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做好工业旅游文章
尚晓丽
工业旅游是以工业遗产或现有工业企业的厂房、设施、设备、生产流程、企业文化等作为主要旅游吸引物,以增长知识、传播文化、开阔视野为主要目的,融观光、考察、研学、体验于一体的专项旅游活动。北京首钢工业遗址变身“双奥城”、青岛啤酒百年前老厂房内建成啤酒博物馆、江西景德镇废弃陶瓷厂房被改造成陶溪川文创街区等,都是国内发展工业旅游的经典之作。与此同时,越来越多著名现代化工业企业如青岛海尔、广东美的、佛山海天等相继向游人开放。
湖南是制造业大省,工业门类齐全,拥有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国家级工业遗产11处、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6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96个。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将旅游业融入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和制造强省建设元素,是湖南拓展文旅发展空间、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当前,我省应多措并举做好工业旅游文章。
建立工业旅游资源分级保护开发机制。应从资源特色、价值大小、改造利用方式等维度,建立省、市、县三级工业旅游资源评价标准,并据此对全省工业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分类,实施不同的保护和开发机制。尤其需要重视的是加强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工业遗产见证着工业文明的演变,具有宝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于维护城市历史风貌、改变“千城一面”现象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应在全省开展工业遗产摸底普查,建立工业遗产名录库,推动符合条件的工业遗产纳入文物保护体系、申报国家工业遗产或世界文化遗产。
加强特色工业文化的创意展示。一方面,应加强对工业遗产核心物项的活化利用。支持全省各地对有保护利用价值的历史厂区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有效保护利用工业遗存遗迹、标识标记和风情风貌,培育一批工业旅游特色项目(线路),创建一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因地制宜打造工业遗产文化带,提升城市历史文化品位。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各类工业旅游资源的现代化展示。支持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5G、大数据、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拓宽特色工业文化展示途径,打造一批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新型工业博物馆,生动“再现”工业生产流程、操作工艺、科技发展等。比如通过现代科技展示裕湘纱厂100多年前的“制纱”工艺和流程,吸引游客深度体验工业文明的变迁。
丰富工业旅游产品供给。建议各级政府根据当地工业旅游产业链发展情况,适当进行“补链”“增链”“延链”,优化工业旅游产品供给。一是开发特色鲜明的工业旅游科普基地。选取适合开展工业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的工业旅游资源等,建设一批工业旅游科普基地,建设一批工业文化元素丰富的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学工劳动基地。二是开发主题明确的公共活动空间。加强工业文化与创意设计产业融合发展,比如建设“工业文化+动漫、摄影、文创”等主题公园,将动漫、摄影、绘画、音乐、文创、特色工艺品等元素引入其中,使游客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深刻感受工匠精神、工业文明的独特魅力。三是发展“工业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围绕大众旅游新需求,引导有条件的区域将“工业旅游”与健康养生、生态文明、红色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衔接起来,推出“走近大国重器”“最美工业乡村”“工业园民俗诗画”“红色工业文明”等一系列融合型工业旅游线路,不断丰富工业旅游新体验。
加大工业旅游营销宣传。“酒香也怕巷子深”,大力发展工业旅游需要切实做好营销宣传工作。一是各级政府应重视发展工业旅游,编制工业旅游发展规划尤其是营销宣传计划。二是以地方工业文化为核心和灵魂,进行深度价值挖掘,推动传统工业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工业旅游品牌。比如醴陵的工业旅游品牌可紧扣发展特色陶瓷“红官窑”来打造。三是积极探索新媒体传播。比如基于旅游大数据,利用旅游目的地官方网站以及去哪儿、携程、美团、驴妈妈等推广平台,面向主要客源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宣传;利用抖音、小红书、快手、微信等自媒体,打造工业旅游“网红”景点,提高在线人群关注度、参与度、互动度。
(作者系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举报/反馈