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乡村享受“慢时光” 山东乡村旅游多彩多姿

  近年来,山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6月3日至5日,山东乡村旅游开放有序、市场火爆,为全省疫情后的旅游业复苏注入了新的活力。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端午假日期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数858.63万人次,恢复至去年同期的70%左右,实现乡村旅游消费17.94亿元,恢复至去年同期的60%左右。除了产业的增收,山东各地市大力发展新的乡村旅游形式,也为各位游客带来了各种新的体验。

  红色文旅:红嫂后代演红嫂 村民有了新职业

  地处沂蒙山区的沂南县,是一片红色热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这里也是孟良崮战役的主战场,著名革命歌曲《跟着共产党走》的诞生地。战争年代,当地先后涌现出了“沂蒙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

  位于沂蒙山腹地的常山庄村,旧貌换新颜。图片来源:农村大众

  依托丰厚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以及特色山村风貌,2008年,当地在常山庄村建设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10多年时间,这里先后拍摄了《沂蒙》《斗牛》等400多部影视剧作品。如今,常山庄村已成为集影视拍摄、红色旅游、红色研学、观光休闲于一体的4A级文化生态旅游区。

  “咱农民原本跟土地打交道,以前要说当群演,拍拍电影、拍电视剧,那跟做梦一样。”如今,做梦一般的事,却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村民褚洪秀身上,“当一天群众演员,能挣70块钱。演得多的,演得好的,一天能赚一二百元。”

  在当地村民眼里,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是一台大功率的“就业孵化器”。当地村民也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开始从事专职导游、服务员、保安、保洁、建筑零工等工作,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摇身一变成了“上班族”。

  沉浸式演出取材当地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参与演出的很多也是当地村民,这种“红嫂后代演红嫂”的演出方式,不仅丰富了当地的乡村旅游产品,拓展了村民增收渠道,也通过跟游客和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传承了沂蒙红色基因。

  采摘经济:集体增收 群众致富

  5月28日,邹平市黛溪街道“凤凰归源 山色杏海”文化节暨第八届水杏采摘节在张高村拉开帷幕。

  黛溪街道“凤凰归源 山色杏海”文化节暨第八届水杏采摘节现场。图片来源:农村大众

  张高水杏已有四百多年的栽培历史,2017年荣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目前种植面积1200亩,年产量2000吨,是张高村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

  张高水杏。图片来源:农村大众

  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黛溪街道已多元化种植水杏、香椿、桑葚、樱桃等特色农产品。黛溪街道党工委书记段振强介绍,下一步,黛溪街道将围绕果业加工、娱乐游园、爱国教育基地建设及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等方向,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立体经济,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实现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00:57邹平:小山村迎来欢乐采摘客

  6月4日,在邹平西董街道上回村水杏园里,度假的游人穿梭在果园,兴致盎然地从果树上采摘水杏。“遇见西董”首届文化旅游节暨水杏采摘节也在当天拉开帷幕。

  上回村种植水杏达100多亩,年产水杏10万公斤,已形成一定规模。正值端午假期第二天,水杏采摘节吸引了大量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前来拍摄、采摘。

  美丽经济:美了环境 富了村民

  5月28日,在沂源县南鲁山镇芦芽月季园内,60亩月季竞相开放,人们在盛开的月季花海中赏花拍照,工人们忙碌着管护花卉。 进入5月,南鲁山镇芦芽月季园内的灌木月季、藤本月季、大花月季等40多个品种、30000余株鲜花,迎来了盛开季节,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赏花。

  沂源县南鲁山镇芦芽月季园。图片来源:农村大众

  近年来,鲁山镇积极发挥山区优势,鼓励农户种植花卉、观赏植物等特色品种,形成了月季、桂花、映山红等各具特色的花卉园区,把花卉种植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种、产、销、观光一体化经营模式。

  东阿县铜城街道艾山村艾山牡丹园。图片来源:农村大众

  过平阴黄河大桥驱车沿黄河大堤一路南行,很快便来到著名的省级旅游重点村——东阿县铜城街道艾山村。艾山村里有座艾山,艾山脚下的黄河奔腾而过。每逢节假日,不少远道而来的游客常来此登山观河、赏花游乐。

