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云游王屋山、五龙口为何爆火网络?济源市文旅集团董事长张林揭秘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赵珊珊

  这个清明节假期,济源在“云端”火了。“云游济源”直播活动整体线上流量共计164.6万,两天直播共吸引114.2万网友观看。

  时隔几日,再次复盘这场活动,我们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济源为啥要搞这样一场旅游直播?这场“沉浸式”直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直播“种草”后,又该如何实现“流量变现”呢?基于这些问题,我们与济源市文旅集团董事长张林进行了对话。

  

  抵御疫情、创新营销的产物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清明节假期,济源文旅推出“云游济源”线上直播活动,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张林:这是济源文旅抵御疫情、创新营销的产物。近期疫情的反复,让旅游行业复苏再遭变局,旅游热度回弹还需一个较长的时间段。这是一个不可抗力。但面对疫情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我们的态度是,与其被动接受,不如危中寻机、多走一步,创造新需求。因此,“云游济源”活动,既是济源文旅助力疫情防控的非常之举,也是一次主动应变、探索创新的大胆尝试。我们相信,一旦打开了思路,迈开了步伐,济源旅游行业的韧性与创新性都将得到大幅提升。

  

  破解“景点孤岛”、“旅游产业孤岛”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我们注意到,之前王屋山景区等抖音号也搞过多场直播,有“直播+景点介绍”“直播+带货”等形式,这次济源文旅集团为什么选择了两天两夜的“沉浸式”旅游直播呢?它的优势是什么?

  张林:之前我们的旅游直播多以单个景点的形象推介和门票带货为主,直播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此次推出的两天两夜“沉浸式”旅游直播,则整合了旅游目的地景点、民宿、餐饮、娱乐等多类资源,有利于加速构建济源旅游线路市场,破解济源长期存在的“景点孤岛”、“旅游产业孤岛”等问题。

  另外,后疫情时代,游客多以家庭出行为主,他们对游玩内容的纯度、体验的深度都有更高的要求。“沉浸式”旅游直播过滤掉了传统营销中的层层包装,能更直观地告知观众路上的真实情况和景色,更易让游客相信主播,促使观众“种草”。大家可以看到,此次直播的内容质量非常高,不仅深度挖掘出王屋山等景区的文旅特色资源,还贡献出一大波实用性攻略,极大地提高了观众的体验感。

  

  多方协同、前线后方齐发力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您认为除了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这次“云游济源”活动成功的因素还有哪些?

  张林:“沉浸式”旅游直播对主办方团队的策划、运营能力要求非常高。直播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是真实,这首先就对主播的个人见识、临场发挥能力以及其对旅游资源的熟悉度提出了很高要求。这次,我们综合考虑后,将主播人选定为运营部的一名工作人员。事实证明,他的轻松、幽默、游刃有余的解说,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然,直播要想达到最佳效果,一个强大的后台支撑系统也是必须的。这次活动中,除了主播,幕后的运营人员从标题、文案、推流,到直播互动环节的设置,均全程参与、随时跟进,确保了此次活动的成功。

  

  从直播“种草”到“流量变现”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这次直播活动后,很多网友纷纷“种草”济源。那么,济源文旅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怎样才能实现“流量变现”呢?

  张林:从直播“种草”到“流量变现”,这中间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我们将抓住“云游济源”带来的热度和流量,针对省内外游客,不间断地推出一系列优惠旅游套餐,刺激游客“下单”,加速济源旅游“回血”。

  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旅游行业自带的低频、高消、长决策等消费属性,决定了旅游直播未必能和抖音上的美妆直播一样,带来超高的带货量。未来,我们要做的,更多是同时发力线上、线下,不断丰富文旅产品和旅游业态,保持异质性、创新性,适应游客的多元需求,通过长期的口碑沉淀为济源旅游业带来品牌效应和持久蓄客能力。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