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三五” 看云南脱贫攻坚完美答卷 】昭通:“昭通速度”带来脱贫新希望!
昭通,曾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重、攻坚压力最大的地级市。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处、乌蒙山腹地的昭通,人多地少、山高坡陡、江河纵横、地质脆弱、灾害频发。“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是该市最大的市情。5年多来,昭通市立足实际,创新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工作为主线,抓住精准、统筹、务实三个关键,实现思想、工作和情感三个认同”的“133”脱贫攻坚工作思路,围绕“扶持谁”“怎么扶”“怎么退”“退出后怎么办”精准把控每一个环节和细节,纵向扣好脱贫攻坚“四粒扣子”。通过对标“两不愁三保障”,昭通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突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培育、劳动力转移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四篇文章”。
▼▼▼
>>>【脱贫有“数”看成效】昭通,崛起的滇东北明珠<<<
昭通景色 资料图
俯瞰昭通 资料图
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攻坚冲刺,以平均每天脱贫1000多人的速度,奋力夺取了脱贫攻坚大决战决定性胜利,昭通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变成历史的记忆,数百万昭通各族人民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即将变成美好的现实。
截至2019年末,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185.07万人下降至15.99万人,贫困村由1235个减至104个,10个贫困县区摘帽9个,贫困发生率从34.8%下降至3.4%。>>>查看详情:新闻发布会|“昭通速度”带来新希望!104个未出列贫困村及镇雄县可望如期实现脱贫!
昭通市昭阳区苏家院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助村民增收致富 柴峻峰 摄
小龙洞乡地处贫困山区,是少数民族乡,离昭通城只有10多千米,尤其是宁边、小米、小垴包三个村,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群众出行十分困难,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公交车开进村啦、进村啦……”小龙洞乡宁边村的群众高兴极了,盼了多年的公交车终于开进了村里。2018年4月2日,小龙洞乡6个村(社区)全部开通了农村公交车,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公交车的目标,村民刚跨出家门就上了公交车,轻轻松松进城赶集,大大推动了当地脱贫攻坚,为促进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公交车开通后,农民出行、销售农产品、进城看病、上学都有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小小的公交车正改变着农民的生活。>>>查看详情:昭阳小龙洞乡:搭上致富快车奔小康
云药之乡鲁甸中药材种植 雷桐苏 摄
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鲁甸“8·03”地震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叮嘱全力做好恢复重建工作大力发展产业。5年来,当地干部群众牢记殷殷嘱托,大力发展花椒产业,使其成为灾区灾后重建、脱贫攻坚路上的有力支撑,将荒山荒地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如今,龙头山镇在灾难中崛起,涅槃重生,一步跨越30年。
鲁甸坚持恢复重建与脱贫攻坚一起抓,投入17.39亿元实施恢复重建,完成了龙头山镇集镇及8个集中安置点建设,重建民房15744户、修缮加固531户;统筹推进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公路74条326公里,都香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构建起了完善的交通网络;实施管饮工程42件268公里,修建水池水窖7473个,“群众过上了祖祖辈辈做梦都想过的新生活。”>>>查看详情:【云发布】云南鲁甸龙头山将全力创建省级特色小镇
昭通巧家红糖亮相云品农业馆
在格巧高速公路的施工现场,施工车辆来回穿梭,筑路工人干得热火朝天,建设工地一派繁忙……格巧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推进是巧家县交通建设进入大发展时期的一个缩影。
受金沙江、牛栏江的深切割,巧家县沟壑纵横、山高坡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出行都带来严重影响。近年来,巧家县积极争取高速公路、省道、通村公路硬化和溜索改桥等项目110余个,共争取项目资金约160亿元,全县公路里程达6276.69公里,1330余公里建制村公路硬化全部完成,硬化率100%,完成村组公路硬化828公里。>>>查看详情:昭通巧家综合交通建设引领经济跨越发展
盐津乌骨鸡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有机乌鸡生态放养基地67个,每年出栏300万羽,极大地促进卡户增收 刘作芳 摄
近年来,云南省昭通市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当头炮”和重中之重。
盐津紧紧聚焦“571”脱贫标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易迁上万人的团结社区为“突破口”,实践探索以“党组织党员、易迁劳动力、学生、留守老人妇女”和“村务全透明公开、意识形态全覆盖”为重点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查看详情:云南盐津:易地搬迁打开幸福门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
威信红军苗寨发展旅游产业扶贫
红色扎西,胜利起点。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威信县,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威信县召开了扎西会议,被列为红军长征35个重要事件之一,成为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重要转折。84年后的2019年4月30日,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在昆明海埂会堂玉兰厅举行云南省2018年33个贫困县(市、区)退出新闻发布会,威信县成功摘掉贫困帽子,革命老区人民开启了幸福新生活。