  政府大力帮扶,百姓齐心协力,如今这座黄河岸边的古老村落真的变了,早已今非昔比。近年来,先后经过修路植树、厕所改造、污水处理,和民俗街景、乡村旧馆的改造,以及艾草、牡丹产业的发展壮大,默默无闻的艾山村已经业兴人旺,盛名在外。

  “这几年来登山观景的人多了起来,我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平时一天20—30桌,到节假日,一天60多桌不成问题!”5月21日中午,艾山村艾山脚下的“老杨家”饭店老板李秀民正忙着招呼来吃饭的游客。四五月份,正值艾山村千亩牡丹盛开,各地游客接踵而至,可把李秀民这样的农家乐小老板们忙得够呛。

  如今的艾山村成了风景区,内红花绿叶,人声鼎沸,乡村旅游和艾草、牡丹种植加工等村庄产业逐渐崛起,每年能吸引30余万人次游客来此观景赏花;艾山脚下的黄河也不再泛滥成灾,而是变为孕育万亩良田的母亲河。

  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团埠子村。图片来源:农村大众

  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团埠子村两年前人口还是630口人。近两年,因为小村嬗变,这个山村的常住人口增到了740多人。新增加的,是从这个村走出去又回来的人。

  据介绍,从2019年开始,团埠子村就全面实施旧村改造,全村大小街道15条,每条街道上的人家,门前栽花种草植果,各自形成风格。之后,村里又动起了发展观光采摘休闲农业的脑筋。目前,总面积为6平方公里的施庄子水库乡村生态旅游区已在逐步开发。

  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团埠子村广场花园。图片来源:农村大众

  “正是看到了村庄的大变化,我才决定搬回村里。”75岁杜庆标今年开始回村常住。说起对家乡的印象,他说,以前村里的交通条件、人居环境和娱乐设施都有欠缺,回村也没地方玩,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游玩方式也越来越多,垂钓、采摘、美食……

  乡村书吧:悠闲地度过“慢时光”

  坐进风景里阅读,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走进青州云门引民宿书舍,近前鲜花满园,放眼山峦翠叠,你可以从书架上挑本喜欢的书,窝进玻璃窗前的沙发上,悠闲地度过一段“慢时光”……

  青州云门引民宿书舍。图片来源:青州文旅

  时下,在青州,这样的“旅游书吧”也走进了当地的景区、酒店,走入游客视野,随处可见的“旅游书吧”让旅途生活飘进书香。

  青州市以“旅游书吧”为载体,将“旅游书吧”作为农文旅融合重点项目,打造乡村文旅融合的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出一条文化、阅读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截至目前,全市共投放图书5000多册,打造了云门引民宿书舍、杏花村书舍、漆艾茶书舍、悦之书舍、拾晴艺术书舍等5处“旅游书吧”。

  除了开发“旅游书吧”外,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中,青州市凭借其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以精品乡村文旅项目培育为抓手,着力打造乡村文旅全产业链,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青州模式”。

  迎客量实现快速复苏 山东乡村旅游发展机遇正当时

  假日期间,乡村旅游景区景点按照防疫规定和要求开门迎客,沂南竹泉村、兰陵压油沟村、邹城上九山村等传统乡村旅游景区实现游客量快速增长,恢复至去年同期的70%左右。据不完全统计,假日期间,乡村民宿入住率超80%,九如山民宿、柒舍民宿等节日前就全部预订完毕,入住率均达到100%。

  山东省济南市九如山风景区木桶酒店。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山东省乡村旅游协会会长、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晨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山东乡村旅游发展机遇正当时。

  “市场的火爆,有赖于政策等各项保障激发了人们的出游信心。”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人士介绍,今年相继出台的一系列纾困政策清单有力地撬动了乡村旅游发展活力,各类惠民消费补贴增强了游客出游动机,加之丰富的市场供给和各地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预约机制,为游客出行营造了宽松放心的环境。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陈凤祁 综合大众日报、农村大众、海报新闻等)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