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大好 山西旅游再迎投资热

  前景大好 山西旅游再迎投资热

  入夏以来,山西经济再次面临大考。但与过去历次危机中屡屡遭遇的“习惯性颓势”不同,今年尽管面临煤炭价格持续下跌、煤炭企业销售不景气等不利局面,全省经济却保持平稳运行,各项主要指标继续逆势上扬。这主要得益于近几年全省经济转型发展的持续推动,其中旅游产业更是功不可没。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1031.6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6%。

  山西省副省长王一新表示,传统煤焦行业不景气,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大批国有、集体、民营煤焦企业纷纷相中旅游产业,也被业内专家认为山西旅游有望迎来新一轮投资开发热潮。

  【现状】1 利好政策接连出台,旅游业迎来更多机会

  炎炎夏日,对于煤炭和旅游行业来说,都是一年当中不可忽视的好时节。但今年,煤炭和旅游从业者却有着迥异于往年的心情。“每年夏天都是用煤的高峰,原先这个时候都是在路上跑,今年倒好,客户少了,只好在办公室图个凉快。”说起今年的煤炭市场,太原市一家煤炭经销公司业务员宋鸿兵就不住地叹气。

  在宋鸿兵享受室内清凉的同时,太原市晋祠景区内,导游洪勇却顶着烈日,忙着招呼来往的自驾游客。“经济形势不好,团体、公务旅游也受影响,但现在散客增长很快,我们的服务对象发生了变化。”洪勇说。

  两位从业者的感受并非个例。在最新出炉的上半年经济统计中,全省煤炭行业各项数据纷纷下滑,而上半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1031.6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6%。“上半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旅游总收入增幅均超20%,较之以往,数据平平,但放在今年看,意义非比寻常。”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3年,受经济下行、中央八项规定等因素影响,团体、公务旅游消费大幅受挫,全省旅游业落入新的困境。在此背景下,取得如此成绩殊为不易。

  部分旅行社、景区的不如意,并没有影响山西旅游整体红火的态势。上半年,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1.14亿人次,同比增长27%;特别是入境游客,与不少负增长的省份相比,山西持续着10%以上的增幅。

  在不少专家看来,随着煤炭市场的持续低迷,聚集了众多资本的煤企经营者们将从原先的“口号”转型、“形象”转型,开始真正动手主动寻找新的机会,而旅游业将成为煤焦企业新的投资热点。

  除了天时之外,旅游业投资热潮的出现,也受益于地利与人和。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山西是全国惟一一个同时拥有五岳(北岳恒山)、五镇(中镇霍山)、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的省份,近几年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司长魏小安说的更为直接:发展旅游所需要的资源,除了海洋,山西都有了,而且很多是标志性的。

  此外,今年以来山西积极贯彻落实《旅游法》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上半年推出以A级景区景点门票优惠为主的“美丽山西休闲游”等若干措施,利好政策的连续出台,给了山西旅游投资者更多的发挥空间和想象空间。

  【现状】2 太过依赖门票经济,景区景点“不会赚钱”

  尽管数据涨势喜人,但通过横向比较不难发现,山西旅游还远远谈不上强势。

  业内人士介绍,2012年,1.9亿人次的山西全省接待游客量,尚不及深圳华侨城一个集团,2012年华侨城集团累计接待游客2.2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百亿。与临近省份相比,山西景区同样没有优势。2012年,被称为“太行尾巴”的河南云台山景区接待游客达到504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5亿元。同年,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门票收入仅为1.5亿元。“老祖宗的东西没有利用好。”山西景辉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邢贵升表示,山西多数景区依赖门票经济,综合开发能力欠缺,不少知名景区收入仅仅千万,难形成品牌效应。

  以永济鹳雀楼为例,邢贵升介绍,鹳雀楼因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而闻名天下,2002年鹳雀楼建成并对外开放,一时间堪称国内外之盛事。然而,鹳雀楼景区对外开放以后,年旅游综合收入不过千万,高投入与低收益对比之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记者调查发现,不仅国有景区,不少民营景区也存在“高投入、低产出”的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营企业家表示,他2008年投资数亿元进军旅游业,目前每年仅有几百万的回报。

  在业内,更流传着旅游业“投入无底洞,回报马拉松”的说法。对此,王莽岭的当家人、山西兰花煤炭实业集团董事长贺贵元表示,旅游产业是个优质的“长线产品”,但并非不赚钱。

  山西景辉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邢贵升目前正在进行鹳雀楼投资开发计划,总投资近10亿,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游客花费200元,参照兄弟景区保守计算,年游客数200万人,综合收入4亿元,刨去人工成本、景区维护等费用,3年即可回本。

  山西皇城相府集团相关负责人陈金胜说,皇城相府投资规模近5亿元,去年仅门票收入达8000万元。“不是不赚钱,而是不会赚钱。”邢贵升认为,目前景区行政化、政府化现象严重,全省对外开放的628处景区(点)中,企业化经营的不足100家,传统景区仍然没有摆脱“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困境。