从威信县城出发沿302省道到庙沟镇扎实沟村,仅半小时路程,能看到扎实沟村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小河里溪流潺潺。再往里走,一排排青瓦白墙小洋楼映入眼帘,房前屋后,绿化树郁郁葱葱,站在扎实沟这个群山环绕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仿佛世外桃源。而2015年前,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村组道路,进入扎实沟村的唯一道路是一条“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民房多为土坯房。>>>查看详情:威信:革命老区人民开启幸福新生活
绥江移民陆续搬迁新居 李秋明 摄
大山深处,通过脱贫攻坚,公路通了,村民富了,脱贫致富,修建新房,山村热热闹闹迎新娘,喜迁新居进县城,打通脱贫路,山村大变样,村民摘穷帽、奔小康、感党恩。一件一件喜事、一声一声感谢、一张一张笑脸,看着挂钩户洋溢着幸福的面容,挂钩干部感到由衷的欣慰。自2015年10月挂钩工作开始以来,绥江县国土资源局60位干部职工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都不畏艰辛,跋山涉水,历经磨难,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付出了无数艰辛的劳动,终于迎来了这一件又一件的喜事,换来了这一家又一家的幸福。
在全市率先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41.3%下降至0.21%;串佛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从全省全市区位死角一跃成为“门户前沿”;8个月完成7000人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和搬迁安置,被国务院点赞为“全国精品”;央视《美丽中国乡村行》《喜上加喜》等栏目走进绥江……>>>查看详情:绥江:大山深处喜事多
彝良县洛旺乡洛旺村郭山村党支部成立林下养蜂专业合作社,在全乡197个村民小组中推广,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陈飞 摄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云南昭通市彝良县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市委“133”工作思路和委“123456”的扶贫工作思路,着力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基本问题,举全县之力、凝全民之心、聚全民之智决战脱贫攻坚,勠力让每一名群众都能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全县农村水、电、路等基础服务设施得到夯实,累计脱贫退出137个村(社区),贫困村退出比例达到98.56%,实现脱贫5.4万余户24.6万余人,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1.58%,群众满意度基本实现100%,达到了脱贫摘帽标准,区域性、绝对性贫困得到根本解决,减贫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成绩,全县各级干部用实打实的作为和艰辛付出,换来了群众实打实的获得和幸福。>>>查看详情:云南彝良:决战贫困奔小康
花山镇大千茶企带动当地群众发展、增收 张彤 摄
镇雄县母享镇穿洞村地处滇东北偏远高寒山区,一年前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后进村,全村无支柱产业,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广种薄收、靠天吃饭。2019年底,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21户1641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0.68%,村民们脱贫任重而道远。
土生土长的穿洞人刘才甫因生活所迫,10多岁就外出打工,先后到浙江、福建等地,干过工地、进过石材厂、弹过棉花、搞过电焊,每到冬天,双手被冻开裂,还是得起早贪黑拼命干活。回忆起这些年的经历,36岁的刘才甫依然感觉迷茫,拼死拼活也摆脱不了贫困的命运,直到去年,村里建起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他的生活开始发生着变化。>>>查看详情:镇雄: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纪实
昭通市大关县“背篼图书馆”到悦乐镇新寨村海坝苗寨开展送书服务 张广玉 摄
大关县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基础薄弱,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紧盯贫弱困境,因地制宜带领9个乡(镇)分类发展特色产业,创出了云南省“一县一业”特色县的喜人光景。全县人民如今“靠山吃山”,过上了好日子。
“好景还在后头。”大关县产业办负责人介绍说,“依靠产业实现脱贫只是开始,下步将依托大关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山地空间,按照有机食品标准壮大发展。并着力调结构、育龙头、促转型,走实产业化、品牌化、生态化的‘雁阵形’集群路子,高层级加速大关经济崛起,让农民群众腰包个个鼓起来。”>>>查看详情:大关:产业春风拂关山 关河儿女谱新篇
永善县细沙乡细沙社区—— “龙头”舞起来 脱贫路更宽
永善142家农家书屋明确合理定位,完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文化服务作用,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续为农民朋友送上精神食粮、为脱贫攻坚注入文化动力,农家书屋成了永善农民身边的“文化粮仓”。
毛笔书法、创意手工、趣味英语、互动游戏……“新时代乡村阅读季”读书活动让永善县红光社区农家书屋内笑声不断,其乐融融。永善县红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有搬迁群众14668人,为不断丰富安置点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提高安置点群众思想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社会好风尚,2020年,永善在红光安置点新建了社区农家书屋,并积极组织群众开展乡村阅读活动,大力营造安置点乡村阅读氛围,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形成邻里和睦、守望相助、文明节俭的好风尚。>>>查看详情:农民身边的“文化粮仓”——永善县农家书屋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