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共建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1月2日,四川资阳,建设中的轨道交通资阳线临空经济区站不远处,数台大型挖掘机挥舞双臂作业,运输车辆和各类机械来回穿梭,资阳方特项目施工正忙。当天,出席资阳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的人大代表来到建设现场,详细了解项目规划和建设进度,实地感受当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成果。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同年4月,重庆市大足区党政代表团来四川省资阳市考察交流,双方共同签订合作协议,共建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这是川渝两省市共推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中,唯一一个以“文旅融合”为主题的平台。

  此后印发的《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也明确,两地将打造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资足常乐”“石刻之乡”系列文旅品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年接待游客量突破800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达到600亿元。

  一衣带水 共建具有基础

  12月30日,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以视频会议方式召开。共同总结2022年示范区建设推进情况,共同谋划2023年工作。

  “资阳和大足,地域相连、人文相亲、经济相融,早在千年以前就有讲不完的故事。”会上,大足区委副书记罗晓春提到,资阳与大足是古蜀州—普州—昌州—渝州一带经贸中心,是唐宋官道、成渝古驿道的陆路要冲,经济人文往来频繁。其中,形成于秦汉、鼎盛于唐宋时期的小川东道,横跨资阳和大足,成为往来成渝两地的最快通道,见证了川渝两地人民的交往,现留存在路上的历史遗迹也记录了两地的繁华。

  ▲ 安岳石刻

  作为巴文化与蜀文化的交融地,资阳与大足区域内石刻文化、蜀源文化、五金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一脉相承、交相辉映,互补性、延展性强。

  其中,资阳与大足石刻文化同属唐宋时期佛教、儒教、道教文化的历史融合。资阳有始于南北朝、盛于唐宋的安岳石刻,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之乡”。大足石刻作为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天才的艺术杰作”。

  ▲ 大足石刻(图据大足文旅)

  而在大足石刻的开凿发展中,资阳人更是功不可没,两宋时期,在大足石刻中留名的 29 位石刻大师中,安岳的文氏家族历经七代,有18位工匠既在安岳造像也在大足雕刻,为大足石刻和安岳石刻作出了积极贡献,“可以说,两地自古就是交流频繁、融合共生,守护的精神同源,石刻文化一脉相承。”罗晓春说道。

  形式多样 合作不断深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擘画了成渝地区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2022年2月,《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出台,赋予了资阳、大足重大机遇和战略使命。

  中央有部署,川渝见行动,资大抓落实。近年来,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逐步建立了机制、搭建了联盟、合作了项目、举办了活动、树立了品牌,为下一步更深层次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 大足石刻(图据大足文旅)

  罗晓春提到,两地合作机制不断健全,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同时,扎实推进大安农业园区、大足石刻文创园、川渝石窟寺保护传承与科技创新等5个共建项目。实现两地参保人员缴费年限互认、就医即时结算、医保无障碍转移,建立综合执法线索移送、执法协助、执法联动等6大市场监管机制,共推石羊河、高升河等跨界河流“一河一策”方案编制。

  “2022年资大示范区重点工作43项,其中涉及资阳33项完成27项,其余6项关于续建项目、机制创新等工作正在推进。”资阳市委相关负责人也提到,当地加快推进文旅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其中,安岳大足石刻旅游快速通道一期卧佛大道基本建成,安岳县忠义至大足高升改建工程安岳段建成通车,文大路安岳段正加快建设,“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加快成形。

  ▲ 安岳石刻

  下一步,资阳将协同推进成渝中线高铁、毗邻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跨区域水利设施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加快推进资阳方特、陈毅故里提质、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打造环美术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带,推进乐至秋千王国、成渝中部康养旅游区等建设投运,夯实文旅产业发展基础。加大“资足常乐”品牌营销力度,共同举办一批节会、赛事、营销活动,不断提升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知名度、影响力。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