  而新兴景区在项目规划设计时缺乏合理性。邢贵升表示,《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已经给旅游业做出准确定位,“休闲就是玩,要让游客玩得愉悦,这就要求景区必须具备综合功能,也就是五脏六腑都要有。”

  作为主管旅游的山西副省长,王一新对山西旅游的软肋也毫不讳言,景区景点门票价格总体偏高、旅游要素不健全、管理体制经营机制落后,制约了山西旅游经济的整体发展。

  【投资起步】现在选择投资旅游,是最好的机会

  对于很多山西人而言,旅游的概念是近些年才逐渐成型的。即使放眼全国,旅游业也是一个“成色十足”的新兴行业。

  学术界认为,国人真正的旅游始于1975年,当年邓小平站在黄山告诉大家:“黄山是个发展旅游的好地方”。很快,以旅游经济为主导产业的“破冰之旅”在黄山起步,也由此拉开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大幕。

  30年来,中国旅游业以适度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大大超前于世界旅游业的增长速度飞速发展。

  和全国旅游发展一路高高向上的曲线相比,山西有着自己的独特轨迹。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全省旅游一直在市场化道路上慢步前进,叫得响的景区只有五台山、平遥古城等少数景区,直到煤焦企业的介入,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

  省社科院旅游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宠回忆,山西煤焦企业开发旅游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

  1998年,焦炭大王阎吉英独资开发绵山,创山西民营煤焦资本进入旅游业之先河。从开始接待游客至今,绵山每年的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一直呈跳跃式增长态势。

  随后,越来越多的煤焦企业出现在旅游景区。

  上世纪末,晋城皇城村开始利用煤炭企业积累的资金投资开发旅游业,借助一部电视剧《康熙王朝》打造出皇城相府5A级景区。

  2005年10月,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入选“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而购买景区部分经营权的是一家以煤炭经营为主体的大型企业。

  2006年,有着近20年煤矿开发经历的介休煤企经营者宋维贵,带着刚刚投资的张壁古堡,闯进央视评选的“中国十佳魅力名镇”行列。

  庞泉沟、雁门关、王莽岭……越来越多的景区背后出现煤焦企业的身影。“正是煤焦企业的介入,让山西旅游焕发出新的生机。”山西省旅游局局长冯建平介绍,近几年山西的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012年,全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00亿元,旅游业已经成为山西煤炭、装备制造之后的第三大产业。而旅游的大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税收就业,不少人靠着旅游发家致富。

  冯建平表示,山西旅游产业起步较晚,在全国旅游市场的大格局中属于新型市场,总体处于快速上升阶段,而且这种趋势、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目前选择投资旅游,是最好的机会。”冯建平说。

  【谋求出路】

  要摆脱门票依赖更要进行体制改革

  王一新表示,山西旅游要实现良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放弃短期的既得利益,解放思想,立足长远,加快结构性调整。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前不久,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以门票打折为核心内容的《关于推动“美丽山西休闲游”若干措施》出台。山西旅游部门预计,景区景点实施门票优惠措施后,一年内来山西观光的游客将激增2000万人次,年接待量将超1亿人次。

  随着更多优惠政策的实施,投资者也对山西旅游有了更深的认识,一批国有、集体、民营煤焦企业和其他行业纷纷相中旅游业。仅上半年,全省在建旅游项目已达228个,总投资1201.28亿元。山西新一波的旅游投资热潮来势凶猛,不少业内人士却呼吁“冷静对待”。“与传统的煤焦行业不同,旅游业做的是人的生意,更需要精耕细作。”山西省旅游局副局长王炳武表示,旅游属于文化产业,游客花钱购买的更多是无形的服务。

  作为山西第一家中外合资旅游投资公司的负责人,邢贵升将旅游营销作为精耕细作的重点,“旅游文化需要故事,每个游客都需要故事,有可能简单的几句话就会吸引很多人来,比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无论官员、生意人还是学生,都想更上一层楼。”而这,就是旅游营销的难点。

  北京卡尔兄弟集团董事李明明说,旅游产业需要创意,创意来源于人才,这恰恰是山西旅游的短板。山西社会科学院旅游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宠建议,外行投资旅游可借助外脑,借鉴外地成熟团队,依靠职业经理人。在这方面,武乡已走到全省前列。2010年,武乡与深圳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委托锦绣中华武乡项目团队运营管理,效果显著。

  对于这种管办分离的模式,王一新表示赞同,他在近期调研中表示:“山西旅游不仅要解决门票经济依赖症,更要进行旅游体制改革,最大限度解放旅游生产力。”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我省正在筹划出台新的旅游发展计划,有望带山西旅游真正驶上快车道。

  本报记者 岳威

  (原标题:前景大好 山西旅游再迎投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