记这段困难时光。这个习惯也延续至今。

  目前,像绍安庄一样,永泰保存较好的庄寨有152座。“内为庄、外为寨,文为庄、武为寨,父建庄、子建寨,这便是永泰庄寨的本质特点。”永泰县政协副主席、古村落古庄寨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培奋这样概括庄寨的特色。他说,很多人以为,永泰过去贫穷、偏远,所以建庄寨,但事实上,永泰庄寨都是由经济实力雄厚的家族所建。

  过去,从省会福州去闽西南,永泰是必经之地。清代永泰依托大樟溪水运便利,农产品、手工业品、木材等远销各地。特别是晚清时期,福州是“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更刺激了永泰商品经济发展,由此积聚了庄寨建设和宗族发展所需的财富,庄寨也成为宗族整合的重要标志。

  “庄寨在,凝聚力就在”

  老建筑,有人住才不易腐烂倒塌。目前,永泰保存较好的庄寨中,约五分之一有人居住。

  黄绍樵很担心,以后守寨人会越来越少。目前,他和81岁的父亲、72岁的母亲住在绍安庄已有大几十年。“我是最年轻的,大多数都六七十岁了。”

  当然,守护庄寨的,不只住在里面的人。

  2015年,永泰县成立古村落古庄寨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2016年,永泰庄寨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实地考察,明确了庄寨的遗产价值和保护发展方向。

  “这些体量巨大、结构复杂的古民居,不仅修复难度大、费用高昂,还面临着复杂的产权问题。”张培奋说,在此情况下,永泰发动38个主要庄寨成立保护与发展理事会,让群众参与保护工作。

  2016年,绍安庄保护与发展理事会成立。黄绍樵回忆,当时家族50多人从各地赶回来,商讨祖宅的保护发展,大家自发捐赠30多万元资金。

  各个庄寨的后人,在理事会的带动下主动参与保护工作,以“不设计、不招标、不外请、不外买”为原则,让1元钱发挥了5倍作用。同时,县里以政策资金奖补,让村民参与工程施工的管理、监督。

  让张培奋倍感自豪的是,通过思想动员,村民的观念逐渐从“拆寨为荣”变为“护寨为荣”。

  在同安镇的百年老宅爱荆庄,鲍道文是第七代主人。“我们修旧如旧,把150个房间、跑马廊、走廊等进行局部修缮与维护。”他说。2018年11月,爱荆庄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

  不远处的仁和庄,成立理事会后,族人和老工匠开展长期的“陪伴式”修缮,花最少的钱、用最好的料、上最细的工。

  ……

  目前,永泰县38个庄寨理事会已累计收到社会捐资2000多万元。近几年,重点庄寨基本实现不塌、不漏、不倒。这成为永泰保护历史文物、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经验。

  老庄寨焕发新活力

  今年3月,随着谷贻堂、绍安庄和积善堂入选2022世界建筑文物观察名录,永泰庄寨走出“深闺”。

  “走出去”,要带给世人什么?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永泰庄寨因连接起现世安稳和百年大计而拥有强大的庇护能力,获得世代子孙的眷恋。”张培奋说,如今,永泰庄寨内外动荡的气息早已消散,但其间所蕴含的“家文化”却将中国的文明、政治、礼俗等融于一体,成为“家文化”的稀世范本。

  目前,永泰从利益、公益和文艺出发,发动群众挖掘整理历史文书,研究古代山林管理、金融制度,策划建立永泰庄寨生态博物馆,探索以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独特道路。

  今年初,永泰县仁和书院在仁和庄揭牌,古庄寨里又传出琅琅读书声。据介绍,仁和庄的后厝部分,原本是主人张氏家族的闺楼,20世纪30年代改为三捷小学,后又闲置。如今经过整治,继续承担起乡村社区教化功能。

  在爱荆庄,鲍道文联合庄寨里的9名党员成立了爱荆庄保护与发展理事会党支部。“我们培训了8名党员讲解员,发动18名热心庄寨保护的党员参与,还辐射带动周边200多人投身志愿服务。”他说,大家还合力打造了爱荆庄周边农家乐、古风博物馆民宿、研学基地等。

  此外,嵩口镇宁远庄变身古兵器博物馆,古庄寨保护法官工作室在白云乡竹头寨设立……

  如今,永泰已将古村落古庄寨活化工作融入全域旅游发展,开辟庄寨旅游线路,打造庄寨IP,逐步打响永泰庄寨文化品牌。

  目前,永泰12座庄寨捆绑申报世遗相关工作已经展开,《庄寨密码》等历史文书相继出版。“接下来,我们将坚持保护第一,完善文物日常监测,充实基层文保队伍,专业化开展修缮保护。同时,深入挖掘古寨的人文精神、内涵故事,理清文化脉络,积极推动古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文化魅力。”永泰县委书记雷连鸣说。(记者 吴旭涛 通讯员 董扬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